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寧古塔為何被稱為“人間地獄”?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寧古塔,在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圖們江以北的烏蘇里江東西兩岸地區(qū)都稱寧古塔。寧古塔是由滿語音譯過來,與佛堂塔寺并無關(guān)聯(lián)。曾經(jīng)清太祖努爾哈赤在此駐軍,后來成為西北重鎮(zhèn)。清朝時,每遇俄羅斯哥薩克騷擾,朝廷便會從此地發(fā)兵,前往鎮(zhèn)壓。巴圖任此地的第一任將軍。每年六月,此地都承擔著向朝廷運輸貢貂的任務。
當然,清王朝的達官貴人們,既享受著這貂皮的溫暖,也可能在夜半無人的夢中被“寧古塔”三字嚇出一身冷汗。
從順治年間起,寧古塔成為流放犯人之地。從首都到此地大概60里,犯人被一路押解,徒步到此地。天寒地凍,僅取暖和進食就是流放者們的首要難題。在他們中間,運氣好也許可以到達寧古塔撿野菜、拾馬糞、燒石灰、燒炭,若運氣不好,可能在路途中就因病死去。
在交通不完善的古代,流刑不過是死緩。
“速拿來京,嚴刑詳審?!备咦邶堃紊系捻樦位实垡宦暳钕拢敵慌敿鈱W者,從此背負流刑。最開始是因為江南方氏之子方章鉞與當朝主考官方獻有聯(lián)宗之疑,被人彈劾科舉舞弊。歷朝歷代的皇帝都無比重視科舉,科舉舞弊則屬于皇帝陛下們不能接受之列。當年朱元璋還因某次科舉全是南方人士而大發(fā)雷霆,怒斬數(shù)十人,從此科舉考試分了南北二榜。
而在此次丁酉年科舉中,本就是有人博名利誣告,后來真相澄清,方章鉞是安徽人,考官是浙江人,完全無關(guān)。但順治皇帝并不相信,最后判決,正副主考斬首,其余十八名考官被處絞刑,方章鉞被取消舉人資格。其余應舉考生四十大板。包括無關(guān)的舉子在內(nèi),所有人的家產(chǎn)充公,其父母、兄弟、妻子,全部流放到寧古塔。方拱乾是方章鉞之父,本是江南方氏望族,文人清流,一朝倒臺,舉目四望,遍地尸骸。
受了冤屈,也無人訴說,方拱乾認命的踏上去寧古塔的道路。后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來到這里。野獸遍地,荒年時人相食的苦寒之地,竟然給這樣一點一點的被他們改變了。
有的人來到這里,在樺樹皮上默寫四書,教化百姓,帶來文化;有的人來到這里,實地考察風土人情,山川地貌,在苦難中
“獨以山水為樂”
,用徐霞客式的激情寫出《寧古塔山水記》;還有的人懷著文成公主一樣的慈悲心腸,他們帶來更先進的耕種方式,更堅固的造屋之法。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
終于,鎮(zhèn)守此地的巴圖將軍的后任們驚喜的發(fā)現(xiàn),苦寒之地正在徹底的走出刀耕火種,逐步擺脫饑餓和寒冷,這里正在被一群流放者改變。
后來,勤勉的人們在所謂苦寒之地上熱烈的活著,一代又一代。
在清朝,除了死刑,流放寧古塔絕對算的上是囚犯們最害怕的一件事情了。很多人都形容這里是人間地獄,并且說被流放這里的人將會面臨九死一生。那么,這個寧古塔到底在哪兒,它又是為什么讓犯人談之色變呢?
首先說,寧古塔并不是一個塔,也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監(jiān)獄。它是清朝時期一個古城的名稱,這座古城位于海林縣舊街古城村附近。
順治年間,寧古塔作為清朝的邊陲重鎮(zhèn),統(tǒng)轄面積非常大,基本上涵蓋了黑龍江以東、以南的大部分領(lǐng)土。同時,這里也是東北各族百姓向朝廷進貢禮品的轉(zhuǎn)收站,可以說,寧古塔在清朝關(guān)外的重要性僅次于盛京。
實際上,寧古塔只是音譯,它在滿語中的意思為“六個”。相傳,很早的時候,曾經(jīng)有兄弟六人在此居住,各占一方。也有一說,這六人是努爾哈赤曾祖福滿所生的六個兒子。而“六”在滿語中的發(fā)音為“寧古”,“個”為“塔”,所以,當滿族入關(guān)后,漢族的官僚士大夫自然而然的把“六個”翻譯成了“寧古塔”。
寧古塔到底有多可怕?
