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博爾濟吉特氏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說起廢后,我們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乾隆的繼后烏拉那拉氏,在《如懿傳》中,如懿被乾隆奪去皇后寶冊并且禁足翊坤宮,一個伺候的太監(jiān)都沒有,這與被廢沒有兩樣,劇中的如懿也就是歷史上的烏拉那拉氏(也有稱輝發(fā)那拉氏),不過烏拉那拉氏并沒有被廢除,只是形同被廢,那么歷史上是否有真的被廢的皇后呢?答案是有的,她就是湘妹子今天要和各位講的清入關第一后:世祖章皇帝(順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博爾濟吉特氏,來自于蒙古科爾沁大草原,其父是科爾沁卓里克圖親王吳克善,說起吳克善,想必大家有一定的印象,他就是布木布泰(孝莊)的哥哥,曾經(jīng)兩次將自己的妹妹布木布泰(孝莊)和海蘭珠送到了大清國(后金),與皇太極聯(lián)姻,海蘭珠成皇太極最愛的女人,而布木布泰最后生的兒子當了皇帝,她也就順其自然的成了太后,博爾濟吉特氏是吳克善的女兒,此次入宮嫁與順治,很大程度是孝莊的意思。
順治帝即位時年僅七歲,當時皇權旁落,孝莊為了讓順治盡快親政,故而盡早就安排了順治成婚,而皇后的人選若為自己娘家人,對于政權鞏固也是有很大幫助的,孝莊可謂是用心良苦,而這位皇后長相也是十分出眾的,史料上關于皇帝后妃的容貌鮮有記載,不過卻對博爾濟吉特氏的容貌記錄了下來,就連順治本人都稱博爾濟吉特氏“足稱佳麗,亦極巧慧”,按理來說,對于如此美人,受寵是必然的。
然而,這樣一位聰慧機巧的女人,卻在嫁給順治僅過了兩年就被廢除了,兩年對于平常的夫妻來說應該還算新婚燕爾,博爾濟吉特氏到底犯了多大的錯才會被廢除?乾隆的繼后烏拉那拉氏不廢而廢史料上提及說是在南巡途中不知何故“斷發(fā)”,而斷發(fā)是有違大忌的,這顯然觸犯了忌諱才會被冷落,但是就是觸犯了國忌的烏拉那拉氏都沒有真正下令被廢除,可是博爾濟吉特氏卻被順治以一個“無能,故當廢”的滑稽理由廢除。
博爾濟吉特氏從入宮到被廢除,在歷史上也就存在短短兩年,被廢后到底去了哪里史料上并沒有詳細記載,不過據(jù)《李朝實錄》記載,稱博爾濟吉特氏被廢不久后便回到了娘家科爾沁,并且在被廢除時就已經(jīng)身懷龍?zhí)?,回到娘家后生下了一個小男孩,而且在小男孩14歲的時候清廷知道了這一消息還去要過人,當然這只是一個孤證,她到底有無回娘家我們并不得而知。
不過經(jīng)過分析,我們倒可以猜測順治廢除博爾濟吉特氏很大原因是因為博爾濟吉特氏是由孝莊安排,通俗的說,也就是“包辦”婚姻,順治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孝莊間接安排,同樣也不得寵,皇后之位形同虛設,在后來順治遇到了董鄂妃還一度想要再次實行廢后,所以說,感情的事情真的不可勉強,強扭的瓜不甜!
