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司馬懿最怕的是誰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大家都知道在三國的歷史上,有很多非常有能力的人,比如說司馬懿。說起他來,很多人覺得他是一個天才,但是他這個人也是非常善于使用心理戰(zhàn)術的。而且在曹操的手底下,特別會裝,雖然這樣,他也給曹操帶來了很多的幫助。
但是就算他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他也有害怕的人。在我國歷史上,很多人都覺得司馬懿害怕的人無非就是諸葛亮,因為在軍事方面唯一和他對抗的也就只有諸葛亮了。而且也曾經敗在了諸葛亮手里,所以很多人都會這樣認為。但是在在司馬懿的心里,他和諸葛亮之間只是輔佐的主公不一樣,畢竟他們倆的工作是一個性質的,所以在他心里沒有害怕不害怕之說,反而他還是比較尊敬諸葛亮的。覺得諸葛亮也是一個很難得的人才。
那么司馬懿最害怕的是誰呢?無非就是他的夫人張春華。說起這個女人,其實很多人對她并不是很關注,其實她的背景也是非常強大的。比如說她的父親曾經當過縣令,而且她的媽媽也是非常厲害的,曾經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女人,所以張春華也是非常聰明的。畢竟有這么強大的遺傳基因在這里,自然張春華也不會很笨很傻。他們倆認識的時候非常早,那個時候的司馬懿才二十左右,當時的曹操就聽說司馬懿是很厲害的,所以就邀請他去幫助自己,但是對于司馬懿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好差事,所以當時就拒絕了。他拒絕的理由無非就是說自己生病了過不去了,但是曹操這個人生性多疑,所以他根本就不相信司馬義說的話,于是就去了他家里查看。第一次去沒有發(fā)現什么,司馬懿也是很聰明了,他覺得曹操也不會信自己的話,于是一直在家故意裝病,就連家里的一些奴婢也沒有告訴他們,只有自己的老婆知道。但是在一次無意之中,他被自己家的奴婢發(fā)現,自己并沒有生病,反而在裝病。于是就很擔心會傳到曹操那里。司馬懿還正擔心著,張春華就直接把那奴婢殺掉了。這樣司馬懿覺得非常佩服自己的老婆,非常的敢做,從那以后他對自己的老婆也是不能小看了,覺得張春華真的是一個狠角色。
其實司馬懿這一生就喜歡裝瘋賣傻,他不僅欺騙曹操,而且也欺騙過很多人。這是他常用的方法,只要他不想去做的事情,他就會用裝病來解決,也是一個非常有才的人啊,哈哈。后來很多人都不相信他,覺得有時候他故意去裝,比如說當時的曹爽,就曾經派人去調查過他。但是他的演技太厲害了,所以說完全把曹爽給欺騙過去了,然而曹爽的結局并不是很好。他最終也是死在了司馬懿的手里,而且也正因為司馬懿特別會裝瘋賣傻,所以他的對手諸葛亮也沒有活過他,這也許就是他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吧。
雖然是這樣,司馬懿最后也是到了曹操的手底下,而且隨著自己實力越來越強大,所以他就看不上自己的老婆張春華了。而且司馬懿那個時候也是非常好色的,尤其是在曹操那里得到重用之后,更是了不得了,當時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女人,那就是柏夫人。他們倆經常在一起有說有笑的,每當張春華看到這樣的場景,都會非常的生氣。心想非常的委屈,自己給司馬懿生下了那么多孩子,他卻和別的女人在一起,越想越生氣,但是畢竟年齡在那了,再怎么生氣也沒用。更可氣的是,司馬懿還當面說自己丑,這讓張春華直接受不了。
當司馬懿生病的時候,張春華也曾經去看過他,但是沒想到司馬儀這么嫌棄自己,于是就更加傷心了。但是張春華又想了別的辦法,那就是絕食。她覺得自己不吃飯,司馬懿就會覺得他自己錯了,會回來哄哄她。但是她的想法直接錯了,司馬懿不僅沒有回來,而且聽到這個消息之后,直接更加討厭她了。
