“閣中帝子今何在
,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袁崇煥的故事。袁崇煥是明朝晚期赫赫有名的大將
。當明朝將領(lǐng)在后金(清朝)咄咄逼人的進攻下,一再潰敗時,他率領(lǐng)部下打贏了“寧遠之戰(zhàn)”“寧錦之戰(zhàn)”,并在“己巳之變”打敗圍攻北京的后金(軍隊)。后金努爾哈赤、皇太極都曾經(jīng)與袁崇煥打過仗
,但都沒有得到便宜。對于他們而言,袁崇煥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袁不死,后金難入”。沒想到
,明朝皇帝自己將這座大山搬走了。1630年(崇禎三年)8月,明朝名將袁崇煥被崇禎皇帝以“擅主和議”“專戮大帥”兩條罪名,定了死罪,隨即處死。袁崇煥到底死得有多慘?可以從幾方面來進行敘述
。一是袁崇煥自身承受的肉體之痛。
對于袁崇煥被處死的情形
,《明史·袁崇煥傳》以極為精簡的語言寫道:“磔崇煥于市。”這說明磔刑是一種古老的酷刑
,發(fā)源于秦朝,經(jīng)過1000多年的變遷后,在明朝發(fā)展到鼎盛階段。在這之前,磔刑有8刀、24刀、36刀、72刀、120刀的種類;明朝則直接升到1000刀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千刀萬剮”。清朝歷史學家鄧之誠在《骨董續(xù)記》卷二“寸磔”條說:“世俗言明代寸磔之刑
,劉瑾四千二百刀,鄭鄤三千六百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顯而易見
,受刑者在磔刑中往往承受巨大的肉體痛苦,以至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袁崇煥也不例外。二是袁崇煥作為“賣國賊”承受的精神之痛
。前面說到
于是
明清之際史學家、文學家張岱在《石匱書》中記載
袁崇煥是一名忠心耿耿的愛國人士,本可以在京城當一名文官
,過著優(yōu)渥的生活,卻毅然棄文從武,冒著生命危險駐守在遼東前線。在他走上刑場之后,還寫了一首絕命詩《臨刑口占》:“一生事業(yè)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袁崇煥一直到死,還牽掛著守護遼東前線的事情
三是袁崇煥的家人受到牽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
袁崇煥沒有兒子,他的兄弟
同時
簡而言之
《明史》由清朝大臣張廷玉
袁崇煥一死,明朝就進入倒計時階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8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