說起中國近代史上的清朝,大家的第一印象那是一個風云動蕩的朝代,這個朝代曾經(jīng)達到過巔峰,也曾跌入過低谷,曾經(jīng)受著外國略強的侵略與屈辱,而這一切的一切都與清朝曾經(jīng)的皇帝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筆者要講述的是清朝十二個皇帝中,清朝入關之后的第1位皇帝,也就是順治皇帝,甚至皇帝僅僅活了但是為何他卻已經(jīng)擁有了17個孩子呢?這是為何?他又是如何做到的,接下來就請跟隨筆者的腳步一起去了解了解,請接著往下看。
順治皇帝是十分寵愛董鄂妃的,但是他的后宮之中卻不允許僅僅只有董鄂妃一個妃子,首先這是從他的身份上來說,他是一國的帝王,想要傳承皇位就必須有子嗣,而且還需要大量的子嗣,方便可以從中挑選出一個心智與健康都較為良好的人當皇帝,接手國家的江山,僅僅只有董鄂妃一個妃子的話,她能一個人生下數(shù)量眾多的子嗣來嘛?所以順治皇帝的后宮足足有20多個妃子,其中包括了4位皇后,如此說來,20多個人生下十多個子嗣,這還算是較少的了。
而且古代人的壽命都是較為短暫的,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因為古代醫(yī)學水平根本不足以支撐人們可以較好的解決病痛,所以古代的人人均年齡都較短,這也造成古代人早熟并且早結婚生子的現(xiàn)象。
在順治皇帝年僅13歲的時候,他就有了第1個子嗣,13歲到24歲這11年的時間,已經(jīng)足夠順治皇帝與20多位妃子生下十幾個子嗣,其實順治皇帝的17個子嗣也并非全部是他生下的,其中有三個子嗣,都是順治皇帝領養(yǎng)的,而剩下的十多個子嗣之中又有數(shù)個皇子皇女夭折,而留下來的子嗣在長大以后也是為清朝作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
順治皇帝雖然駕崩的時候還不滿24周歲,當然他為清朝做出的貢獻也是不可磨滅的,畢竟他的兒子康熙皇帝也是流傳千古的一代明君。
清朝時期最美麗的皇后就是順治皇帝的皇后孟古青,之所以他在懷孕的時候就被廢去了皇后位置,攆回了娘家,就是因為她在做了皇后以后,嫉妒心非常的重。想要一個人霸占順治皇帝的心,甚至她還非常的奢侈,不管是吃的還是用的都要用最好的,就連吃飯的餐具也是金子做的,所以后來被順治皇帝給廢了皇后之位,回到了科爾沁草原沒多長時間就生下了一個皇子。
清朝最美麗的皇后就是順治皇帝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她是來自于蒙古科爾沁大草原的 ,她的父親就是科爾沁的親王吳克善,而吳克善又是孝莊太后的哥哥 ,吳克善先后把孝莊太后還有海蘭珠送到了大清國,后來又把自己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孟古清送到了清國。
當時就連順治皇帝都覺得孟古青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漂亮又聰明的皇后,僅僅兩年就被廢了,順治皇帝給出的理由是因為她無能所以才廢了,原來是因為孟古青嫉妒心太重了,她想要獲得皇帝的專寵,還有就是她太奢侈了,就連吃飯用的餐具都是用金子做的,所以順治皇帝對此非常的生氣,沒有辦法才廢掉了皇后。
據(jù)說孟古青被廢了以后,沒多長時間就回了她的娘家科爾沁,后來還生下了一個男孩,清廷在孩子14歲的時候才知道了這個孩子的存在,后來擔心這個男孩以后會為科爾沁方面利用,所以就去索要但是被拒絕了。
