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和碩溫恪公主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她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在瓊瑤的作品《還珠格格》中,似乎在清朝作為皇帝的女兒都能像小燕子無憂無慮,并且能夠跟自己喜歡的人攜手走完一生。其實作為清朝的公主她們并沒有這么幸福,清朝在剛剛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也就是后金時期,后金的統(tǒng)治者們?yōu)榱嗽鰪妼嵙Γ透晒湃私Y(jié)盟。而他們雙方結(jié)盟的方式就是政治聯(lián)姻,也就是說身為皇室子女都要聽從皇帝的指令,或嫁或娶蒙古王公家的子女。
起初后金勢力薄弱需要依靠蒙古的力量,等到滿清入主中原之后,雖說滿清的實力已經(jīng)很雄厚了,但跟蒙古結(jié)親已經(jīng)成了愛新覺羅家族的傳統(tǒng)。所以就算是強盛的康熙王朝,康熙皇帝也會將女兒嫁給蒙古的王公貴族,比如他最寵愛的和碩溫恪公主。
和碩溫恪公主是康熙的第十三個女兒,她的生母是章佳氏,章佳氏的出身地位不高,加上身體不好,所以在宮中不怎么受到康熙的寵愛,生下和碩溫恪公主沒有幾年,就染病去世了??滴蹩蓱z和碩溫恪公主還這么年幼就失去了母親,就把她交給自己寵愛的宜妃郭絡(luò)羅氏撫養(yǎng)。
康熙皇帝出于對章佳氏的愧疚,加上康熙一直去宜妃的寢宮,所以康熙對和碩溫恪公主特別的寵愛,而和碩溫恪公主的養(yǎng)母宜妃也無微不至地照顧和碩溫恪公主。在這樣溫暖的環(huán)境下,和碩溫恪公主很快就長大成人。
因為清朝的公主是要跟蒙古人結(jié)親的,所以康熙為和碩溫恪公主挑選了蒙古族最強大的部族——翁牛特部,而和碩溫恪公主就是翁牛特部的杜凌郡王倉津。于是在公元1706年,和碩溫恪公主跟倉津就結(jié)為夫婦。
雖說和碩溫恪公主跟倉津結(jié)合是一場政治婚姻,但是他們婚后的生活還是挺幸福的,和碩溫恪公主的丈夫一直對她寵愛有佳,二人度過幾年的蜜月生活之后,在公元1709年,和碩溫恪公主就懷上了孩子,對他們夫妻這是一個喜訊,而對于和碩溫恪公主個人而言卻是一個噩耗。
到了生產(chǎn)的日子,和碩溫恪公主生下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也許因為和碩溫恪公主跟自己的母親一樣,基因里身體虛弱,生完兩個女兒之后,就耗費了她太多的精力,最終因為難產(chǎn)離開了人世。
對于和碩溫恪公主的離世,不管是她的丈夫還是她的父親,都十分悲痛。尤其是康熙皇帝,自和碩溫恪公主出生之后,康熙就特別喜歡這個女兒,等到和碩溫恪公主去世后,康熙親自為其篆刻碑文。
康熙本來就是一個有很多的工業(yè),和成績的皇帝,他的后宮的佳麗也達到萬人以上,生的皇子公主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稍微一數(shù)就有三十多個兒子,二十多個女兒,不過康熙卻還收養(yǎng)了一個女兒。
不過康熙皇帝的這一些皇子公主,都不是很幸運,有的可能會活到六七十歲,還有些可能就幾個月就死了,而康熙的第七個女兒就是一個月后就死了,是由佟佳氏生的。
康熙壓根就沒有什么多的時間去照顧這個女兒,所以也就沒對這個女兒有什么感情。但是康熙有一個他非常喜歡疼愛的女兒,就是第八個女兒,這個女兒是孝恭仁皇后生下的,這個女兒叫做溫憲,溫憲從小孩到長大成人都是在她母親的膝下。
所以非常受到太后和康熙的疼愛和寵愛,溫憲出嫁的非常近,是嫁給了佟佳氏家族。
由于太后和皇帝都非常喜歡這個第八公主,所以在嫁出去以后還常常召回宮陪伴他們。
