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皇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要問歷史上最逆天的女主設(shè)定是誰?
我提名長孫皇后。
妥妥滴上榜。
幾乎囊括了小說女主設(shè)定。
01
大唐女人很牛。
比如,武則天。
史上唯一正統(tǒng)女皇,14歲入宮,先跟太宗,賜號媚娘;后嫁高宗,加封天后。人家可是親爺倆。及至高宗駕崩,開創(chuàng)武周,一步步登臨皇權(quán)之頂,掌控朝政長達(dá)半個世紀(jì)。
大唐女人很美。
比如,楊玉環(huán)。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舞”,美到不可方物。
本為玄宗兒媳,卻被其納入后宮,日夜笙歌。只可嘆安史之亂,香消玉殞馬嵬坡。
大唐女人很浪。
比如,高陽。
身為公主,偏愛和尚,徑將老公房遺愛的腦門,裝點(diǎn)得春光燦爛綠油油。
后來還要謀反,終坐罪自盡。
大唐女人很毒。
比如,韋皇后。
且不說與武三思勾搭成奸,居然還要學(xué)習(xí)婆婆(武則天)好榜樣。為上位做女皇,一包鼠毒強(qiáng),送老公中宗歸了西。
大唐女人很賢惠。
比如,長孫皇后。
中國歷史上有傳可尋的皇后400多位中,長孫當(dāng)之無愧是最受好評的一位。
短短30余載芳華,卻能千古留香。
02
熟悉的開端
長孫氏,本名不詳,小字觀音婢,祖籍河南洛陽,源出鮮卑族。
老爹長孫晟,就是曾一箭雙雕,驚掉突厥可汗沙缽略下巴的那位牛掰齊國公。
(多么熟悉的開端,然后開始遭難~)
很不幸,就在長孫氏8歲那年,老爹去世;
更不幸的是,同父異母的大哥長孫安業(yè)真夠?qū)O子的,翻臉無情,把妹妹和小媽渤海高氏轟出了門。
但不幸中也有幸運(yùn),長孫氏的舅舅高士廉非常喜歡她這個小外甥女。
憐愛之下,還促成了她與李世民的姻緣。
隋大業(yè)九年(公元613年),長孫氏鳳冠霞帔,嫁與李世民為正妻。
03
緣分妙不可言,人生開始開掛
是年,新娘剛滿13歲,新郎方才15歲。
別看小兩口年紀(jì)尚輕,卻懂恩愛,彼此扶攜。
見丈夫癡迷習(xí)武,長孫氏便取出老爹遺物,那柄射雕良弓送給了他,只喜得李世民通宵難寐。
不久,在長孫氏所住房舍外,出現(xiàn)了一匹高頭大馬,鞍勒俱在,威風(fēng)俊逸。
高士廉也覺新奇,便請人給占卜一卦。
那卦仙兒一通掐算,禁不住連聲嘖嘖:
“女處尊位,居于中正,這個小女子,將來貴不可言哇?!?/p>
對此占卜之事,新舊唐書均有記載。
而《新唐書》中更為直接,直言此乃“后妃之象”:
后歸寧,舅高士廉妾見大馬二丈立后舍外,懼,占之,遇《坤》之《泰》。卜者曰:“……繇協(xié)《歸妹》,婦人事也。女處尊位,履中而居順,后妃象也。”
果然,五年后,隋煬帝遭縊弒身亡,唐國公李淵趁機(jī)逼迫恭帝楊侑禪位,宣告大唐集團(tuán)正式開張。
李世民功勞顯著,獲封秦王。
夫貴妻榮,長孫氏亦受冊為秦王妃。
放眼史上,在權(quán)位的魅惑下,手足相殘者比比皆是,李淵的兒子們亦陷身其中。
于是,血腥酷烈的玄武門事變上演了。
04
攜手升級打怪,過命的戰(zhàn)友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天色微明,李世民親率王府八百將士,設(shè)伏玄武門。
而激奮人心的是,以往通常默默站于丈夫身后的長孫氏,生死攸關(guān)之際,竟無比決絕地出現(xiàn)在了李世民身邊。
從身后到身畔,雖半步之距,卻昭示了生死相隨、不離不棄的夫妻之情之愛。
《舊唐書·長孫皇后傳》
及難作,太宗在玄武門,方引將士入宮授甲,后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成功狙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又逼老爹退居二線后,李世民即位稱帝,冊封長孫氏為皇后。
05
陪伴君臨天下,展現(xiàn)凰后人設(shè)
聰慧賢能,善良大氣,通曉古今,有思想有主見有情趣...
每逢朝政大事,李世民必征求媳婦意見。
而長孫皇后總是謙虛推辭:“妾以婦人,豈敢豫聞?wù)?”
“天下都是咱家的,政事也是家里事。說說唄媳婦?!?/p>
架不住李世民一再懇求,長孫皇后才就一些大事做些提醒,也是點(diǎn)到為止。
長孫皇后的兄長長孫無忌,跟李世民交情不淺,堪稱鐵桿大舅哥。
在玄武門事變中,又誓死擁護(hù)和捍衛(wèi)妹夫,表現(xiàn)非常搶眼。
及至李世民坐穩(wěn)龍椅,打算提拔大舅哥為相。
而長孫皇后聽說此事,竟一百個不同意:
“妾既托身紫宮,尊貴已極,實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胥之戒,特愿圣朝勿以妾兄為宰執(zhí)。”
李世民不允。
長孫皇后便私下告知大哥,要他麻溜地辭職。
然而,長孫無忌偏偏不信這個邪。
在妹妹去世后,長孫無忌出任左武侯大將軍,領(lǐng)吏部尚書,并削尖了腦袋摻和立儲政事,終遭許敬宗構(gòu)陷,落了個削爵流放、自縊而死的悲慘下場。
也許長孫皇后是這么想的:宦海無邊,波詭云譎,連父子兄弟都能屠刀相向,你一個大舅哥又算老幾?距離權(quán)力中心越遠(yuǎn),腦瓜子在肩膀上就站得越穩(wěn)當(dāng)。
貞觀六年(公元632年)的一天,罷朝后,李世民黑著一張臉,氣鼓鼓回了回宮。
“這個鄉(xiāng)巴佬真可恨。早晚有一天,我要弄死他?!?/p>
“老公,罵誰呢?”長孫皇后問。
“當(dāng)然是魏征那老東西?!崩钍烂窈叩?,“一張臭嘴,不分場合,就知道懟我?!?/p>
長孫皇后聽罷,默默退回內(nèi)房。
等再出來,已換上皇后朝服,且行起了參拜大禮。
李世民見狀,又驚又惑:“媳婦快起來,你這是干啥?”
