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周培公這個人物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周培公這個故事嗎?
自古以來,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的朋友們,對其中一個劇情印象特別深刻,一代名臣周培公為康熙出謀劃策,平定了三藩之亂,為平亂治國做出了貢獻,但仍免不了發(fā)配邊疆、客死異鄉(xiāng)的結(jié)果,但周培公死后,一代皇帝康熙竟又為其守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周培公為什么會落得如此下場呢?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周培公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周培公,本名昌,字培公,生于1632年,湖北荊門人。幼年喪父,十歲時,李自成進攻荊郢間,其母孫夫人殉難而死,周培公落魄無依,成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顯赫者進入京城,擔任內(nèi)閣供奉。其智商超群,情商高配,人情練達,談吐儒雅,不卑不亢。是康熙帝身邊的重要謀臣之一,官至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亂時,曾勸降割據(jù)平?jīng)龅耐踺o臣。
1、周培公勸降王輔臣,憑三寸不爛之舌拿下平?jīng)觥?/p>
康熙十三年臘月,吳三桂發(fā)動三藩之亂,策動陜西提督王輔臣在北方反叛呼應。在耿精忠、王輔臣先后發(fā)動叛變后,吳三桂曾試圖應援、打通與耿、王的聯(lián)絡,使叛亂地區(qū)聯(lián)成一片,迅速壓縮對清軍的包圍圈。康熙十五年,康熙帝任命圖海為大將軍,統(tǒng)轄陜甘征討大軍。王輔臣擁兵自重,以驍勇善戰(zhàn)聞名,清將都有點怕他,不敢輕易進兵,他也沒把清兵放在眼里,對10萬清軍圍困毫無懼色,目空一切。
周培公向圖海上取平?jīng)霾撸徽贋槟涣?,他認真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是天下脊梁,吳三桂這次造反不及時從云南取道四川進取陜西,而盤踞在湘鄂之間與荊襄官兵對峙,實在太不會算計?,F(xiàn)在,王輔臣起來造反,舉足輕重,但他的反叛,是情勢所逼和舍不得高官厚祿,這好比白內(nèi)障患者渴望重見光明,又恰似半身不遂者企求站立行走。如果朝廷派個能說會道的人前去勸誡,王輔臣必然會懸崖勒馬,投降朝廷。這樣也就用不著興師動眾與他們硬碰硬了。圖海聞周培公之言,正中下懷,可是眼前并無合適的人可派。
周培公與輔臣手下參將黃九疇、布政使龔榮遇均是同鄉(xiāng),曾屢勸王輔臣歸降,王舉棋不定。他們設法將內(nèi)部情況寫成文字,用蠟丸封閉,密送周培公。周培公利用這一有利條件,自告奮勇,主動請纓,愿冒死進城勸降,說:“如果前去說服了王輔臣,那是大學士的福份;如果遭到不測,自己則死而無怨?!?/p>
圖海聞聽此事后十分高興,星夜趕寫奏本送至京城??滴趸实郛敿磦髦I周昌進京,并親自在乾清宮召見。聽完周培公的設想后,康熙帝嘉封周培公為參議道臺、銜一品,賜穿黃馬褂,攜帶諭降詔書,前往平?jīng)稣袚帷?/p>
圖海命周培公攜帶康熙帝赦詔,再次進城撫慰。王輔臣派龔榮遇率士民代表出城,向圖海獻平?jīng)雒麅?,其子王吉貞及總兵等上繳吳三桂投遞的函札及“平遠大將軍印”、“陜西東路總管將軍印”各一顆,接受清廷招撫。
2、周沛公被委以重任,意見不合辭官歸家。
平定王輔臣陜甘叛亂后,朝廷對參戰(zhàn)的漢將分別論功行賞,委以重任。周培公對獎賞只有一個要求:母親孫氏以父死殉節(jié),望皇上能為母請旌。圖海奏請康熙皇帝升任周培公為山東登萊道,并對周培公母親孫氏予以嘉封。
康熙十五年,朝廷誥封其母孫氏為貞烈恭人,加贈夫人銜。其父封贈為朝烈大夫,加贈中奉大夫銜??滴趸实圻€親自御筆為孫氏撰寫祭文,規(guī)定了祭祀規(guī)格,命布政司堂上官分守武昌道參政吳毓珍辦理。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后到山東任職,因與總兵官意見不合,難以繼續(xù)共事,僅在任三年,便辭官回到荊門家鄉(xiāng)。
3、周培公被貶盛京,死于苦寒之地。
康熙二十九年,西北蒙古族首領(lǐng)噶爾丹率眾反清。賦閑在家的周培公仍不時關(guān)注朝廷政事,希望復起,聞訊后連忙趕寫平叛“條呈”送到京城,亦被康熙帝采納,任命周培公為盛京提督,負責戍邊。
后來葛爾丹叛亂,周培公又寫平叛條陳,康熙帝采納后,封周培公為盛京提督。盛京就是今天的沈陽,當年可是絕對的苦寒之地。周培公被貶盛京11年,這11年周培公盡忠職守,守護邊疆安寧,并且在這11年間收集史料,繪制了一幅大清全輿圖,臨死前周培公不僅向康熙推薦了姚啟圣,還把這幅大清圖上呈給康熙,正因為有了周培公的大清圖,康熙才知道了葛爾丹覬覦清朝國土的野心,也就有了后來康熙三征葛爾丹,平定準噶爾叛亂;也知道了臺灣雖然只是彈丸之地對清朝來說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國土,所以在施瑯成功收復臺灣后將其納入福建省來管轄。1701年,周培公死于任上。
4、周培公多次立下戰(zhàn)功,為何仍被處死?
周培公雖然多次立下大功,但其終究是漢人,在當時的朝廷中,滿人和漢人勢如水火,畢竟清朝是滿人的江山。當時的滿清大臣嫉妒周培公的功績和才能,況且周培公又是漢人,沒有背景,再加上周培公掌控幾十萬大軍,達到了功高震主、擁兵自重的地步。有人向康熙諫言,說周培公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吳三桂。即便是英明的康熙皇帝也不得不順水推舟,貶謫周培公,將周培公發(fā)配盛京任提督。這是一個一石二鳥的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周培公的才干對抗羅剎國,另一方面盛京是康熙的老家、大清龍興之地,可以牢牢地監(jiān)視周培公。使得無論是滿族大臣還是康熙自己都覺得合情合理,不過周培公就悲劇了!周培公被調(diào)往東北,因是南方人水土不服,身患重病。被康熙發(fā)配到盛京11年,周培公受不了那里的嚴寒的天氣,半年沒有下過炕,就病死了。
可憐一代名臣就這樣死在了酷寒之地,小編認為:周培公的死也是康熙皇帝所不愿看到的??滴醣砻嫔鲜前l(fā)配周培公到盛京,實則是為堵滿臣之口,暗中重用周培公。在清朝歷史上,盛京提督都是八旗將軍承擔,而周培公作為一個漢人能夠得此重任,可見康熙的信任。這個重要的職位能夠委任的人,首先得是放心的自己人,其次要有統(tǒng)兵之能才行。所以周培公擔任此職位,表明了康熙對其能力和忠誠的絕對信任。另外,盛京雖屬苦寒之地,卻是清朝的大后方和龍興之地,康熙將盛京留給周培公,是將自己的命脈起源放到周培公手中,所以罷黜、流放一說子虛烏有,晉升、提拔、重用才是真,康熙為其守靈就是最好的證明。可能是因為其年老體衰,水土不服而最終死于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8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