可能是因為上天覺得溫憲太受寵了,有點看不下去了,所以就很早的結(jié)束了這位公主的生命。
溫憲死了以后,康熙就非常的傷心難過,以至于飯都吃不下去。由此就可以看出康熙真的很疼愛他的這個女兒。
和碩敦恪公主(1691―1709),清康熙帝第十五女,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與皇十三子怡親王胤祥、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同母??滴跞暾鲁趿?。受封為和碩敦恪公主,四十七年十二月嫁給蒙古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臺吉多爾濟。
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去世,年十九??滴跛氖拍耆拢鳉w葬科爾沁,玄燁命多羅安郡王華(土 巳)、多羅平郡王納爾蘇等護送前往。護送十公主靈柩的欽差大臣中,共包括兩位郡王、兩位散秩大臣和一位侍郎,陣容強大,品級較高,這種人員安排,透露出玄燁對于幼年失母的薄命女兒充滿了憐愛與惋惜。
額駙多爾濟于康熙五十八年十二月獲罪,被革去額駙,仍保留臺吉品級。
敦恪公主因沒有母親的庇護,又寄于其他嬪妃下,自幼便養(yǎng)成了溫婉靈秀,不驕不妒,溫柔嫻靜,但與嫡姐一樣身體纖弱,似西施般。但也正因為如此,更得到了皇帝和皇太后的憐惜和寵愛。加上兩姐妹知書達理,亦是讓太后喜愛得不得了。
敦恪雖體弱,但骨子里也有和同胞兄長十三阿哥胤祥一樣的蕭然之情,她落落大方,瀟灑靈秀,雖與姐姐體弱,但也堅強樂觀。
和碩怡賢親王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1730年),清圣祖康熙帝的十三子。自幼跟隨胤禛(日后的雍正帝),這為他成年后所做之政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雍正元年被封為怡親王,并世襲罔替,是清朝有史以來的第九位鐵帽子王。 兄長登基 時來運轉(zhuǎn) 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二月,母親章佳氏【洗桐女史補注: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參領(lǐng)海寬女。事圣祖時實居妃位,但于生前未得封號??滴醵迥甓鲁跻?,生皇十三子怡賢親王胤祥(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封和碩怡親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卒,享年四十五歲,謚“賢”。);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生皇十三女八公主(年二十,即康熙四十五年七月封和碩溫恪公主,同年同月下嫁翁東牛特杜楞郡王倉津??滴跛氖四炅露灰螂y產(chǎn),產(chǎn)下雙胎后即卒,享年23歲。)康熙三十年正月初六,生皇十五女十公主(年十八,即康熙四十七年封碩敦恪公主,同年五月下嫁科爾沁臺吉多爾濟。康熙四十年八月十二月初三日卒,享年十九歲。)章佳氏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七月二十五日卒,享年不詳,同年閏七月,謚曰敏妃。初葬妃園寢。雍正元年六月,世宗以其子怡親王允祥賢,追晉為皇考敬敏皇貴妃。九月,祔葬景陵?!? 在玄燁諸妻妾中地位平平,至康熙三十八年去世時仍只是一個沒有名號的妃子。 少年時代即失去母愛的胤祥生性淳誠,謹度循禮,在諸兄弟中雖算不得出類拔萃,但文才武藝都不后于人,《八旗通志·胤祥傳》中說他“精于騎射,發(fā)必命中,馳驟如飛。