“妾聞主圣臣忠。因陛下圣明,魏征才敢直言。這是喜事,焉能不恭賀?”
李世民聽得一陣臉紅,心道:還是俺媳婦會說話,有見識。
《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四》
上嘗罷朝,怒曰:“會須殺此田舍翁?!焙髥枮檎l,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驚問其故。后曰:“妾聞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賀!”
同樣受惠于長孫皇后的,還有房玄齡。
當(dāng)時,房玄齡犯錯,被李世民罵得狗血噴頭,轟趕回了家。
待到氣消,長孫皇后勸道:
“老房跟班陛下時間最長,為人謹(jǐn)慎,計謀也多。若無大錯,希望陛下不要放棄他?!?/p>
李世民覺得有理,不久之后,便再次起用房玄齡。
《新唐書·長孫皇后》
時玄齡小譴就第,后曰:“玄齡久事陛下,預(yù)奇計秘謀,非大故,愿勿置也?!?/p>
《觀世音經(jīng)箋注》:“唐太宗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是觀音亦女身也。”
長孫皇后小字觀音婢,含義女觀音菩薩。
事實也是,其性情溫厚,心地純良,待嬪妃、宮女亦憐惜有加。
一日,她陪李世民在后宮遛彎兒。
見周遭諸多宮女,一個個老弱不齊,無精打采,便問她們幾時進(jìn)的宮?
有的說,隋朝未滅,既已進(jìn)宮。來時十一二,現(xiàn)今奔四零,從未受過寵幸。
長孫皇后聽罷,心中不忍,就對李世民說:“老公,你一人精力有限,那用得了這么多人侍候?幽禁深宮,實在清苦。不如放一些出去,讓她們各尋好日子去吧?!?/p>
李世民稍作思忖,點(diǎn)了頭。
隨后挑出一點(diǎn)點(diǎn)年長宮女,放歸民間。
這一點(diǎn)點(diǎn),是——3000人。
眾宮女逢見長孫皇后,如與活菩薩,一個個淚飛如雨,叩首謝恩。
貞觀九年(公元635年),長孫皇后避暑九成宮,身染重疾。
見久治不愈,陪護(hù)床前的嫡長子李承乾心急如焚,意欲奏請老爹大赦天下,并度人入道。
長孫皇后獲知此事,堅決反對:
“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裳樱崴胤菫閻?。若行善無效,何福可求?赦者,國之大事;佛道者,示存異方之教耳,非惟政體靡弊,又是上所不為,豈以吾一婦人而亂天下法?”
李世民聽后,禁不住欷歔長嘆,涕淚交流。
細(xì)細(xì)品匝長孫皇后這段話,若非飽讀詩書,穎悟睿智,又怎會有此等心胸?
07
必備“寵妻成魔”的老公
作為女主,自然不能缺少一個寵妻成魔的老公。
簡單舉幾個例子:
1.李世民共有35個孩子,有7個是長孫皇后所生,占了五分之一。
在長孫去世后的13年里,李世民只有1個孩子出生,還過繼給了李元吉。
足見感情至深。
2.長孫安業(yè)犯謀反罪,作為妹妹的長孫皇后,向李世民求情的理由是:“他早年對我不好,陛下要是殺了他,天下人會說我得勢報復(fù)他”。
不擔(dān)心牽連自己,牽連家族,求情像撒嬌,實錘一個寵妻狂魔。
3.子憑母貴。
犯下謀反大罪的皇子李祐,李世民毫不猶豫的賜死。而輪到了逼宮失敗的李承乾,他卻沉默了,僅僅被貶為庶人。
意欲奪嫡的李泰也僅僅是從正一品降為從一品的郡王。
還有李世民前腳發(fā)布政策——結(jié)婚不能鋪張浪費(fèi),后腳因為長公主的嫁妝啪啪打臉。
4.很多人奇怪,為什么長孫皇后不妒忌后宮,還會善待后宮?
原因很簡單,從記錄里可尋一二。
唐太宗的妃嬪,基本除了因為生育皇子而被記載一筆外,再無記錄。
對于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長孫皇后,這些無寵后宮,有什么值得妒忌的呢。
5.長孫皇后臨終前說:
“妾之本宗,慎勿處之權(quán)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
難道她不擔(dān)心人走茶涼?
不想家族榮耀?
