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李建成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大唐王朝統(tǒng)一天下的局勢已經(jīng)定下來的時候,李建成和李世民為的早在戰(zhàn)爭時期已逐漸產(chǎn)生的隔閡,終于表面化且發(fā)展為你死我活的權(quán)力斗爭。李建成只有一個太子妃,姓鄭氏,為李建成生了六個兒子,女兒的數(shù)量至今沒有定論,但是至少有五個。
李建成的大兒子名字叫李承宗。他出生之后,就被李淵封為郡王。但是他并沒有活多久,在玄武門之變之前,就夭折了,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公元626年,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李淵被控制,李建成和李元吉被冠以謀反的名義殺死。
唐高祖被迫下詔由秦王李世民處分軍國大事。隨后李建成次子李承道及三子河?xùn)|郡王李承德、四子李承訓(xùn)、五子李承明、六子李承義及也被誅殺,并除宗籍。后來李世民成為唐太宗,把自己的兒子李福過繼給李建成,以延續(xù)其世系。關(guān)于李建成的五個女兒,名字紀(jì)錄都不是很詳細,只能夠從只言片語中了解到兩個女兒的命運。李建成大女兒不詳,??次女名字叫李婉順,后來嫁給劉應(yīng)道為妻,封聞喜縣主。
李建成的次女能夠活命,不知道是太宗李世民的仁慈,還是次女福大命大,總之能夠在血腥的宮廷戰(zhàn)爭之中得以活命,已經(jīng)是萬幸了。?第五個女兒歷來被人認(rèn)定是遺腹子,太子妃??鄭氏的墓碑上有一段話:“巢傾穴毀,重承胎卵之仁。雖掌碎驪珠,而庭開虹玉,已絕倚閭之望,旋聞解瑱之歡。昔有陶嬰,恤孤資于紡績;緬惟梁寡,勵節(jié)在于衡泌”。李建成是唐朝的第一個太子,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不遜色于李世民。由于權(quán)力作祟,骨肉相殘。不得不讓人嘆息最無情是帝王家。
玄武門事變時,李世民派尉遲敬德披堅執(zhí)銳入宮。要知道攜帶兵刃闖入禁宮可是死罪,換做平時給這大老黑十個膽子他也不敢。李淵看這形式就知道是出大事了。一問尉遲恭,說是太子和齊王謀反,被秦王誅殺,派尉遲恭進宮保護李淵。李淵哪里能不明白,已經(jīng)貴為儲君的人還要謀誰的反,尉遲恭進宮明明就是控制宮里的場面的。宮中的大臣聞訊馬上見風(fēng)使舵,說太子如何不賢,秦王如何的好。
等李世民進宮以后,這爺倆就開始互飆演技,李世民裝的是多么萬般無奈才痛下殺手,李淵也夸李世民是怎么有功才沒讓他們兩個陰謀得逞,于是馬上就立李世民為嗣。但是李淵的附加條件就是希望李世民不要殺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等人和李元吉的兒子漁陽王李承鸞等人。
已經(jīng)弒兄殺弟的李世民不想在背上殘殺侄子的罵名,本想答應(yīng)下來??墒沁@時候李世民的謀士講了一句話,改變了他的想法。謀士說到:“殿下沒有聽過淮南王劉安的故事嗎?”
