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古代買東西是怎么買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常??垂叛b劇的時候,劇中那些土豪的花式付錢方式,簡直能亮瞎我們的鈦金狗眼。各種金銀元寶隨手一扔,或者掏出一摞大額銀票。可古代人消費的時候真的這樣去付錢嗎?毫無疑問,那是不可能的。有一條很簡單的信息,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視。那就歷朝歷代在鑄錢的時候,都是鑄造銅錢,銀幣都是清朝滅亡后才開始的。也就是說,金銀在古代或許能夠用于交易,但它們不是官方貨幣。從流通性上來講,古代金銀的流通性非常低,和銅錢的匯率也時常波動,沒有穩(wěn)定的匯率。加上成色質(zhì)量的差異,換算起來很困難。所以金銀根本不適合用于交易支付,多數(shù)用來儲藏或打造金銀器,而不是日?;ㄤN。
真正古人寫的小說里,很少在支付時出現(xiàn)給多少金子或銀子,而是支付多少銅錢或紙鈔。在宋朝時就有了最早的紙幣交子,明朝的官方貨幣更是變成了寶鈔。連付錢都變成了會鈔,皇帝更是強行命令買賣雙方用寶鈔進行支付。只不過,那個時代的防偽技術(shù)不太過關(guān)。更重要的是,無視金融規(guī)律,大量發(fā)行寶鈔,導(dǎo)致紙幣貶值。十文的紙幣,實際上只能夠等同于兩三文的真實銅錢。
而在更早的時候,比如說秦漢和唐朝這近千年歷史中,因為銅錢的數(shù)量不足,真正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的貨幣是布帛。錢帛這個詞,就說明布就是錢,或者說和錢等同。連官方收取賦稅的時候,都認同布帛就是錢。而且和銅錢相比,同等價值的布帛,重量更輕。最重要的一點是,布帛還可以直接做成衣服等,用處非常大,屬于人類的必需品,還能長久的儲存。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人們對布帛的喜愛和接受度,還在銅錢之上。
至于更早期,被廣泛承認的貨幣就是糧食和各類食物了。特別是五谷之類的糧食,同樣便于分割,還能儲存較長的時間,也屬于生活必需品的范疇之內(nèi)。在漫長的時間里,糧食在古今中外,都是各個政府的重要稅收物。
金銀真的具備錢的流通性,用于較大范圍內(nèi)的支付,還是在晚明以后。中國借助貿(mào)易順差地位,白銀大量流入。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低額度交易,根本用不上銀子。而大額交易中,也沒有誰身上隨時裝著幾十斤的大元寶。至于銀票,它其實本身不是貨幣,而是金銀的承兌證明,地位更加類似支票,但是有已經(jīng)固定下來的額度。貨幣以國家信用為支撐,銀票卻是以存入的金銀和票號的信譽為支撐,完全不一樣。
電視劇里面動不動就甩金銀,或者掏出大筆銀票的行為,在真實的古代,根本很少出現(xiàn),是藝術(shù)夸張的效果。
古代人應(yīng)該是沒有能力造假黃金白銀的。一個是辨別的方法很簡單,普通人都會,另外一個就是這樣做的成本太高了,劃不著這樣做。
畢竟古代的黃金白銀要分辨的話其實是很好分辨的。在電視劇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有辨別黃金的情節(jié)。在這個時候最常見的就是用牙齒咬,這是古代人最常用的方法。因為金子的可延展性很強,使勁咬的話會出現(xiàn)牙印,假的話是不會出現(xiàn)牙印的。而且,就算能在這個方面上以假亂真,但是是純金或者不是純金,用火燒一下就能知道了。所以,就算有人作假黃金白銀,一般有經(jīng)驗的人,只要掂掂重量,或者燒一下就知道黃金的真假了。這種辨別方法在古代還是很好用的。
而且古代的科學(xué)技術(shù)水平有限,并不能做到很好的以假亂真。在古代流通的黃金白銀純度都還有限,更何況是造假黃金白銀,難度更高了。在古代,黃金就已經(jīng)十分稀少,不然不可能用來做貨幣,更別說是造假黃金白銀了。這樣做的成本很高,而且,一旦被官府查出來,就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所以很少有人會選擇造假。古代的白銀還是朝廷大量進口的,造假很不容易的。
綜上所述,一個是辨別黃金白銀真假的方法很簡單,很多普通百姓都會;一個是造假的成本和代價都太大了,所以在古代的時候很少有人會大費周章的去造假。
貨幣的發(fā)展對現(xiàn)代金融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紙幣的出現(xiàn)讓很多交易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宋朝經(jīng)濟的高度發(fā)展讓當時的交易市場出現(xiàn)了大量的貨幣需求,真金白銀作為古代最通用的貨幣其地位直到現(xiàn)在也仍然威力不減。很多人在經(jīng)濟發(fā)生危機的時候,最主要的避難方式便是囤積真金白銀,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到真金白銀在現(xiàn)代金融市場的地位更像是一種避險方式或者是一種抵御風險的保障。真金白銀既然擁有這樣大的作用,但是在現(xiàn)代生活中很少有人使用真金白銀進行交易,原因有三個:紙幣是經(jīng)濟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交易不方便、更易操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499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