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的五大巫術(shù)到底是什么樣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中國古代,科學尚未成熟的封建社會中,人們常常會將一些離奇的事情歸因于神佛鬼怪在作怪。這種封建迷信的思想在古代封建王朝中甚至引起過幾次大的混亂,例如隋文帝的貓鬼之案、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等等。如今在很多農(nóng)村一些古代巫術(shù)仍被延用,不知你們有沒有曾經(jīng)歷過。
一、巫蠱之禍
在漢武帝時期,當時民間有不少人會巫術(shù),宮中妃子有迷信者因此請她們進宮來為她們服務(wù)。當時所謂的巫術(shù)就是在屋內(nèi)買埋下一個小的木頭人,然而進行祭拜,開始的時候只是為了保佑自己順心、平安之類的。后來有兩個妃子因互相嫉妒而爭吵,并誣告對方曾在木頭人前詛咒漢武帝。漢武帝聽后是非惱火,將兩人全都殺死,還因此事將很多宮女治罪。
此事直到江充利用此事誣陷太子,使得漢武帝和太子自相殘殺,后被漢武帝識破將江充殺死而告終。
二、替身術(shù)
替身術(shù),顧名思義就是將一個木偶來代替他人,在木偶身上所發(fā)生的的事都會在那個人身上應(yīng)驗,這其實在很多電視上都曾見過。其實替身術(shù)由來已久,早在周武王伐紂建立周朝時便有了,當時周朝剛剛建立,天下諸侯皆上朝來進見,當時文物諸侯皆來了,唯有丁候未到。姜太公見此,就畫了一個丁侯像,然后往畫像上射了一箭;丁侯不久便生病了,后得知此事后,無奈之下便派使臣前去。
三、蠱
看到這很多人肯定會想到電視或者小說中寫的苗疆蠱術(shù)、蠱蟲。這里要說的是一種貓蠱,也就是歷史上隋文帝貓鬼之案中的那個。貓蠱就是殺死貓之后,再控制貓的鬼魂,不斷給予血食祭祀,讓貓鬼通靈害人,貓毒之法也是要殺死貓,之后再通過種種方法產(chǎn)生毒物。當時隋文帝的國舅爺因為此事而被貶位庶民。
四、叫魂術(shù)
在清朝有一段時間,因為叫魂術(shù)而使得人心惶惶,人人害怕自己的鬼魂被收了去。為了安撫人心,平息此事,朝廷派人將在民間用此巫術(shù)的人通通抓起來進行審問定罪。
叫魂術(shù)至今在很多農(nóng)村仍存在,當小孩子出去玩耍被什么嚇到哭得不停之后,大人們就會認為這孩子的魂被嚇跑了。這個時候大人們就會為孩子叫魂。喊魂的方法多種多樣,有敲鑼打鼓撕心裂肺的呼喊孩子姓名的,有拿著孩子的隨身物品呼喊的,有敲孩子床的,其 效果也多神奇,當喊魂之后孩子多會好起來。
五、相憎術(shù)
此術(shù)在《淮南萬畢術(shù)》曾有記載,方法是將馬尾巴燒成灰,然后將其放進你想分開的兩人的衣服里,之后這兩人就會相互憎恨。此法一般用于宮廷妃子間的爭寵中,在《淮南萬畢術(shù)》中此法的記載并不完全。這些都不過是古代科學技術(shù)不發(fā)達而產(chǎn)生的一種迷信行為,如今估計只有老一輩人才會記得一些。
《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是一本由[美]卡洛斯·卡斯塔尼達著作,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49.80,頁數(shù):240,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讀后感(一):走在前往伊斯特蘭的路上
我將離去,但鳥兒會留下,唱著歌兒。 而我的花園會留下,有它青蔥的樹木相伴,水井相隨。 午后,天空將是蔚藍寧靜。 鐘樓上的鐘會響起, 如同它們敲響在這個午后, 曾經(jīng)愛過我的人會逝去, 城鎮(zhèn)會年年更新, 但我的心靈將患思鄉(xiāng)癥,永遠地流浪, 在我那盛開的花園中,同一處深奧的角落。 ——望·雷蒙·吉梅奈斯 《最終的旅程》
