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fā)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朱由檢的故事。
1
1644年,農(nóng)歷三月十八日夜晚,這是大明王朝滅亡前的最后一夜,同時也是崇禎皇帝朱由檢(1611-1644),生命中的最后一個夜晚。
這天晚上大概九點來鐘,已經(jīng)做了十七年皇帝(1628-1644)的崇禎,將自己的三個孩子:16歲的太子朱慈烺、13歲的永王朱慈照、9歲的定王朱慈炯叫到自己跟前,他想著要見孩子們最后一面。
可看到三個皇子,仍然穿著齊楚光鮮的冠帶袍服,出現(xiàn)在他眼前時,崇禎心里猛地一驚,因為就在當天夜晚,李自成的農(nóng)民軍已經(jīng)攻破了北京外城,并正在朝著北京內(nèi)城和紫禁城快速推進。
就像天底下所有充滿愛的父親一樣,崇禎又是吃驚、又是責備地對孩子們說:
“都什么時候了,你們還穿成這樣?趕緊換衣服!”
說完,這位34歲的父親、大明帝國的皇帝親自動手,幫著給三個孩子換上普通老百姓的衣服,然后給他們一一系好腰帶,他語帶凄楚地說:
“今天你們還是皇帝的兒子,明天可就是老百姓了····在這種亂世里,要隱姓埋名,看見老人家要叫老翁;看見年輕一點的長輩,要叫伯伯或者叔叔!”
他接著囑咐說:
“社稷傾覆,使天地、祖宗震怒,這些都是你們父親、我的罪責。但是朕也已經(jīng)是竭盡心力了,怎奈文武各個大臣,各為私心,不肯先國后家,以致國家敗壞如此。如今,沒必要再問禍福與否,只是合理去做就行了。朕沒有什么好擔心的了?!?/p>
2
看著眼前的三個孩子,周皇后在一邊也是悲痛欲絕。
盡管已經(jīng)到了帝國和人生的窮途末路,但是崇禎和周皇后這對夫妻,卻仍然在盡著作為皇帝和皇后、最后的職責。
在這生命的最后一天,在獲悉李自成的軍隊已經(jīng)攻進北京外城后,33歲的周皇后“持節(jié)”,繞著整個紫禁城,一邊流著眼淚,一邊挨個宮殿、挨個宮殿地勸告,在惶恐中不知如何是好的宮人和太監(jiān)們說:
“天災已降,大禍臨頭,你們有門路的,快點逃生去吧!”
擔心有的宮人仍然遲疑不肯離去,盡職的周皇后,整整繞著紫禁城走了兩圈,到處勸告宮人們快點逃命離開,或許在她看來,作為一個母儀天下的皇后,她要用生命,站好這最后一班崗。
周皇后,原本出身貧寒人家。
15歲那年,她嫁給了當時還是信王的朱由檢;1627年,信王朱由檢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駕崩,臨死前,朱由校囑咐由弟弟、信王繼承皇位。
當時,魏忠賢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由于擔心丈夫入宮遇害,周皇后親自下廚給信王朱由檢做干糧,以防止別人下毒;在跟丈夫從信王到皇帝的18年婚姻歲月中,她勤勤懇懇、處事謹慎,時時為崇禎著想,做到了母儀風范。
李自成兵臨城下,危急之際,周皇后有心勸崇禎南遷避難,但又不便直說,于是周皇后便跟崇禎說,“我在南方有個家?!?/p>
向來嚴禁后宮干政的崇禎,立馬追問她是什么意思,周皇后也不敢再說什么。
結婚18年,周皇后給崇禎生下了三個兒子:分別是太子朱慈烺、懷王朱慈烜(早夭),以及定王朱慈炯;眼下,看著自己的親生兒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以及田貴妃所生的兒子永王朱慈照紛紛出宮逃命,周皇后淚如雨下。
臨死前,她含著眼淚對崇禎說:
“我侍奉皇帝18年了,你從來不肯聽別人一句話,才會有今天。”
崇禎默然無語。
說完這些話后,周皇后懸梁自盡。
崇禎黯然,默默走開。
3
在這生命的最后一夜,他在紫禁城中,大開殺戒。
眼下,大明帝國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在絕望中,崇禎提著劍,來到袁貴妃的住處。
在和袁貴妃同飲幾杯絕命酒后,崇禎命令袁貴妃上吊自殺,袁貴妃只好應命上吊,沒想到繩子斷了,袁貴妃倒落在地,站起來后,她開始逃跑,崇禎追了上去,一劍刺在了袁貴妃肩上。
隨后,崇禎又揮劍,刺傷了幾位妃嬪。
在他看來,帝國要亡了,作為他的女人,為了保全名節(jié),可不能落在逆賊們手中。
緊接著,他又來到了壽寧宮,在這里,他見到了15歲的大女兒長平公主。當時,長平公主拉著崇禎的衣襟痛哭。崇禎一邊流著眼淚,一邊說:
“孩子,你怎么就偏偏生在我們帝王家呢!”
