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爺爺是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祖籍隴西成紀,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為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為同母兄弟。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貞觀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東宮麗正殿。貞觀五年(631年)被封為晉王,后因太子李承乾與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于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xù)執(zhí)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jīng)濟制度,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高宗還在廢立皇后問題上堅持自己的主張,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擾。顯慶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經(jīng)常頭暈?zāi)垦?,影響處理政?wù)。武皇后乘機開始參與國家大事。高宗的健康狀況不佳,政權(quán)由高宗向武則天手中轉(zhuǎn)移的趨勢逐步形成。
唐高宗在位期間先后滅西突厥(657年)、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 高宗時期唐朝版圖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咸海(一說里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三十二年。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去世于貞觀殿,享年五十六歲,葬于乾陵。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天寶八年(749年)增謚為天皇大圣皇帝,天寶十三年(754年),再增謚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人物評價
唐太宗李世民:①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dǎo)之!②汝能孝愛如此,吾死何恨!
《舊唐書》:“大帝往在籓儲,見稱長者;暨升旒扆,頓異明哉。虛襟似納于觸鱗,下詔無殊于扇暍。既蕩情于帷薄,遂忽怠于基扃?;篼滜裕袑m被毒;聽趙師之誣說,元舅銜冤。忠良自是脅肩,奸佞于焉得志。卒致盤維盡戮,宗社為墟。古所謂一國為一人興,前賢為后愚廢,信矣哉!” 贊曰:“藉文鴻業(yè),僅保余位。封岱禮天,其德不類。伏戎于寢,構(gòu)堂終墜。自蘊禍胎,邦家殄瘁?!?/p>
《新唐書》:“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遺德余烈在人者未遠,而幾于遂絕,其為惡豈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廢立之際,不能自決,卒用昏童。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貽禍邦家。嗚呼,父子夫婦之間,可謂難哉!可不慎哉?”
蔡東藩:高宗為色所迷,昏庸已甚,貶勛舊,斥忠良。
呂思勉:只有高句麗……高宗乘其內(nèi)亂,把百濟和高句麗先后滅掉。突厥西方的疆域,本來是很廣的。其最西的可薩部,已和東羅馬相接了。高宗亦因其內(nèi)亂,把他戡定。分置兩個都督府。其所轄的羈縻府、州,西至波斯。唐朝對外的聲威,至此可謂達于最高峰了。
《劍橋中國隋唐史》:①可是太宗仍然認為,他是被迫作了錯誤的選擇,而且懷疑意志軟弱的李治不能有效地治理國家。 ②高宗統(tǒng)治時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變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社會力量的對比這一難以作為定論的企圖,而是對科舉制本身進行一系列大改變。
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兒子。
唐高宗李治,中國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是嫡三子。貞觀五年封為晉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于貞觀十七年被冊立為皇太子。
李世民是李治的老爸李治是李顯的老爸李治是李隆基的爺爺
1、李世民(599年—649年 )在位23年(627-649)
2、李治:唐代皇帝。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貞觀二年(628)六月十三日出生,卒于弘道元年(683),享年56歲。
3、 唐中宗李顯,太和大圣大昭孝皇帝(656-710)唐高宗第七子。唐高宗死后,李顯繼位。
4、唐玄宗李隆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685-762)
擴展資料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tǒng)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晉陽起兵,次年于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后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chuàng)“永徽之治”。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神龍革命后恢復(fù)唐朝國號。唐玄宗即位后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
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上下。安史之亂后藩鎮(zhèn)割據(jù)、宦官專權(quán)導(dǎo)致國力漸衰,中后期又經(jīng)元和中興、會昌中興、大中之治國勢復(fù)振。878年,爆發(fā)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tǒng)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
唐朝疆域空前遼闊,是第一個未修建據(jù)胡長城的大一統(tǒng)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xiàn)代中國的疆界范圍。唐代科技、文化、經(jīng)濟、藝術(shù)具有多元化特點,在詩、書、畫各方面涌現(xiàn)了大量名家。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納海內(nèi)外各國民族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
唐朝一共21個皇帝,分別是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肅宗李亨、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適、唐順宗李誦、唐憲宗李純。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曄、唐哀帝李柷。
1、唐高祖李淵
唐高祖李淵(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長安,是中國唐朝的開國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淵稱帝,改國號唐,定都長安,不久之后便統(tǒng)一了全國。
635年6月25日,李淵駕崩。李淵死后謚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號為神堯皇帝。天寶十三載二月,上尊號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
生于開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隨父親李淵進軍長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戰(zhàn)天下,為大唐統(tǒng)一立下汗馬功勞,被封為秦王、天策上將。
626年玄武門之變奪位登基后,開創(chuàng)了著名的貞觀之治,他虛心納諫,厲行儉約,輕徭薄賦,使百姓休養(yǎng)生息,各民族融洽相處,國泰民安。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重創(chuàng)高句麗,設(shè)立安西四鎮(zhèn),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chǔ),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3 、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字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長孫皇后,為嫡三子。貞觀五年(631年)封為晉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長子皇太子李承乾與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于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長安太極殿,開創(chuàng)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唐代的版圖,以高宗時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臨咸海(一說里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32年。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
4、唐中宗李顯
唐中宗李顯(656年-710年),漢族,謚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謚孝和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10年在位)。
唐中宗前后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韋后毒殺,終年55歲,葬于定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鳳凰山)。
唐中宗前后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神龍三年八月三日加尊號為應(yīng)天神龍皇帝,景龍四年六月二日壬午日半(710年7月3日)被毒死于神龍殿,終年55歲,廟號中宗,謚號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景云元年十一月己酉葬中宗于定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15里的龍泉山)。
5、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李旦簡介(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輪,漢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為其兄長。
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在位時間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
公元712年禪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稱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橋陵。謚號玄真大圣大興皇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世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唐朝君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8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