必然是因為老公對她和她的家族實在太好了。
6.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六月,36歲的長孫皇后崩逝于太極宮立政殿。
太宗李世民悲慟不已,遵妻為“良佐”,營山為昭陵,并于苑中修筑層觀,以便眺望,慰藉思妻之苦。
有一次,李世民拉著魏征登上了層觀。
魏征說道:“臣老了,雙眼昏眊,看不見呀?!?/p>
“怎么沒看見?那是昭陵啊。”李世民忙指給魏征看。
“臣以為陛下看的是獻(xiàn)陵(高祖李淵陵寢),原來是昭陵啊?!?/p>
李世民聽出來了,魏征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只顧及思念亡妻,而忘了父親。
《新唐書·魏征傳》:
文德皇后既葬,帝即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孰視曰:“臣眊昏,不能見。”帝指示之,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贬缭唬骸俺家詾楸菹峦I(xiàn)陵,若昭陵,臣固見之。”帝泣,為毀觀。
也難怪,在以孝為先、夫不祭妻的時代,李世民如此張揚(yáng)的思念亡妻,已嚴(yán)重違背禮教祖制。
思之再三,李世民終下令拆掉層觀,頃刻老淚縱橫。
李世民堪稱英雄皇帝。
虎牢關(guān)惡戰(zhàn),壓力如崩,他沒落淚;
手足傾軋,陳尸玄武,也沒落淚。
可每每念及自己最愛的女人,卻數(shù)度哽咽,甚至哭得稀里嘩啦。
08
流芳百世
在中國現(xiàn)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議》中,如是規(guī)定:
“伉儷之道,義期同穴,一與之齊,終身不改。”
少年結(jié)發(fā),榮辱與共;情重如山,生死不棄。
千百年來,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一直都是官方(正史)和民間(野史)雙重認(rèn)證的恩愛夫妻。
唐太宗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被立為太子,登基后對內(nèi)以文治天下,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為唐朝盛世奠定基礎(chǔ),這么卓越的千古大帝,有這樣一位女人在他的人生之中占有絕對重要地位:
【 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與太宗少年成婚,一生攜手經(jīng)歷風(fēng)雨,享受過榮華富貴,看過飄搖動蕩的亂世,也走過安穩(wěn)的盛唐 社會 。
貞觀九年,長孫皇后不顧少年時代相伴至今的丈夫,不顧剛剛?cè)豕诘奶永畛星c魏王李泰,不顧剛剛出生的愛女長樂公主以及更加年幼的4個兒女,崩于長安太極宮立政殿,年僅36歲。
自古最是無情帝王家,但偏偏太宗李世民對長孫皇后不是這樣。
公元613年(大業(yè)九年),13歲的長孫氏在這豆蔻之年,經(jīng)由舅舅高士廉的促成,與16歲的李世民結(jié)為夫妻,完成了已去世4年的長孫氏的父親長孫晟的遺愿。
注:長孫氏出生于貴族世家,父親長孫晟是右驍衛(wèi)將軍,因是北魏宗室之長,賜姓長孫。長孫晟在處理突厥的關(guān)系時立下大功,對突厥分裂有極大貢獻(xiàn),突厥之內(nèi),對長孫晟十分畏懼,因此長孫晟家被賜號霹靂堂。
同樣是公元613年的9月,李世民母親竇氏由于隨李淵出征大遼,在涿郡意外病亡。
公元617年(大業(yè)十三年),李世民夫婦隨父親李淵定位山西太原,此時,唐國公李淵已升遷至右驍衛(wèi)將軍,并為太原道安撫大使。年僅17歲的長孫氏,沒有婆婆的指導(dǎo),沒有妯娌的幫襯,楞是一個人承擔(dān)起了唐國公府的當(dāng)家主婦。
隋朝末年,隋煬帝暴政,各地紛紛起義,群雄紛爭,天下大亂。
公元617年(大業(yè)十三年),李家于5月舉起義旗,并于同年11月入主長安城,奉楊侑為隋國代理皇帝,改年號為義寧,改年號武德,封李世民為秦國公,次年(618年)封趙國公,長孫氏的稱號也由秦國夫人改為趙國夫人。
公元618年(義寧二年),5月20日,李淵受禪登基為帝,國號唐,六月初七李世民受封秦王,長孫氏隨之受冊為秦王妃。
秦王李世民在大唐初期,征伐四方,先后討平了薛舉父子、劉武周、宋金剛、竇建德和王世充。
公元621年(武德四年),受封天策上將,身兼數(shù)職,地位嚴(yán)重威脅到太子李建成。李建成與李元吉在后宮與嬪妃時常往來,在李淵面前說盡李世民壞話,導(dǎo)致在外浴血奮戰(zhàn)的李世民與李淵逐漸關(guān)系疏遠(yuǎn)。
此時,親王妃長孫氏直接出面緩和矛盾,孝順李淵,聯(lián)絡(luò)后宮嬪妃,幫丈夫李世民彌補(bǔ)裂痕。
秦王妃為李世民爭取到了一段寶貴時間,導(dǎo)致李淵并沒有對李世民痛下殺手,為李世民絕地反擊立下汗馬功勞。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6月3日,李世民率領(lǐng)秦王府八佰將士在玄武門設(shè)伏,長孫氏不懼危險,竟出人意料的出現(xiàn)在眾人身旁,幫助李世民勉勵將士,將士們無不感激秦王妃的慰勉,更加奮勇無畏。
結(jié)果是: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被擊殺,秦王李世民大獲全勝。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6月7日,李世民被立為太子,長孫氏為太子妃。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8月8日,李世民登基,13天后,冊封長孫氏為皇后。
長孫皇后在位期間輔佐唐太宗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留下“千古賢后”的美名。
歷史 上沒有瑣碎的記載長孫皇后如何打理后宮,但對于幫助諫臣開脫的事跡有記載。
都知道忠言逆耳,像魏征這樣的大臣經(jīng)常會給李世民“添堵”,李世民身為皇帝,常常鬧的不開心,氣的想要?dú)⒘宋赫餍箲?,長孫皇后見到這個場景,回到宮中梳洗一番,穿上華麗的服飾,來給李世民做了個規(guī)規(guī)矩矩的揖,李世民不解,問怎么了?長孫皇后說: 只有君王開明,大臣才敢直言不諱,現(xiàn)在您說魏征什么都敢說,不就代表您是一位開明的君主嗎?有這樣圣明的君王國運(yùn)必定昌盛,我要恭喜陛下!
李世民聽完心里舒服多了,就是這個道理,看了以后要重視魏征的話啊!
長孫皇后臨終前說:“ 妾之本宗,慎勿處之權(quán)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 ,當(dāng)一個皇后不用擔(dān)心人走茶涼,反而擔(dān)心皇帝賞賜太多,必然是因為皇帝對自己的家族太好了。
長孫皇后36歲逝世,李世民悲痛萬分,封號:文德皇后!