然后,崇禎用左袖掩著臉,右手揮劍想殺死女兒,可砍偏了,他只砍下了長平公主的左臂,看著倒在血泊中的女兒,崇禎渾身顫抖得厲害,再也下不了手了。
他轉身離開,在昭仁殿,他又親自動手,將自己年僅6歲的女兒、昭仁公主,殺死了。
4
盡管生命已到了最后的時刻,但他仍然涌動著求生的欲望。
在殺死女兒昭仁公主后,崇禎讓宦官王承恩坐在他的面前,陪他一起喝了幾杯酒。
半夜三更時分,他讓人給他換上便服,然后帶著幾十個宦官一起出到朝陽門,假稱說是王太監(jiān)奉命要出城。
此時,北京城內(nèi)早已亂成一片,守城的人要求必須等到天亮才能出城,崇禎手下的太監(jiān)們開始群起奪門,守門部隊以為發(fā)生了內(nèi)亂,于是開炮還擊,由于人少,崇禎只能退了回來。
這時,崇禎猛然想起來,朝陽門是成國公朱純臣負責守衛(wèi)的防區(qū),于是崇禎帶著一幫太監(jiān),繞路到了朱家,想請朱純臣開門放行,結果朱家看門的人回答說:
“成國公赴宴去了?!?/p>
是的,在這北京即將城破、大明即將亡國的前一夜,擔有京師守衛(wèi)重任的成國公朱純臣,“赴宴”吃飯去了。
本來想做困獸一斗、最后突圍的崇禎,于是只能又跑到安定門,想奪門而出,結果才發(fā)現(xiàn)門閘太結實了,根本打不開。
天已放亮,突圍卻仍然無望。
折騰了一整夜,他累了,他放棄了。
這是1644年,農(nóng)歷三月十九日清晨,大明即將亡國的當天。
崇禎轉身返回紫禁城中,在前殿,他命令內(nèi)官們敲鐘召集百官,鐘聲響了一遍又一遍,前殿卻始終空蕩蕩:
臣子們,沒有一人前來。
5
此時,李自成的農(nóng)民軍也攻破了北京內(nèi)城,并迎著黎明的清輝,開始向紫禁城迅速挺進。
倉惶之中,崇禎帶著太監(jiān)王承恩跑到紫禁城后面的萬歲山(煤山)壽皇亭,由于跑得太急,他左腳的鞋子也跑丟了。
此時,他不知道是否還會再次想起,皇兄、明熹宗朱由校臨死前對他的期望和囑咐:
“吾弟,當為堯舜!”
