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自己不當宰相為何不讓別人當,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明朝開國功臣劉基,曾經(jīng)是一心忠于元朝的。他成為朱元璋集團的一員,原本是不得已。在協(xié)助朱元璋奪取天下之后,劉基在如何治理國家的問題上,每每與朱元璋發(fā)生政見分歧。對于劉基之死于非命,李勢認為是他“太直”、“太剛”,不像西漢的張良那樣“和光同塵,曲己藏身”,因此遭人忌恨,并為朱元璋所不容。
劉基與朱元境的政見分歧,充分表現(xiàn)在他反對朱元玫削弱字相的權(quán)力上。左丞相李善長,一直是朱元璋倚重的人物。洪武三年,朱元境開始表現(xiàn)出對李善長的不滿,想罷免李善長的相職。劉基對朱元境說,李善長是國之“勛舊”,功勞大,資歷深,能夠平衡將領之間的關系,是當丞相的合適人選。朱元璋對劉基說:“這個人幾次想加害于你。你這樣說,是要為自己留后路嗎?我接下來就讓你做丞相!以你的忠誠和功勞,也足可以做丞相嘛!”劉基連忙叩頭,說換相就好像給房子換柱子,必須用大木頭;如果把幾根小木頭綁在一起做柱子,房子馬上就會倒掉的。
當時,朱元璋心目中的丞相人選,是一個叫楊憲的人。楊憲與劉基的關系一向很好,但劉基卻對朱元璋說,楊憲這個人,論才能是可以做丞相的,但是缺乏做丞相的器量;做丞相的人都應該是持心如水,凡事以義理為標準,而不能懷有私心,但楊憲不是這樣的人。朱元璋問劉基,說汪廣洋這個人怎么樣。劉基說,江廣洋狹隘淺陋,就更不堪了。朱元境又問胡惟庸怎么樣。劉基說,他就好比是一匹劣馬,讓他拉車,會把車轅都折斷的。聽劉基這么說,朱元瓊很不高興。他諷刺劉基,說看來丞相之任,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人選了。劉基連忙解釋道,自己是個疾惡太甚,又不耐煩的人,做丞相會辜負圣恩;天下還是有可以擔當大任的人物的,只要皇帝英明,真心地去尋找,總是能找得到的。
自從漢武帝把宮廷政治制度化,相權(quán)就被大大削弱了。但是朝廷沒有權(quán)力中樞,不僅使官僚制度運轉(zhuǎn)不靈,而且還帶來了外戚、宦官專政的問題。所以,唐宋時期,又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相權(quán)。但總的趨勢,卻是從制度上將相權(quán)分拆。但是,由于皇帝的寵任,權(quán)相和一人獨相的情況并不少見。明初,李善長任做中書左丞,王廣洋為中書右丞。李善長執(zhí)政中書,朱元璋“事無巨細,悉委李善長與諸儒臣謀議行之”。
劉基朱元璋罷免李善長,認為李善長有能力,又能平衡各將領之間的關系,這其實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劉基認為,宰相之權(quán)應該集中,而不應分散。他認為朱元璋即便是要罷免李善長,也須找到一個像李善長一樣有能力擔當大任的棟梁之材,而不是找?guī)讉€能力一般的人來分管他的工作。顯然,劉基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就是要恢復歷史上的宰相制度,使相權(quán)成為政府權(quán)力的中樞。
總而言之,在劉基看來,幸相之權(quán)應該是完整的,而不應拆解分散,讓幾個不具備丞相之才的人來共司丞相之職。他的這種建議,顯然已觸犯了處心積慮要削奪相權(quán)的朱元境。劉基曾經(jīng)說過,如果讓他來負責,一兩年之內(nèi),就可以掃除積弊,恢復寬政。這樣的說詞,表明他其實是頗想做一個獨當大任的宰相的。而朱元璋對他的這種心思,當然也是洞若觀火。
明朝開國之初,有許多文臣武將均是朱元璋的開國功臣,有人說朱元璋建國后卸磨殺驢,謀害了一大批跟自己出生入死打江山的兄弟,劉基就是其中一個,朱元璋打天下時,他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軍師,如此神機妙算的人為何不得善終?主要是因為他說了一句話,成為皇帝要殺他的導火線。
實際上朱元璋并非氣量寬宏的人,他屬于那種有仇必報、斬草除根的主兒,而劉基對他而言卻是個潛在的威脅,因為劉基對很多事情上判斷比他還準,比如打江山時跟陳友諒的龍灣之戰(zhàn),朱元璋全靠著劉基的建議才取勝的。對于朱元璋而言,自己想得到的劉基也想到了,自己想不到的,他還是想到了,這樣的人誰敢留下身邊,要是他謀害自己怎么辦?
