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同樣是立下軍令狀為什么關羽無事而馬謖卻被殺呢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赤壁一戰(zhàn),摧毀了曹操的自信,如此慘敗差點讓他喪命如此。因關羽重情重義,為報答曹操昔日厚待之恩而放了他一馬,所以曹操才能留下性命,后而感慨痛哭,若奉孝仍在,我怎會有此大敗!
此前,關羽已立下軍令狀,若沒能拿住曹操便是死罪。但事實上,他卻保住了一命,這是諸葛亮心軟了嗎?
并不是,看看同樣立下軍令狀的馬謖,因擅自妄為使得街亭丟失,撤軍之后,馬謖卻落得被斬首的慘境。同樣是立下軍令狀,關羽能留得一命,而馬謖卻是人頭落地,這是為何呢?
其實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就是關羽與馬謖在蜀漢陣營中的地位差別,論及地位和權勢,馬謖都不及他。諸葛亮就算有心要處死關羽,也沒這個能力。原因之二,兩人所立軍令狀根本就不是同一個級別,而諸葛亮也沒有按照同等的法令去執(zhí)行。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點,關羽是蜀漢陣營老大的結(jié)義兄弟,這個地位就相當于免死金牌了!劉備當老大,而關羽自然是老二了。更何況,關羽的資歷比諸葛亮都還要老,別提馬謖了,更何況劉備還不待見他。眾所周知,劉備的識人眼光屬于一流水準。
在劉備創(chuàng)業(yè)之初,關羽就已經(jīng)誓死跟隨了,跟隨劉備出生入死,情誼自然另當別論。關羽被殺,劉備舉國之兵前去報仇,便知他們的情誼多深。
接下來我們再看曹操被關羽放走后,眾人的反應。諸葛亮欲斬殺關羽,而劉備卻苦苦求情,說關羽雖然有錯,但畢竟是我結(jié)義兄弟,這過錯先記著,望日后將功補過。由此可見,諸葛亮就算有心想要處死關羽,也沒這個能力,只得作罷。
關羽在蜀漢集團中有著堅不可摧的地位,自然不會輕易被處死。
反觀馬謖,雖得諸葛亮器重,贊他氣量過人,但是劉備對他卻是沒什么好感的。劉備在臨終前,曾對諸葛亮說了這樣一番話:“馬謖言過于實,浮夸猶甚,此人不能擔大任,日后對他還要多番考察。”
諸葛亮心中卻是另有想法,他認為馬謖還是能有大用的。因此諸葛亮就讓馬謖任參軍一職,并且經(jīng)常邀他到營帳中論及軍事,常常一談就忘了時間。
不過,器重歸器重,若是真犯下大錯,那么該殺之時還是不能留情的。畢竟破壞了北伐事宜,死罪是不可赦免的。就算諸葛亮有心護他也沒這個能力。
所以說,關羽在蜀漢陣營中的地位,馬謖是比不了的,自然遭遇也不一樣。
至于第二個原因,當初諸葛亮讓關羽立下軍令狀,并且讓他去攔截曹操,其實早就算定了關羽是無法完成任務的,而諸葛亮交給馬謖的任務卻是不能有失的。
我們先來看看關羽立下的軍令狀,當時諸葛亮已經(jīng)有言在先:“我并不是不想用你,只是我擔心你太重情義,會把有恩于你的曹操給放走?!钡顷P羽卻一再保證能夠攔下曹操,將他捉拿住。
于是便有了這個軍令狀,如果放走了曹操,就軍法處置,毫無怨言。
諸葛亮已經(jīng)料到了關羽會放人,之所以還派關羽去,其實是另有原因。
雖是三國鼎立,但蜀漢實力卻最為弱小。若是殺了曹操,那么東吳一旦來犯,蜀漢是抵擋不了的。所以曹操是不能殺的,而且還得放他走。
當然,曹操須放但也不能明著放,還得換一個形式,讓人們看不出破綻。所以說,關羽立下的這個軍令狀壓根就是個形式而已,曹操順利逃脫才是諸葛亮的真正用意。既然關羽順利完成了任務,那為何還要懲處他呢?