嘗從獵,猛虎突出林間,王神色不動,手利刃刺之.見者服其神勇。詩文翰墨,皆工致清新”??滴趸实蹖λ埠芟矚g,在其12歲時便命隨駕前往盛京謂祭祖陵,此后巡幸江南、避暑塞外、視察河工等都曾攜他同往。但是,在他22歲那一年,卻卷進了使父皇最為惱火的諸皇子黨爭漩渦中,與大哥胤褆,二哥胤礽同被拘禁。 以后胤礽獲釋復(fù)立。諸兄弟被加封爵位,但他仍沒有獲得寬釋,十幾年間默默無聞,以至在玄燁的前十四個皇子中,除幼年早殤者外,只有他一人終康熙之世沒有得到過任何封爵。 幸運的是,胤祥在四哥胤禛心目中被視為最可信賴的兄弟。在他十五六歲時,就曾幾次與四哥一起隨同父親視察河道工程、巡幸五臺山和江南,后來雖遭囚禁,但胤禛卻一直沒有忘記與十三弟的友情??滴趿荒晔辉?,這位掛念他的哥哥成為繼統(tǒng)新君后,立即使胤祥重見天日,并一躍成為期中最顯要的人物。 在康熙皇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胤禛便任命胤祥為總理事務(wù)大臣,同日又將他從閑散皇子破格晉升為和項怡親王。當時這位新皇帝剛剛從與對手的激烈角逐中爭得寶座,尚立足末穩(wěn),爭奪中的失敗者胤禩、胤禟、胤禵等人心懷怨忿,虎視耽耽,形勢十分嚴峻。受任為總理事務(wù)大臣的四人中,胤禩和馬齊都屬于胤禛的政敵之列,出于策略上的需要才將其置于高位,隆科多是擁戴新君的有功之臣,故得寵信利用;而胤祥則是做為與胤禛情深誼重的兄弟,被特殊提拔、安插在佐理朝政的核心位置,顯然是四大臣中最受倚重的一個。他在十幾年含辛茹苦、遭受冷落之后,得到四哥如此厚待自然感思不盡,竭全力報效,以償知遇之思。 理財治河 盡心籌劃 雍正初年,面臨康熙后期遺留的國庫空虛、錢糧匱乏的財政狀況,要想穩(wěn)定時局,強國富民,扭轉(zhuǎn)財政虧空的局面是當務(wù)之急。胤禛把這副重擔(dān)交給了胤祥。 雍正元年,胤祥受命總理戶部。該部所司直接關(guān)系國計民生,而且事務(wù)繁多,頭緒復(fù)雜,康熙末年以來積存的許多弊端都亟待解決,胤祥自上任伊始,便勤奮理事,不稍懈怠。首次清理過去遺留的舊案,由于數(shù)量頗大,胤祥打破以往常規(guī).采取規(guī)定限期和獎勵勤勉相結(jié)合的辦法,數(shù)十日內(nèi)即將幾千宗舊案都理出頭緒。當時中央新設(shè)會考府,負責(zé)審核財政出納,由他和隆科多、大學(xué)士白潢、戶部尚書朱軾會同辦理清查虧空、收繳積欠的事務(wù)。胤禛對此要求很嚴格,諭示胤祥:“爾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親自查出”(《上諭內(nèi)閣》)。言外之意就是告誡十三弟,此事必須辦好,不能虎頭蛇尾、半途而廢。胤祥深知此事至關(guān)重要,遂盡職盡責(zé),認真辦理。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稽核、駁回不符合規(guī)定的奏銷項目近百起,有效地防止了濫支舞弊的浪費現(xiàn)象。同時,又查出戶部虧空銀250萬兩,經(jīng)奏請皇帝,采取令有關(guān)官員賠繳和逐年償補的辦法加以解決。對一些與造成財政虧空有直接關(guān)系的王公親貴也毫不容情,連敦郡王胤誐、履郡王胤裪等人都被勒令變賣家產(chǎn)清還虧欠。有人因此責(zé)怪胤祥過于苛刻無情,然而也正是憑著這種不徇情姑息的認真態(tài)度,他才較好地貫徹了雍正皇帝旨意,使虧補欠還,整頓財政取得顯著成效。 治河患、興水利,是歷代皇帝都十分重視的國家大計之一。胤祥青少年時期就曾多次隨父皇巡視河工,對此并不陌生。雍正三年直隸地區(qū)發(fā)生水災(zāi),損失嚴重,皇帝決意下力量解決畿輔地區(qū)水利問題。