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開國皇帝。自少年起常隨父兄狩獵和征戰(zhàn),騎射嫻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后,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改次年為天聰元年?;侍珮O即位之后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在戰(zhàn)略上定先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顧之憂的戰(zhàn)略方針。對明則采納漢族降官建議,確立"講和與自固之策",重用漢將,削弱明朝實力,志在入關奪取全國政權!皇太極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間,發(fā)展生產(chǎn),增強兵力,不斷對明朝作戰(zhàn),為下階段清王朝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廟號太宗,謚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葬于沈陽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福臨即位。
他娶的女人當中有三個的血緣關系很特別,這當中有一位偉大的女性孝莊和她的親姐姐海蘭珠以及他的姑姑孝端文皇后哲哲,皇太極將她們三個人都納入宮中,這不得不說做皇帝就是好啊。
孝端文皇后-哲哲
孝端文皇后在她十六歲的時候就嫁給了二十二歲的皇太極,后金在壯大的時候非常重視與蒙古的聯(lián)盟,因此孝端文皇后在大清受到重視,地位從福晉上升到皇后;她知書達理,雖然不能獨得皇太極的寵愛,但她在后宮的處事作為,也得到了皇太極的尊重,她為皇太極生了三個女兒,在順治帝繼位的時候,尊稱她為母后皇太后,順治六年,孝端文皇后去世,與皇太極合葬于昭陵。
孝莊文皇后-木布泰
孝莊絕對是中國 歷史 上最偉大的女性,她十三歲嫁給皇太極,這個時候她的親姑姑早已嫁給了皇太極,崇德元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孝莊受封莊妃;在皇太極生前孝莊并不受寵,在皇太極還沒立下遺囑死后,權臣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爭奪帝位,兩方互不相讓,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孝莊的兒子福臨當上了皇帝,她為了兒子犧牲了太多,據(jù)傳她曾下嫁多爾袞為妻,但順治帝的表現(xiàn)讓他失望,順治帝為了一個女人最后去當了和尚,孝莊在這樣的悲傷情況下,又努力的去教導自己的孫子玄燁,最終玄燁成為了一位偉大的帝王,這其中少不了孝莊的功勞,她絕對是女人當中的楷模。
宸妃-海蘭珠
在海蘭珠嫁給皇太極之前。她的姑姑、妹妹就先后嫁給了皇太極,在她進入后宮后就獨得皇太極的寵愛,崇德元年,就被封為關雎宮宸妃,地位在比她先進宮的妹妹孝莊的地位還高,四妃之首,僅次于她的姑母,可見皇太極對她的喜愛,在她為皇太極生下第八個兒子的時候,皇太極為此大赦天下,可憐這個孩子沒過多久就夭折了。在崇德六年皇太極正與洪承疇決戰(zhàn)的時候,宮中來報宸妃生病,皇太極為此返回宮中,可憐在皇太極還沒到達的時候宸妃就去世了。
三個女人,一個得到皇太極的尊敬,一個獨得皇太極的寵愛,一個成為全女人的楷模!
皇太極是后金的大汗,是大清的皇帝這就夠了。而且不只是姑侄三人的事,皇太極的這些妃子都有血緣關系:
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正宮皇后。
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氏,名海蘭珠,關睢宮宸妃。
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娜木鐘,麟趾宮貴妃。