無意間接觸到這本書,讓我極為感興趣。作者卡洛斯·卡斯塔尼達在《巫士唐望的教誨》中曾講述了他跟隨印第安老人唐望學習巫術(shù)的過程。他在書中詳細地指明,培藥特、魔鬼草等能夠致幻的植物是如何打開了他的“知覺之門”,讓他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 這本《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巫士唐望的世界》則記錄了卡斯塔尼達在《巫士唐望的教誨》出版之后重返墨西哥,繼續(xù)在唐望的指導(dǎo)下學習印第安巫術(shù)的經(jīng)歷。作者先是尋求解釋的言語性防衛(wèi),然后卸下防衛(wèi),反求諸己,最后一切神秘都還原為日常生活中單純的行為。 書中帶給讀者一種新的思考模式,以及與當代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觀,亦可稱之為是一種高度覺知的生活方式,它要求人們放下對自我的沉迷與執(zhí)著,淡定從容,無所畏懼,強調(diào)人應(yīng)當去過一種深思熟慮的、真實的、堅強的生活。
二、抹去個人歷史。 唐望告訴作者:“最好抹掉一切個人歷史,免得我們受別人思想的牽絆。你要一點點地在自己周圍創(chuàng)造一層云霧;必須把周圍一切抹掉,直到?jīng)]有一樣事情是理所當然的,是確定的或真實的。你現(xiàn)在的問題是你太真實——你的努力太真實,你的情緒太真實。不要把事情看得太理所當然。你必須開始抹掉自己?!?這一觀點乍一聽匪夷所思,仔細一想,卻很有道理。只有在別人知道時,它才會成為個人歷史。如果一個人沒有個人歷史,不論他說什么,都不會被當成謊言,而我們的麻煩是我們一定得向每個人說明每一件事,同時又希望保持行為的新鮮感。可是在說明所做的一切之后,我們沒法再興奮,為了能好好活下去,我們只好撒謊。這不就是我們的現(xiàn)狀嗎?帶著各種面具生活,讓我們有如背上了沉重的殼的蝸牛,越來越累!我們必須告訴父母、親戚、朋友自己所做的一切,用這樣的方法更新我們的個人歷史。相反,如果沒有個人歷史,就不需要解釋;沒有人會對我們的行為感到憤怒或失望,尤其重要的是,沒有人會用思想把我們束縛住。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精神自由!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他拋家棄舍,拋棄一切,去到一個遙遠的島上,追求他的畫畫的夢想,最終畫出了偉大作品。(主人公以高更為原型)什么時候,我們也能抹掉自己的歷史? 三、丟棄“自我重要”感 其實近年來我們已經(jīng)有所察覺,所以我們常說,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少了你,地球照樣轉(zhuǎn)! 唐望提出:自我重要更是另一件必須丟棄的東西,就像個人歷史。 我們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因為我是如此重要,使我覺得可以理直氣壯地對每件事惱火,事情只要不如意,就可以掉頭就走。因為我是如此重要,所以我們?nèi)涡?,我們隨意發(fā)脾氣,隨意傷害身邊愛我們的人。 “只要你還是感覺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物,就不能真正欣賞周圍的世界,就好像一匹戴著眼罩的馬只能看到一個遠離一切實物的自己?!边@種重要感會蒙蔽我們的眼睛,蒙蔽我們的心。所以我們應(yīng)該常懷敬畏之心! 四、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 唐望告訴我們,死亡是我們永恒的伴侶,它永遠在我們左邊,一臂之遙。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無需回避。保持這份清醒,會更加專注于行動。當一個人決定去做某件事時,就必須貫徹始終,全力以赴。但是他也必須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任,不論做什么,首先他必須知道為什么做這件事,然后必須勇往直前,不加懷疑,也不反悔。 懂得了“使自己不被得到”的哲學,也就平衡了生而為人的孤獨,更無須沉溺于過往的悲痛。人生是一個過程,也許結(jié)果并無意義,但仍然需要你不莽撞、不畏縮,認識到它的美妙與樂趣,并努力完善它。如果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一定會做到活在當下,“盡人事,聽天命”! 五、秘訣不在你做了什么,而在你不做什么。 是啊,我們總是不停地問自己,問他人,我們做了什么!做什么并不困難,難的是“不做”??!就拿教育孩子來說,我們總是想把最好的給他們,總是不知不覺中做了太多,可是,之后,我們卻總是埋怨沒有收到預(yù)期的效果。卻不知,歸根究底,是我們做得太多!