是年冬,胤祥受命總理水利營田事務(wù),主管營田水利府和下轄的四個營田局,首要任務(wù)便是在直隸地區(qū)修治河道,開墾水田,變水害為水利。胤祥領(lǐng)命后“建議興修、疏浚河渠,筑堤置閘,區(qū)分疆畝,經(jīng)畫溝塍(塍,即田塍。指田間的土埂子。洗桐女史注。),躬親巡視,往返輒經(jīng)旬月,櫛風(fēng)沐雨,寒暑靡間,務(wù)成萬世永賴之利”(《八旗通志》)。他在實地勘察的基礎(chǔ)上繪制出水域圖進呈御覽,雍正帝頗感滿意,稱贊胤祥等人親至直隸東西南三面方圓數(shù)千里之廣的地區(qū),不畏勞苦,無論大河巨川還是小渠細流,都做出詳細調(diào)查,細心籌畫,以期造福于民(《上諭內(nèi)閣》)。工程實施后,“期年粳稻豐捻,民益趨事,甸服以內(nèi)數(shù)千里之洳污淶悉成沃壤”(《八旗返志》),京畿地區(qū)水患減少,糧食增產(chǎn)。 江南地區(qū)是治水的重點,很多河道淤塞不暢。雨季時常泛濫,迫切需要疏浚。胤祥屬下官員李淑德曾久任江南,有很豐富的興修水利經(jīng)驗,他便向其求教治水方略,并奏請實施。雍正帝本想等畿輔營田水利工程告一段落后,派胤祥親往南方調(diào)查、制訂詳細案,然后再正式興工,但胤祥接受當?shù)毓賳T的建議,向皇帝表示興修水利之事不容拖延,早一天動手就使當?shù)匕傩赵缫惶旖獬嫉耐{。胤禛采納他的意見,同意提前興工,使東南數(shù)十州縣河流疏暢,獲灌溉之利。 此外,胤祥在蠲免諸省不合理賦稅、整頓兩淮益務(wù)等許多方面也都有不凡的建樹,成為雍正初年治理經(jīng)濟方針最得力的支持者和執(zhí)行者,為財政狀況的好轉(zhuǎn)和國庫日漸充盈做出了重要貢獻。胤禛在賜給他的詩中有“經(jīng)理度支需資畫,疇咨水土奏豐壤”之句,又曾將他管理戶部的政績,列為“公忠體圖,滌弊清源,勞績茂著”的典型事例加以褒揚,說明對十三弟是十分滿意的。 做為胤禛最信賴的兄弟,胤祥從皇兄那里獲得諸多的恩遇和榮耀,恐怕在清代歷朝臣子中,無人可與他相比,但更令人佩服的則是他在這種境遇中表現(xiàn)出的機智和清醒,保證了自己始終深得皇帝信任,榮寵久盛不衰。 雍正元年,胤禛傳旨,鑒于“怡親王允祥于時(即康熙年間)敬謹廉潔,家計空乏,舉國皆知。聯(lián)御極以來一心翊戴,克盡臣弟之道”,故按康熙年間分封皇子為親王之例,賜給錢糧23萬兩。面對這筆理所應(yīng)得的巨大財富,胤祥既非受寵若驚,也沒有欣然照納,而是百般謙退,不驕不矜,經(jīng)皇帝再三宣諭,只收下13萬兩,其余10萬兩固辭不受。胤禛又援引玄燁對待其兄裕親王福全成例,準許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6年,胤祥仍是辭謝,結(jié)果皇帝將此交與諸王大臣商議后,還是接受了他的意見(《八旗通志》)。當時帝后王公們在生前一般都要選定為自己建墳安葬的“吉地”,胤祥曾奉旨到泰寧為皇室相地,并將結(jié)果安聞.雍正帝欲將其中一塊屬于“中吉”風(fēng)水之地賜給十三弟,但胤祥感到自己不應(yīng)享受供帝后們修墓之地,遂怵切固辭,又到淶水縣自選了一塊地,請求賜為安葬之所。后來他生病時仍擔(dān)心皇帝不收回成命,再三奏請,胤禛不得已只好依從他。 盡管胤祥對于皇兄的恩賜總是竭力推辭,他還是得到了許多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殊榮。根據(jù)皇帝旨意,原來只歸他兼管的佐領(lǐng)人丁全部劃歸怡親王府屬下,又于親王定額之外增加一、二、三等護衛(wèi)共17員,儀仗中也增加豹尾槍、長桿刀各二,以突出他的與眾不同。雍正三年二月,又以胤祥“總理事務(wù)謹慎忠誠,從優(yōu)議敘”,特在親王之外又加封一個郡王爵位,允許他在兒子中任意指封一人,這在清代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胤祥堅辭不受,胤禛也不好十分勉強,遂命給他增加俸銀10000兩,以為獎勵。