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巴特瑪璪,衍慶宮淑妃。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宮莊妃。
側妃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戴青貝勒女,受冊為東宮福晉,后被皇太極給了葉赫部的南褚。
當年皇太極登基后為了南下中原制定了先假意與明朝講和,趁機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之后整合國力全力南下的策略。
對蒙古諸部,皇太極采取“懾之以兵,懷之以德”的政策。首先爭取與察哈爾林丹汗不和的科爾沁、喀喇沁等部的歸附。為了籠絡蒙古封建上層分子,皇太極用聯(lián)姻、賞賜、封王封爵、定外藩功臣襲職例、崇奉喇嘛教、與西藏僧俗頭領建立聯(lián)系等手段,取得了蒙古諸部的支持和效忠。天聰八年(1634年),林丹汗在青海去世。次年(1635年),后金軍繼續(xù)進攻察哈爾余部,林丹汗之子額哲奉母獻傳國璽歸降。鄂爾多斯部也為后金所并。至此,漠南蒙古全部統(tǒng)一于后金。
而博爾濟吉特氏實際上是蒙古皇族的氏族名稱,博爾濟吉特氏與皇太極的聯(lián)姻是政治聯(lián)姻。博爾濟吉特氏將女人獻給皇太極是為了表忠心得好處,皇太極娶博爾濟吉特氏女子為妃是為了安撫蒙古諸部,實現(xiàn)滿蒙一家并力南下攻打大明的策略。
魅力?并不是皇太極有什么魅力,而是科爾沁部為了部族的地位權勢,接連嫁過去了姑侄三人, 歷史 上的皇太極且不說長相才干如何,在當時,滿蒙之間的聯(lián)姻為的都是利益而已。
姑姑先嫁,幸福美滿卻沒能生下兒子 明朝萬歷42年,當時16歲的科爾沁部貴族之女博爾濟吉特·額爾德尼琪琪格,也就是哲哲遠嫁后金,成為努爾哈赤的媳婦,成了當時22歲的皇太極的側福晉。 在皇太極的正妻烏拉那拉氏死后,哲哲因為出身高貴而且與皇太極之間感情很好,成為了繼任的大福晉。
從皇太極迎娶她舉行的婚禮,還有之后對其態(tài)度方面來看,哲哲很受皇太極的敬重疼愛,夫妻倆相當親密,但是也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哲哲始終都沒能為皇太極生下一個男丁。 雖然哲哲接連生育,但是連續(xù)三個孩子都是女兒,最終也都是和親遠嫁的命數(shù)。沒有兒子也就意味著無法擁有堅實依靠,這讓哲哲與科爾沁部都非常不安。
哲哲不行,那就派大玉兒上 雖然哲哲的娘家是當時蒙古大部科爾沁,但是沒有生育男丁始終是哲哲與科爾沁部的一個心病,尤其是在爭奪汗位的過程中,科爾沁主要支持的就是皇太極。 為了自己與家族的地位更加穩(wěn)固,天命十年,科爾沁部將時年十三歲的布木布泰,也就是大玉兒送嫁給了皇太極,而大玉兒就是哲哲兄長的女兒,是她的親侄女。
表面來看,大玉兒要叫皇太極姑父,且不說這有親戚關系和輩分,而且皇太極當時已經(jīng)33歲,大玉兒用現(xiàn)在的眼光來看,根本還是個黃毛丫頭而已,這樣的婚姻關系實在很雷。 但是女真蒙古等風俗與中土相差甚遠,子娶后母、弟娶兄嫂也稀松平常,更何況是姑父迎娶妻家的侄女這種事,而且,兩人其實也沒血緣關系。
何況,汗王之位的爭奪已經(jīng)愈發(fā)激烈,皇太極為了獲得更多的支持,自然也需要拉攏科爾沁部,送嫁大玉兒也是科爾沁部的意思,自己也不便拒絕,于是,皇太極以盛大的典禮又迎娶了大玉兒成為自己的側福晉。 科爾沁的想法就是,既然哲哲年歲漸長,怕是也難以再生兒子了,干脆讓大玉兒來生,反正也是科爾沁的女兒。
但非常尷尬的是,皇太極與大玉兒雖然也接連生子,五年間連生三胎,這也算恩寵很盛了,只是大玉兒一下子也生了三個女兒,這讓科爾沁部很傻眼了,姑侄倆生了六個孩子,結果全都是女兒,一個男丁都沒有 。