我們的生活中沖滿著混亂、否定、沉溺和執(zhí)著,這是我們痛苦和煩惱的來源。唐望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如何理清混亂,獲得力量,創(chuàng)造全新的生活。他告誡我們,要像戰(zhàn)士那樣去生活,不畏學習的艱苦,努力成為一個不莽撞、不畏縮,盡自己全力去解開個人力量的奧秘的人。 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象征著一種未完成,也永遠不會完成的學習過程,而這種學習其實是一種身心重建的過程,需要身體力行的嘗試。我們都行走在前往伊斯特蘭的路上。
《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讀后感(二):《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試讀
唐望坐在門旁的地上,背靠著墻。他把一個裝牛奶的木箱翻過來,請我坐下,不要拘束。我?guī)б粭l煙給他。他說他不抽煙,但愿意接受禮物。我們談到寒冷的沙漠夜晚以及其他日常話題。
我問他我的到訪是否會干擾到他的慣有生活規(guī)律。他有些皺眉地看著我說,他沒有這樣的生活規(guī)律,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整個下午待在那里。
我準備了一些家譜與親屬圖表,希望他幫助我填出來。我也從人類學文獻上搜集了一系列據(jù)說是屬于這一地區(qū)印第安人的文化屬性,想和他一起看,把他熟習的項目勾下來。
我從親屬圖表開始。
“你如何稱呼你的父親?”我問。
“我叫他爸。”他板著臉孔說。
我有些不快,但是仍舊繼續(xù)下去,假設(shè)他沒有聽懂。
我把圖表拿給他看,向他說明有一個空格是給父親的,另一個空格給母親的。我還用英文與西班牙文對父母親的不同稱呼做例子說明。
我想也許應(yīng)該先提母親。
“你母親叫什么?”我問。
“我叫他媽?!彼脽o知的語調(diào)回答。
“我的意思是你還用什么字眼喊你的父親、母親?你怎么喊他們的?”我說,努力保持禮貌與耐心。
他抓抓他的頭,杲呆地望著我。
“老天!”他說:“給你難倒了,讓我想想?!?/p>
遲疑了幾分鐘之后,他似乎記起了什么,我也趕緊拿筆準備寫。
“嗯!”他說,似乎在嚴肅地思考:“還用什么其他的字喊他們?我喊他們‘嘿,嘿,爸!’‘嘿,嘿,媽!”’
我忍不住笑起來。他的表情實在很滑稽。我不知他是~個扯我后腿的老人,還是一個道地的笨蛋。我盡量忍耐,向他解釋說這是很嚴肅的問題,完成這些圖表對我的工作是很重要的。我努力讓他了解家譜與個人歷史的觀念。
“你父母親叫什么名字?”我問。
他用清澈、溫和的眼光看著我。
“不要把你的時間浪費在那些無聊的事上?!彼p柔地說,但帶著意想不到的力量。我不知道說什么好,那些話仿佛出自另一人的口中。一會兒之前,他還是個搔著頭的傻印第安人,一瞬之間,他扭轉(zhuǎn)了我們兩人的角色。我成了愚蠢的一個。而他以一種無法形容的眼光盯著我,那不是傲慢、違抗、仇恨或輕蔑。他的眼神祥和、清澈又銳利。
“我沒有任何個人歷史,”他沉默了很久,然后說,“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我不再需要個人歷史,就把它拋掉了,就像拋掉飲酒的習慣一樣?!?/p>
我不太了解他的意思。我突然感到很不舒服,覺得受到威脅。我提醒他,他曾經(jīng)向我保證過,可以問他任何問題。他再次對我表示,他真的一點也不介意。
“我不再有任何個人歷史,”他刺探地看著我說,“有一天我覺得可以不需要它,就把它丟掉了?!?/p>
我瞪著他,想發(fā)現(xiàn)他話中所隱藏的意義。
“一個人怎么能把他個人的歷史丟掉?”我爭辯說。
“首先必須有這種欲望,”他說,“然后再一點一點把它抹掉,和諧地進行。”
“為什么要有這樣的欲望呢?”我大叫。
我對我個人的歷史有著強烈的依賴。我家世淵源深厚。我堅信,沒有這些個人歷史,我的生命就沒有脈絡(luò)可尋,沒有目標。
“也許你該告訴我,拋棄個人歷史是什么意思?”我說。
“把它丟掉,那就是我的意思。”他直截了當?shù)卣f。
我強調(diào)說一點也不了解他的想法。
“拿你作為例子,”我說,“你是一個亞基族人。你沒有辦法改變這一事實?!?/p>
“我是嗎?”他微笑著問,:“你怎么知道?”
