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古代成年禮到底是什么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所謂“成年禮”,也叫“成丁禮”,就是對于即將步入社會的青年,采取承認或認可所進行的民俗活動。這項人生禮俗可能有不同的形式和內(nèi)容,但就其本質(zhì)而言,它是由生命胎動來到人世,再由嬰孩牙牙學語到接受教育,在熟悉社會、吸收知識、接受訓練等無數(shù)量變過程中的一個必然的質(zhì)的飛躍。為什么古代重視成年禮?因為社會的許多權(quán)利,必須由成年人才享有,例如家族中的議事權(quán)、社會事務的參與權(quán),成年意味著一個人開始承擔一定的社會義務:納稅、服兵役,贈養(yǎng)父母等。古代社會的成年禮,男稱“”冠禮”,女稱“及笄”。另外,只有成人才可以結(jié)婚,因此,成年禮成為婚禮之前必須經(jīng)過的程序。
古代成年禮有嚴格的儀式,身份階層不同,儀程簡繁有別。據(jù)《儀禮士冠禮》記載,秦漢以前,對士的冠禮儀式是非常講究的。冠禮一般在宗廟里舉行,由冠者的父親或兄長主持。另有專門負責加冠的人,這加冠的人被稱為“賓”。通常是父兄的僚友,事前須再三邀請,方答應而來。行冠禮時,賓”要給冠者戴三次帽子:第一次是一頂用黑麻布做成的,叫做“布冠”;第二次是一頂用幾塊白鹿布拼接成的,叫做皮弁”;第三次是一種用白葛布或者絲帛制成的平頂帽,顏色紅中帶黑,與雀頭相似,故稱作“爵弁”。
三頂帽意義各不相同。緇布冠表示冠者從此有治人的特權(quán),皮弁表示從此有服兵役的義務,爵弁表示從此有參加祭祀活動的權(quán)利?!百e”加冠時要有一個助手,稱作“贊”,大抵是負責接遞帽子。賓一邊加冠,一邊還得念念有詞,講一些對冠者勸誠和祝福的話。三次加冠畢,主人要設宴招待賓、贊等人,叫做“禮賓”。接著冠者拜見母親,再由賓為其起個“字”,然后依次拜見兄、弟贊,入室拜見姑姊。這以后,冠者換一身玄色衣帽,帶著禮品去拜見國君、鄉(xiāng)大夫、鄉(xiāng)先生等。最后,主人向賓敬酒,贈送禮品,冠禮方才結(jié)束。
女子的成年禮叫”及笄禮“,一般要早于男子?!抖Y記·內(nèi)則》曰:“女子十有五年而及笄。”《儀禮土昏禮》曰:“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迸f時因此稱女子十五歲為“及笄”。但古時重男輕女,男子成年所要獲得的社會地位和履行的社會義務,女子一般不必承擔,因之女子的成年禮更多的是指女子已具備了可以出嫁的資格,所以,“及笄”往往也指女子已到可以出嫁的年齡。
恐怕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后來一般在結(jié)婚前夕才為女子行笄禮。笄禮也有固定時間,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清明節(jié)......子女及笄者,多以是日上頭?!迸拥捏嵌Y程序與冠禮大致相同,但規(guī)模要小些,主持人是女性家長,賓和贊亦由女性擔任。笄,即簪子,加笄時,先把幼年時的“總角”發(fā)式改變一下,將頭發(fā)攏到頭上綰成一個髻。笄禮后即可嫁人,不稱名而稱字。
成年禮儀是人生禮儀中最為重要并且具有多重特性的禮儀,是一種普遍存在的文化現(xiàn)象。在原始人或現(xiàn)代部落民族那里,成年禮儀是必不可少的,每當一個人長到其集團規(guī)定的成年年齡,人們就要為他舉行隆重、莊嚴的成年禮。有的民族的成年禮還得經(jīng)過一番肉體折磨的痛苦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情緒反應,用以強化年輕人、施行儀式者以及周圍助陣者之間的連帶感,同時肉體的變化也使個人自覺地意識到社會地位的變化,認識到通過嚴格考驗才到手的社會地位的重要。
成年禮在清末已基本式微,余緒僅在一些注重禮儀的士大夫家,時至今日漢族中已幾乎找不到成年禮的歷史遺跡,但在一些少數(shù)民族中還保留著這種習俗。永寧納西族母系社會殘余的成年禮,是給進入成年期的男子行穿褲子禮,女子行穿裙子禮,由親友賓客觀禮,承認他們進入成年,賦子他們結(jié)交異性朋友的權(quán)利,同時亦可公開參加各種青年社交活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0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