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項羽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結(jié)束了秦的嚴(yán)苛統(tǒng)治之后,項羽分封了十八個諸侯,把既得利益分配給了各路諸侯,但是在他和劉邦的楚漢戰(zhàn)爭時,為什么沒有人出來幫助他呢?
公元前209(秦二世元年)九月,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天下呼啦啦刮起了抗秦大風(fēng)。浙江會稽太守殷通心底一陣蕩漾,他也計劃起兵,希望項梁和桓楚能夠在他手下為將。這時候,項梁舉薦了項羽。
人手正缺,殷通很是器重項羽。然而,危險也來到了殷通的身邊。
就在殷通和項梁商議尋找桓楚的時候,項梁安排項羽立即斬殺殷通。當(dāng)項羽提著殷通的腦袋出現(xiàn)在殷通部下面前的時候,太守府里的守兵大驚失色。殺!項羽毫不手軟,斬殺百人,手下“眾乃皆伏”。一時間,當(dāng)?shù)馗髀泛缽娂娂娡犊窟^來。
和歷史上任何一個英雄人物的成功一樣,項羽靠著一股劍氣贏得了名聲。
公元前208年,點燃秦末戰(zhàn)火的陳勝走到了生命的終點,項梁項羽走到了歷史的前臺。
而下一步怎么辦?項梁和范增研判局勢之后,認(rèn)為當(dāng)前還不足以震服天下,為了掩人耳目,確立了一個傀儡——楚懷王。
隨后,各路人馬在多條戰(zhàn)線上與秦軍開戰(zhàn)。經(jīng)過兩年的拼殺,秦軍主力被消滅。公元前206年十一月,劉邦攻入咸陽,隨后,項羽也率兵入關(guān)。
盡管當(dāng)年劉邦和項羽有“先入咸陽者為王”的盟約,但是劉邦的幾萬人馬和項羽的四十萬人馬相比,沒有任何比較優(yōu)勢。劉邦收起鋒芒,暫時蟄伏,項羽分封諸侯。
征得楚懷王同意,并被尊為義帝后,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把天下分為十八個板塊。劉邦為漢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魏王豹為西魏王、申陽為河南王、司馬卬為殷王、趙王歇為代王、張耳為常山王、英布為九江王、吳芮為衡山王、共敖為臨江王、韓廣為遼東王、臧荼為燕王、田市為膠東王、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
在反秦的過程中,如果大家還為了同一個目標(biāo)共同奮斗的話,那么,隨著秦的消亡,新的不平衡很快就出現(xiàn)了。
項羽封王看似大家排排坐、吃果果,實則各人有各人的心思。
論打仗,項羽是一個高手。而論治政,項羽簡直就是一個小孩子,他的短板暴露無遺。
正像劉邦說的那樣,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在反秦的過程中,項羽走的都是順風(fēng)路,幾乎沒有挫折,自己拿不住了。他雖有匹夫之勇,卻不能任屬賢將。換句話說,項羽就沒有揣摩人心,任用賢良的基本素養(yǎng)。
其實,項梁死亡后,項羽口中的“亞父”范增絕對是一個可以委以重任的人物。
但是,范增一而再,再而三地勸諫,項羽就是聽不進(jìn)去。項羽自恃手握重兵、武功高強,不相信會有人覬覦自己的位置。然而范增卻很清楚當(dāng)時的狀況,不斷建議項羽果斷下手,鞏固地位。
自以為是,剛愎自用,項羽注定要栽跟頭。劉邦反間,項羽輕信,他疏遠(yuǎn)了范增。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這既是范增的怒罵,又是范增的無奈。
分封天下本身就是一個禍根,更是項羽人生的拐點。
自立為西楚霸王,把自己置身于諸王之上,實際上就等于把自己擺在了大家的對立面。
居高臨下的優(yōu)越感,讓項羽始終缺乏危機意識。巨鹿之戰(zhàn)結(jié)束后,項羽唱了一出鴻門宴大戲。作為主角,項羽把范增的建議置之腦后,在張良的幫助下,劉邦成功逃脫,項羽失去了很好的絕殺機會。就是在這場勝券在握的宴會上,面對趙、燕、齊、魏、韓等國諸侯王,項羽一人獨大,用對待臣子的態(tài)度對待大家。
同甘苦易,共患難難。地位還沒有鞏固,項羽用自己的行為把大家推遠(yuǎn)了。
假如再有什么風(fēng)吹草動,誰還愿意幫助他呢。
項梁死了,范增走了,項羽沒有了智囊團隊,他成為孤家寡人。
狼虎伺環(huán)的日子很快到了,新一輪攻伐開始。當(dāng)年分封的諸王沒有人幫他,劉邦走向巔峰,項羽烏江自刎。一曲《霸王別姬》,既是項羽的挽歌,更是剛愎自用者的哀歌。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2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古代官員的夜生活最豐富的屬于哪個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