一而再再而三,海蘭珠閃亮登場 哲哲與大玉兒接連生女的打擊,并沒有讓科爾沁部放棄,天聰八年,大玉兒的哥哥吳克善奉命,親自將大玉兒的姐姐海蘭珠送到了盛京,與皇太極完婚。 與文學影視作品中描述的不同的是,并沒有資料顯示海蘭珠與大玉兒是異母姐妹,再者,“海蘭珠”這個詞語在蒙古語中就是珍愛的女兒的意思,若海蘭珠真的出身低微,也不會得這樣的名字 。
雖然那時的海蘭珠已經(jīng)26歲,按照常理,這個年紀早就應該嫁過人,最主要的說法就是海蘭珠曾嫁給林丹汗,但林丹汗被滅之后,海蘭珠也就被接回了科爾沁草原。然而在所有的史籍資料中,都沒有海蘭珠26歲之前的記載。 雖然在古代海蘭珠的年紀已不小,但是她長得非常漂亮,一下子就吸引了皇太極,盛寵無比。
皇太極稱帝之后分封后宮,海蘭珠被冊封為宸妃,賜居地位僅次于中宮的關雎宮,而“宸”乃北極星,在古代通常代指帝王,宸妃這個尊榮非同一般,也可見皇太極對其寵愛。 送去的海蘭珠如此得寵,科爾沁自然放心了不少,更重要的是,海蘭珠嫁過去的第二年就生下了兒子,也就是皇八子,皇太極欣喜若狂,直接宣布這個孩子為繼承人。
皇八子誕生之時,蒙古各部都派人或者首領親自帶隊前往盛京朝賀,皇太極頒布了清朝建立之后的第一道敕令,舉行了盛大的慶?;顒?。 只可惜,海蘭珠的兒子受盡寵愛,卻無福消受,還沒等到皇太極給其取名就早早夭折,海蘭珠也因此傷心過度香消玉殞,不過好在皇八子出生后沒多久,大玉兒成功生下了皇九子福臨,彌補了科爾沁的缺憾 。
其實無論是哲哲還是大玉兒、海蘭珠,他們雖然是姑侄,但是嫁給皇太極的原因和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家族的利益,除此之外,與愛情什么的都沒什么關系,嫁給皇太極也不是皇太極有什么吸引力,只不過家族的命令,她們無法違抗罷了。
哲哲遠嫁,就是皇太極與科爾沁聯(lián)盟的標志,但是哲哲生不出男丁,所以科爾沁毫不猶豫就送去了大玉兒,然而大玉兒也遲遲沒能生育男嗣,科爾沁又送去了海蘭珠,如此這般送去姑侄三人,就是為了強化科爾沁的地位,遍地撒網(wǎng)重點撈魚,送去三個人,總有一個能生下繼承人,這才是科爾沁利益的最大保證。
皇太極娶孝莊他們家姑侄三人,那可不是什么魅力問題,主要是因為必須要維持滿蒙聯(lián)姻的現(xiàn)狀。
為啥非要生了兒子才算是正式聯(lián)姻呢?因為有了兒子,就可以給科爾沁蒙古一點念想,讓他們認為滿清的江山有他們科爾沁蒙古的一部分,這樣的聯(lián)姻才更加牢靠。
不過情況很快發(fā)生了轉變,海蘭珠的兒子生下來還沒來得及取名字就去世了。好孝莊這個時候給皇太極生下了兒子福臨。要不皇太極還要從科爾沁找女人做老婆。
穩(wěn)住蒙古,滿清大軍才能挺進中原。 被很多研究明史的專家們所誤導,很多人認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之所以不敢輕易南下,是因為皮島的毛文龍,對他們各種牽制。
只要皇太極南下,那毛文龍就帶兵攻打他們的大后方,使得滿清鐵騎疲于應付。 那么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很可惜并不是,毛文龍那點人馬真不夠皇太極嚼兩口的,偌大的李氏王朝都被皇太極征服了,他會拿不下你這個小皮島?
那么到底是誰在牽制皇太極的力量呢?其實這股力量就是察哈爾蒙古。蒙古在明朝分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其中察哈爾部屬于漠南蒙古,是牽制后金最重要的力量。
努爾哈赤每次南下攻打明朝的城池,察哈爾部就在后面偷襲他們。而且他們實力還不小,你說氣人不氣人?一時半會兒根本滅不掉人家。
為此努爾哈赤想了個辦法,讓子女們和同樣處于漠南蒙古的科爾沁部聯(lián)姻,用科爾沁部落來牽制察哈爾部落。這么一來后金的后顧之憂可就減輕不少了。
后來皇太極養(yǎng)精蓄銳,在1632年出擊察哈爾蒙古林丹汗,林丹汗實在是扛不住了,所以不斷敗退,最終在青海殉難。而他的殘余部隊也在1635年,被皇太極徹底解決。