眼下,他倉惶辭廟。萬歲山壽皇亭這里,曾經(jīng)是他號令、操練大內(nèi)士兵的地方,但眼下,他狼狽至此,生命,也即將走到盡頭。
在一棵樹下,他最終選擇了上吊自盡,和自己17年的帝王生涯,和34歲的生命說了再見。
陪伴他的,是太監(jiān)王承恩。
在崇禎死后,王承恩也以自殺的方式,選擇了為崇禎殉死。
帝國的最后殉葬者,是一個讓大明帝國的皇帝們,又愛又恨的太監(jiān)。
他死后,人們在崇禎身上,發(fā)現(xiàn)了他的遺詔:
“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fā)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p>
至死,他都不忘了埋怨臣子們誤國,此前,剛愎自用的他曾跟太監(jiān)說:“臣皆亡國之臣···文臣個個可殺?!?/p>
然而對于北京城內(nèi)的黎民百姓,他卻表達了深刻的同情,并在遺書中懇求李自成,不要屠城報復,希望他能給老百姓們一條活路。
6
崇禎死后整整兩天,正為到處找不到崇禎發(fā)愁的李自成,才終于得到確切消息:
崇禎,死了。
李自成隨后下令,將崇禎的尸體從萬歲山中抬出,停放在北京東華門旁邊;在李自成的指示下,崇禎和周皇后的尸體,才得以被裝殮、放進了柳木棺材。
皇帝死了,除了太監(jiān)王承恩,明朝工部尚書范景文、戶部尚書倪元璐等40多人,也紛紛跟隨崇禎皇帝一起自殺;但是對于這些“不識時務”的老臣,著急著想要投靠大順政權的人們,根本無暇理會。
就在崇禎帝和周皇后停靈期間,翰林院庶吉士周鐘在經(jīng)過靈柩時,直接策馬而過,連去祭拜一下做做樣子,都不愿意了;當初那些被崇禎提拔擢用的大臣,也紛紛跪在了紫禁城門外,一個個等待著新主子、大順皇帝李自成的接見。
幾乎沒有人前往吊唁崇禎皇帝,反倒是一些過往的路人,紛紛覺得這位大明帝國的末代皇帝,此刻是多么孤獨和可憐。
昌平州官吏趙一桂在《狀中州》中,講述了他參與埋葬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經(jīng)過。
趙一桂說,李自成雖然下令埋葬崇禎,但卻完全沒有撥給經(jīng)費。
由于崇禎生前沒有陵墓,在此情況下,趙一桂和士子、村民們一起好不容易湊了“三百四十千錢”,最后“督工四晝夜”,至1644年、農(nóng)歷四月初四,在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半個月后,他們最終將崇禎皇帝和周皇后的尸骨,草草葬入了當時已經(jīng)先逝世的崇禎的愛妃、田貴妃墓中。
崇禎、周皇后、田貴妃,三個人被潦草合葬一處,這就是明十三陵中的思陵。
7
崇禎自盡后,他的兒女們,也飽經(jīng)了顛沛和苦難。
當時兵荒馬亂,為了保護崇禎皇帝的血脈,宦官們于是急忙將16歲的太子朱慈烺、9歲的定王朱慈炯,送到周皇后的父親、嘉定侯周奎府外,然而,由于擔心攬禍,周奎卻將自己的兩個親外孫拒之門外。
崇禎走投無路的三個兒子,最終被宦官們一起獻出,落入李自成之手。
李自成親自審訊太子朱慈烺,并命令他下跪,沒想到這位16歲的亡國太子卻倔強地說:
“我是絕對不會向你屈服的!”
李自成于是嚴厲叱問朱慈烺說:“你知道你家為什么失去天下嗎?”
朱慈烺回答說:“我哪里知道!百官們自然很清楚?!?/p>
他接著反過來問李自成說:
“為什么不殺我?”
對這個問題,李自成也顯示出了氣量,他回答說:你本無罪之人,我不殺你!