就連死去20余年的胤祥生母章佳氏也沾了兒子的光。雍正元年六月,皇帝諭將其原有“敏妃”封號提高兩級,追封為敬敏皇貴妃;同年九月,又奉旨袝藏景陵。 以上這些事例,既體現(xiàn)雍正皇帝對愛弟的格外優(yōu)遇,也能看出胤祥其人頗為聰明,懂得身為“臣弟”怎樣使君王感到滿意和放心。不貪戀某些過分例外的恩賜,以免引起猜疑嫉妒而不利于已,這樣也就能在寵極人臣之際確保平安,又能更多、更久地博得恩遇。 或許是由于胤祥的策略投合了皇帝的心愿,胤禛對他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滴跄┠?,一些皇子與大臣官員私結(jié)黨羽,互相傾軋,甚至覬覦皇位、威脅君權(quán),胤禛親眼所見,深知其危害。在他繼位后,嚴禁王公官員結(jié)黨,并御制《朋黨論》以申其害。但對于十三弟則多有例外。在雍正二年對河道總督齊蘇勒奏折的一道御批中,他指示本與胤祥沒有什么交往的齊蘇勒去同胤祥結(jié)交,并告訴齊:怡親王公廉忠誠,為當代諸王大臣中第一人,讓你和他接近是朕的主意,不必擔(dān)心有結(jié)黨之嫌。 雍正元年,直隸巡撫李維鈞奏請改革賦役制度,實行“攤丁入畝”,雍正帝示意胤祥主動支持李的創(chuàng)議,又諭示李多和怡親王接近,有事可以同其密商。此后,為了拆散李與年羹堯的關(guān)系又再次指示,如有不便直接向皇帝奏報的瑣屑隱情,可以直接對怡親王陳述,一定會得到關(guān)照,并可為之周全其事(《朱批諭旨》)。再如《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之父曹頫,康熙末年至雍正初年任江寧織造。雍正二年胤禛在給他的朱批中說:”你是奉旨交與怡親王傳奏你的事的,諸事聽王子教育而行,……除怡親王之外,竟不可再求一人,拖累自己,……若有人恐嚇詐你,不妨你就求問怡親王。況王子甚疼憐你,所以朕將你交與王子”(《紅樓夢新證》)。對私黨防范甚嚴的胤禛,能主動滿意臣下與胤祥建立密切關(guān)系,表現(xiàn)出對這位兄弟充分信任,同時也是以此來進一步抬高怡親王的身份,樹立其在朝臣中的威望。 胤祥也不負皇兄信賴。他向雍正帝推薦的一些人才,都不是從與自己的私人交往出發(fā),而是從為國舉賢的大局著眼。如后來官至直隸總督的李衛(wèi),原只是戶部的一個郎中,皇帝對他并不十分了解,胤祥覺得此人“才品俱憂,可當大任”,極力保舉才使其脫穎而出,成為最受胤禛器重的股肱重臣。再如康熙帝第十七子胤禮,原曾被胤禛視為胤禩同黨,命他去看守陵寢,不予重用。而胤祥覺得十七弟“居心端方,乃忠君親上、深明大義之人”,奏請起用。雍正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見,晉封胤禮為果郡王,命其掌管理藩院事務(wù),其后再晉為親王,并先后派其管理工部、戶部、宗人府事務(wù)和辦理苗疆軍務(wù),使之成為雍正朝權(quán)勢顯赫,政績突出的一位皇弟,這與怡親王公正無私,薦賢舉能的功勞是分不開的。 勤勞懋著 死后殊榮 胤祥自四兄繼位以后,協(xié)助皇帝處理了大量紛雜的事務(wù),繼擔(dān)任總理事務(wù)大臣后,又受命管理戶部、養(yǎng)心殿造辦處、胤禛藩邸、陵寢事務(wù)、圓明園八旗禁軍,并擔(dān)任議政大臣、軍機大臣臣,還要承擔(dān)皇帝臨時交辦的審斷案件,代行祭祀等諸多差務(wù),可謂職任繁多,綜理萬機。《八旗通志·胤祥傳》說“自議政及戶部三庫而外,特命王察核議覆之事不可勝計。王事事總協(xié)情理,允愜圣心,余若內(nèi)殿營造、舊邸諸務(wù)、宮中府中事無巨細一以咨王。