這個時候皇太極穩(wěn)住了西邊的蒙古,東邊的李氏王朝,可以說是沒有任何后顧之憂了,這才在這個時候選擇帶兵南下,因此與科爾沁蒙古聯(lián)姻,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棋。
皇太極比孝莊大了21歲。 早年娶哲哲的時候,皇太極還是個俊后生,1614年,16歲的哲哲,嫁給了23歲的皇太極。可以說兩人也是郎才女貌,這樣的聯(lián)姻關系,是被很多人所祝福的。這一年孝莊太后剛出生一年,才兩歲大。
可是一直到1625年,嫁給皇太極11年之久的哲哲,都沒能為他生下一兒半女。這個時候又是滿蒙聯(lián)姻的關鍵時刻,努爾哈赤打算對察哈爾部動手的時候。
為了維持滿蒙聯(lián)姻的關系,1625年,34歲的皇太極又娶了13歲的孝莊做了媳婦兒。這么一來努爾哈赤再次穩(wěn)住了科爾沁蒙古的力量。
由此可見,孝莊純粹是為了家族前程,才會選擇嫁給自己的姑父。而且這個姑父比自己大了21歲,她還是個孩子,可皇太極已經(jīng)是個中年人了。
孝莊嫁給皇太極以后,其實并不受寵。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孝莊足夠漂亮,又是個年輕的姑娘,皇太極卻長時間沒有提拔孝莊。
一直到1636年,皇太極正式建立了清朝,登基稱帝以后,這個時候才把孝莊封為了莊妃,也只是形式上改了一個稱號,沒有過多的寵愛。
反倒是她的姐姐,后來嫁進來的海蘭珠,被皇太極封為宸妃,同時賜居關雎宮,地位僅次于孝端文皇后,也就是她們的姑姑哲哲。
所以說孝莊能夠在后來成為母儀天下之人,完全就是一個意外。如果海蘭珠的兒子沒有夭折,說不定就輪不到孝莊太后入主中原了。當然,還是科爾沁蒙古沾光。
滿蒙聯(lián)姻,從康熙這兒就斷了。 滿洲人一直希望自己的血統(tǒng)能夠純正,所以盡量不跟漢人有聯(lián)姻的關系。一般都是自己民族內部成婚,這樣也少了很多愛恨情仇的糾葛。
可是努爾哈赤是有野心的人,他自己的16個老婆里,除了滿洲人,就是蒙古人,因為他希望得到蒙古的支持。
為了能夠讓聯(lián)姻關系得以穩(wěn)固,努爾哈赤幾乎讓所有兒子都跟蒙古聯(lián)姻,逐漸形成了滿蒙聯(lián)姻的局面。這也保證了清軍入關時沒有后顧之憂。
可是不久之后,情況就發(fā)生了變化。清廷已經(jīng)問鼎中原,不再需要蒙古的幫助了,甚至不允許蒙古各部落帶兵私自進入中原。尤其是康熙朝,滿蒙聯(lián)姻關系,也逐漸淡化了。
康熙為了穩(wěn)住皇位,娶了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這是正兒八經(jīng)的滿洲人。所以沒蒙古什么事兒,后來又先后立遏必隆的女兒鈕鈷祿氏、佟國維的女兒佟佳氏做皇后,始終沒有蒙古女人的身影。
可見,這個時候的清廷,其實更加注重滿洲人內部的團結工作,至于團結蒙古的事情,已經(jīng)是可有可無的了。
總結:皇太極本人還是有點魅力的。 沒有皇太極,還真的未必就有滿清天下。這位老兄不光打仗厲害,而且智謀也是無敵的。攻滅察哈爾,征服李氏王朝,收拾袁崇煥,降服洪承疇。
可以說他的確是一位很出眾的英雄人物,孝莊嫁給他是一點都不虧的。只可惜他的壽命太短了,在清軍入關的前一年就去世了,沒能看到他的王朝一統(tǒng)整個天下。
參考資料:《清史稿》
不是皇太極有什么魅力,而是他是金國的君主。蒙古的科爾沁族為了籠絡他,先后嫁給他哲哲與大玉兒,但是她們一直沒有生兒子。(福臨出生在海蘭珠的兒子之后)后來,皇太極看上了貌美的海蘭珠,科爾沁族為了能生下皇太極的兒子,就把海蘭珠也嫁了過去。說穿了,這種魅力叫權力。
謝謝老師邀請:淺淡清朝第二任皇帝皇太極: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皇長子,他并沒有什么魅力,至于他能夠娶孝庒文皇后和她的侄女,一切都是為了鞏固他的權勢,其中滿朝中他的眾兄弟對他的皇位都在明爭暗斗,處處刀光劍影,和皇太極爭權奪位最為厲害的要屬多爾袞,其中孝莊文皇后和多爾袞關系好,皇太極拿她也沒辦法。