有人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站著一個偉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極一時,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謀臣武將外,也與他賢淑溫良的妻子長孫皇后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長孫皇后是隋朝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的女兒,母親高氏之父高敬德曾任揚(yáng)州刺史;長孫皇后生長在官宦世家,自幼接受了一整套正統(tǒng)的教育,形成了知書達(dá)禮、賢淑溫柔、正直善良的品性。在她年幼時,一位卜卦先生為她測生辰八字時就說她“坤載萬物,德合無疆,履中居順,貴不可言?!?br>長孫氏十三歲時便嫁給了當(dāng)時太原留守李淵的次子、年方十
七歲的李世民為妻,她年齡雖小,但已能盡行婦道,悉心事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小媳婦,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歡心。
李世民少年有為,文武雙全,十八歲時就單槍匹馬突入敵人陣營之中,救出身陷重圍的父親;二十歲時便有王者之風(fēng),能折節(jié)下士,疏財廣招天下豪杰;二十一歲隨父親李淵在太原起兵,親率大軍攻下隋都長安,使李淵登上天子寶座,成為大唐王朝的開國之主——唐高祖。李淵稱帝后,封李世民為秦王,負(fù)責(zé)節(jié)制關(guān)東兵馬,數(shù)年之內(nèi),李世民就揮兵掃平了中原一帶的割據(jù)勢力,完成了大唐統(tǒng)一大業(yè);唐高祖因之加封他為天策上將,位置在其他諸王公之上。在李世民征戰(zhàn)南北期間,長孫王妃緊緊追隨著丈夫四處奔波,為他照料生活起居,使李世民在繁忙的戰(zhàn)事之余能得到一種清泉般溫柔的撫慰,從而使他在作戰(zhàn)中更加精神抖數(shù),所向無敵。
李世民被封天策上將后,便享有特殊的權(quán)力,能夠自設(shè)一套官署,伊然一個小朝廷的架式,當(dāng)時歸于他麾下為他效勞的,武將有李世劾、程咬金、秦叔寶、翟長孫、秦武通、尉遲恭等能征善戰(zhàn)的驃勇大將;文臣則有杜如海、房玄齡、虞世南、諸葛亮、姚士廉、李玄道、蔡允恭、薛元敬、顏相時、蘇勖、于志寧、蘇世長、薛收、李守素、陸清明、孔穎達(dá)、蓋文遠(yuǎn)、許敬宗等“十八學(xué)士”,真可謂賢臣如云,勢力蓋天。李世民擁有這樣通人的局面,自然令當(dāng)時貪酒好色的無能太子李建成不安,出于猜疑和嫉妒之心,他聯(lián)合三弟李元吉企圖謀害同胞兄弟李世民;陰謀卻被李世民手下的謀士察覺,迫于無奈,在大舅子長孫無忌和謀臣房玄齡的力勸下,李世民終于痛下決心,在玄武門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不久,李世民被立為太子。事實上,唐太祖李淵心中最賞識的也是他這個二兒子。對于這種骨肉相殘的慘劇,長孫王妃原本是極力反對的,但面對殘酷的政治斗爭,她一個女子又能怎么樣呢?她只好勉力地理解丈夫。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淵因年事已高而禪位給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水漲船高,長孫王妃也隨即立為母儀天下的長孫皇后,應(yīng)驗了卜卦先生說她“坤載萬物”的預(yù)言。作了至高無上的皇后,長孫氏并不因之而驕矜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賢良恭儉的美德。對于年老賦閑的太上皇李淵,她十分恭敬而細(xì)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請安,時時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宮女怎樣調(diào)節(jié)他的生活起居,象一個普通的兒媳那樣力盡著孝道。對后宮的妃嬪,長孫皇后也非常寬容和順,她并不一心爭得專寵,反而常規(guī)勸李世民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妃嬪,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宮很少出現(xiàn)爭風(fēng)吃醋的韻事,這在歷代都是極少有的。當(dāng)初隋文帝的獨(dú)孤皇后雖然也曾把后宮治理得井然有序,但她靠的是專制的政策和手腕;而長孫皇后只憑著自己的端莊品性,就無言地影響和感化了整個后宮的氣氛,使唐太宗不受后宮是非的干擾,能專心致志料理軍國大事,難怪唐太宗對她十分敬服呢!雖然長孫皇后出身顯貴之家,如今又富擁天下,但她卻一直遵奉著節(jié)儉簡樸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講求豪奢華美,飲食宴慶也從不鋪張,因而也帶動了后宮之中的樸實風(fēng)尚,恰好為唐太宗勵精圖治的治國政策的施行作出了榜樣。
因為長孫皇后的所作所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對她十分器重,回到后宮,常與她談起一些軍國大事及賞罰細(xì)節(jié);長孫皇后雖然是一個很有見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預(yù)國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處事原則,認(rèn)為男女有別,應(yīng)各司其職,因而她說:“母雞司晨,終非正道,婦人預(yù)聞?wù)拢酁椴幌??!碧铺趨s堅持要聽她的看法,長孫皇后拗不過,說出了自己經(jīng)過深思熟慮而得出的見解:“居安思危,任賢納諫而已,其它妾就不了解了?!彼岢龅氖窃瓌t,而不愿用細(xì)枝末節(jié)的建議來束縛皇夫,她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謀臣賢士的能力。