王綜理細密,事必躬親,竭力輸誠,精詳周協(xié)”。他既是佐君理政的左膀右臂,又是皇帝的大管家和侍衛(wèi)長。雍正帝曾經(jīng)十分感慨地說;“朕實賴王翼贊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謂圣王賢臣之相遇數(shù)千百載而一見,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間得之”(《八旗通志》)。胤禛、胤祥兄弟君臣之間的至誠相托和忠心以報,在歷代封建王朝中也是不多見的。 雍正四年七月,皇帝親筆書寫“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匾額賜給怡親王,并諭示大學(xué)士、九卿、翰詹科道諸官員,表彰他對君上克殫忠誠、至純至恪,事事實心辦理。然后列舉胤祥任職以來所辦理的各項重要事務(wù),對自己所題的8個字一一解釋。所謂“忠”即怡親王“公而忘私,視國事如家事,處處妥帖,能代朕勞,不煩朕心,蓋其忠君親上之念盹懇篤摯”,“敬”即“小心敬業(yè),無纖毫怠忽”;“誠”即“精白一心,無欺無偽”;“直”即“直言無隱,表里如一”;“勤”即“黽勉奉公,夙夜匪懈”;“慎”即“一舉未嘗放逸,一語未嘗宣漏”;“廉”即“清潔之操,一塵不染”;“明”即“見理透徹,蒞事精詳,利弊周知,賢愚立辨”。雍正皇帝在諭旨的最后說,自己對胤祥的這番評價“無一毫過量之詞”,這些還只是“舉其大端而言”,“而其居心之方正,秉性之和平,待人之寬厚,遇下之仁惠,種種善行,筆不勝書”,并希望受諭諸臣應(yīng)以怡親王為楷模,奮起砥礪,不負君王重托(《清世宗實錄》)。這一番評價,胤祥為人之忠義正直幾乎抬到了無以復(fù)加的程度,與胤禛在此前后怒斥胤禟、胤禩等兄弟的言詞相比較,足見這位皇帝愛憎之分明。 由于機務(wù)繁多,終年辛勞,雍正八年43歲的胤祥積勞成疾,而且日漸沉重。初病之時,胤禛除派御醫(yī)前往治療,還撥出內(nèi)帑為他齋醮祈禱。并幾次欲親自過府看望,但胤祥仍像以往一樣謙恭,再三懇辭,每隔十天半月就抱病人官晉見,后來病勢日重,為不使皇帝為他但憂,又搬過京郊西山養(yǎng)病。是年四月回至城內(nèi)府邸,仍未見好轉(zhuǎn),五月病情急劇惡化,胤禛得知后急忙從圓明園起駕前往探視,但未及趕到怡親王府,胤祥便已停止了呼吸。這對感情至深的君臣兄弟,最終竟未得再見一面。 怡親工去世的第二天,皇帝親至府中祭奠,想起十三弟八年來的豐功偉績,他感慨萬干地說:“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清史稿》)。決定自己素服一月,為這位最親密的手足致哀。次日又傳諭,怡親王名字可不避圣諱。按康熙時原名寫作“胤樣”(胤禛稱帝后其兄弟名字首字均改為“允”),加謚“賢”,并破例將御賜的八個字加于王號謚號之上,這樣胤祥死后的全稱就是“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怡賢親王”,這在清代歷朝王公中是獨一無二的。此外,在為胤祥治喪和修造園寢(墳?zāi)梗┑确矫?,也部相?yīng)提高禮儀規(guī)格,安葬之日皇帝親往奠送,親筆為十三弟撰寫墓碑,洋洋干余言,對其為人稱贊備至,又從京西白家【山童】、天津、揚州、杭州等各處之請,分別在該地建怡賢親王寺,供人們祭祀。胤祥死后,其怡親王爵位由第五子弘曉承襲。原來賜而未受的另一郡王爵位,賜給其第三子弘皎。他的其他眷屬也都得到格外優(yōu)待。乾隆年間,皇帝又命胤祥的怡親王爵位子子孫孫世襲罔替,以表彰這位賢王的功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9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