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為什么幫胡亥篡位,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秦朝的李斯為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在統(tǒng)一六國之后他又繼續(xù)幫助秦始皇鞏固政權(quán),消滅國內(nèi)不安定的因素讓國家保持統(tǒng)一,同時為了為了其余六國能夠盡快的和秦國融合,李斯做了多的事情來促進秦國和其余六國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和交流。
正因為李斯對秦國的忠誠和貢獻才讓秦始皇能夠多次巡游全國,而秦始皇最終也是病死在了巡游的路上。因為秦始皇生前對于長生的追求,所以一直沒有明確的昭告天下將來是由誰繼承皇位,所以皇帝去世的消息傳出來的話必定天下大亂。考慮到維護秦朝的穩(wěn)定,李斯決定秘不發(fā)喪,保守這個秘密。
在秦始皇生前知道自己馬上就要去世的時候曾經(jīng)把天下大勢交給趙高和李斯兩個人,趙高是胡亥的老師所以她支持胡亥是非常正常的一個事情,但是當時最適合做皇帝的人應(yīng)該是公子扶蘇,按理說李斯應(yīng)該傻逼幫助扶蘇來繼承皇位,但是李斯卻和趙高胡亥等人聯(lián)合起來篡奪皇位并且殺死了皇位繼承人扶蘇,那么他為什么會這樣做呢?
其實這個李斯的選擇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即使這次沒有這件事情的發(fā)生以后他終究會做出傷害秦國的事情,因為他的性格就是在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沒有沖突的時候遵從國家利益,但是如果兩者之間有沖突的話他就會堅定不移的以個人利益為主,趙高和李斯已經(jīng)相識多年在,早就對他的性格了如指掌,所以才能說服李斯和自己同謀。
比如說李斯的好朋友韓非來投靠秦始皇的時候,就曾經(jīng)表達出對韓非的文采和智謀非常欣賞,并且想要把他引進為自己的知己。李斯對于他的見識和文采也是非常佩服的,他知道自己肯定沒有能耐和韓非相比,但是韓非的到來已經(jīng)影響到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于是他就想盡一切辦法在皇帝面前詆毀這個自己曾經(jīng)的好朋友韓非。因為李斯每次都做足了充足的準備,所以成功的把韓非送進了監(jiān)獄,并且還把他殺死了。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出,只要是影響到李斯得到利益,無論兩人之前的關(guān)系如何,也不管對方能夠給國家?guī)硎裁春锰?,李斯都不會有絲毫的心慈手軟。只有對方死了才能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
在趙高等人剛剛?cè)フ依钏棺屗黄鹬С趾サ臅r候,李斯并不同意反而是大義凜然的斥責趙高不遵皇命,目無法紀,這不是作為臣子應(yīng)該做的事情。趙高也是有備而來,自然不會因為他的幾句話就放棄自己的想法,并且自己現(xiàn)在直接告訴李斯要做的事情也是為了給他一點時間思考,讓他做好準備。事實上,在趙高舒服李斯的時候其實起到作用的也就是一句話而已,因為公子扶蘇是一個非常勇猛的額一個人,他的性格偏向于戰(zhàn)斗,所以在他登基之后肯定會讓蒙恬做新的丞相,到時候李斯在朝廷就沒有容身之處了。
李斯平常在朝廷人緣并不好,如果他被罷免丞相的話是絕對不會有人為了他而去沖撞新皇帝為他求情的,到時候他的榮華富貴都全部都會消失了。并且皇帝想要撤了他丞相的官位肯定會找一些借口,那就說明自己肯定有把柄在皇帝的手里。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如果扶蘇登基之后想要立威的話最好的對象就是他這個丞相了。這樣想的話到時候恐怕就不是被撤官這么簡單了,甚至會有可能被扶蘇殺死。
在考慮到自己家庭現(xiàn)在享受的榮華富貴和將來器材的生活甚至自己都有可能被殺死的情況之后,貪圖個人利益的李斯果然就站在了趙高一邊,他們最終商量決定殺死公子扶蘇,然后扶持胡亥上位。在皇帝死后他們兩個人就基本控制整個朝廷了?,F(xiàn)在他們兩個人聯(lián)手整個朝廷又有誰能對抗他們,最終在他們兩個人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之下,胡亥成功的篡取皇位了。
但是胡亥卻是一個非?;栌沟娜?,他的本事不及公子扶蘇的三分之一,根本就沒有任何把控權(quán)力的能力,讓皇權(quán)實際上有很大一部分落在了他的老師趙高身上。趙高只是一個宦官,這個天下最終和他肯定沒有任何關(guān)系,所以在掌握大權(quán)之后他就更加注重滿足自己的利益了。最終在兩個人的倒行逆施之下天下再次動亂,秦朝也就此滅亡、
李斯絕對是一個極頂聰明的人。不過,他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我不得不表達一個觀點:李斯有那么一個悲慘的結(jié)局,都是他自掘墳?zāi)埂?/p>
我為什么這么說呢?咱們來看看李斯做了些什么?
