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安史之亂帶給大唐的三個后遺癥,讓大唐失去了翻身的可能,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爆發(fā)于755年的安史之亂被公認為是唐朝的分水嶺,如果把大唐比喻成一個人的話,那么安史之亂前的大唐就如一個意氣風發(fā)的年輕人,他狂妄、自大、誰不服氣他就用拳頭把對方打趴下,而安史之亂后的大唐就像這個年輕人因他的狂妄被自己人打折脊梁骨,挑斷了手腳筋,盡管意識清醒,但卻只能在床上躺著過完自己的余生,這其中的轉(zhuǎn)變在后人看來尤為可惜。
安史之亂最終于八年后被平定,而此時的玄宗、肅宗早已入土,大唐早已進入了唐代宗時期,正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前人挖坑,后人填。但似乎玄宗挖的這個坑有點深,直到一百十五年后唐亡,也沒有填上。但安史之亂只是禍害了一代人,可是因他們而改變的制度、格局,成為了大唐的吸血蟲,他們無時無刻不抽著大唐這個病號的血,直到滅亡。
而自從代宗以后的唐皇們都想著法去給這個病號輸血,但是斗不過是治標不治本,大唐需要的不是血,而是需要鳳凰磐涅??墒撬麄儧]有魄力去作這件讓大唐新生的事,而是不斷的留給下一代,一代人只能作一代人的事,他們?nèi)绱私忉尩健?/p>
安史之亂留給唐王朝的三個后遺癥,是唐難以翻身的原因。他們分別是宦官干政、黨爭激烈、藩鎮(zhèn)割據(jù)。
要說宦官干政的苗頭這還是要從玄宗時期的高力士說起,高力士在扶持玄宗上位后深得信任,很多事高力士都有權(quán)替皇上做主,玄宗也說過:"他辦事,我放心"的話,不過好在高力士個人品行端正,無心于權(quán)力斗爭,才讓唐玄宗時期并沒有出現(xiàn)什么因宦官而起的政治事件。
而在玄宗之后的肅宗時期,宦官李輔國得勢后,與權(quán)貴勾結(jié),把朝堂弄得烏煙瘴氣,從此唐朝宦官亂政的序幕正式開啟,其中比較有名的事件就是李輔國在玄宗搬家之時派出衛(wèi)兵前去恐嚇,好歹上一任大宦官高力士憑借著自己的余威,才保得玄宗安全,不然可能又會引起一場嚴重得政治事件。在唐朝中后期,一些宦官甚至控制著唐朝最精銳的神策軍,由于沒有軍權(quán),唐朝后期的很多皇帝不過都是一個吉祥物,隨意被宦官廢立,做皇帝如此可謂是憋屈至極。
黨爭各朝各代都有,但有名的也就那幾個,而唐王朝的牛李黨爭確實值得在史書上大書特書,黨爭大多數(shù)都會隨著核心人物的死去而展示消停,但牛李黨爭持續(xù)了近半個世紀,黨爭之長久,斗爭之激烈實屬罕見。
這兩派系的主角分別是牛僧孺與李德裕,他們在爭奪權(quán)力的過程中無所不用其極,互相打壓,相互傾軋,有時為了反對而反對,只要他贊同我就反對,使得中央政策朝令而夕改,人民苦不堪言。這兩派的權(quán)力斗爭,在某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唐王朝的覆滅。
加速唐王朝滅亡的除了以上兩個原因外,藩鎮(zhèn)割據(jù)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如果把宦官干政、黨爭比如成一個人的內(nèi)臟除了問題的話,那么藩鎮(zhèn)割據(jù)就是十足的牛皮蘚,屬于慢性易復(fù)發(fā)的皮膚病。五臟六腑出了問題,可以經(jīng)過調(diào)理慢慢恢復(fù),而得了牛皮蘚,那可是很難根治了。
而藩鎮(zhèn)割據(jù)就是這樣,每當中央政府強勢時他們順而聽命,當中央政府勢微時他們甚至直接跟政府唱反調(diào),政府也拿他們沒辦法。再加上這些地方的征兵、賦稅、徭役基本獨立,儼然一個個土皇帝,中央政府不但得不到這些地方的支持還要拿出精力去防備他們,政令難行,國之不國。
事實也證明,唐王朝的覆滅也是因為藩鎮(zhèn)過于強大,如朱溫這個唐帝國的終結(jié)者就是在鎮(zhèn)壓黃巢起義中進行政治投機而取得高位得。
唐以武立國,以文而名于世,但是這種情況也之時從唐初到唐中,晚唐確實名不其實,盡管出現(xiàn)國很多中興之主,如有著小太宗之稱的唐宣宗,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國家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可是就算是他也無力改變唐之衰退的歷史趨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4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