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法正,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法正(176一220年),字孝直,右扶風鄖人(今陜西眉縣)。建安初年,為避戰(zhàn)亂與同郡人孟達徒益州歸附劉璋,后以璋庸轉(zhuǎn)從劉備,為劉備代璋入益、妥理蜀政、據(jù)有漢中數(shù)度竭力籌策,任尚書令、護軍將軍,其地位與諸葛亮、龐統(tǒng)相當。法正因奇策驚人,甚為劉備侍重,引為股膿大臣,陳壽比之為曹操良佐程呈、郭嘉。
入蜀后,劉備對法正的信任程度遠遠超過了諸葛亮。對此,諸葛亮自己也十分清楚。劉備東征,“以復關(guān)羽之恥”,群臣紛紛勸諫,劉備一概不聽,“章武二年,大軍敗績,還住白帝,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對劉備發(fā)動的彝陵之戰(zhàn),諸葛亮是否諫阻,因史無記載,無從得知。但從諸葛亮這番言語中,即可知,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是諸葛亮難以企及的。
法正是引劉備入川的關(guān)鍵人物,極得劉備信任。劉備入川主要倚靠法正的規(guī)劃,法正不僅助備取益州、定漢中,建立了卓越功勛,且“智術(shù)有余,能回人主之意”。 法正為人,性格剛強,同劉備在一起,既忠心耿耿,又敢堅持己見。 “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由此足見,法正對于劉備可謂以身相助,事事取信于備。攻取成都后,劉備“以(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tǒng)都畿,內(nèi)為謀主”,法正一身兼內(nèi)外要職,這是劉備對其絕對信任的充分體現(xiàn)。
公元217年,曹操收降張魯,平定漢中,益州門戶洞開,對剛奪得益州、立足未穩(wěn)的劉備構(gòu)成了空前嚴重的戰(zhàn)略威脅。就在這事關(guān)蜀漢政權(quán)生死存亡的緊要關(guān)頭,法正深刻地分析了形勢,準確地預見了漢中對于蜀國未來的戰(zhàn)略地位,提出了著名的《漢中三策》:“曹操一舉而降張魯,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身遽北還,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nèi)有憂逼故耳。今策淵、郃才略,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則必可克??酥?,廣農(nóng)積谷,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計。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眲洳杉{了法正的奇謀、策劃親率大軍進兵漢中,擊敗曹操,不僅為蜀漢立國創(chuàng)造了基礎(chǔ),而且劉備稱漢中王,其一生事業(yè)達到了輝煌的頂點。
法正還與諸葛亮、劉巴、李嚴和伊籍共制《蜀科》,有力地抑制了益州大戶的專權(quán)自志,把弱小的蜀漢治理得初露小康之景。諸葛亮雖然反對法正的寬刑之議,但付其躺佐劉備的杰出謀慮嘆服不己,“法孝直為之(劉備)輔翼,令翻然栩翔”,足見蜀漢前期政權(quán)呈現(xiàn)出劉備親主蜀政、諸葛亮法正龐統(tǒng)共贊王業(yè)的決策格局。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陜西省眉縣小法儀鎮(zhèn))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
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后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shù)日。被追謚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謚號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謀,被陳壽稱贊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全三國文》輯錄有其文一篇[1] 。
法正從來不追求道義上的最優(yōu)解,而是給出最現(xiàn)實而有效的方案。 剛烈,狠辣,豁得出去,現(xiàn)實,殘忍,精確。 當然,還有著名的“睚眥必報”。 不是正人君子,但有豪俠之風。 也許這就是劉備一直喜愛的、也希望自己成為、卻始終無法成為的,另一個自己。
劉備和諸葛亮,魚水情,天下知。白帝托孤,史傳說,天下至公,古今盛軌。但這段君臣情,還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者,眾所周知:關(guān)羽死后,劉備東征吳國報仇,諸葛亮沒勸住,道:
如果法正在,就能勸住劉備不東行;就算東行,不至于遭殃。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保?br>不恰當?shù)谋确剑?br>諸葛亮的口吻,好像賢惠的正房在回憶已故的愛妾,又像是阿紫在跟蕭峰感嘆:
“如果是我阿朱姐姐活著,你一定聽她話……”
法正跟劉備,關(guān)系恁好呢?
