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我焉支山,婦女無顏色,焉支山對匈奴有多重要?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p>
兩千多年前,強悍的匈奴曾經(jīng)壓得中原王朝抬不起頭來,不過后來匈奴人發(fā)出這樣的千古悲唱“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女無顏色。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逼钸B山和焉支山,這兩個地方為何對如此重要,以至于失去它們后,匈奴人發(fā)出這樣的悲鳴?
匈奴,是我國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最初活動在陰山南北包括河套地區(qū)和以南的“河南地”(鄂爾多斯草原)一帶。戰(zhàn)國時期,匈奴在燕、趙、秦以北游牧,和中原各國屢有沖突,趙國名將李牧大敗匈奴,使其不敢南侵。戰(zhàn)國后期,中原諸侯國互相征伐,匈奴也乘亂發(fā)展壯大。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派蒙恬北擊匈奴,將匈奴逐出河套地區(qū)。因匈奴游牧性質(zhì),居無定所,想要一舉消滅并非易事,而且成本太高(大軍出擊后勤是最大負擔,而且不一定能找到對方)。因此,秦朝在燕、趙、秦舊長城的基礎(chǔ)上,修建了漫長的長城防御工事以防匈奴南下。
秦末,天下大亂,匈奴也趁機南下,侵占大量地盤。河套地區(qū)又被匈奴侵占,河西走廊也被匈奴控制。等到西漢統(tǒng)一中國之時,匈奴也差不多完成統(tǒng)一,建立起一個以冒頓單于為首的強大而遼闊的匈奴汗國。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于公元前200年,向匈奴發(fā)起攻擊,結(jié)果卻大敗,連自己都被圍困在山西大同的白登山,差點兒就丟了老命,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圍。
匈奴汗國東至遼東半島,河西走廊及以西的西域諸國皆在匈奴控制之下。若論地盤大小,匈奴比剛完成統(tǒng)一后的西漢疆域不相上下。而且匈奴還在四處擴張,對漢王朝虎視眈眈,兩大勢力勢必會發(fā)生激烈的碰撞。由于漢王朝剛建立,內(nèi)部還不穩(wěn)定,而且經(jīng)過秦末亂世,整個社會需要休養(yǎng)生息,漢朝遂對匈奴采取屈辱的和親之策,以拖過生存期瓶頸,再圖將來。
話說匈奴由于地盤太大,大致分單于王庭以及左右賢王三部進行管理。單于王庭居中,左賢王居東,右賢王居西。河西走廊及西域都為右賢王的勢力范圍,右賢王王庭最初在巴里坤一帶。在右賢王的地盤上,河西走廊里面的一片片綠洲則是其最肥美的土地,水草豐美,可耕可牧。
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星星峽,南面是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祁連山脈,北面是阿拉善高原,以及由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等組成的環(huán)境惡劣區(qū)域。河西走廊東西長約1000公里,雖然地處西北地區(qū)氣候干燥少雨,但是因為有祁連山上的冰雪融水,這條長廊內(nèi)倒是罕見地出現(xiàn)了上千條河流,其中最大的三條河流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尤其是流經(jīng)張掖一帶的黑河,為我國第二大內(nèi)陸河。正是這三大內(nèi)河水系在河西走廊內(nèi)孕育出了大片綠洲,尤其是張掖、武威有“金張掖、銀武威”之稱。這大片肥沃的綠洲可供匈奴人快樂地放牧,衣食無憂,比起塞外、漠北的苦寒和貧瘠,這里就是天堂。
焉支山,是祁連山的一條支脈,位于張掖市山丹縣縣城東南約50公里處,東西長約34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平均海拔近3000米,主峰毛帽山高3978米。焉支山風景秀美,唐代大詩人李白曾有“雖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絕句留世。因山中盛產(chǎn)一種紫紅色的紅藍花,其汁液可用來做胭脂,因此也叫胭脂山。雖然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對女人來說。但和生存相比,其分量要輕得多了。焉支山的重要,絕不僅僅是因為匈奴失去它就沒有胭脂可用了。
河西走廊對中原王朝的重要性,用明代名臣楊一清的一句話即可:“兵糧有備,則河西安。河西安,則關(guān)陜安,而中原安矣”。而焉支山對河西走廊的重要性更是非比尋常。在地圖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焉支山處在河西走廊最窄的蜂腰之處。南面的祁連山和北面的龍首山相對,而焉支山正處于二者形成的走廊中間,就像攔路虎一樣。要想穿過河西走廊,只能繞道焉支山北或者山南。拿下焉支山這個地勢險要的制高點,可以控厄河西走廊,焉支山是河西走廊東段真正的咽喉之地,因此焉支山自古就有“甘涼咽喉”之稱。
不但如此,因為北面的龍首山擋住了南下的風沙和寒流,在焉支山南邊又有西大河和黑河支流等河流流經(jīng),使得這里有了極其優(yōu)質(zhì)的大草原,即目前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馬場---山丹軍馬場所在。山丹軍馬場的歷史是從西漢拿下焉支山,霍去病設(shè)立后開始的。不過在此之前,那里是匈奴人的快樂放牧地,賴以生存的家園。
漢朝之前,由于北方游牧民族以松散的部落形式存在,并未形成真正統(tǒng)一的大聯(lián)盟,襲擾漢地邊境的多是小股零散游牧騎兵,搶一把就跑,根本沒有有效的組織。但是匈奴汗國成立后,以國家形式組織的大規(guī)模的騎兵,其團隊作戰(zhàn)的戰(zhàn)斗力得到空前的提高,對中原王朝來說這就是噩夢。戰(zhàn)馬就成為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誰掌握這種資源,就占有巨大的優(yōu)勢,無論對漢朝或是對匈奴來說,皆是如此。順帶說一下,后來的北宋因為沒有河西,缺少戰(zhàn)馬,最終亡于游牧勢力之手。
漢武帝時,經(jīng)過張騫“鑿空”西域以及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漢朝對匈奴的反攻正式打響。在衛(wèi)青、霍去病等大將強勢攻擊下,不但奪回了河套地區(qū),而且將河西走廊牢牢控制在手中。從此漠南無王庭,難怪匈奴失去祁連山和焉支山后會如此悲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4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