李世民當(dāng)然聽過,漢初時漢文帝劉恒有個弟弟叫劉長,劉長為人飛揚跋扈,文帝對他十分忍讓,可最后劉長不但沒有感恩戴德,反而造反了。但即使這樣,文帝也不忍心殺劉長,而是把他流放到四川,可是劉長卻在途中餓死,文帝覺得對不起弟弟就把他八歲的兒子劉安封為淮南王。后來在武帝時,劉安為報父仇又造反了。李世民心想:“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一個劉安就差點讓漢朝傾覆,我這十幾個侄子還得了嗎?”于是沒有聽從父親的安排,殺了十幾個侄子。
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以后,他們的后代也被殺了。
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為了不給日后留有禍根,于是下令將李江城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xùn)|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xùn)、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
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yè)、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還有她們府中的妻妾幼兒全部殺害,并且在李家宗室的名單上面刪除了這些人的名字。
傳說李世民在玄武門事變?nèi)〉贸晒Σ⑶业巧匣饰坏牟痪?,就?jīng)常做噩夢,夢到在玄武門事變當(dāng)中被他殺害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他們的家人前來索命。
于是派尉遲恭和秦瓊在夜晚李世民睡覺的時候擔(dān)任門前守衛(wèi),來保護他的安全,但是因為后來這兩個人逐漸年齡變大。沒有辦法長期擔(dān)任,李世民只能將兩個人的畫像掛在他的寢宮門口,這也就是后來門神的由來。
擴展資料: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的清晨,在剛剛建國九年的李唐王朝皇宮的玄武門外,一場腥風(fēng)血雨即將來臨。太子李建成和四皇子齊王李元吉正準(zhǔn)備從長安城北門玄武門進宮朝見高祖李淵。
不料二皇子唐王李世民帶領(lǐng)人馬趕來,射死李建成,殺死李元吉,并誅殺兩家老小,進而帶兵進宮朝見李淵說二人謀反。
李淵隨即下詔改李世民為太子。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這場兄弟相殘的慘劇,牽連人命高大數(shù)百人,甚至動搖了唐朝在河北的統(tǒng)治。
但是這一血腥事實的真相卻一直撲朔迷離,學(xué)者們也一直爭論不休,一時間眾說紛紜。其中流傳最廣的方法是自為之說。
秦王李世民是被逼無奈,不得已才先發(fā)制人,發(fā)動政變,史書記載,李世民在滅隋興唐的大業(yè)中功高勞苦,顯露出雄才偉略。
作為太子的李建成不可能感覺不到李世民咄咄逼人的威脅,面對本來應(yīng)該屬于自己的皇位可能有失去的危險,李建成當(dāng)然不甘心,于是一場你死我活、手足相殘的爭奪皇位的政治斗爭爆發(fā)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直暗中蓄意謀害李世民。就在玄武門之變前不久,李世民到李元吉家喝酒,才喝幾杯酒便腹痛不止,回府之后吐血數(shù)升,差點死去。
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此次進宮也正是為了向李淵參劾李世民。故李世民為了自衛(wèi),被迫先發(fā)制人,不得已發(fā)動政變。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玄武門之變(秦王登儲)
對于李世民而言,這就意味著殘存的政治異己勢力還在、一種潛在的復(fù)仇力量還在!問題倒不是擔(dān)心這十個年少和年幼的侄子長大后會揭竿而起替他們父親報仇,而是誰也不敢保證,將來不會有心懷叵測之人利用他們的仇恨、打著他們的旗號來興風(fēng)作浪。
所以,既然這場弒兄、殺弟、逼父的流血政變已經(jīng)走到了這一步,那么李世民只能按照它本身的慣性,把它進一步推向那個無可避免的邏輯終點——屠侄!
只能如此,別無選擇。
要說殘忍,這或許是一種殘忍。可是,這就是權(quán)力斗爭的游戲規(guī)則。在這樣的規(guī)則之內(nèi),每個人都是一顆身不由己的棋子。你或許可以選擇充當(dāng)什么角色,但你絕對無法改變角色固有的規(guī)定性。
在歷史和時代條件圈定的樊籠中,你只能最大限度地適應(yīng)并利用規(guī)則,卻絕對無力改變規(guī)則。換句話說,你可以在規(guī)則中游刃有余,但是你不可能溢出規(guī)則之外。
所以,一旦歷史選擇了玄武門之變,一旦命運之神鐘情于李世民,那么太子和齊王的十個兒子就注定在劫難逃!
六月四日這一天午后,當(dāng)秦王府的兩隊飛騎奉命沖進東宮和齊王府的時候,李唐皇族的這些金枝玉葉立刻發(fā)出了恐懼而絕望的哭嚎。那十個年輕和年幼的親王還未及從喪父的巨大哀痛中擺脫出來,死神便已伸出冰冷的白爪輕而易舉地攫住了他們。
史書沒有記載他們的年齡。也許這對后世的讀者是一件好事,因為人們的內(nèi)心可以避免受到某種觸痛。但是史書記下了他們的名字。在泛黃的史冊里,他們也就是那么一小串毫無特征的符號、兩三行容易讓人忽略的文字而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