劉基做軍師很厲害,但為人處世就不行了,一次劉基抓到一個犯法的人叫做李彬,此人是李善長的親信,當時李善長擔任朝廷宰相,官位比他高,李善長親自向他求情希望能放李彬一馬,但劉基一根筋專到底,死后不肯,最后李善長說:“先生熟知天文,京城已有三月不下雨,此時殺人豈不更惹惱上天嗎?”劉基答道:“殺了李彬,上天馬上就會下雨”,于是他二話不說,真把李彬給殺了,憤怒異常的李善長卻拿他沒辦法。
最后下雨了嗎?沒有!原來劉基為了殺李彬,隨口說說而已,但這卻讓李善長抓住了把柄,他聯(lián)合朝中一系列大臣在朱元璋面前說劉基的壞話,本來朱元璋就害怕劉基了,現(xiàn)在大家都說他的壞壞話,正好辦了他,但劉基早已料到這一步,他主動提出說回老家養(yǎng)病,朱元璋當然同意,滾得越遠越好。
劉基雖然離開京師,但卻在朝中留下了自己的棋子楊憲,楊憲是個厲害人物,在他的上下活動后,朱元璋只得又把劉基給召回來,于是李善長就不高興了,他本來就想整死劉基一出上次的惡氣,現(xiàn)在劉基去而復返,這個絕對不能忍受,于是他也學劉基找顆棋子替自己上下活動打點搬倒劉基,他選擇了胡惟庸。
劉基再次回朝后,朱元璋還是對他不放心,有一天找他聊天,聊天中劉基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斷送了他的后半生。朱元璋問劉基道:“如果我撤掉李善長的宰相職位,誰合適當然宰相呢?”劉基顧左右而言他不答,扯了很久最后朱元璋說:“其實在我心里,就先生你最適合做宰相了?!甭牭酱嗽?,劉基毫不猶豫說道:“我知道自己可以擔任宰相,但我對待壞人惡行完全不能容忍,所以皇上您再考慮下吧。”
就這一句話,斷送了劉基的后半生!
