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水滸傳中打架都是有程序的,一旦不按規(guī)矩來,有可能英名盡毀,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武松號稱“梁山步戰(zhàn)第一”,民間素來有“馬上林沖,馬下武松”的說法。不少人都認(rèn)為武松武藝雖高,卻也只是一介武夫,其頭腦簡單易于沖動,屬于江湖莽漢。可是您真的是錯怪武松了,武松的心機(jī)過人甚至讓人難以察覺?!端疂G傳》中,究竟哪一章能真切地體會出武松的心機(jī)呢?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quán)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nèi)容無關(guān),請勿對號入座)武松一生的事跡很多,其中最為著名的幾個橋段便是“武松打虎”、“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云浦”、以及“血濺鴛鴦樓”。在五次“戰(zhàn)役”中,武松有四次屬于被逼無奈,才選擇了痛下殺手,唯一一次主動挑釁,便是“醉打蔣門神”。武松在殺死西門慶與潘金蓮后,被刺配孟州城充軍。本想著此去必然兇多吉少,卻得了貴人施恩的照顧,免去了不少牢獄之災(zāi)。原來,施恩早就聽說過武松的威名,并對其崇拜不已,就想與其相交做朋友。
武松與此同時,也了解到施恩的苦衷,施恩原本是“快活林”酒樓的大老板,生意一直興旺無比。無賴蔣門神見施恩大把賺銀子,饞得眼紅不已,隨即便伙同眾多地痞流氓用強(qiáng)硬手段搶了施恩的“快活林”,還將施恩痛揍一頓。聽聞此事后,武松義憤填膺決定為施恩報仇,并允諾幫其奪回“快活林”酒家。武松來到“快活林”后,先是看到了蔣門神在悠然的乘涼午睡,可是武松奇怪的是,他并沒有直接對蔣門神動手,而是以“快活林”燒酒難喝,以及要求老板娘陪酒為由,開始挑釁生事,直至蔣門神被驚動,兩個人才正式動起手來。
談及此處,有不少人都會問出一個問題,武松既然是尋仇而來,為何不直接揪住蔣門神一頓痛打?反而還大費(fèi)周折的找茬尋釁呢?武松的真實(shí)目的究竟是什么?其實(shí)原因非常不簡單,我們來仔細(xì)探究。對于“武松醉打蔣門神”的故事,很多人都是抱著懲惡揚(yáng)善的態(tài)度來評價的,可是在小編看來,武松此舉有失分寸。施恩確實(shí)是“快活林”的老板,可施恩的父親卻是牢獄中的公人,蔣門神奪走“快活林”,施恩完全可以訴諸法律程序,以衙門公斷為準(zhǔn)。然而施恩并沒有如此做,他選擇了讓武松用強(qiáng)硬手段奪回,說明此次矛盾只是綠林好漢的一次利益沖突,見不得官場的陽光。
武松雖有一副俠義心腸,但是對于“爭搶快活林”一事來說,可謂是與他毫無關(guān)系,甚至還會被誤認(rèn)為是“多管閑事”。正因如此,武松在“醉打蔣門神”時,也耍了不少別人看不透的心機(jī)。武松來到快活林酒店時,第一眼看見的便是蔣門神,然而武松卻不能直接抓住蔣門神便揍,其中原因有三。第一,武松難以確定目標(biāo)武松第一眼看見的人的確是蔣門神,但是武松并不認(rèn)識蔣門神,若是不分青紅皂白地將其揪過來一頓暴打,可能會打錯了人,到時候武松自己可就鬧出天大的笑話了。