“不錯!”我說:“目前我無法確切知道,但是你自己知道,這就算數(shù),那就使得它成為個人歷史?!?/p>
我覺得我十分有理。
“我知道我是否是亞基人,這個事實并不足以構(gòu)成個人歷史,”他回答說,“只有在別人知道時,它才會成為個人歷史。我可以向你保證,永遠也不會有人確知這件事?!?/p>
我笨拙地把他的話記下來后,停下來看著他。我實在猜不透他。我回想過去對他的種種印象:第一次見面時他看我的那種神秘的、前所未見的眼神;他宣稱從四周一切獲得同意時所顯現(xiàn)的魅力;他惱人的幽默與警覺;在我問到他父母時他那副不折不扣的蠢樣;還有,他的那幾句充滿力量的話,使我完全不知所措。
“你不知道我是怎樣的人,對不對?”他說,似乎看到我腦中所想的?!澳阌肋h也不會知道我是誰、我是怎樣的人,因為我沒有個人歷史。”
他問我有沒有父親,我說有。他要我回憶父親對我的看法。
“你的父親知道你的一切,”他說,“因此他對你了如指掌。他知道你是誰、知道你做的事情,世上沒有任何力量能改變他對你的看法。”
唐望說第一個認識我的人都對我有一個看法,而我也不斷以自己所做的一切支持他們的看法?!澳憧床怀鰜韱幔俊彼麘騽⌒缘貑枺骸澳惚仨毟嬖V父母、親戚、朋友自己所做的一切,用這樣的方法來更新你的個人歷史。相反,如果沒有個人歷史,就不需要解釋;沒有人會對你的行為感到憤怒或失望。尤其重要的是,沒有人會用思想把你束縛住?!?/p>
《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讀后感(三):一段不會完成的學習之旅
“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象征一種未完成,也永遠不會完成的學習過程,而這種學習其實是一種身心重建的過程,需要身體力行的嘗試” 書中第二部分引文的這一段話,在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想再好不過的來囊括整本書的內(nèi)容了!
看到這本書的封面的時候想到另一本《屠夫十字鎮(zhèn)》的封面,用的色調(diào)和風格相似極了!書名《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單單看書名,很容易誤以為是一本旅行游記,但看完這本書會有很不一樣的感覺,沒有一段旅程這樣出人意料之外,在遠離大都市的沙漠小鎮(zhèn)去像當?shù)氐睦嫌〉诎参讕熑W習,嘗試,了解這個世界!
好多次都如閱讀這本書這樣,完全沒聽說過的書和作者,曾經(jīng)那么有名氣,實在是自己孤落寡聞,居然不知道卡洛斯曾經(jīng)出版的唐望系列書在美國曾經(jīng)產(chǎn)生很大影響,作者本人因此還上過時代周刊的封面。自1972年以來譯成過二十多種文字,近五十年都很暢銷!
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些時候會有些開腦洞,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和所有學習的經(jīng)驗,都是唐望學來探索認識這個世界。作者和唐望所經(jīng)歷的告訴我,這個世界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豐富,看待探索世界的方式和角度不止一種。雖然目前我還是相信我所學習和認知的一切知識。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發(fā)生的很多奇妙的事情,用已知的知識完全不能解釋。所以對唐望和他的巫士世界,雖然有懷疑但是還是比較敬重的,類同于我對宗教的太多!(因為自己沒有經(jīng)歷過,書中描述的實在有點玄,比如停頓世界,捕捉力量。沒有真實的嘗試體驗。實在覺得匪夷所思?。?/p>
書中提到的“停頓世界”和成為戰(zhàn)士撲捉力量,給我很大的震動,在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是多想真的去像作者一樣去嘗試一番。真實的世界,確實有很多超乎我們理解范疇的事實!我想書中描述的“停頓時間”和捕捉力量就是其中一種。這兩種都有點玄妙,書中雖然非常多的篇幅去描述,看完之后仍然云里霧里的感覺,似乎只可體驗不可言傳!整本書跨越的時間線很長,從第一部分主要1961年開始認識巫士唐望,到第二部分1971年跨過了十年左右的時間線。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描述了,古老的印第安巫士體驗生命,看待世界的方式!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不止一次的想,可能我們很多時間,要真的打破所有的經(jīng)驗和認知,去重新看待這個世界。而這本書便是另一類認知世界的方式!書中的內(nèi)容很不可思議,但是又非常有意義!他的意義可能不在內(nèi)容本身,而是那種感受這個世界的視角!