法正是扶風郿人。郿是董卓筑城的所在。法正是建安年間進四川的,可以想見,之前在長安一帶,一定見識了血雨腥風。就像諸葛亮在歸隱南陽前,在山東的少年時期,多半見識過曹操屠城。
他不是西川本土人,所以也看不上劉璋。他和張松一起謀劃,自己以結(jié)好外援為名義,去荊州見過了劉備,回來了,就勸張松一起迎劉備入川。這件事當然算不得光明正大,說他是蜀奸都不為過,但他根本沒表現(xiàn)出在乎來。
之后劉備入川,前前后后,基本是法正和龐統(tǒng)在謀劃。龐統(tǒng)半途夭亡,法正接手到底。他對西川了如指掌,為劉備省力不少?!度龂尽份d了他兩個關(guān)鍵的進言。
其一,鄭度勸劉璋:直接堅壁清野,放棄百姓,對付劉備。劉備聽了都心虛,法正卻說沒問題,劉璋不會這么辦,被他猜中了。這個例子,法正猜人心思極準,仿佛郭嘉一樣。
其二,法正給劉璋寫了勸降書。文辭頗佳。開頭先照例自謙兼剖白,說怕您左右說我壞話,我才躲遠點兒;現(xiàn)在局勢危急,必須跟您談?wù)?。您形勢如何如何糟糕,劉備這里張飛如何把巴東解決,孫權(quán)正在給我們做后援,您麻煩大了;蜀地三分已丟其二,這事我都明白,您左右英才濟濟怎么可能不知道?因為他們想自保啊,不愿意跟您說?,F(xiàn)在我說了,您看著辦吧——話說得看似客氣,其實兇狠直接,威脅帶離間,讓劉璋深感孤立無援:劉備孫權(quán)都要來對付我,我手下的人都不忠心!
——如是,法正是個心狠手辣、鋒芒畢露之人。和郭嘉一樣有恐怖的判斷力,而且,他很擅長讓對手覺得自己孤立無援。
當時,蜀地形勢不佳;劉璋門下的老牌流浪名士許靖,想逾城投降劉備,未遂。后來成都取下了,劉備不喜歡許靖的為人,法正就勸劉備重用他,意思是:
許靖是個有名無實的貨,但他確實有名。您現(xiàn)在不重用他,大家都覺得您不尊重賢士。您就擺擺樣子吧!
(“天下有獲虛譽而無其實者,許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創(chuàng)大業(yè),天下之人不可戶說,靖之浮稱,播流四海,若其不禮,天下之人以是謂主公為賤賢也。宜加敬重,以眩遠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保?br>這段話極妙,后面還透出三點。
A 法正非??床簧咸撁?。
B 法正很現(xiàn)實:雖然許靖是虛名,但物盡其用。
C 法正對容易被虛名哄騙的“天下之人”,其實頗抱小覷之意——他又濃濃的智商優(yōu)越感。
法正非常清醒的,對全世界都懷有智商的優(yōu)越感。
后來,又是他勸劉備攻打漢中,為劉備出策解決夏侯淵。跟夏侯淵相持近年,最后是他出了計策:急襲張郃,逼夏侯淵分兵一半去救,然后襲夏侯淵,斬殺之。對這套戰(zhàn)略最高的評價,出于曹操。曹操不相信劉備做得到,“一定有人教??!”
(曹公西征,聞?wù)?,曰: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因為法正的策謀,不只是劉備做不到,而且是想不到——因為法正的計策,果決狠辣,精準現(xiàn)實,帶有賈詡的黑暗和郭嘉的靈感。
翌年,法正去世。人生閃光,不到十年。
法正不只和劉備的關(guān)系好,和諸葛亮的關(guān)系也很微妙。法正和諸葛亮愛好不同,但彼此敬重。除了諸葛亮“法正一定能哄住主公”之外,諸葛亮和法正還有兩個段子。
其一:諸葛亮立法嚴峻,法正有異議;諸葛亮認為亂世用重典。
其二:法正睚眥必報,有人勸諸葛亮控制一下他,諸葛亮說了非常有名的一段話,大意是劉備當年苦哈哈時,四處樹敵,如今終于翻然翱翔,怎么能不讓法正自由自在?
這兩件事上,把諸葛亮替換成荀彧、法正替換成郭嘉、劉備替換成曹操,看起來毫無違和感。
在所有這些故事里,法正都是這么個形象:率性、現(xiàn)實、狠辣、直擊人心、睚眥必報、狹隘但鋒銳。
劉備為什么喜歡他呢?——身為三國唯一沒有屠過城、向來以長厚著稱的劉備?他甚至比法正還大了十五歲,都該有代溝了。
說劉備。
周瑜和陸遜給孫權(quán)寫信時,說劉備是“梟雄”。
劉備少年時,愛聲色犬馬,不愛讀書,喜歡交結(jié)豪俠——豪俠都是些江湖人物,不是讀書人。
《三國演義》里,張飛怒鞭督郵,其實是冤枉了。這事是劉備自己干的:求見督郵,未遂,大怒,禁區(qū)綁起督郵來,打了二百杖。這是年輕時的劉備:戾氣未除,比張飛還透著殘暴。
他是能折節(jié)下士之人,但不是老好人。劉備一直喜歡陳登這樣的豪氣之士,而且越到晚年,性子越辣。年近半百,還感嘆髀肉復生,野心十足。
遇到了法正,就像遇到了另一個自己——劉備骨子里也有戾氣,也狠辣,但沒法正做得這么絕;這有點像是劉備老來,遇到一個“我想成為的家伙”似的。實際上,跟法正一起去打漢中時,劉備老夫發(fā)少年狂,放出“曹操來也不怕,我必得漢中了”的豪言。
(“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保?br>這是他以往不太會說的。
劉備要娶吳懿的妹妹了,忌憚吳阿姨的前夫也姓劉,跟自己同族;法正來了句:
“論其親疏,何與晉文之於子圉乎?”
