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約665年-713年8月1日),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其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quán)傾一時。然而這樣一位女性,史書卻沒有記載其名,有人根據(jù)《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認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其中有句“伏見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嬪公族”乍一看太平公主確實叫李令月。然而這句話應(yīng)當(dāng)讀作:“伏見臣妹太平公主妾李,令月嘉辰,降嬪公族。”這樣符合駢文對仗工整的特點。
因為后文也是這個樣子的“詩人之作,下嫁於諸侯;易象之興,中行於歸妹。又臣銅樓再惕,常荷蔭於中慈;金屋相驚,忽承恩於內(nèi)輔。周官典瑞,旁稽聘女之儀;晉朝加璽,兼采納妃之制。圣懷感尉,皇澤X濡,愿垂扶木之光,俯遂甘芹之請。謹上禮食若干舉如列。尊師四學(xué),雖有謝於溫文;問豎三朝,竊無違於視膳。謹遣某奉表以聞?!?/p>
“令月”直譯為“吉利的月份”,一般用來代指良辰吉日,是恭維的話。與后面的“嘉辰”意思相同。
有說法稱“如果以令月嘉辰為祝賀語,則妾李兩字又說不通,古代沒有以妾+姓自稱的習(xí)慣,正確的自稱應(yīng)該是妾李氏或者妾李某某或者妾某某。加上太平公主的八哥李旦原名李旭輪,正好與李令月一名日月相對”。
這個說法也不對。
首先,唐朝規(guī)定“六宮已下,率土之內(nèi),婦人于太皇太后、皇太后皆稱妾,百官曰殿下,自稱曰臣”。然而男人在上書中提及某個女人的姓名時,肯定也是按照女人給皇太后上書時的自稱指代她的,所以稱妾是對的。
但沒有規(guī)定臣或妾后面怎么自稱,所以武斷地說“沒有妾+姓(不加氏字)這種習(xí)慣”是不對的。而且雖然唐朝找不到自稱臣或妾+姓,后面不加名字或氏字的例子,但清朝有,只不過不在前面自稱臣。
吳三桂討伐清朝的時候,檄文中自稱“興明討虜大將軍吳”,所以自稱時單稱姓不稱名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李旭輪和李令月不是日月相對。旭輪是兩個詞。其中的旭指的是初升的太陽。令月是一個詞。其中的月指的是代表時間的月就算把令月解釋成“美好的月亮”(令字有美好之意),然而令月是兩個單詞,旭輪是三個單詞,也無法完全對上號。
令——美好的,月——月亮旭——初升的太陽,輪——太陽或月亮(輪字意指日月的出處可以百度。不過結(jié)合之前的旭字可以看出應(yīng)該是指太陽而不是月亮)我不反對太平公主名字叫“令月”,但這個說法實在得不到可信的證據(jù)證明。
其實,唐代的公主包括皇后都沒有名字留下。比如唐太宗的皇后長孫氏,歷來是“皇后”的典范,但她也沒有名字。
武則天如果不當(dāng)皇帝,也沒有名字,當(dāng)了皇帝之后,才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武曌”。順便說一句,現(xiàn)在稱“武曌”為“武則天”其實是不倫不類的。因為“則天”只是武氏的尊號,細究起來,可以叫“則天皇帝”“則天皇后”,但不能叫“武則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1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