作者說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是一段未完成,永遠不會完成的旅程。我們個人的生命,和整個人類在這個世界的旅程何嘗有不是如此!
《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讀后感(四):從用藥草轟炸你到真正的靈修
(1593字)巫士唐望系列作品其實已出版了多本,如《巫士唐望的教誨》《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巫士唐望的世界》《解離的真實:繼續(xù)與唐望對話》等。《巫士唐望的教誨》講述了作者在1960到1965年間師從印第安亞基族巫士唐望·馬圖斯學習巫術(shù)的過程?!肚巴了固靥m的旅程:巫士唐望的世界》《解離的真實:繼續(xù)與唐望對話》則是第二次重返墨西哥,繼續(xù)在唐望指導(dǎo)下這習巫術(shù)的經(jīng)歷。
巫術(shù)是帶著超自然神秘力量的方術(shù),中國古代出現(xiàn)的巫蠱之禍,造成的血腥冤案等,讓人談巫色變。中國古代有名的巫術(shù):詛咒、毒蠱、偶人替身術(shù)、叫魂等。西方的巫術(shù)同樣也是古代信仰的副產(chǎn)品,女巫、魔法、梅林、圣女貞德、煉金術(shù)、占星術(shù)、幻術(shù)、祭司、法師或預(yù)言者等。有一本《巫術(shù)的世界》從人文科普的角度介紹了巫術(shù)的起源發(fā)展及歷史上的曾出現(xiàn)過的各種巫術(shù)。
《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巫士唐望的世界》作者卡洛斯·卡斯塔尼達是美國的人類學家,1960年,他在沙漠地區(qū)進行課題研究時遇到了印第安巫士唐望,于是跟隨這位巫士長達10年的心靈秘境之旅。讀這本書最初是因為對巫士世界的好奇,但后面慢慢覺察到作者想表達的其實是對現(xiàn)代文明推崇的理性思維的反思以及對內(nèi)在知覺思維的探索。類似身心靈的圖書,可是角度奇異,巫術(shù)的“獵人與戰(zhàn)士”的生存狀態(tài)的描述,除了藥草之外,靜心澄慮的注意力訓(xùn)練,巫術(shù)開啟知覺的本意等,這些看起來是干貨,可以一償好奇。
在作者眼里,唐望巫術(shù)的觀念本質(zhì)是:巫術(shù)不是怪力亂神的追墳,而是個人心理的健全與意識的完整發(fā)揮。唐望系列三部曲,其實也是沿著普通人的思維習慣,一步步深入,一步步進入探索“人類心靈在接觸神秘未知時的心靈境界”的問題,即“先是尋求解釋的言語性防衛(wèi),然后卸下防衛(wèi),反求諸已,最后一切神秘都還原為日常生活里的單純行為”。
唐望的這種巫術(shù)其實也有點像自然療法,置身于大自然,全身心地放松,并與大自然慢慢建立聯(lián)結(jié),從而讓自然喚醒人的自然性,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的生命之美,讓自然治愈我們。比如約瑟夫·克奈爾的《共享自然》一書中回歸自然的自然療法。唐望巫術(shù)其實不說那些藥草,單從“靜心澄慮”上看,其實也是親近自然的,只是唐望巫術(shù)更有系統(tǒng),更成體系。而這種不只是親近自然的本能的體系化建立,也成就了唐望巫術(shù)的神秘和魅力?!@是現(xiàn)代文明體系無法理解和想象的另一支意念世界?!坝钪娴膴W秘神奇是遠超過狹隘的人性所能理解的”,“因此唐望總是讓門徒置身于陌生的大自之中,徹底剝離了門徒與人為世界的關(guān)系,知覺才能真正擴展到周圍的世界上?!?/p>
在現(xiàn)代文明體系的侵蝕下,人與自然的溝通聯(lián)結(jié)遠沒有古人那么頻繁與深入,也早已失去古人那樣對自然的絕對信仰力,所以,像唐望巫術(shù)這樣帶點超自然力的知覺能力,其實億萬人里無一,非常非常稀少。但是唐望巫術(shù)仍能引發(fā)我們對現(xiàn)代理性思維的反思,曾經(jīng)被我們忽略的“飄渺的”知覺能力其實也異常強大。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科學與玄學的論戰(zhàn)永遠不會休止。就像與科學并存的儒釋道,他們也都是各自自成體系的觀念系統(tǒng),唐望巫術(shù)也是如此。我們也不必一定要站在科學或者玄學的岸上,在人類的認知里永遠存在一些不可知的、不可思議的,科學不能解釋,不能涉及的事物,這些玄學的成份也永遠是我們想搞清楚,又一時無能為力。 在靈修方面,現(xiàn)在的我們,也許終其一生也達不到唐望的高度,但也不必陷入巫術(shù)神秘的敬畏或崇拜之中,但可以借這樣的觀念,有意識訓(xùn)練提高自我的知覺能力。