后來他們的兒子看不下去了,就和她媽媽一起絕食,覺得這樣做會換回司馬懿的心,后來司馬懿也沒有辦法,就回來給張春華道歉了。她心里非常的高興,覺得自己這些天受的罪沒有白費。但是真實情況并不是這樣,司馬懿還是經常偷偷的背著自己和別的女人在一起。最終司馬懿還是死在了張春華在前面,這讓張春華心里還是比較能接受的。
曾力壓了他四十多年,讓司馬懿一生最為害怕的人是曹操。司馬懿和諸葛亮之間的斗智斗勇是三國時期非常精彩的一段故事,但是諸葛亮并非司馬懿最害怕的人,他是司馬懿最敬佩的對手,同時也是司馬懿一生的知音,他們兩個惺惺相惜。司馬懿最害怕的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曹操作為當事梟雄,擁有長遠的政治眼光和識人之才,他能夠在亂世中坐上這個位置必定有自己的過人之處。
曹操非常清楚,這個亂世中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曹操是一個愛才之人,他希望天下名士都來到自己的門下,司馬懿的父親司馬朗在漢朝為臣,曹操很早就聽說司馬家族出了一個天才司馬懿,曹操第一次征辟司馬懿他不想入朝為官,不想在政局如此混亂的局面出山,所以他不惜軋斷自己的雙腿逃避曹操的征召。
曹操第二次征辟司馬懿入朝為官,這一次他再也沒有任何的理由。正所謂伴君如伴虎,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之人,司馬懿對曹操又敬又怕,他敬佩曹操的雄才大略,害怕曹操殺人如麻的手段。曹操在司馬懿臉上看到鷹視狼顧之相,他曾經用三馬同槽的典故試探司馬懿的野心,他欣賞司馬懿的才能,但是懼怕它顛覆曹氏政權的能力。
司馬懿同樣意識到來自曹操的警告和威脅。他在曹操身邊時時刻刻保持高度戒備,一絲一刻都不敢放松,出現任何紕漏都可能成為曹操殺死他的理由。但是曹丕非常依賴于司馬懿,在皇位之爭中,司馬懿也為曹丕立下了汗馬功勞,曹操臨終之前曾經告訴曹丕可以使用司馬懿,但是絕對不能讓他擁有軍權,曹操仍然對司馬懿不放心。
司馬懿一生中最害怕的三個人分別是:郭嘉、曹操、諸葛亮。司馬懿在魏國的威望是非常高的的,甚至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的贊譽。司馬懿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和權臣,更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一、諸葛亮。司馬懿和諸葛亮一共有過三次交鋒,最后兩次交鋒雖然是司馬懿成功阻擋了諸葛亮,但其實司馬懿還是很忌憚諸葛亮的。有一次,諸葛亮去世后,蜀軍在撤退過程中,司馬懿派兵去追打,蜀國的將領實在沒有辦法,只能讓人鳴鼓,假裝要回擊司馬懿的軍隊,司馬懿以為諸葛亮并沒有死,立馬下令撤兵。從這件事里也能看出司馬懿對諸葛亮的確是很忌憚的,從空城計這件事也可以看出。
二、曹操。司馬懿或許從一開始就特別害怕曹操的。有的人認為司馬懿只是希望在這亂世中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司馬懿之所以害怕曹操,是因為他擔心曹操看出他內心的所想所思,他怕他的心思會讓怕曹操殺了他。畢竟曹操天生就多疑,還特別聰明。所以司馬懿平時都低調做人做事,生怕自己因為太過顯山露水而導致曹操對他起了疑心。
三、郭嘉。雖然司馬懿在軍事才能上十分突出,但是和郭嘉相比,還是不如郭嘉的。司馬懿雖然在政治才能上超過了郭嘉,但是他掌握國家大權是,郭嘉已經去世了。如果郭嘉還在世的話,朝廷根本不會讓司馬懿進入政治核心的,而郭嘉也不會讓司馬懿手握大權。所以無論在軍事上還是政治上,司馬懿都不如郭嘉,他當然會忌憚郭嘉。
有很多人看完三國演義后都認為曹魏的幾代領導人中,司馬懿最懼怕的是曹睿,我想說這真的是多么的可笑啊,三國演義是一部經過藝術加工后的文學作品,難道大家都是根據文學作品,或者是跟著文學作品再次延伸出的影視劇學歷史的么?