我們仔細分析下,就看得出這話大有問題,首先說自己能擔任宰相的職位,這不是表示我的能力強嗎?而且絕不在皇上您之下;接著又說我看不慣壞人惡行,誰是壞人?誰做了惡行?這不是繞著彎罵朱元璋嗎?這還得了,必須要辦了他,朱元璋本來就對劉基時刻防備,這話剛好成為殺他的導火線,最后朱元璋隨便找了個借口,讓胡惟庸把他給殺了。
劉基一生足智多謀,是大明王朝必不可少的開國功臣,朱元璋打天下時他分析形勢眼光敏銳,把握戰(zhàn)機準確,中國民間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tǒng)江山劉伯溫”的說法,但他在朱元璋建國后不懂得韜光養(yǎng)晦,也不懂得遠離朝廷政治斗爭核心,跟不懂得揣摩朱元璋的心思,最后竟說出這么一句話來,被朱元璋給辦了,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遺憾了。
朱重八曾把劉基當作為西漢張良,漢代大封功臣,張良只需求視為“留侯”就天從人愿了,稍后不問朝政,潔身自好,而劉基卻沒有功成身退,而是卻搖晃在野,最末尾不得善終。到了洪武元年的時候,劉基也還是尤其受朱重八確信的,被授予御史中丞的身份。
當前的他可謂是英姿颯爽。在那時中書省都事李彬犯了腐敗定罪,緣于這樣李彬是丞相李百室的家里人,所以李百室命人前來跟劉基討情。
他沒想到劉基來選擇堅決查辦,且命人誠心去汴梁朱重八處傳告,他沒想到丞相李百室卻惡人先告狀,對著朱重八說劉基“專恣”,這然而一溜煙就捅到了馬蜂窩了,圣上仇恨的便是大官“專恣”。
朱重八已然已經(jīng)不相信劉基了,最后發(fā)生的事情更是讓他在朱重八跟前可以說沒有比例,竟然是這時候涌現(xiàn)了大旱,劉基向朱重八獻策,說原因就是這些陣亡軍人的夫人憎恨變成陰氣,只應該要得當料理就行,朱重八聽到他的話,得當料理,他沒想到過了十天那時候依然是大旱,朱重八就惱怒的于是讓他卷鋪蓋回去了。
可是到底劉基是有功勞之臣,朱重八也沒有把事件做的太絕,三個月后突然之間調(diào)回了他。
到了洪武三年更是被視為誠意伯,可是那個時候的朱重八已然都沒有對劉基百順百依了,例如劉基認為楊憲、朝宗或胡惟庸都不能當丞相。朱重八卻故意就這么干了,不斷調(diào)用三人當上丞相。
而劉基的這一番話也傳入了三人那里,徹底冒犯了三人。那個時候的劉基算是猜到了朱重八是懷疑之主,因此就在洪武四年,辭職去到故里,不容全部的一切官服來往,但求自我保護。然而,就這般也還是無法逃離毒手。又到了洪武六年,胡惟庸當上宰相,緣于痛恨劉基曾經(jīng)說本人壞話。
因此在朱重八跟前彈劾劉基,說他在故鄉(xiāng)謀取了一片王氣這地方做本人的墓地,簡直是圖謀不軌,朱重八最不能容忍的便是像這樣的事,因此號令撤掉了劉基的爵位。這便把已然年老的劉基的嚇到了,便夜晚奔到南京。
再也沒敢回家。煩憂驚惶成疾,截至劉基就要離世,朱重八才一紙賜文于是讓他回家。直到洪武八年四月十六日。劉基死于府里,是這么才華超眾的人,竟不得善終。
看累了吧,來一段笑話讓你放松開心一下:
切錯瓜
一群同學去郊區(qū)同學家玩。
我們買了幾個西瓜放在廚房。叫一個同學去拿刀切,好久不見回來,正疑惑間,他手里捧著個切開的瓜來了,驚慌地說:我把南瓜給切了。大家狂笑,但兩秒鐘后,大家更是笑翻,原來他手里捧著個冬瓜!
其實這個問題要從明朝的太祖皇帝自己身上去找原因的.明太祖最開始打算讓劉基擔任宰相,但是劉深知朱的為人,選擇了退引來保全自己.朱也就將自己對于宰相的人選告訴了劉,但劉告訴朱說,朱所選的人不適合為相,為相則日后必會生亂.而朱所選的兩位相,最終也都為朱所殺.一方面,朱從此不再信任宰相,另一方面,宰相過重的相權(quán)也深深威脅到了皇帝.所以朱選擇廢除宰相,而采取內(nèi)閣制.一方面加大皇帝對于權(quán)力的控制,另一方面也防止后世的子孫怡政.
其實,朱出身江湖草莽,最害怕的是別人奪走自己的權(quán)力,對于權(quán)力的控制欲望太過于強烈.這也是為何他稱帝后,廢除宰相,大殺功臣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8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