晉文公曾為了大業(yè),娶了自己侄子子圉的老婆。這事當然不光彩。法正這么說,其實邏輯等于這樣:
“哎呀不好,我和女朋友拍了鴛鴦戲水照流出了!”
“怕什么?你還能比陳冠希過分么?”
法正是個喜歡試探底線的人。
于是出了這檔子事:
劉備跟曹操對決時,局勢不妙,劉備不肯退,無人敢諫。法正過去,擋在劉備面前,劉備心疼了:孝直躲開!
法正:你親自在前,何況我?
劉備:孝直我們一起走!
(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顾焱恕#?br>這一招苦肉計,玩得很絕,就是敲中了劉備的心。
所以了,這就是法正:
他非?,F(xiàn)實,和賈詡一樣現(xiàn)實,深明人心的脆弱所在。
他不相信虛名,鄙視普通人,就像一切憤世嫉俗的天才。
他有郭嘉級的恐怖判斷力和口才,所以劉備無法拒絕他的提案。
要勸劉備躲避,就先把自己暴露在箭雨中。
法正從來不追求道義上的最優(yōu)解,而是給出最現(xiàn)實而有效的方案。
剛烈,狠辣,豁得出去,現(xiàn)實,殘忍,精確。
當然,還有著名的“睚眥必報”。
不是正人君子,但有豪俠之風。
也許這就是劉備一直喜愛的、也希望自己成為、卻始終無法成為的,另一個自己。
為什么法正對劉玄德如此一見鐘情?除了劉備一向有的“能得人死力”的人格魅力,還有其他么?
答:法正的爺爺叫法真,為當時名士,中平年間過世,活到八十九歲。他老人家死后一年,就發(fā)生了董卓鬧京事件。
而法真爺爺他老人家的號,叫做 玄德先生。
不騙你。就這么巧。
所以對法正而言:
“玄德公就是我親爺爺!”
劉備是一個固執(zhí)的人。在蜀漢集團內(nèi)部,更是一言九鼎的存在。如果說,有誰能夠勸得住劉備的話,那么這個人不是諸葛亮,而是法正。在夷陵之戰(zhàn)失敗后,諸葛亮就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如果法正還活著的話,就一定能夠勸阻劉備東征。
也就是說,在諸葛亮看來,劉備對于法正的信任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自己。那么問題來了,法正毫無疑問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相反品德還很有問題,可劉備卻還是對他很信任,這是怎么回事?表面看,劉備可能是出于籠絡(luò)人心的需要,所以才對法正比較親近。因為蜀漢集團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很有意思,劉備屬于是外來戶,他不僅拉來了荊州派的文臣武將,還要重用自己起兵時的中原派。而法正,則是東州派的代表。
劉備作為蜀漢集團的當家人,自然要平衡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穩(wěn)定,因此要對法正好一些。所以,劉備委任法正做了蜀軍太守,既是一種信任又是做給蜀漢集團的東州派看的。再者,法正對劉備有恩。劉備之所以能夠奪占益州,除了要感謝張松之外,法正也是很大的功臣。因為法正是益州內(nèi)部最早倒戈劉備的人,他的引路和內(nèi)應讓劉備以最小的代價成功進入益州腹地。而且,把自己掌握的益州軍事機密全部都告訴給了劉備。就憑這一點,劉備的蜀漢集團就要回報法正。
而也正因此,當有人在諸葛亮面前告法正的狀時,諸葛亮把法正狠狠夸贊了一頓。不是諸葛亮不知道法正的品德堪憂。畢竟,在諸葛亮這樣的正人君子眼中,法正就等于是賣主求榮的叛徒??!但是,相比較法正為劉備集團所帶來的益州之地,那些個人品德上的瑕疵根本就不叫事情了??!可想而知,劉備自然也是內(nèi)心感激法正的。
當然,要想被劉備重用,法正的才干也是公認的。內(nèi)政方面,法正拉攏了益州本地的士族和豪門,減少了劉備治理蜀郡的阻力。另外,法正還與諸葛亮等人制定了《蜀科》,算是從法律上為蜀漢王朝完成惡劣雛形塑造。軍事方面,法正更是出類拔萃。漢中之戰(zhàn)時,劉備讓法正輔助黃忠,在定軍山斬首了夏侯淵,一下子獲得了漢中之戰(zhàn)的主動權(quán),為劉備最終獲得漢中這塊戰(zhàn)略要地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
最后,法正的性格也很符合劉備的喜好。正史中的劉備,并不是那種忍氣吞聲的家伙,反而是會怒、會喜的存在。而法正也是有仇必報的性格,這一點令劉備覺得法正很真實。應該說,其實劉備和法正都是相對感性的人,有熱血有沖動,敢愛敢恨。所以,劉備既把法正當謀士當下屬,更當成了知音。從這一點來說,對法正的信任自然超過了諸葛亮。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3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史上謀權(quán)篡位的人很多,卻只有晉朝司···
下一篇: 趙孝爭死是什么樣的故事兄肥弟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