據我對司馬懿的研究得出這個問題的結論是:曹操、曹丕、曹睿這三個人,司馬懿一個都不怕,如果說曹家真的有讓司馬懿怕過的人話,我認為非曹真與曹爽莫屬,因為這兩個人是兩個嫩頭青,他們兩個是真的想要司馬懿的命。
而曹操、曹丕、曹睿三人都需要司馬懿的輔佐,這就形成了這樣一個情況,那就是他們都想用司馬懿,但是曹操和曹睿又怕司馬懿做大了威脅到自己,所以司馬懿根本就不怕他們,他們三個對司馬懿是既要用又要防著。
司馬懿?司馬懿的出身雖然沒有像四世三公的袁紹一樣顯赫,但是他的出身其實是高過曹操的,司馬懿的高祖父在漢安帝的時候就是征西將軍,他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太守,他的父親司馬防官居京兆尹。
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司馬懿一出生就擁有著良好的人脈,這是許多人奮斗一生都還達不到的高度,這也是曹操為什么非要征調司馬懿到曹操府中任職的原因,因為曹操想得到司馬家族的支持,而司馬懿不僅是有著強大的家族勢力做后盾,他還是一個非常聰明,做事又果斷,還能忍的人。
曹操與司馬懿?曹操第一次知道司馬懿這個人是在建安六年(201年),司馬懿所在的郡推舉他為計掾,而此時的曹操官居漢朝的司空,曹司空也是通過郡里面呈上來的舉薦信得知在自己的地盤上還有這么一個有才能的人,而曹操又是一個出了名的愛才的人,而且又可以趁機籠絡關隴的門閥士族,所以曹操便馬上派人去召司馬懿到自己的府中任職。
曹操派去的人來到司馬懿家中后,司馬懿其實不想去曹操手下做事,因為司馬懿是一個聰明人,現在天下群雄爭霸,鹿死誰手還未可尚知,如果此時司馬懿貿然出山的話,將來曹操萬一失敗了,司馬懿和他身后的家族可能都會因此被連累。而此時曹操與袁紹正在進行官渡大戰(zhàn),當時袁紹的勢力要比曹操強大許多。
司馬懿正式為曹操做事還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已經打敗了袁紹,基本上平定了北方,曹操升為丞相后又叫人去請司馬懿,司馬懿還是不肯前去,曹操就用強制手段將司馬懿給抓了去。
司馬懿去為曹操做事后,司馬懿做事不敢張揚,這也是司馬懿厲害的地方,就是善藏,因為在曹操府中做事,經常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久而久之曹操發(fā)現司馬懿這個人心中藏有大志,還發(fā)現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心里非常的忌諱,但是司馬懿在曹操手下做事勤勤懇懇,曹操又找不到好的理由除掉他,畢竟司馬懿是自己硬拉來的,現在就憑懷疑他有造反的可能就除掉他,那會寒了天下人的心,以后誰還敢為曹操做事?
更重要的是司馬懿在忠于漢室與忠于曹操這個問題上,已經向曹操做出了表態(tài),司馬懿多次向曹操勸進,這就說明司馬懿是支持曹操代漢的,而當時在曹操的勢力中,還有很多的官員都是擁護漢室的,所以曹操即忌諱司馬懿,但是又需要用司馬懿,所以曹操與司馬懿的關系是互相之間都有所防備,曹操是即怕司馬懿又要用司馬懿,司馬懿同樣的也是害怕曹操加害自己,只得老老實實用力給曹操做事,向曹操表達忠心。
曹丕與司馬懿曹丕與司馬懿的關系是亦師、亦友、亦臣,司馬懿被曹操征調進府中后,曹操命其多與曹丕來往,曹丕也是在這個時期與司馬懿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曹丕繼位魏王后對司馬懿非常的信任,當初曹操為難司馬懿的時候,曹丕還多次為司馬懿在曹操面前說好話,所以此時的司馬懿是最舒服的。
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后,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xiāng)侯。曹丕在222年和224年兩次伐吳的時候還將自己的大本營許昌交給了司馬懿鎮(zhèn)守,可見曹丕對司馬懿是有多么的信任,而司馬懿也不負曹丕的厚望,司馬懿留守許昌時將后方治理的非常妥當,還不停的給前線運輸軍用物資。
只是曹丕只在位六年就駕崩了,曹丕駕崩的時候命曹真、司馬懿、陳群、曹休四人為輔政大臣,曹丕死時對即將繼承自己皇帝位的曹叡說:“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也就是說曹丕還是非常信任司馬懿的,他認為司馬懿不會造反,還讓曹叡要信任這四個輔政大臣,也就不存在曹丕和司馬懿之間互相怕不怕誰。
曹叡與司馬懿?曹叡上位后,一開始雖不說信任司馬懿,但是也沒有對他有過多的防備,面對東吳和西蜀的進攻,曹叡需要司馬懿和曹真抗敵,對內又需要四人的相互制衡,但是后面隨著曹休和曹真的相繼離世,這種平衡被打破了,曹休和曹真是代表的曹家的宗族勢力,司馬懿和陳群代表的是門閥士族勢力,本來在曹丕時期,曹丕采取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就已經打壓了宗族勢力,現在四個輔政大臣中,兩個代表宗族勢力的人都沒有了。
而司馬懿又在與諸葛亮的對陣中,逐漸掌握了魏國在西北的軍政大權,這讓曹叡開始對司馬懿有所忌憚了,但是曹真離去后,曹叡只能依靠司馬懿抗衡諸葛亮,所以曹叡對司馬懿是既要用又要防,但好在曹叡還能控制得住司馬懿。
只不過這個曹叡跟他爹曹丕一樣,也都是英年早逝,曹叡死后還只有8歲的曹芳繼承了皇位,因為皇帝年齡小,而曹爽既不是司馬懿的對手,曹爽又對司馬懿步步緊逼,最后致使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三族,奪取了曹魏的大權。