于是,太子朱慈烺當即向李自成提了三條建議:
“第一是不可驚擾我祖宗陵墓;第二是禮葬我的父母;第三是不可殺我百姓?!?/p>
李自成一一答應,隨后,崇禎三個兒子被收押監(jiān)管。
然而,在1644年、農(nóng)歷四月底的山海關大戰(zhàn)失敗后,崇禎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照、定王朱慈炯在亂軍之中全部失蹤,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兩個人,更是從此徹底消失在歷史的迷云之中。
兩年后,被斬斷手臂后僥幸逃生的長平公主,最終在思念父母和故國的憂郁中病逝。她死后,在后世人的武俠小說中,她化身成為一個武功高強的獨臂神尼,終生為反清復明的大業(yè)而不懈奮斗。
但在真實的歷史中,她只是一個17歲就芳華永逝的末代公主,褪去小說里高強武功的浪漫傳奇,在真實的歷史中,伴隨她的,卻是血腥和永恒的夢魘。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山海關大戰(zhàn)后失蹤的崇禎的兒子、永王朱慈照,最終在76歲時,被人發(fā)現(xiàn)舉報后被捕,康熙于是下詔將朱慈照凌遲處死,朱慈照的幾個兒子也全部被判斬立決。
至此,大明帝國的末代皇帝崇禎一家,最終徹底消失在了歷史的煙云之中,一切歸于塵埃,冷落無聲。
崇禎皇帝,明朝朱由檢皇帝,漢族,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光宗第五子朱常洛,天啟二年,被封為信仰之王。七年,他的弟弟西朱總尤肖因病去世,使他沒有子嗣,他的遺詔就傳給了他。八月是帝位,明年是崇禎元年。
天啟以后,明朝統(tǒng)治階級徹底腐朽,社會生產(chǎn)下降,滿洲金政權日益強大,農(nóng)民起義方興未艾。四宗即位時,明朝正面臨著兩面作戰(zhàn)、腐朽沒落的嚴峻形勢。為了挽救明朝的滅亡,他努力振作起來。先后用袁崇煥、孫承宗督遼東,用洪承疇、孫傳庭、楊嗣昌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
提高三率和土地稅來提高軍餉,加重了農(nóng)民的負擔,大大加深了整個社會的危機。朱由檢多疑、任性、苛刻且忘恩負義。在他在位的十七年中,他頻繁更換內(nèi)閣大臣籌款人員和殺害省長和官員。崇禎三年,著名反清皇帝袁崇煥因叛國罪被殺后,越來越倚重宦官,政治更加腐敗。
此后,滿清貴族軍隊多次越過邊墻,深入河北、山東等地,以李自成、張為主力的農(nóng)民起義愈演愈烈。1977年3月19日,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農(nóng)民軍攻克北京,朱由檢在景山公園自縊,明朝滅亡。南明以后,朝廷去謚號為思宗,不久改為;吳龍朝廷又改衛(wèi)詩為宗;清朝時,懷宗、莊烈帝被封為懷宗。
在十三陵的西南面的鹿馬山腳下有一座非常荒涼的陵墓。除了一塊即將坍塌的石碑,什么都沒有。陵墓的古樸,讓前來參觀定陵地宮的人很難相信這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皇帝的陵墓,年的四靈。作為統(tǒng)治中國的皇帝,他應該高高在上。但是,崇禎還沒有自從他稱帝以來,他沒有過一天好日子。
從崇禎元年開始,陜北就發(fā)生了農(nóng)民起義,這讓崇禎皇帝如坐針氈,吃不下飯,沒有一天不在想怎么殺土匪。然而,十多年后剿匪,莊王李自成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日益壯大。1644年,李自成統(tǒng)率步兵四十萬,騎兵六十萬,渡過黃河,下到太原。部隊兵分兩路,如黃河奔襲首都。
驚慌失措的崇禎趕緊召集重臣,詢問對付李自成叛軍的方案。但大臣們只是低頭不語。這時的崇禎仿佛在發(fā)泄胸中的怒火,說:我不是亡國之君,我的大臣都是亡國之臣。然后他回到了內(nèi)宮。其實明朝也不是沒有他,袁崇煥就是其中之一。但崇禎生性多疑,在袁崇煥案中被處死屢建戰(zhàn)功。這樣,他身邊就不會有忠臣了。
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的叛軍在隆隆的炮聲中更加緊急地攻城。當晚,監(jiān)城太監(jiān)打開門向城內(nèi)投降,叛軍入侵外城。諷刺的是,這個太監(jiān)竟然是崇禎最值得信賴的禮儀。24日,眼見大勢已去的崇禎讓和兩位太子喬裝平民,逃出紫禁城,命周皇后自殺。