在《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巫士唐望的世界》序言中,陳芊羽說,“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象征著一種未完成,也永遠不會完成的學習過程,而這種學習其實是一種身心重建的過程,需要身體力行的嘗試?!霸诔蔀橐粋€更好的人的旅程中,巫士唐望為我們作出先行者的表率,讓人“真正置于精神的荒野,擺脫文化豢養(yǎng)的束縛,甚至‘抹去個人歷史’獲得覺知上的自由”,重拾自然的饋贈,重拾生命的信心與體味更豐富的生命體驗?!@種生命哲學值得追尋。
《前往伊斯特蘭的旅程》讀后感(五):充滿力量而不迷失
人生是一個過程,任何結(jié)果都沒有意義,但方向仍無比重要,它要使得我們能在人生的旅途中心中充滿力量而不迷失。
《前往依斯特蘭的旅程》敘述了西方理性傳統(tǒng)下“傳奇”的誕生。它讓讀者了解,我們也許過于偏執(zhí)于感官信息的可靠性——這同樣是一種迷信。
他人的期望使我們軟弱。我們總是努力地抬高他人對自己的期望,這使我們獲得他人的支持和必要的資源以完成自己的目標。但是當他人的期望一旦建立,我們便陷入到滿足他人期望的漩渦之中,不斷地作出努力以證明自己,最終我們只記得他人的目光而忘卻了自己的初衷。如此,他人的期望成為了自我的牢籠,真正的自己躲在內(nèi)心的小角落里哆哆嗦嗦不敢發(fā)聲??纯瓷磉?,每個人都在說話,但真正在表達自己的又有幾個,我們都只是在試圖于人群中證明自己而已。同樣,真正用生命去表達自己的人又有幾個?當他人的期望成為衡量人生意義的坐標,我們已在不知不覺中失去自由,我們所追求的不再是自己的人生。
對未知的恐懼使我們軟弱。我們做不成許多事,不過是因為我們沒有勇氣去做而已。世間偉大之人,不過是他們敢于突破對于未來和不確定性的恐懼而已。他們深知于人生而言只有自己的內(nèi)心是真實的,是故敢于忠實于自己。他們是自己的主人,他們堅強故擁有力量。
這些使我們軟弱的東西,是我們?nèi)松械拿造F,當我們敢于伸張自己的生命,尋找到并忠實于自己內(nèi)心的方向,這些迷霧便有可能成為我們的盟友,既使我們在旅程中獲得捉迷藏般的樂趣,也使我們能夠變得“狡猾”,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堅定并順利地走下去。
在被問及如何扔掉過往時,唐望回答到:
首先這個人要有扔掉它的欲望,然后一點一點地、慢慢地將它切碎。(One must first have the desire to drop it. And then one must proceed harmoniously to chop it off, little by little.)
當下一次我們努力地想要在他人面前證明自己、恐懼或產(chǎn)生某種渴望時,我們應(yīng)保持警覺:它于我們的人生而言是否是必要的、它是否伴隨我們的軟弱而起、它是否是真實的自我的一部分,我是否應(yīng)停下來、先將它扔掉再前進?
本書教導(dǎo)我們?nèi)绾稳ミ^一種有趣而富于創(chuàng)造力的自發(fā)性生活,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如何與我們周遭的世界,包括人類、動植物,或無生命事物建立關(guān)系與溝通。--學習失去自我重要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提醒自己必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1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王娡是怎么想到拋夫棄女,進宮當妃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