司馬懿雖然被稱為冢虎,但他的實際性格更像是一只烏龜。在抵抗諸葛亮北伐期間,司馬懿占據了兵力上的絕對優(yōu)勢,但還是不敢發(fā)起主動進攻,導致軍中人有說司馬懿是畏蜀如虎。其實司馬懿的確非常忌憚諸葛亮,畢竟諸葛亮名聲太響亮,而且根據司馬懿謹慎的性格,一定會選擇最穩(wěn)妥的戰(zhàn)斗方式。不過這句畏蜀如虎并不是張郃說的,而是賈栩、魏平說的,但最后死的人卻是張郃。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圍祁山。正值曹魏大司馬曹真病重,故魏明帝曹叡命司馬懿西屯長安,督大將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抵御蜀軍。而諸葛亮此次北伐,也是諸葛亮與司馬懿唯一的一次正面交鋒。但是,關於此次戰(zhàn)爭的結果,卻有不同的記載。據裴松之引《漢晉春秋》而注《三國志》的記載,諸葛亮力挫司馬懿,司馬懿便掘營自守、閉門不戰(zhàn),而被魏軍將領嘲笑為“畏蜀如虎”。司馬光的《資政通鑒》亦是采用《漢晉春秋》的史料。
但據房玄齡等編撰的《晉書》記載,卻又是司馬懿大敗諸葛亮。那么,此兩種截然相反的史料,究竟哪一種記載更可信呢?
關於諸葛亮此次北伐,陳壽的《三國志·諸葛亮傳》僅僅用了二十余字。即:(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zhàn),射殺郃。而《漢晉春秋》的記載為:亮圍祁山...魏明帝...乃使(司馬懿)西屯長安,督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宣王(司馬懿)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眾悉出,西救祁山。郃欲分兵駐雍、郿,宣王曰:"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后,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遂進。
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于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宣王尋亮至于鹵城。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zhàn)不得,謂我利在不戰(zhàn),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進前而不敢逼(通“逼”),坐失民望也。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zhàn)。賈栩、魏平數請戰(zhàn),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諸將咸請戰(zhàn)。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jiān)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據此記載,諸葛亮親率大軍迎擊司馬懿於上邽,擊敗了郭淮、費曜等部,并收割了上邽的麥子。此戰(zhàn)之后,司馬懿掘營固守、不敢出戰(zhàn),被魏將賈栩、魏平等嘲笑為“畏蜀如虎”。司馬懿很是氣惱,諸將一起請戰(zhàn),于是,五月辛巳日。司馬懿派張郃攻打蜀軍何平(即王平)部,而自領軍從中道迎擊諸葛亮,卻被蜀軍大敗,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司馬懿退兵還營。
但《晉書·帝紀一》卻記載道:..諸葛亮寇天水,圍將軍賈嗣、魏平于祁山。天子..乃使帝(司馬懿)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tǒng)車騎將軍張郃、后將軍費曜、征蜀護軍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討亮...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諸將皆懼,帝曰:"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后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塵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據《晉書》記載,不但不是司馬懿畏懼諸葛亮,而是諸葛亮見了司馬懿望風而逃。最終於鹵城,司馬懿攻破了蜀軍的營寨,諸葛亮乘夜逃跑,司馬懿引大軍追擊,俘虜斬首以萬計。據戰(zhàn)史學家的研究,在冷兵器時代,一支軍隊被攻滅10%左右的兵力,基本上就會導致全軍崩潰。而諸葛亮北伐的軍隊人數,在8萬-10萬左右,如果被俘斬以萬計的話,那肯定傷了元氣。
但是,從諸葛亮於次年二月,能再次興兵北伐,而與司馬懿隔渭水對峙,似乎蜀漢的兵力并未受過大損。再則,如果前次是諸葛亮大敗,那應該是諸葛亮畏懼司馬懿,而不應該是諸葛亮屢次派人向司馬懿挑戰(zhàn),司馬懿都閉而不戰(zhàn)。顯然,司馬懿怵諸葛亮,比諸葛亮見了司馬懿望風而逃,更可信一些。此外,《漢晉春秋》的成書的年代也要比《晉書》早,且與張郃等人的事跡也相符。故而,司馬懿大敗諸葛亮并不怎么可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9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