李斯在幫助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以后,擔任丞相。在擔任丞相期間,他主要做了這幾件事情:
一是李斯堅決反對分封制,提倡郡縣制。就是說,不按西周那樣,把土地和百姓分封給皇親、貴族及功臣,而是派官吏去地方治理。派出的官吏,也僅有管轄權(quán),沒有所有權(quán)。
二是李斯堅決主張銷毀民間兵器。把民間所有的兵器收集起來,放進熔爐中融化,制成銅柱鐵柱,或者鼎器之類的東西,目的是避免民間造反。
三是李斯主張焚書坑儒。有人說李斯坑的并不是儒生,而是方士。燒的不是所有的書,而只是儒家經(jīng)典。但不管坑的是誰,燒的是什么,總之,李斯要做的就是鉗制輿論,決不允許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那樣的百家爭鳴出現(xiàn),決不允許讀書人著書立說,對時政發(fā)表自己的評論。
四是李斯提倡并參與了秦朝的法律制定。秦朝的法律,在歷史上是最嚴酷的法律之一。你看陳勝起義的時候說的,只要是誤了工期,也不管在路上是不是遇到了天災(zāi)人禍,都會拉去砍頭。由此可見,秦朝的法律嚴酷到哪種程度。這么嚴酷的刑法,顯然有很大一部分是李斯的功勞。
至于修萬里長城、阿房宮、秦直道等,李斯建議過沒有?歷史上沒有記載,我們并不清楚。但是他作為丞相,至少沒有堅決反對過。
李斯提的這些建議,實施的這些措施,有什么樣的結(jié)果呢?就是造就了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一個“皇帝”。
“皇帝”這個名字。是秦始皇自己給自己取的。因為秦始皇認為,他比上古時期被大家津津樂道推崇備至的三皇五帝還要偉大,所以各取一個字,叫“皇帝”。
但是秦始皇只改了一個名,給這個名字裝內(nèi)容,給這個名字做注解的,是李斯。李斯通過他的那些措施,給秦始皇呈現(xiàn)出一個天下獨大、一技高標、為所欲為、一言九鼎、權(quán)力無邊的“皇帝”形象,讓皇帝變成一個完全沒有約束的人。
皇帝的形象,從秦始皇開始就固定下來,后世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基本上沒有大的改變。劉邦當皇帝以后,他還不太熟悉皇帝的內(nèi)容。朝臣上朝的時候,也是嘻嘻哈哈。然后,從秦宮里得到了不少典籍的蕭何,就告訴劉備,當皇帝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從那以后,劉邦就開始大開殺戒了。
李斯讓皇帝變成一個沒有約束的人以后,他沒有發(fā)現(xiàn)有個大麻煩。就是皇帝雖然是皇帝,但他依然是人。這個人是可以被別人控制起來的。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就就被宦官趙高控制起來了。趙高陪秦二世玩樂,哄秦二世開心,取得秦二世的絕對信任,把朝廷的一切事情都交給他,他就這樣控制了秦二世。
當趙高控制了皇帝以后,他其實也就擁有了皇帝那樣無邊的權(quán)力。
也就是說,當秦始皇去世,趙高想不遵守秦始皇的遺囑,改讓胡亥繼位的時候,李斯其實是無可奈何的。他那樣一個聰明人,肯定能夠看得出,扶蘇當皇帝絕對比胡亥當皇帝強許多。而且,改變已故皇帝的遺囑,那也絕對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他沒有辦法呀,因為那時候,趙高控制了胡亥,也就是說,趙高擁有了無邊的皇權(quán),趙高就是一個皇帝,他能不聽趙高的嗎?趙高是干過“指鹿為馬”的事情的,他要不聽趙高的,就只能驢唇對到馬嘴上,腦袋搬家了。
而李斯又是一個聰明的人。
聰明的人,常常也就是意志軟弱的人,他因為意志軟弱,服從了趙高,最后聰明反被聰明誤,把自己的命給搞掉了。
作為老丈人,李斯的操作真的挺讓人費解的,自家女婿當?shù)弁?,女兒當皇后這么兩全其美的事情他為什么不干呢?但是他就是幫助了胡亥,主要還是為了利益和權(quán)力,因為如果讓扶蘇這個有主見的女婿當了帝王,李斯的宰相之位都不知道保不保得住。
當初秦始皇把扶蘇扔到邊疆苦寒之地,和將軍戰(zhàn)士們待在一起,為的就是鍛煉這個有點婦人之仁的兒子,他并不是非常滿意這個兒子,但是胡亥他是更加看不上的,所以將死之時,也讓扶蘇處理他的后事,指向性不言而喻。可是趙高不這么想,他也有機會換了這個繼承人,趙高知道自己也駕馭不了扶蘇,那是個反對暴政討厭寵臣的家伙,萬一上位了,自己肯定沒命。
趙高想要立胡亥,就要找李斯一同瞞天過海,而李斯和扶蘇無冤無仇的,還是女婿,怎么去說服他呢?趙高也是個看得清的,在跟李斯談判的時候直接問他:要是扶蘇上了位,那你的宰相之位還能保得住嗎?李斯轉(zhuǎn)念一想也是如此,雖然扶蘇是女婿,但是蒙恬在身邊,他肯定會相信身邊的蒙恬,而不是自己,所以最后就同意了。
不得不說這兩個人真是自私得不像話,到底統(tǒng)一六國不是他們統(tǒng)一的,為了眼前的這點小利益就這樣禍害大秦江山,這兩人最后讓個標準的沒腦子的紈绔子弟胡亥登上了王位,而把千里之外的扶蘇逼死,完全把秦始皇的臨終遺言不放在眼里,活該個個都沒好下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3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