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于禁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由于小說《三國演義》的巨大影響力,似乎在民間,對于三國時期的名將,只有關(guān)張趙馬黃這五虎大將,再加上一個超級的呂布這種基本印象。但是在實際中,所謂的五虎將是不存在的,在《三國志》這部史書中,陳壽只是將關(guān)張馬黃趙五人列入一傳,其原因在于,關(guān)羽、張飛、馬超和黃忠,屬于蜀漢軍事集團的頂級四位大將,位列“前后左右”四大將軍,而趙云因為功勛特殊,兼具劉備保鏢的任務,所以他即使是雜號將軍,也算是蜀漢軍事集團的核心將領(lǐng),但并不因此意味著,這五人是可以相提并論的。如果真的要在三國的歷史中,找到可以相提并論的“名將五人組”,曹魏的張遼、張郃、徐晃、樂進和于禁,才是官方認可的“五子良將”。
如今,關(guān)于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誰強誰弱,孰優(yōu)孰劣的口水仗很多,老樂無意卷入其中,只是因為這個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這十大名將中,似乎有一個人是另類的存在:看功勛,他不太明顯;論勇武,無論是對方的萬人敵關(guān)羽、張飛,還是己方的常勝將軍樂進,他都比不了,總之,在武力方面,此人可能是最差的;但是論失敗的恥辱性,他卻是首屈一指的。說到這里,也許大家就猜到了,此人就是于禁于文則。他憑什么位列五子良將呢?如果按照史書的介紹,于禁的一生可以用忠勇果敢,堅韌毅重來形容,但問題是,這樣一個人,為什么最后卻“晚節(jié)不?!保池撝督嫡叩牧R名呢?或者說,后人對于禁的這種印象,是否公允呢?
首先,我們來看,于禁為什么會成為曹軍的重要將領(lǐng)。其基礎當然是足夠的軍功,比如在徐州之戰(zhàn),于禁攻陷廣戚;而后回救濮陽的時候,攻破了呂布兩座營盤;戰(zhàn)須昌敗高雅,戰(zhàn)雍丘圍高昌,斬黃邵,斬劉辟,斬張勛,斬橋蕤……總之,一系列戰(zhàn)場上的殺敵斬將記錄,都證明了于禁的實力與軍事才能。更重要的是,于禁帶兵冷酷堅毅,不徇私情,比如在曹操宛城大敗之時,于禁斬殺了夏侯惇所部的不少軍士,很多人說于禁要叛亂,但于禁根本不解釋,反而在整頓好后方營寨后,才來到曹操軍營解釋,為什么要斬殺自己人,因為夏侯惇的兵卒趁著戰(zhàn)亂,滋擾百姓,影響軍威軍紀,于禁這才先斬后奏,而且根本不考慮曹操如何看待自己,畢竟戰(zhàn)場瞬息萬變,一旦考慮太多,很容易影響到戰(zhàn)局,導致潰敗。因此,為了全軍的利益,個人是否被誤會,又算得了什么?從此,于禁的大將之風,不僅深得曹操欣賞,也鎮(zhèn)服了全軍上下,在剝奪某些將領(lǐng)兵權(quán)這種敏感事件上,只要于禁出手,結(jié)果就會變得輕松簡單。
由此可見,于禁在曹軍中威望和資歷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那么,他為什么要投降關(guān)羽呢?其實客觀地說,在當時的年代里,武將投降相對來說比較常見,三國中的名將,好多人都有效力多家主公的經(jīng)歷,因此,于禁的投降,按道理來說,不算是多么嚴重的問題。主要是在《三國演義》中,將于禁描述成了一個貪生怕死之輩,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未必是這種情況。更何況,按照某些專家的分析,畢竟關(guān)羽有投降過曹操的歷史,也深得曹操信任,投降給這種級別的對手,于情于理,都不會受到曹操的太嚴重的處罰。也許唯一讓于禁丟人的是,龐德的寧死不降,與于禁的屈膝被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才讓更多的人,將于禁的行為放大了。
剛才我們說到了,于禁投降關(guān)羽,也許是考慮到了關(guān)羽也有降曹的背景,那么,我們還可以橫向?qū)Ρ纫幌?,蜀漢和曹魏這十大名將中,有多少人是有投降歷史的:趙云最開始投靠的是袁紹,而后轉(zhuǎn)投公孫瓚,公孫瓚敗亡后,歸順了劉備;馬超更不用說,接替了父親馬騰的勢力,最終被曹操打敗,投靠了張魯,后又被劉備挖來;黃忠則是劉表部下,最后成為劉備的虎將;張遼,原來是呂布手下,白門樓后跟隨曹操;徐晃是楊奉在李傕郭汜之亂時發(fā)掘出來的,最后也成為了曹操的“周亞夫”;張郃于官渡之戰(zhàn)降曹。這樣看來,只有樂進是“從一而終”的名將。
另外,就算張飛在蜀漢陣營中沒有經(jīng)歷過反復,但是他與曹營夏侯氏的姻親關(guān)系,起碼也說明了“三將軍”并非是背景100%沒有問題的。所以,于禁投降關(guān)羽,本來不算是什么嚴重的問題,但是他的結(jié)局在于,他主動投降之后,又被送回了舊主那里,所以才會受到一定的侮辱吧。從這點上看,除了關(guān)羽之外,趙云、馬超、黃忠、張遼、徐晃、張郃這六位有過投降經(jīng)歷的將領(lǐng),都是投降后對新主盡忠竭力,也沒有遇到舊主引發(fā)的恥辱。關(guān)羽雖然回到了劉備身邊,可是他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又豈是于禁一個“外人”能比的?更大的問題是,被送回曹魏,又不是于禁的本意,本來就是孫權(quán)羞辱曹丕的一種手段,所以,于禁的不幸,只能說是命運的安排。但這種安排,卻放大了他的污點,給他帶來了更多,本不屬于他的不公評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1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