皇太極后妃一半是蒙古女子,說他魅力大,不如說是政治聯(lián)姻的結果 從皇太極的爸爸開始,努爾哈赤就開始娶蒙古族的各部部落的女兒為妻。
皇太極有15位妻妾,其中有7位是來自蒙古草原。
其目的就是為了統(tǒng)一漠南蒙古部落,而政治聯(lián)姻是最常用的 手段,
漠南蒙古的科爾沁部,成為努爾哈赤最先征撫的對象。
努爾哈赤不僅僅是自己娶了科爾沁兩貝勒的女兒為妻,
同時命令他的兒子們納蒙古王公的女兒做妻子,
作為第八子的皇太極,也娶了科爾沁部一門三個女人為妻,蒙古族也是滿蒙聯(lián)姻最初的開端,也是清朝一直采用的聯(lián)姻政治手段。
皇太極的確是一個很有本領的男人,娶三個蒙古女人,最愛的是大玉兒姐姐海珠蘭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在貝勒爺中排第四。
20歲就跟著父親努爾哈赤出征烏拉,先后參加了10次重大戰(zhàn)役。
24歲,成為正白旗的旗主,四大貝勒爺之一。
他酷愛讀書,不光看滿文,還滿文翻譯過來的漢文書籍,《金史》、《通鑒》、《水滸傳》等等。
他登汗位后開始集權,該殺的,造反的全都殺了。
皇太極驍勇善戰(zhàn),并且有手段,有謀略,從這些點也都能證明皇太極確實很有本領。
我們再來,說說他娶了蒙古科爾沁一門三個女人,做老婆的事。
為啥,海珠蘭的年齡,都算剩女了,在古代26歲還不結婚,也不大可能。
但是關于她26歲之前的記載,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很可能是皇太極為了保護心愛的女人,全都保密了。
有猜測,說她是二婚,改嫁皇太極的。
不管怎么說,皇太極最愛的女人是海珠蘭,這一點上史書上是有記載的。
而孝莊太后,可以說很受皇太極的尊重,皇太極最愛的女人是她的胞姐海珠蘭。
但她是一個很旺夫,很有謀略,大格局的女人。
這三個女人是親人關系,哲哲是大玉兒和海珠蘭的姑姑,海珠蘭是大玉兒的姐姐,大玉兒是妹妹,雖然她比姐姐嫁得早。
皇太極都海珠蘭可謂是非常用心,她的宮殿取名叫關雎宮,很特別的名字。她生的皇八子,是皇太極最喜歡的兒子,有傳皇位給這個兒子的意思,可惜出生剛半歲,就夭折了。
海珠蘭因而兒子的離世,而異常的悲傷,沒過多久也病死,年僅三十三歲。
當時的皇太極正在松山戰(zhàn)場指揮作戰(zhàn),得知海珠蘭病危,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可惜還是沒有見到最后一面。為此皇太極一度傷心欲絕,淚如雨下,之后又舉辦了隆重的葬禮、
滿蒙聯(lián)姻在清朝很常見,不足以說皇太極的魅力有多大,倒是可以說這種方式是蒙古和清朝維護關系,親上加親的一種手段 哲哲皇后和皇太極生的三個女兒,下嫁回了蒙古,回到了草原。
孝莊皇后與皇太極生的三個女兒,也都下嫁回了蒙古,回到了草原。
目的就是穩(wěn)定關系,也是出于滿蒙結盟的政治需要。
所以,皇太極娶姑侄女三人,不是他魅力大,而是他出身在皇家,就像他的母親是女真族部落的女兒,所以他爸爸才會娶她媽媽,才會有他。
他能娶科爾沁家族三個女人,說到底還是因為科爾沁在蒙古部落的實力比較強,他要并吞掉整個家族,不用打仗的方式,和平歸順于他的統(tǒng)治。
也再次說明了,古代女人沒有婚姻自由,很多時候都是由父母,或者哥哥,弟弟當做物品一樣,許配給誰,來達到自家的政治需求或者是利益需求。
還有皇家女兒和兒子也是沒有婚姻自由的,可以說政治婚姻締結。
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這,就是他的魅力!
皇太極最大的魅力是在于他的皇位!
要是平常百姓家,誰會干這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權利和金錢讓人的本性暴露無遺!
