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響?zhàn)國敗家子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戰(zhàn)國七雄中之所以笑到最后的是秦國
,和各國的國君有莫大關系:秦國歷代明君,最弱的韓國和燕國只有韓昭侯和燕昭王算明君但是六國顯然不能和秦國“奮六世之余烈”幾代都是明君相比
先說魏惠王,魏國在魏文侯和魏武侯兩代國君的努力下
魏惠王登基之初其實做得挺好:修復了和韓趙的關系
魏惠王另外一個昏招就是對人才的不重視
,不僅放跑了商鞅和孫臏兩位奇才,張儀和公孫衍原本是魏國人也跑去了秦國,在各國聯(lián)手之下魏國連續(xù)遭遇桂陵之戰(zhàn)和馬陵之戰(zhàn)的慘敗,河西之地也被秦國重新奪了回去。魏惠王自己都哀嘆“東敗于齊,西喪秦地七百余里
,南辱于楚”,魏文侯和魏武侯開創(chuàng)的霸業(yè)被魏惠王這個敗家子敗了個精光,從此魏國被打落神壇,淪落為二流國家再也沒雄起過,風水輪流轉以前欺負秦國,現(xiàn)在輪到秦國肆意欺負魏國了。再來說齊閔王
,齊威王時期齊國崛起,桂陵之戰(zhàn)和馬陵之戰(zhàn)兩次擊敗強大的魏國,挾大勝之威齊國風頭甚至蓋過秦國和楚國,齊威王時期齊秦楚三強并立齊國稱雄一時;齊宣王時期趁燕國子之之亂齊國攻破燕都,幾乎滅亡燕國齊閔王其實有一個夢幻般的開局:垂沙之戰(zhàn)大敗楚國,第二次合縱攻秦之戰(zhàn)中
齊閔王和魏惠王有點類似,不僅好大喜功
可以說齊閔王這個敗家子敗光了齊威王和齊宣王留下的底蘊
,齊國雖然在田單火牛陣擊敗燕國后成功復國,但是齊國也自此一蹶不振。春秋與戰(zhàn)國的分界線是韓、趙
、魏三家分晉,從此華夏進入了戰(zhàn)國時期,而作為從晉國大夫轉變?yōu)橹T侯的魏國來說,他卻是戰(zhàn)國初期最強大的諸侯國,為什么是魏國,而不是像齊國與楚國這樣的傳統(tǒng)大國呢?魏國強大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李悝變法。
春秋晚期
,傳統(tǒng)諸侯大國,比如晉國、齊國、楚國都因為在連續(xù)數(shù)百年的爭霸中消耗了實力,導致吳國和越國這樣中小諸侯國的崛起,但由于國力有限,吳國與越國只是曇花一現(xiàn),隨即就滅亡了,到了戰(zhàn)國時期,各個諸侯國通過各種途徑想讓自己國家強大起來第一個變法的國家就是魏國,第一個變法的人就是魏文侯重用李悝開始變法
,變法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廢除世襲制和井田制,實行法治,獎勵耕種,創(chuàng)建魏武卒。李悝變法的很多內(nèi)容成為后來商鞅變法參考的依據(jù),作為第一個變法并且成功的魏國,其國力迅速強大起來,成為戰(zhàn)國時期的第一個強國。
二、魏文侯善用人。
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第一任國君是魏文侯,這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
,也是戰(zhàn)國初期最有能力的君主,同時,魏國又是最出人才的地方,西門豹、龐涓、范雎、公孫衍、張儀、尉繚(輔佐秦王嬴政統(tǒng)一天下的國尉)都是魏國人,包括吳起與商鞅也都是先到魏國的,這些大名鼎鼎的人才如果能為魏國所用,魏國統(tǒng)一天下也未嘗不可。這同樣與魏國的地理位置有關
,魏國初期的國土包括今天的陜西北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及中部、河北南部,處于整個天下的正中間位置
魏文侯起用的人才包括:李悝(戰(zhàn)國變法第一人)、翟璜(名相
當魏國強大起來之后
魏國在攻占了秦國的河西地區(qū)后,設置了一個郡
但是,這個時候魏國的戰(zhàn)略發(fā)生了轉變
此后
而魏武侯之后的魏惠文王
那么如果魏國一意向西發(fā)展
如果魏國放棄中原爭霸,一心一意攻打秦國
從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70年是魏國最強盛的時候,也就是魏文侯和魏武侯在位的時期
魏國當時在第一次河西之戰(zhàn)擊敗秦國后
這一段時間對應的秦國國君分別是:秦簡公、秦惠公
但是
魏國如果選擇滅亡秦國
想想看,如果秦國的地盤和魏國加在一起
戰(zhàn)國的早期和中期就一部合縱連橫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89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