至于后面的要軍法處置關羽,其實也就是意思一下,走個過場而已,他也算準了劉備會求情,于是諸葛亮便順水推舟,而關羽則保住了一命。同時,這也是諸葛亮借機壓制一下關羽的氣焰,讓他收斂一些,可謂是一舉兩得。
而馬謖的遭遇就不一樣了,諸葛亮交給他的任務就是要讓他認真作戰(zhàn),而不是要見到街亭失守的局面。
雖然兩者都是立下了軍令狀,且都沒能完成任務。但是事情的性質(zhì)卻完全不一樣,馬謖讓北伐大計付之一炬,是不可饒恕的,必死無疑的,所以諸葛亮只得揮淚斬殺了他。
現(xiàn)在大家應該領悟到諸葛亮的用意了吧。同樣是立下軍令狀,關羽可放而馬謖當斬,這已經(jīng)是注定了的。
雖然同樣立下了軍令狀,但是二人之間性質(zhì)不同,關羽立下軍令狀是在諸葛亮的算計之下,就是想要讓關羽不成功回頭賣關羽一個人情,而馬謖不一樣,馬謖是本來應該成功的事情,結(jié)果辦砸了,所以諸葛亮自然軍法處置。
赤壁之戰(zhàn)后,諸葛亮故意不派遣任務給關羽好刺激關羽把事情弄大到立下軍令狀那種地步,而馬謖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期,主動請命去駐守街亭,為了爭功甚至把全家老小都賭注在內(nèi)。
二人立下的軍令狀區(qū)別如下:
首先關羽立軍令狀,諸葛亮知道關羽?傲上而不辱下,欺強不凌弱?,又是個重情重義之人,當初曾經(jīng)受過曹操的恩惠,后來又過五關斬六將,欠下了曹操一個很大的人情,見了面斷然不會殺曹操,而此時曹操還尚不能死,所以故意用激將法騙關羽立下了軍令狀,回頭等到關羽回營必定會因為沒有殺了曹操而心生愧疚,到時自己在很大度的放過關羽一馬,關羽一定會感恩戴德,最后果然如愿,所以這份軍令狀不過就是諸葛亮的一個計策而已;
其次馬謖立軍令狀,之前關羽那份軍令狀純粹屬于諸葛亮對關羽開的一個玩笑,而馬謖的軍令狀跟關羽不是一種性質(zhì),當時諸葛亮確實想要讓馬謖守住街亭,這樣一來曹魏大軍就無法進入隴右平原地帶,自己也就能順利的割據(jù)涼州了,可惜馬謖不僅沒能守住街亭,而且竟然是一戰(zhàn)潰敗,自先逃命,隨后整個戰(zhàn)局都被魏軍搶奪了有利形勢,所以諸葛亮殺了他也是軍法從事;
最后差距,再加上馬謖的地位跟關羽本來也不能相比,關羽是蜀漢開國元勛,功勞顯著,即使是立了軍令狀有了過失,也會看在以往情分上免去一死。
軍令狀在古時候是十分重要的一份文件,一旦立下了軍令狀只有兩種結(jié)果,一個是勝另一個便是死,它的威嚴是不容褻瀆的,但是在三國時期的關羽在立下軍令狀失敗后卻能活下來,而馬謖卻難逃一死,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關羽放走曹操是諸葛亮意料之中的,而且讓關羽放走曹操也是諸葛亮的本意,因為如果曹操死了,孫權少了一個對手就肯定會把目標轉(zhuǎn)移到劉備,而以劉備當時力量自然是無法與孫權抗衡的,曹操活著可以分散孫權的一部分注意力,同時也讓曹操欠關羽一個人情,總之關羽放走曹操是一種戰(zhàn)術,而相對的馬謖失守街亭卻是完全破壞了諸葛亮的計劃,間接的導致了諸葛亮北伐的失敗,所以難逃一死。
另一方面關羽是劉備結(jié)義兄弟,而且是劉備手下一員大將,在實力過于弱小的情況下自然是不能殺掉的;馬謖雖然是諸葛亮的得力助手,但是劉備在死前曾說過馬謖名不副實,不能大用,也就是說馬謖并不被劉備看重,諸葛亮用先帝不看重的馬謖守街亭,而不用魏延、趙云等名將,現(xiàn)在街亭失守,如果不嚴厲處置馬謖,部下肯定不服。諸葛亮沒辦法,只好含淚處死馬謖。
所以說關羽能夠從軍令狀中活下來一方面是諸葛亮的本意就是如此,另一方面便是關系太鐵了,是不能隨意動的人,所以關羽能夠活下來,而相反馬謖罪過太大所以難逃一死的結(jié)局。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周瑜火燒赤壁后,曹操敗走華容道,關羽奉命把守,諸葛亮怕關羽念昔日之情,放過曹操,之所以對關羽不是那么信任,主要是因為關羽非常講義氣,關羽為表明態(tài)度,立下軍令狀,如不能斬殺曹操,甘愿受軍法處置。
在華容道,關羽與曹操狹路相逢,曹操親自哀求關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關羽始終逃不過義字,把曹操及手下全部放走。
諸葛亮北伐中原,馬謖請命把守街亭,并立下軍令狀,確保街亭萬無一失,結(jié)果,馬謖違抗諸葛亮的命令,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兵敗,差一點被司馬懿所擒。
同樣都立下軍令狀,關羽華容道私自放走曹操,關羽被諸葛亮放過,而馬謖街亭失守,卻執(zhí)行軍法,斬首示眾呢?
關羽違抗軍令,私放走曹操,按律當斬,當時諸葛亮要斬關羽,眾將都求情,張飛直接翻臉,劉備更是念在桃園結(jié)義之情,若殺關羽,劉備也跟著死,既然這樣,諸葛亮又何必這么執(zhí)著呢?關于馬謖失守街亭,斬他無話可說,畢竟軍令如山,諸葛亮身為三軍統(tǒng)帥,令行禁止,如不執(zhí)行軍令,何以服眾,更何談北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4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