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明朝等級制度森嚴(yán),朝中大臣只能坐墩子,皇帝賞賜也不行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宋朝宮廷之內(nèi)禮制森然,連“杌”、“墩”的小坐具都有尊卑等級之分力。力戰(zhàn)群雄后開創(chuàng)大明帝國的朱元璋,其禮樂典章無不力追宋制,那么,他如何以“杌”與“墩”來“明制度,示等威”?《明史崔亮傳》中記朱元璋開國之后,延攬前朝(元代)浙江行省長官輔佐崔亮為禮部尚書,與開國功臣李善長、宋濂、劉基等人共議禮制,于洪武三年奏定:
皇太子以下及群臣賜坐殿上的坐墩之制,參酌宋典,各為差等。其制,皇太子以青為質(zhì),繡蟠螭云花為飾,……。宰相及一品以赤為質(zhì),止云花。二品以下蒲墩,無飾。凡大朝會錫宴,文官三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上殿者皆賜坐墩。
崔亮是“參酌宋典”定制,皇太子、宰相及一品以上官員賜坐用坐墩,但紋飾有別,大朝會賜宴時坐墩的使用擴(kuò)及文官三品、武官四品以上。按宋制,宰相、使相等文臣,節(jié)度使等武職,以及宗室等皆可坐于殿上,僅坐具有別:官秩一品的宰相與使相等坐繡墩,其余坐蒲墩。宋代另規(guī)定:宰相、使相于宴會可用“杌子”。
晚明文震亨的《長物志》上說:“宮中有繡墩,形如小鼓,四角流垂蘇者,亦精雅可用?!泵髦衅诋嫾页鹩⒌淖髌分杏胁簧偕婕皩m廷活動的描繪,一幅《宮中圖》卷中,亭內(nèi)的皇帝在持扇妃嬪的環(huán)侍下坐在設(shè)有靠背的交椅上,皇帝的左右咫尺處各有一坐墩,仿佛準(zhǔn)備賜坐所用,觀其上所覆織物為團(tuán)云繡飾,以宮內(nèi)賜坐之制,僅恩及皇太子、親王、宰相等一品以上,知此官員身份至少是一品。
此外,弘治年間,禮部尚書吳寬等五人于“公暇輒見,酒饌為會”,留有一幅《五同會圖》,畫中吳寬與李杰所坐的大榻兩側(cè),各有一雕漆小坐墩,亦可作為宮廷定式之參考。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明萬歷款青花云龍紋鼓式繡墩,上繪云龍為四爪。按明制,此坐墩應(yīng)為一品以下官員所用。
至于蒲墩,有資格上殿賜坐的官員無分品秩皆可用,唯未加裝飾。退朝后或燕閑在家,或隨駕出外時,可在蒲墩上加毛料編織成的絨罽繡褥。不過,根據(jù)定制,并非“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diào)”地自行隨意打造,即使燕閑在家所用之蒲墩也要“如式制之”。崔亮所定之式不詳,文震亨在《長物志》說:“用蒲草為之,……四面編束細(xì)密堅實,內(nèi)用木車坐板,以柱托頂,外用錦飾。”這也許可做宮廷蒲墩之參考。
元人的《傳經(jīng)圖》上,描寫伏生授經(jīng)于晁錯的故事,其坐具可能即為蒲草編織的蒲墩。明代中晚期的版畫如《環(huán)翠堂樂府》中,一冠帶官員坐在覆著椅帔的交椅上,面前的二名官員正身對其彎身揖拜,儼然上級對下屬的“賜坐”,兩名官員的身后各有同式坐墩,整器蜂巢式編織,上覆碎花繡物等,凡此或亦可略窺其形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6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