李世民牢牢地記住了賢妻的“居安思危’與“任賢納諫”這兩句話。當(dāng)時天下已基本太平,很多武將漸漸開始疏于練武,唐太宗就時常在公務(wù)之暇,招集武官們演習(xí)射技,名為消遣,實際上是督促武官勤練武藝,并以演習(xí)成績作為他們升遷及獎賞的重要參考。按歷朝朝規(guī),一般是除了皇宮守衛(wèi)及個別功臣外其他人員不許帶兵器上朝,以保證皇帝的安全,因此有人提醒唐太宗;“眾人張弓挾箭在陛下座側(cè),萬一有誰圖謀不軌,傷害陛下,豈不是社稷之大難!”李世民卻說:“朕以赤心待人,何必懷疑自己左右的人?!彼稳宋ㄙt,用人不疑的作風(fēng),深得手下文武諸臣的擁護(hù),由此屬下人人自勵,不敢疏怠,就是在太平安定的時期也不放松警惕,國家長期兵精馬壯,絲毫不怕有外來的侵犯。
關(guān)于任賢納諫一事,唐太宗深受其益,因而也執(zhí)行得尤為到家,他常對左右說:“人要看到自己的容貌,必須借助于明鏡;君王要知道自己的過失,必須依靠直言的諫臣?!彼窒碌闹G議大夫魏征就是一個敢于犯顏直諫的耿介之士。魏征常對唐太宗的一些不當(dāng)?shù)男袨楹驼?,直接了?dāng)?shù)禺?dāng)面指出,并力勸他改正,唐太宗對他頗為敬畏,常稱他是“忠諫之臣?!钡袝r在一些小事上魏征也不放過,讓唐太宗常覺得面子上過不去。一次,唐大宗興致突發(fā),帶了一大群護(hù)衛(wèi)近臣,要表郊外狩獵。正待出宮門時,迎面遇上了魏征,魏征問明了情況,當(dāng)即對唐太宗進(jìn)言道:“眼下時值仲春,萬物萌生,禽獸哺幼,不宜狩獵,還請陛下返宮?!碧铺诋?dāng)時興趣正濃,心想:“我一個富擁天下的堂堂天子,好不容易抽時間出去消遣一次,就是打些哺幼的禽獸又怎么樣呢?”于是請魏征讓到一旁,自己仍堅持這一次出游。魏征卻不肯妥協(xié),站在路中堅決攔住唐太宗的去路,唐太宗怒不可遏,下馬氣沖沖地返回宮中,左右的人見了都替魏征捏一把汗。
唐太宗回宮見到了長孫皇后,猶自義憤填膺地說:“一定要?dú)⒌粑赫鬟@個老頑固,才能一泄我心頭之恨!”長孫皇后柔聲問明了原由,也不說什么,只悄悄地回到內(nèi)室穿戴上禮服,然后面容莊重地來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稱:“恭祝陛下!”她這一舉措弄得唐太宗滿頭霧水,不知她葫蘆里埋的什么藥,因而吃驚地問:“何事如此慎重?”長孫皇后一本正經(jīng)地回答:“妾聞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征直,由此可見陛下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聽了心中一怔,覺得皇后說的甚是在理,于是滿天陰云隨之而消,魏征也就得以保住了他的地位和性命。由此可見,長孫皇后不但氣度寬宏,而且還有過人的機(jī)智。
長孫皇后與唐太宗的長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總管太子?xùn)|宮的日常用度。當(dāng)時宮中實行節(jié)儉開支的制度,太子宮中也不例外,費(fèi)用十分緊湊。遂安夫人時常在長孫皇后面前滴咕,說什么“太子貴為未來君王,理應(yīng)受天下之供養(yǎng),然而現(xiàn)在用度捉襟見肘,一應(yīng)器物都很寒酸?!币蚨鴮掖我笤黾淤M(fèi)用。但長孫皇后并不因為是自己的愛子就網(wǎng)開一面,她說:“身為儲君,來日方長,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揚(yáng),何患器物之短缺與用度之不足??!”她的公正與明智,深得宮中各類人物的敬佩,誰都愿意聽從她的安排。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文武雙全,早年即與李世民是至交,并輔佐李世民贏取天下,立下了卓卓功勛,本應(yīng)位居高官,但因為他的皇后妹妹,反而處處避嫌,以免給別人留下話柄。唐太宗原想讓長孫無忌擔(dān)任宰相,長孫皇后卻奏稱:“妾既然已托身皇宮,位極至尊,實在不愿意兄弟再布列朝廷,以成一家之象,漢代呂后之行可作前車之鑒。萬望圣明,不要以妾兄為宰相!”唐太宗不想聽從,他覺得讓長孫無忌任宰相憑的是他的功勛與才干,完全可以“任人不避親疏,唯才是用”。而長孫無忌也很顧忌妹妹的關(guān)系。不愿意位極人臣。萬不得已,唐太宗只好讓他作開府儀同三司,位置清高而不實際掌管政事,長孫無忌仍要推辭,理由是“臣為外戚,任臣為高官,恐天下人說陛下為私。”唐太宗正色道:“朕為官擇人。唯才是用,如果無才,雖親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例子;如果有才,雖仇不避,魏征是例子。今日之舉,并非私親也?!遍L孫無忌這才答應(yīng)下來,這兄妹兩人都是那種清廉無私的高潔之人。
長樂公主是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掌上明珠;從小養(yǎng)尊處優(yōu),是一個嬌貴的金技玉葉。將出嫁時,她向父母撒嬌提出,所配嫁妝要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正逢唐初百業(yè)待興之際出嫁,嫁妝因而比較簡樸;長樂公主出嫁時已值貞觀盛世,國力強(qiáng)盛,要求增添些嫁妝本不過份。但魏征聽說了此事,上朝時諫道:“長樂公主之禮若過于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長幼有序。規(guī)制有定,還望陛下不要授人話柄!”唐太宗本來對這番話不以為然。時代不同,情況有變,未必就非要死守陳規(guī)?;貙m后,唐太宗隨口把魏征的話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卻對此十分重視,她稱贊道:“常聞陛下禮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聞其諫言,實乃引禮義抑人主之私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與陛下結(jié)發(fā)為夫婦,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顏色,不敢輕易冒犯;魏征以人臣之疏遠(yuǎn),能抗言如此,實為難得,陛下不可不從啊?!庇谑?,在長孫皇后的操持下,長樂公主帶著不甚豐厚的嫁妝出嫁了。
長孫皇后不僅是口頭上稱贊魏征,而且還派中使賜給魏征絹四百匹、錢四百緡,并傳口訊說:“聞公正直,如今見之,故以相賞;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轉(zhuǎn)移。”魏征得到長孫皇后的支持和鼓勵,更加盡忠盡力,經(jīng)常在朝廷上犯顏直諫,絲毫不怕得罪皇帝和重臣。也正因為有他這樣一位赤膽忠心的諫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許多過失,成為一位圣明君王,說到底,這中間實際上還有長孫皇后的一份功勞呢!