然后,他沖進寧壽宮,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女兒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在漆黑的夜里,他機智地沖出了皇宮大門
天啟七年八月,宗病危,召入宮議事。不久,西宗死了,年僅17歲的文王朱由檢即位,大赦天下。次年,改為崇禎元年。年輕的崇禎皇帝面臨著風雨飄搖的局面。明朝末代皇帝想用自己的激情重建和平的世界。他即位后鏟除了宦官黨魏忠賢,想要中興,但最后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攻破京城,明朝覆滅,他自己上吊自殺。崇禎皇帝朱由檢生性懦弱獨立,當他繼位時,明朝已經(jīng)政治腐敗。崇禎皇帝也失術了,大臣們只顧自己斗智斗勇,很少有人想到國家。而且崇禎極其多疑,大臣們更是謹小慎微,很少說話。即使是叛軍進逼京城的時候,也沒有主動站出來為崇禎大臣出頭。Bsp,N棟72室;當李自成的叛軍猛烈推進時,崇禎皇帝嚇壞了,他完全失去了理智,他把希望寄托在各地的大臣身上,希望他們能伸出袖子,甚至為他做決定。但是在危機中部長們能做什么呢?崇禎十七年三月,崇禎帝都每天召見大臣,有時一天多達三次。一開始大家認真為崇禎皇帝謀劃,提出搬到南、關閉諸如此類,但崇禎皇帝總是拿定主意,大臣們也逐漸退出。傳喚時,大臣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說:臣有罪,臣有罪!然后就不說話了,真的很焦慮。我只是用了一些、增加等有話來對付崇禎皇帝。每次召見,崇禎皇帝都很不滿意。他經(jīng)常在會議中途離開?;貙m后痛哭流涕,大罵:法庭上沒有人!法庭上沒有人!大明前三天;s禪讓,崇禎皇帝來到也門,東、左,召見32名新考官,要求他們采取緊急措施。崇禎皇帝想從新臣身上找到好的解決辦法,可是看到答卷,全是花言巧語。在一半的傳喚之前,一個太監(jiān)被送去了一個印章,和崇禎皇帝取下后,他的臉色突然變了。原來這是昌平失陷的總報。李自成已經(jīng)攻打昌平了。但是,驚慌失措的崇禎皇帝還是不行我從他的大臣們那里得不到一個好計劃。第二天早上,崇禎皇帝再次召集文武百官,大家沉默了很久。崇禎皇帝懇求大臣們想辦法,大臣們淚流滿面。突然,一個大臣從大夢中驚醒,俯身向前打右。崇禎皇帝見了,立刻止住了眼淚,準備仔細聆聽。他只聽見大臣說:當務之急是考試,選課。我認為這是個好主意,但我不同意。我不想讓它成為陳詞濫調(diào)。但是這個大臣一上來,很多大臣就跟風,說要用這個人,要用那個人。崇禎皇帝不耐煩了半天,低頭在御案上寫了七個大字:所有的文武官員都可以被殺。起身示意撤退。關于崇禎,歷來眾說紛紜死亡。紀明孝北略卷二十記載:指揮大廳上沒有五面鼓,還有兩個手搖鈴的關白,他們都沒有。于是,他派他的工作人員,手里拿著王承恩,進入內(nèi)花園,每個人都不知道,并爬上壽山的壽皇閣,景山公園的紅館。新城,始皇帝是,里面讀書的特別建造者;然后他在亭子下的海棠樹下自殺,太監(jiān)王承恩在對面上吊。另明史卷390流賊傳說:十九日,未明之時,帝都不守,鳴鐘聚百官。那是景山公園回歸,書這件裙子是遺詔,皇帝在山上自縊了
中午時分,崇禎再次召集大臣們。這時候大臣們已經(jīng)徹底看透了這位年輕未決的皇帝,干脆用沉默來回答崇禎皇帝。崇禎皇帝沒能忍不住大喊:既然這樣!為什么唐我們一起在奉先寺自殺吧!那這是對的。19日上午,崇禎皇帝在絕望中自殺。
承上:(中篇)結于~~~五代十國末帝
啟下 :(下篇)始于~~~大宋王朝末帝
北宋末代皇帝宋欽宗:趙桓 ??催^武俠宗師金庸先生的長篇小說或影視劇《射雕英雄傳》的朋友,幾乎都知道“郭靖”“楊康”名字的由來!即來源于北宋王朝的亡國之恥,發(fā)生在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變”!
那年(靖康二年)4月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卻是王朝的嚴冬時刻,大宋(北宋)帝國的最后一任皇帝宋欽宗,以及王室、后宮賓妃、朝臣等3000余人,被金人虜?shù)胶涞慕饑汲巧暇?今黑龍江阿城縣)!皇上、皇后受“牽羊之禮”,受盡極度侮辱!后宮賓妃受盡蹂躪折磨!