清朝在中國 歷史 上存在了將近300年,是中國 歷史 上漫長的封建 社會 里,最后一個封建朝代。而皇太極, 就是這個朝代中出現(xiàn)的第一位皇帝 。雖然在皇太極之前有其父親努爾哈赤,可一直1636年起,清朝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清朝,等到皇太極在盛京稱帝之后,國號才將 “后金”改為“清” 。
在皇太極的身邊,前后一共有著 15位后妃 ,其后宮中的五宮后妃也皆是來自于蒙古一族中。有趣的是, 在皇太極的一生中,這位男子竟然同時娶了姑侄三個人,這三人分別是誰?其中又有著怎樣的原因呢?
皇太極所娶的姑侄三人,分別是姑姑孝端文皇后額爾德尼琪琪格、其侄女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敏惠恭和元妃海蘭珠。
孝端文皇后 額爾德尼琪琪格是蒙古科爾沁貝勒莽古斯的女兒,皇太極身邊的第三任大福晉。在 額爾德尼琪琪格年僅15歲的時候就嫁給了皇太極,當時后金的后妃制度還沒有完善,因此無論是皇太極的妻子還是妾室,都可以被稱為“福晉”。
皇太極對額爾德尼琪琪格非常重視,在慶祝和額爾德尼琪琪格成親,皇太極還特意殺牛、宰羊,并且舉行了非常隆重的迎親和結婚儀式。在額爾德尼琪琪格嫁給皇太極之后,為皇太極生下了3個女兒,分別是 固倫溫莊長公主 固倫端靖長公主 固倫永安長公主 。
在烏拉那拉氏逝世后,額爾德尼琪琪格便成為了皇太極的大福晉,在后來還成為了清朝的第一位皇后。不過可惜的是額爾德尼琪琪格膝下沒有皇子,于是科爾沁部為了家族考慮,就將其侄女也嫁給了皇太極。
孝莊文皇后
歷史 上清朝時期大名鼎鼎的 孝莊太后 ,其父親為科爾沁貝勒宰桑-布和。天命十年,13歲的孝莊嫁給了自己的姑父皇太極為側福晉,此時的孝莊地位僅次于自己的姑姑,排行第二。
在皇太極于盛京登基之前,不知為何,孝莊膝下也沒有一位皇子。 天聰三年,孝莊生下女兒雅圖固倫雍穆長公主;天聰六年,孝莊生下女兒固倫淑慧長公主;天聰七年,孝莊生下女兒固倫淑哲長公主。
科爾沁部一看,不行啊,這姑姑和侄女兩人膝下也都只有女兒,沒有兒子。面對如此打擊的科爾沁部,并沒有放棄心中的念頭,于是就將目標放在了 海蘭珠 身上。
敏惠恭和元妃 海蘭珠算得上是這姑侄三人中,最受皇太極寵愛的那一個。 海蘭珠是孝莊的親姐姐,于26歲嫁給皇太極,整整比親妹妹孝莊晚了9年。 歷史 上關于海蘭珠在26歲之前的記載,寥寥無幾,首次出現(xiàn)便是在海蘭珠嫁給皇太極的時候。
雖然海蘭珠在嫁給皇太極的時候已經(jīng)年紀不小,可皇太極依舊對海蘭珠極為寵愛,在有了海蘭珠之后,皇太極的眼中便只有她,再無其他人,其中就包括了孝莊。在海蘭珠嫁給皇太極不久后,就為皇太極生下了兒子,喜得皇子的皇太極還為此大赦天下,只不過這個皇子不久后就夭折了。
不過幸運的是,崇德三年,孝莊生下了皇九子福臨,也就是未來的順治帝。
皇太極娶姑侄三人的原因,真的是因為其自身魅力嗎?
魅不魅力我們不得而知,不過皇太極能力和才華還是有的, 但深究其原因,莫過于皇太極和科爾沁部,雙方的政治目的。
姑姑也好,侄女也好,都是皇太極拉攏科爾沁部,以及科爾沁部想要與清朝聯(lián)盟的 “工具” 罷了。
即便再受寵的海蘭珠,在最開始嫁給皇太極的時候,不就是為了家族利益而來的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4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