貞觀八年,長孫皇后隨唐太宗巡幸九成宮,回來路上受了風(fēng)寒,又引動了舊日痼疾,病情日漸加重。太子承乾請求以大赦囚徒并將他們送入道觀來為母后祈福祛疾,群臣感念皇后盛德都隨聲附和,就連耿直的魏征也沒有提出異議;但長孫皇后自己堅決反對,她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非人力所能左右。若修??梢匝訅郏嵯騺聿蛔鰫菏?;若行善無效,那么求福何用?赦免囚徒是國家大事,道觀也是清靜之地,不必因為我而攪擾,何必因我一婦人,而亂天下之法度!”她深明大義,終生不為自己而影響國事,眾人聽了都感動得落下了眼淚。唐太宗也只好依照她的意思而作罷。
長孫皇后的病拖了兩年時間,終于在貞觀十年盛暑中崩逝于立政殿,享年僅三十六歲。彌留之際尚殷殷囑咐唐太宗善待賢臣,不要讓外戚位居顯要;并請求死后薄葬,一切從簡。
唐太宗并沒有完全遵照長孫皇后的意思辦理后事,他下令建筑了昭陵,氣勢十分雄偉宏大,并在墓園中特意修了一座樓臺,以便皇后的英魂隨時憑高遠(yuǎn)眺。這位圣明的皇帝想以這種方式來表達(dá)自己對賢妻的敬慕和懷念。
長孫皇后以她的賢淑的品性和無私的行為,不僅贏得了唐太宗及宮內(nèi)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為后世樹立了賢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時,尊號她為“文心順圣皇后?!?/p>
文德皇后:長孫氏 (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陽人,小字觀音婢。隋朝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唐高宗李治母親。
大業(yè)九年,長孫無憂13歲,嫁唐公李淵次子李世民。
筮者曾預(yù)言她“貴不可言”
武德末年儲位之爭期間,長孫皇后與房齡“同心影助”李世民,并在玄武門之變當(dāng)天親自激勵將士。李世民即位后,立為皇后。
長孫氏是一位有趣的賢后,自稱不涉朝政,但時常以古事設(shè)喻勸諫皇帝,更留下“朝服勸諫”以迂回策略保護(hù)大臣的美名;不允許自己的同母兄長孫無忌為宰執(zhí),卻因不愿留下“恃寵”惡名而請求李世民赦免其參與謀反的異母兄安業(yè);性情不好奢靡,卻有以丹羽金葉制作的“歧頭履”傳世;史載“造次必循禮”,卻有活潑浪漫的《春游曲》流傳;出生于崇尚佛教的家庭,卻斥責(zé)佛道為異端,在重病時駁回皇帝為其大赦延壽的決定;對于自己掌管的宮人嬪妃非常仁慈,卻敢于在其著作《女則》中毫不留情地指摘東漢明德皇后的過失。
在后位時,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并保護(hù)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為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 貞觀十年(636年)六月,長孫氏在立政殿崩逝,終年36歲,謚號文德皇后,十一月葬于唐昭陵。咸亨五年(674年),加謚號為文德圣皇后。天寶八載(749年),加尊號為文德順圣皇后。李世民譽(yù)之為“嘉偶”、“良佐”并筑層觀望陵懷念。 嘗著有《女則》三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僅存《春游曲》一首。
長孫皇后一生輔助李世民做了很多大事,卻不干政:
訓(xùn)誡諸子:長孫皇后生性簡約,不喜歡浪費(fèi),所需的東西,夠用就可以。對于皇子要求也很嚴(yán)格。她經(jīng)常訓(xùn)戒諸位皇子,要求他們以謙恭節(jié)儉為先。即便對于自己的親生子女也不例外。
長孫皇后的長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總管東宮的日常用度。遂安夫人對于太子十分上心,覺得東宮之內(nèi)器物還不夠,于是在長孫皇后面前屢次要求增加費(fèi)用。長孫皇后雖然愛護(hù)兒子,但并不想助長東宮的奢侈之風(fēng)。她對遂安夫人說:“身為儲君,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揚(yáng),何患器物之短缺與用度之不足啊!”于是駁回了遂安夫人的請求。貞觀的風(fēng)氣從此處也有所體現(xiàn)。
調(diào)和直諒
長孫皇后御下平和,從不無故令人有冤。太宗長年行軍打仗,脾氣難免急躁。后廷之人常因小事觸怒太宗。長孫皇后深諳太宗脾性,總能讓在氣頭上的丈夫熄滅雷霆之怒。有一次唐太宗一匹心愛的駿馬突然無病死掉了,唐太宗遷怒于養(yǎng)馬的宮人,“將殺之”,長孫皇后并沒有直接為宮人求情,而是對丈夫談起了兩人曾經(jīng)共同讀過的一個故事:“過去齊景公因為馬死了要?dú)⑷?,晏子就請求列舉養(yǎng)馬人的罪過,說:‘你養(yǎng)的馬死了,這是你的第一條罪;讓國君因馬死而殺人,老百姓知道了,必定埋怨我們的國君,這是你的第二條罪;諸侯聽到這個消息,必定輕視我們的國家,這是你的第三條罪?!R景公聽后便赦免了養(yǎng)馬人的罪。陛下曾經(jīng)在讀書時看到過這件事,難道忘了嗎?”唐太宗聽了妻子的這番話后自然會意,養(yǎng)馬宮人也因此得以免罪。