第二,武松師出無名在景陽岡打虎之前,武松早已名遍天下,眾人皆知武二郎俠肝義膽,是一位為民除害的好漢。江湖好漢最重名聲,武松此次前來快活林目的正是為了尋仇,然而此事對于武松來說,并未占據(jù)理論的制高點(diǎn),若是直接將蔣門神揪住后一頓痛打,勢必會讓自己留下以武力壓人的壞名聲。第三,武松不擅辯從《水滸傳》中,我們可以知道,武松是一位少言寡語之人,雖然有一身好武藝,卻是笨嘴拙腮不善于辯論。武松對蔣門神進(jìn)行估量時,必定會考慮到這一點(diǎn),萬一蔣門神巧舌如簧,自己辯不過對方,被人家好言好語迷惑,到時候便不好下手,無法跟施恩交差。
此時我們再來看武松的舉動,便顯得非常清晰明了。武松來到快活林時,先是看到了蔣門神的小妾在算賬,他便盯著人家死命看。此舉意在惹此女子厭惡,為自己動手埋下了伏筆。接著,武松便三番五次的要求店小二換酒,并對酒店的酒水大加嘲諷,直至徹底惹怒蔣門神小妾,武松才開始動手。此時武松動手的理由便相當(dāng)充分,在眾人眼中,他是以顧客的身份“鬧事”,并且還大肆“調(diào)戲”蔣門神愛妾,逼蔣門神不得不動手。不僅如此,直至蔣門神被武松打翻在地后,武松方才告知了此行的目的以及自己的身份,蔣門神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此人便是打虎武松,他是為施恩報仇雪恨的”!而武松之所以會在勝利之后告知其姓名與目的,無非也是給自己留一條后路。武松即使敗了,蔣門神也只是會認(rèn)為自己痛揍了一個酒鬼而已,根本不會有人知道自己是武松,更不會知道自己是來為施恩報仇的。
有不少人都將武松與魯智深歸為一類人,其實(shí)雙方大有差異,相比于魯智深來說,武松多了不少江湖經(jīng)驗(yàn)與心機(jī),對于事情的考慮也相對全面,是敢想敢干又能精打細(xì)算的全能型人才,將其稱之為英雄,的確是名至實(shí)歸。
如果按照《水滸傳》的發(fā)展,而不是按照歷史的發(fā)展,那么很有可能梁山眾人最后會坐山觀虎斗,等到朝廷與方臘兩敗俱傷之后,坐收漁翁之利。之所以不是梁山滅了宋朝,或者滅了方臘,主要是因?yàn)榱荷降膶?shí)力太差了。梁山的實(shí)力,是三方中最差的一個,單打獨(dú)斗誰都打不過,只能搗搗亂。
《水滸傳》中梁山眾人雖然厲害,看上去百戰(zhàn)百勝,實(shí)際上如果他們不投降的話,如果大宋要剿滅他們,他們只有逃跑的份。因?yàn)榱荷诫m然有實(shí)力,卻沒有?根?。這個根,是代表著大本營,是代表著源源不斷地后勤供應(yīng)。
梁山眾人的資源全部來源于掠奪,在錢財上梁山搶奪了十萬生辰綱、祝家莊、東昌府等等老牌勢力。在人員上,梁山好漢雖然看上去團(tuán)結(jié),實(shí)際上只是一伙走投無路沒有辦法才加入的梁山,也就是說如果有其他選擇,他們根本就不會落草為寇。
基于這種基礎(chǔ),梁山根本不具備和大宋對抗的實(shí)力。兩者相比,就像是一個流浪漢和全國首富之間的差距。所以如果梁山直接和大宋對抗,那么下場肯定很慘。但是,如果宋江拒絕招安,他也不會成為大宋的正面敵人,這就使得梁山有了坐收漁翁之利的可能性。
方臘的威脅在宋江等人歸順后可以看得出來,遠(yuǎn)遠(yuǎn)不是梁山可比的。方臘攻城掠寨占據(jù)了大宋的半壁江山。這個時候,大宋的主要實(shí)力都用來對抗方臘了,梁山由于實(shí)力弱小,剛好會被大宋忽視。
大宋和方臘各自占據(jù)半壁江山,那么就形成了兩虎相爭之勢,沒有哪一只老虎會忽視另一只老虎的威脅來首先對付梁山這只?老鼠?。于是當(dāng)兩只老虎拼盡了全力后,梁山就可以渾水摸魚發(fā)展實(shí)力,從而成為最終的贏家,稱霸天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4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