寧古塔的可怕有三點原因;第一、自然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極為惡劣。第二、交通條件限制。第三、與披甲人為奴可以讓犯人生不如死。
先說自然環(huán)境和生活條件
縱觀中國古代史,大部分的朝代都會有流放犯人的處罰。不過,在唐宋時期,犯人通常會被流放嶺南煙瘴之地,比如兩廣或者海南。
當時的嶺南雖然是沒有開發(fā)的地方,但自然條件不會太差,而且溫度相對適宜。蘇東坡被流放廣東的時候還寫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佳句,后來流放到海南,過得日子也相對愜意。
但到了清朝,由于南方的開發(fā),嶺南大部分地區(qū)已經(jīng)變得繁華富庶。所以,清朝就選擇了塞北苦寒之地——寧古塔。
當時的寧古塔可不是旅行游玩的(宰客)圣地——雪鄉(xiāng)。這里天寒地凍,在沒有暖氣的古代非常受罪,清朝《研堂見聞雜錄》中稱“其地重冰積雪,非復世界,中國人亦無至其地者”。
清初詩人吳兆騫曾因為科場案而被牽連,流放到了寧古塔,在他給母親的信中,他是這樣描述當?shù)氐臍夂虻模?/p>
寧古寒苦天下所無,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風如雷鳴電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雪才到地即成堅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初春到七月,經(jīng)常有大風雷電,五月到七月陰雨綿綿,八月中旬就下起了大雪,九月之后便成了冰天雪地。另外在一些其他的文獻資料中也曾經(jīng)記載,春天的寧古塔刮風的時候非常凜冽,因此導致每年十多天沒有辦法出屋。
另外,由于清朝時期,寧古塔地區(qū)尚未開發(fā),生產(chǎn)條件非常落后,可以說是一片蠻荒。生活上過得異常拮據(jù),當時的寧古塔百姓家都是木制器具,有一件瓷器視為珍寶。
最關(guān)鍵的是,當?shù)蒯t(yī)療條件落后,一旦得病,很多時候都是等死。
交通條件限制
現(xiàn)如今,我們開車從北京到距離寧古塔很近的雪鄉(xiāng),開車走高速的話大概接近1500公里,至少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但幾百年前的清朝時期,被流放的人需要步行前往寧古塔。如果是南方被發(fā)配寧古塔,距離更遠,甚至需要步行幾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缺衣少食,而且沒有相應的醫(yī)療條件,很可能會死在路上。
即便克服了這些困難,在當時的路上,很多地方會有野獸出沒,在《研堂見聞雜記》中記載;
諸流人雖各擬遣,而說者謂至半道為虎狼所食、猿狖所攫或饑人所啖,無得生也!
這也就是說,被流放的人可能還沒有走到地方,就成了野獸的食物。
最后說說與披甲人為奴
披甲人,簡單來說就是邊疆的士兵。但他們身份特殊,都是戰(zhàn)俘,或者是戰(zhàn)俘的后代。他們身份低微,是一個地位僅高于奴隸的群體。
在苦寒之地的披甲人可不是善茬,而因為觸犯法律而流放的犯人,或者是犯人家中的女眷,很多時候都會被賜予披甲人為奴。這些倒霉女性在給披甲人為奴的時候,經(jīng)常遭遇非人的待遇??梢哉f,與披甲人為奴的下場比死還痛苦。
當然,在被流放的人員中,也有一些混得不錯。但他們之中大部分都是當時的社會精英,或者有一技之長。比如浙江紹興人楊越,有著出色的廚藝,在寧古塔開了糕餅鋪,每天食客盈門。后來,他還在當?shù)剞k起了書院,傳播漢文化。吳兆騫被流放寧古塔后,也已教書為業(yè),后來甚至得到了黑龍江將軍巴海的特殊優(yōu)待。
很多清朝電視劇里面都會提到寧古塔這個地方,許多貴族聽到寧古塔都會十分害怕,傳說被流放到寧古塔的人,就是奔向地獄的人,可能再也不來了,那么,寧古塔為什么是人間地獄?清朝貴族都怕流放寧古塔的真實原因是什么!
其實,寧古塔是一個地名,在黑龍江省牡丹江一帶,傳說是滿族的發(fā)源地,在滿語中''六''為寧古,''個''為塔,寧古塔之所以可怕,在于它氣候條件十分惡劣,土地貧瘠,氣候嚴寒,根本看不到鳥語花香,人到了那里生存都困難了,很少犯人能活下來。
對于平時享受慣了的貴族而言,被流放到寧古塔等于被判了死刑,被凍死,餓死或者折磨死。更重要的是,即使你是冤枉的,也不要指望喊冤訴苦,那都是徒勞,不管你曾經(jīng)是王子還是少爺,帶上鐐銬,走進寧古塔,就是等于切斷了和家人的聯(lián)系,想再次得到家人的照顧都很難,絕對是有去無回的人間地獄。
清朝貴族都怕流放寧古塔的真實原因就是寧古塔條件太惡劣了,很多走到半路就死了,即使堅持到了寧古塔,每天被皮鞭抽著干活,不累死也被打死了,加上天寒地凍,沒有幾個人能活下來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9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清代襯衣都是什么樣有什么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