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劉備,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故事。
官僚隊伍是維系封建統(tǒng)治的框架,自古以來官僚的產(chǎn)生方式,都關系著王朝的穩(wěn)定。自進入封建社會以來,我國古代的官僚大多是世襲制,貴族將官職全部壟斷。雖然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一保守的選官制度促進了封建國家的穩(wěn)定,但并不利于長期的健康發(fā)展。漢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為了適應國家統(tǒng)治的需要,首次建立了一整套新的選拔官吏的制度——察舉制。
與夏、商、西周三代實行的“世卿世祿制”不同,察舉制是一種自下而上的推選人才的制度,開始讓下層百姓有機會進入官僚隊伍。此舉的本意是為了提高官僚隊伍的能力,對世襲官員形成沖擊,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察舉制漸漸地變了味。由于長時間的大一統(tǒng),所有人都更加在乎各種“情”,正如那句經(jīng)典臺詞“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正因如此,被推薦當官的人往往會感激推薦自己的人,投桃報李會在自己具備舉薦資格后優(yōu)先推舉“恩人”的子孫。
在這種情況下,本意是想打破世襲弊端的察舉制,變相的成為了世襲制。于是東漢中后期出現(xiàn)了諸多的世家大族,比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家族、弘農(nóng)楊氏家族等等,都是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名門望族。有這樣的家族出身,家族子弟即便職位不高,也不會將一些位高權重之人放在眼里。這就是為什么董卓權傾朝野時,官職并不高的袁紹敢和他叫板。不僅如此,當討董聯(lián)軍會盟時,盟主袁紹的官職只是一個區(qū)區(qū)渤??ぬ兀俾氉畲蟮募街菽另n馥也甘心聽命。原因不是別的,韓馥是老袁家的門生。
汝南袁氏門生故吏遍天下,不僅是諸侯會盟的眾望所歸,也是許多非士族出身軍閥巴結的對象,比如劉備。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后,堂堂漢室貴胄,卻依舊在身份上比那些士族矮一截。漢室皇親還比不上那些士族子弟?這還真比不上,因為劉備曾經(jīng)做過“織席販履”的營生,被士族看不上很正常。在徐州牧陶謙病故之后,劉備曾短暫擔任過徐州牧,成為了一方諸侯。此時的劉備手中也終于有了一個“舉茂才”的名額,這來之不易的名額,自然是萬分珍貴的。
當時劉備手下武有關張、文有簡雍、糜竺和孫乾等人,這批人都是劉備的創(chuàng)業(yè)元老,可無論是對他們還是對徐州本地的士族,劉備都沒有舍得用這個名額。那劉備將這個名額給了誰呢?答案是袁紹長子、時任青州刺史的袁譚。袁譚雖是袁紹長子也是封疆大吏,但一直苦于政治出身不夠“完美”,袁紹手中的指標并不多,為了拉攏河北士族,自然無法優(yōu)先考慮兒子。古人講究名副其實,當時的袁譚缺的就是這個“名”。所以當劉備將自己唯一的名額送給他時,他是立馬就接受了的,劉備送了袁紹父子一個天大的人情。
這就是為什么后來劉備逃亡時第一個想到河北,為什么袁譚得知消息后,會親率大軍迎接的原因。并不是劉備的“仁義”大旗起了作用,而是他知道袁氏父子一定會收留自己。結果也和他猜想的一樣,到了袁譚的青州之后,劉備受到了熱情的款待,正在官渡指揮作戰(zhàn)的袁紹得知消息后跑了二百里前來迎接。
漢末至魏晉的士族不同于歐洲中世紀的貴族,不是皇帝給個官職爵位就行的,頂級士族都是家族好幾代人乃至十幾代人不斷絕的傳承,判斷標準極為嚴格。所以學富五車還家財萬貫的魯肅不是士族、父兄南征北戰(zhàn)但爺爺賣瓜的孫權不是士族、祖上曹參但爺爺是宦官的曹操也不是士族。既然消滅不了士族,那就和他們站在一起。劉備將自己手中來之不易的選官名額拱手送給了袁紹的兒子,看似血虧,實則穩(wěn)賺不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8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李隆基是如何成為帝王的他又如何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