宋末帝宋欽宗在金國茍活了近30年,隨著南宋的建立,宋欽宗漸漸失去了利用價值。公元1156年6月29日金國皇帝完顏亮下令把囚禁著的宋欽宗趙桓放出來,讓他去參加打馬球比賽,陪自己 娛樂 。 欽宗從馬上摔下,結果被亂馬踩死,駕崩之年57歲。一代亡國之君,下場凄慘!
遼國后主:耶律延禧 。遼國幾乎是與北宋并列存在的北方政權,由契丹族人建立。公元1101年正月,耶律延禧繼遼國皇帝位,號稱天祚帝。他就是遼國的后主!他在位的時候,生活奢侈淫逸,好色縱樂,不理政事。
1125年,耶律延禧被金國俘獲,遼國滅亡。耶律延禧被俘后被押解到金國首都上京,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囚徒般的生活。1156年六月,大宋欽宗趙桓被馬群踩死的那場球賽中,81歲的亡國之君耶律延禧企圖縱馬突圍逃跑,結果被亂箭射殺!金兵們帶著憤怒和蔑視,驅趕馬群殘忍地把他的尸骨踩成一攤肉泥,大遼國后主耶律延禧的尸骨蕩然無存!
西夏國后主: 李睍 [xiàn]。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國。
西夏國末代皇帝、后主李睍1225年繼位。公元1227年春,蒙古鐵騎大軍進攻西夏國。這年農(nóng)歷七月,成吉思汗去世 。李睍投降蒙古軍隊!蒙古將領按照成吉思汗遺囑,殺掉西夏國后主李睍,西夏王朝就此滅亡。
大金國后主:(金昭宗)完顏承麟 公元1234年2月,南宋和蒙古聯(lián)軍大舉進攻金國。這年2月9日,金國末二代君主金哀宗不想做亡國之君,于是將帝位傳給大將完顏承麟。
完顏承麟火線繼位,準備第二天,舉行即位大典,但第二天繼位大典進行時,宋蒙聯(lián)軍已攻入金國都城城內(nèi)。完顏承麟只得匆匆完成繼位大典,立刻帶兵迎戰(zhàn),不足一個時辰,完顏承麟就死在亂軍之中。如果申請“世界吉尼斯紀錄”的話,大金國后主完顏承麟可以稱得上 中國 歷史 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在位時間不超過兩個小時)。
南宋末代皇帝: 趙昺 。公元1278年,南宋王朝朝廷不堪蒙古軍隊的追擊,在風雨飄搖中,逃亡廣東崖山一帶!左丞相陸秀夫擁立7歲的皇室男孩趙昺做皇帝,進行最后的抗爭。7歲男孩趙昺擔起了南宋末帝的重任!
第二年,即1279年3月19日宋、元在崖山?jīng)Q戰(zhàn),南宋軍隊全軍覆滅。陸秀夫眼見大勢已去,于是背起時年8歲的小皇帝趙昺赴海殉國,壯烈千古!南宋王朝覆亡。
元朝末代皇帝: (元順帝) 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 。1368年,大明軍隊在大將軍徐達的率領之下,攻占元大都!元順帝倉皇北逃。1370年,元順帝因痢疾駕崩于應昌,享年五十一歲 。這也標志著元帝國徹底滅亡。
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 ) 朱由檢 。公元1644年(農(nóng)歷甲申年)3月19日,闖王李自成大順軍攻入大明首都北京城。明代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檢,在唯一留在身邊的侍從太監(jiān)王承恩的陪同之下,登上煤山(今北京景山),自縊殉國,明朝滅亡!
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公元1908年年僅3歲的宣統(tǒng)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登基,1909年改元“宣統(tǒng)”! 1912年2月12日,清朝下詔,宣統(tǒng)皇帝退位!中國 歷史 上,始于秦始皇的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至此結束!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尿毒癥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千古事悠悠,幾代帝王休。有讀史明志聯(lián)曰:
上聯(lián):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
下聯(lián): 九萬里悟道,總歸詩酒田園
最后,以上邊南懷瑾先生的這幅對聯(lián)作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0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