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李自成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李自成能橫掃大明,逼死崇禎,面對滿清為何卻敗得如此迅速徹底?本是農民義軍的首腦,結果卻被山民鋤殺,他到底做錯了什么?
明朝末年,由于后金的野蠻擴張,朝廷在北方邊境用兵不斷,加之天災連年,明廷財力告罄,政府又向農民加派三餉,三餉綜合超過正常田賦一倍以上,廣大人民十室九空,因而引發(fā)了饑民舉義反明。李自成正是由此加入高迎祥的義軍,并最終取而代之的。
李自成能夠以一驛卒起家,橫掃大明,逼死崇禎,創(chuàng)出了一片新天地,絕對是非同一般的人物,但是,闖軍在進京之后,龍椅還沒坐縶,就不得不逃北京,不久便在九宮山為山民所鋤殺,實在令人吧惋。最終,大清鐵騎于崇禎十七年的五月初三入主北京,成為華夏新主。
本來有望成為華夏新的李自成,為何如此迅速地就敗給了滿清?縱觀闖軍的成長史,其注定落敗的原因大致有四:
其一,劫掠為生,沒有鞏固的后方
李自成部從一開始就是流動作戰(zhàn),沒有鞏固的后方,兵員與補給跟不上,所以一直被人污不流寇,似也不冤。同樣是起步于底層的漢高祖劉邦,就清醒地認識到這點,所以,他外出征戰(zhàn)時,就讓蕭何在后方給他撐起一片退可守、進可攻的穩(wěn)固大本營。楚漢戰(zhàn)爭時,蕭何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后方,是劉邦打敗項羽的重要基礎。
劉邦在總結建國成功的原因時,對此就有過非常中肯的評價:“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p>
其二,為反而反,沒有明確的綱領
闖軍之興、之敗,都是有跡可尋的。崇禎十年(1637年),楊嗣昌運用自“四正六隅,十面張網(wǎng)”的戰(zhàn)略,限制義務軍流動,各個擊破,最終,張獻忠兵敗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關南原遭遇洪承疇、孫傳庭的埋伏被擊潰,只帶著劉宗敏等殘部17人躲到陜西東南的商洛山中。
杞縣舉人李信投奔李自成后,給他提出了“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宣傳口號,“闖王來了不納糧”,不是不真的不納糧,而是無糧可納,因為,他們是走一路,搶一路。生活在底層的貧苦百姓,加入闖軍后,不僅可以不納糧,還可以搶他人糧。所以,敗退商洛山中的李自成,才因了一句“闖王來了不納糧”,又才能迅速崛起。
李自成進京后,闖軍上下仍沿用在南方諸省的做法,向官宦富商逼捐。據(jù)《明季北略》記載,李自成入北京后,從宮中搜出內帑“銀三千七百萬錠,金一千萬錠”,“舊有鎮(zhèn)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兩,鐫有永樂字”。李自成進京后,沿用的還是劫掠南方諸省的老辦法,結果,弄得民心盡失,死走逃亡者無數(shù)。滿清入關后就不一樣,大量任用大明的降將降官,從而快速穩(wěn)定了各級政權。
其三,不解時局,是急于求成
同樣是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在強手如林的霸王爭奪戰(zhàn)中,聽從謀士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在其他義軍奮勇當先時,養(yǎng)兵休戰(zhàn),積蓄力量,待機而動。當元軍被其他義軍給消耗得差不多了,各路義軍也自損嚴重的情況下,才適時出手,一舉奪得天下。
李自成如果不那么急于稱帝,不急于進京,給大明一絲喘息的機會,讓崇禎有力氣與多爾袞放手一搏,時局或有所變。李自成則可以利用這一段時間,借機會鞏固后方,以逸待勞,坐山觀虎斗,待明清兩敗俱傷時,再率部北上,如此,才或可問鼎天下。
其四,流寇作風不改,加速大順滅亡
據(jù)《北略》記載,“賊初破城,先假張殺戮之禁,云‘如有淫掠民間者,立行凌遲'?!庇谑蔷用衲樫N“順民”二字,簟食壺漿焚香夾道迎接闖王人馬進城;商賈營業(yè),街市如常。未幾,大順兵沿街大呼索馬騾,"居民盡驅馬騾出產外,賊爭騎去。”
當時,闖軍進城約有四十余萬士卒,“賊令京城造捧門冊,派養(yǎng)賊兵”(《平寇志》卷9),自此這四十余萬散居民宅的士卒,便不受軍營約束,在居民中為非作歹起來。
闖軍進城時也曾申令紀律,但是,從上到下都難執(zhí)行,從將軍到士后,匪氣依舊,將京城縱掠一空。劉宗敏因搶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一下子將吳三桂推向敵人的陣營,從而加速了大順的滅亡。
李自成為什么如此迅速地丟掉了辛苦得來的天下?其實也很簡單,這一切都關乎民心。民心是可怕又可愛的東西,李自成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是因他順應了民心。
但是,帝王夢成后,他又忽視民意,縱兵毀城害民,其結果就是,其興也匆匆,死亡也匆匆。“得民心者得天下?!比绱撕唵蔚囊蚬钭猿傻剿?,也許都沒能悟透其中的道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1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明朝頻發(fā)太監(jiān)專權,清朝卻一個也沒有
下一篇: 項羽跟劉邦相比,最吃虧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