唐太宗又對房玄齡說:“皇后在各種政務(wù)政事上都能啟發(fā)影響我,對我極其有好處。
養(yǎng)馬人這樣的宮人只是皇宮內(nèi)苑里極其卑微的人物,但長孫皇后仍然以她的仁慈智慧照拂著他們,不因他們地位卑微而輕視他們的安危性命,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寬和明理的女主人,才能使得宮內(nèi)沒有任何冤屈。
抑制外戚
唐太宗和長孫皇后情義深重,對于妻子的家族也十分恩寵。長孫無忌與唐太宗為布衣之交,又是皇后胞兄,還是輔佐元勛,李世民視為心腹,讓他自由出入皇宮內(nèi)室,對他的待遇群臣無人堪比。幾度想要任命他為尚書右仆射,卻遭到長孫皇后的反對,她覺得自己身為皇后,家族的貴寵以極,不愿意家族子弟遍布朝廷。于是再三阻撓丈夫授予哥哥大權(quán),太宗認(rèn)為長孫無忌才兼文武,沒有聽從。但長孫皇后異常堅定,在無法說服丈夫的情況下,轉(zhuǎn)而私下命令哥哥讓他堅決辭職,拗不過妻子的堅持,李世民只得解除長孫無忌尚書右仆射的官職,但卻將他升為從一品地開府儀同三司,讓長孫無忌享受高官厚祿但不管事。長孫皇后這才滿意的喜見顏間。
長孫皇后對外戚之事一直以前代為鑒,臨終前仍然不忘囑托丈夫不要給予她的家族太多。她認(rèn)為自己的家族有幸結(jié)為皇室姻親已經(jīng)是很大的榮幸了,但他們并非都是才德出眾之人卻身居高位,所以很容易遇到危險,想要長久無憂,就不能讓他們擔(dān)任要職,只需要以外戚的身份覲見,就已經(jīng)是極大的幸事了。長孫皇后對于家族的看法再聯(lián)系日后之事,足見她的非凡的遠(yuǎn)見和智慧。
贊成帝治
長孫皇后對于丈夫的事業(yè)一直以來都是全力支持的,作為皇后,她對于內(nèi)宮治理上的優(yōu)秀自不必多提。護(hù)俾忠良,贊成帝治更是十分出色。長孫皇后對于太宗是十分了解的,她知道丈夫為君不易,雖然李世民在納諫方面做的已經(jīng)是非常出色,但總有疏忽不及的地方,況且善始善終對于任何人而言都不是易事。于是她常常勸說丈夫要始終記得容納良言。長孫皇后曾借長樂公主李麗質(zhì)嫁妝一事諫言,她認(rèn)為,“韓非謂之說難,東方朔稱其不易”忠言逆耳利于行。肩負(fù)國家社稷之人最要緊的就是容納忠言?!凹{之則世治,杜之則政亂”。如果太宗能深切了解,那么就是天下之幸。臨終之時,仍不忘囑咐丈夫,要親信君子,遠(yuǎn)離小人,容納忠臣良言,不可聽信讒言,停止游獵勞役。
詩曰“夙夜匪懈,以事一人”此之謂也。唐太宗得賢后作配,唐朝有這樣敢于諫言,遠(yuǎn)見卓識的皇后,貞觀之治的出現(xiàn)長孫皇后實在助益良多。
獎進(jìn)忠良
長孫皇后和唐太宗生有不少兒女。太宗對他們都寵愛有加,關(guān)愛之心與尋常父親并無區(qū)別。長樂公主李麗質(zhì)因長孫皇后所生,太宗對她特別鐘愛,將她許配給長孫無忌之子長孫沖。
貞觀五年開始準(zhǔn)備嫁妝,唐太宗對眾臣說“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鐘愛。今將出降,禮數(shù)欲有所加”。大臣紛紛表示“陛下所愛,欲少加之”,于是進(jìn)言請求雙倍于永嘉長公主,太宗欣然同意。然而魏征對此表示反對。因為永嘉公主乃是長樂公主的姑姑。此舉逾越了禮制。太宗回宮把此事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得知此事后感嘆魏征能“引禮義抑人主之情”,并對他大加贊賞。特地派人前去賞賜給魏征絹四百匹、錢四百緡,并傳口訊說:“聽聞你正直,見識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變”。在太宗并未有所表示的時候,長孫皇后直接對魏征加以賞賜,并暗示自己會給予支持,可謂給魏征注入了強(qiáng)心劑。也正是因為有長孫皇后這樣的靠山,魏征的正義直諫才會這般順利。
用俾房魏
長孫皇后雖然不主動出面干涉朝政,但她對于賢良卻從來看重。唐太宗是一個性情中人,手下諫臣眾多,盡管太宗善于調(diào)整心態(tài),聽取意見,但難免有被沖撞的時候。盛怒之下,也會出現(xiàn)過失。這個時候,身為妻子的長孫皇后就會發(fā)揮她的柔性力量,安撫丈夫,護(hù)佑賢良。
最著名莫過于“朝服進(jìn)諫”
一次李世民下朝回宮后,十分氣憤地對妻子說:“我以后找機(jī)會一定要?dú)⒘四莻€鄉(xiāng)巴佬!”長孫皇后問道“是誰惹怒了陛下?”,李世民回答說:“魏征經(jīng)常在朝堂上羞辱我。”長孫皇后面對盛怒中的丈夫。既沒有順?biāo)浦鄢鲅陨縿?,也沒有唯唯諾諾,默不敢言。她做了一個奇特的舉動,暫時不理會丈夫,退到里間,換上了正式的朝服。然后走到丈夫面前表示祝賀。李世民十分驚奇,詢問妻子的用意。長孫皇后則笑著答道:“我聽說君主開明則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是因為陛下的開明,我怎能不祝賀呢!”太宗聽了轉(zhuǎn)怒為喜,之后更加重視魏征。
同樣受惠于長孫皇后的還有房玄齡,當(dāng)時房玄齡因過錯被遣回家,長孫皇后便對唐太宗說:“玄齡侍奉陛下時間最久,為人小心謹(jǐn)慎,頗有奇謀秘計,他知道的事情從無泄露,如果不是有大的過錯,希望陛下不要放棄這么一位大臣”。太宗聽了妻子的意見,覺得有理,之后便再次重用了他。詳觀上面兩件事情,長孫皇后對于太宗的影響力自是不用多說。自古國家將興,必有明君臨朝,而又有哲后作配。關(guān)雎美后徳,長孫皇后維護(hù)中正之臣,實不負(fù)關(guān)雎之美。
鶼鰈情深生死相隨
唐太宗登基后生過一場重病,纏綿床榻累年,長孫皇后悉心照料,晝夜不離左右。唐太宗和長孫皇后自少年結(jié)發(fā),共同進(jìn)退十多年,即使武德末年生死攸關(guān)之際都互不離棄。因感念丈夫?qū)ψ约焊冻龅恼嫘膶嵰?,長孫皇后將毒藥系在腰間,準(zhǔn)備“若有不諱,亦不獨(dú)生”。
貞觀八年(634年),帝后生死相依的情景再度出現(xiàn)。在九成宮的某夜,柴紹突來告變,太宗立刻穿上盔甲,同房就寢的長孫皇后,見丈夫全副武裝準(zhǔn)備,不顧自己病體虛弱,立即緊跟太宗而出。左右竭力勸說她應(yīng)以身體為重,然而長孫皇后只顧念著丈夫,不惜自身病情加重,執(zhí)意隨從丈夫,直至此事完結(jié)。
無須誓言表白,多少次危難中的生死相隨,增進(jìn)了李世民與長孫氏在相知相守歲月中的濃情深意。無論夫妻倆身份如何改變,始終渝。當(dāng)太宗面對長孫皇后的遺作,悲痛欲絕,親口對侍臣說出“我豈不知道皇后之崩是天命而不得不割情?只是想到失去賢妻良佐,仍然克制不住悲傷啊”時,太宗和長孫皇后夫妻二人的情深意篤已然昭顯。
愛屋及烏
太宗對長孫皇后的寵愛同樣惠及到了長孫皇后的親族身上。太宗對長孫無忌的寵遇眾所周知,自太宗登基開始便一再加恩,委以腹心,群臣莫及。長孫皇后父親早喪,后來由舅舅高士廉撫養(yǎng),她與李世民的婚事也是由高士廉促成。因此,太宗一生對于高士廉都非常感激,極其敬重。貞觀二十年(646年)高士廉病重,太宗親臨其家探望,并和他述說生平往事,感慨流涕。
長孫皇后
二十一年(647年)高士廉去世,太宗因著“故舊情深,姻戚義重”,不顧自身病體和大臣勸諫執(zhí)意要去臨喪。后來在陪葬詔中太宗又不忘強(qiáng)調(diào)“朕爰在弱齡,早敦姻戚,綢繆眷遇,多歷年所”可見對高士廉的感念。類似“地兼賢戚”,“地兼姻戚”“椒掖之親”的詞語在下達(dá)給長孫無忌和高士廉的詔書中比比皆是。當(dāng)然長孫無忌和高士廉除了長孫皇后的原因之外還有自身的才干,可是其他人卻是實實在在的“以后親”了。
長孫皇后的族子長孫祥,他的父親長孫安世曾經(jīng)是王世充部署,但因為長孫皇后的緣故,長孫祥得以在唐廷做官,并最終做到刑部尚書。長孫敞因受賄被免官后,太宗卻因為他是皇后的親叔叔,常常賞賜給他大量絲絹,不久不僅重新任命還升他宗正卿。
比起私惠后親,還有更明顯的事,貞觀初年,長孫皇后的異母哥哥長孫安業(yè)(名無憲,字安業(yè))參與謀反,按律當(dāng)誅,卻因為長孫皇后的求情,太宗免除了他的死罪。唐律謀反本十惡之首,最后不僅活命還官拜兵部尚書,封薛國公。親兄弟謀反,皇后沒有跪著請罪,擔(dān)心自己被株連,反而以“釋憾于兄”這個牽強(qiáng)的理由直接要求太宗網(wǎng)開一面饒恕這位異母兄長,能有如此的自信,可見“恃寵”之言非虛。
長孫皇后臨終前之所以要說“妾之本宗,慎勿處之權(quán)要,但以外戚奉朝請,則為幸矣”。當(dāng)一個皇后不去憂慮人走茶涼,反而擔(dān)心皇帝莫要賞賜太多時,必然是因為皇帝已經(jīng)對自己的家族太好了。
其實唐太宗對長孫皇后親族的好也就是和普天下所有愛妻子的丈夫一樣,愛她所愛,親其所親,身為帝王在自己力所能及又無傷大雅的范圍里給予妻子最好的。
帝后互動
李世民愛重長孫皇后,尊重她的看法,即使朝政大事也毫不避諱。經(jīng)常向長孫皇后詢問朝中賞罰之事,長孫皇后不想回答時以“牝雞之晨,惟家之索”為由拒絕干涉朝政。李世民卻一定要和她討論,再三詢問,長孫皇后無奈之下決定不理踩丈夫,以沉默應(yīng)對,對此李世民對妻子也毫無辦法。
唐太宗與長孫皇后
朝政之外,長孫皇后和唐太宗的相處頗有有閑情逸趣。
九成宮作為避暑度假佳地,深得唐太宗的深信。貞觀六年,他和長孫皇后一起去九成宮避暑,興之所至便拉著妻子在九成宮中散步,歷覽臺觀。帝后二人走到西城背陰處時,突然發(fā)現(xiàn)所處位置的泥土異常濕潤。太宗放開妻子,拿起手杖朝地上深礎(chǔ),不多久,便冒出了泉水,帝后二人十分欣喜。太宗特地讓魏征撰文,歐陽詢書刻《九成宮禮泉銘》,以作紀(jì)念。
太宗與長孫皇后還常常奉養(yǎng)高祖,誠心盡孝。太宗與長孫皇后互進(jìn)御膳,又獻(xiàn)服御衣物,長孫皇后執(zhí)櫛為高祖理發(fā)戴冠,看到高祖發(fā)已花白,心中感懷,與太宗皆不禁流淚,如同家人常禮。
? ? ? 一代明后,逸事流芳。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2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