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五代十國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01
公元904年九月,唐昭宗李曄被宣武節(jié)度使朱溫弒殺,他的第九個兒子、年僅十三歲的李柷繼位,是為唐哀宗。
唐哀宗在位三年,沒有嘗過一天做皇帝的滋味,因為他無實權,一切政事都是朱溫說了算。
后來,朱溫連這個傀儡皇帝也見不得了,干脆廢了他,第二年就逼他喝了一杯毒酒。
公元907年四月,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后梁。
后梁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的開始,這個大分裂時期,就是著名亂世“五代十國”。
從建立的那天起,朱溫就開始與后唐的前身,也就是唐末割據(jù)軍閥、晉王李克用建立的前晉展開了爭霸戰(zhàn),史稱“梁晉爭霸”。
公元908年(一說909年),李克用懷著未能干掉朱溫的巨大遺憾,病死于晉陽。
李克用死后,其子李存勖繼晉王位。
兩年后,李存勖就得到一個干掉朱溫的機會——那個機會,還是朱溫自己給他的。
02
據(jù)《舊五代史》:
公元910年,野心越來越大的朱溫,企圖徹底消滅義武軍和成德軍,成德節(jié)度使趙王王镕向李存勖求救,義武節(jié)度使北平王王處直更干脆,派使者直接表示愿歸附后晉。
李存勖二話不說就派軍去救,在河北一個叫柏鄉(xiāng)的地方,把朱溫的軍隊打得屁滾尿流。
“柏鄉(xiāng)之戰(zhàn)”雖然未能干掉朱溫,但李存勖收獲也不小:
一是重創(chuàng)了朱溫的有生力量;
二是擴大了后晉的地盤。
此戰(zhàn)過后,義武軍和成德軍都歸了后晉。
得到義武軍和成德軍的第二年,李存勖就以平叛為名,滅了盧龍節(jié)度使燕王劉守光建立的“桀燕”國。
從此以后,河北也大多歸了李存勖。
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鄴都稱帝,認為自己是唐朝合法繼承人的他,仍以“唐”為國號,史稱“后唐”。
03
而在稱帝之前,李存勖已相繼拿下河朔三鎮(zhèn)——今北京及長城附近一帶的幽州、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成德、渤海灣至黃河以北的魏博。
拿下河朔三鎮(zhèn),意味著梁、晉兩國的實力,發(fā)現(xiàn)了根本性的逆轉,后晉由弱變強,后梁則正好相反,并在之后位于河南胡柳陂的一場大戰(zhàn)中,晉軍再一次重創(chuàng)梁軍。
李存勖又趁趙國內(nèi)亂派兵討伐,于922年滅了趙國。
后唐建立后,李存勖更是加快了東征西討的節(jié)奏,于同光元年十月初二親率大軍攻打后梁。
一天后,他的前鋒李嗣源就渡過了山東境內(nèi)的汶水,次日與后梁將軍王彥章遭遇。
王彥章可是后梁名將,史書說他“驍勇有力,每戰(zhàn)常為先鋒”,其兵器是一桿鐵槍,“持鐵槍馳突,奮疾如飛”,人們叫他王鐵槍。
王彥章猛,李嗣源比他更猛,竟然把他抓了活口。
王彥章拒不投降,被李嗣源斬首。
打敗王彥章、占領中都(今山東汶上)后,李存勖又采納李嗣源“兵貴神速”的建議,命令前軍當夜出發(fā),直撲后梁東都汴州。
他自己則親率主力,隨后跟上,打算一舉拿下汴州。
此次進軍,有點勢如破竹的感覺。
先是山東曹州的梁將不戰(zhàn)而降,后梁末帝朱友貞在汴州苦等援兵,左等不來,右等也不來,絕望的朱友貞只好自殺。
朱友貞自殺后,唐軍很快開到汴州,開封府尹王瓚開門投降,接著,鄭州刺史率軍五萬到封丘請降,后梁亡。
滅掉后梁,相當于啃掉了當時最硬的一塊骨頭,那以后需要對付的,基本上都是“軟骨頭”了。
據(jù)《新五代史·唐本紀五》:
公元926年九月,李存勖命魏王李繼岌為西川四面行營都統(tǒng),郭崇韜為招討使,領兵六萬,從陜西鳳翔出發(fā),經(jīng)大散關入四川,攻打前蜀。
在長驅直入的后唐軍面前,前蜀軍隊一觸即潰,梓、綿、劍、龍、普等州紛紛投降,武定節(jié)度使、山南節(jié)度使、階州刺史紛紛獻城投降,接著投降的,是夔州忠州萬州……
公元92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李存勖長子李繼岌率軍抵達成都。
第二天,蜀主王衍出降,前蜀亡。
04
搞定前蜀后,后唐躋身NO1,成為五代十國時期疆域最廣的朝代——“五代領域,無盛于此者”。
控制了今河南、山東、山西、河北、湖南、重慶,以及陜西、四川、湖北大部,和寧夏、甘肅、貴州各一部分,以及江蘇、安徽淮北等廣大地區(qū)。
之后,開國皇帝李存勖就變了,變成了一個荒怠政務,縱容宦官、伶人亂政的糊涂蟲。
尤其糊涂的是,他還無罪誅殺郭崇韜、朱友謙等功臣,無端猜忌替他打下江山的最大功臣李嗣源。
實際上,他和李嗣源的關系非同一般: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yǎng)子。
這種猜忌,隨著時間的推移愈來愈強烈,以至于當李嗣源自鎮(zhèn)州入朝,李存勖居然令都虞侯朱守殷監(jiān)視他。
朱守殷非常反感兔死狗烹那一套,不但把李存勖要他監(jiān)視他的事告訴了李嗣源,還提醒他說,他已到了“德業(yè)振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的地步,希望他早做打算,以免大禍臨頭。
李嗣源的回答是:“吾心不負天地,禍福之來,吾無所避!”
——我的心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讓它們來吧,我不怕,也沒有什么好逃避的!
他的無動于衷,被人誤以為好欺負,關于他的流言蜚語愈來愈多,對他的誹謗愈來愈過分,若不是樞密使李紹宏極力為他開脫,恐怕早就被殺頭了。
公元926年二月,魏州軍卒皇甫暉煽動魏州軍發(fā)動叛亂,推趙在禮為頭頭,攻占了鄴都。
李存勖先是命鄴都行營招撫使元行欽平叛,姓元的卻連打敗仗,李存勖不得不改用李嗣源,命他平叛。
那時,由于李存勖嫉賢害能,對宿將功臣不是冷遇就是猜忌,搞得上下離心,同床異夢,尤其是李嗣源女婿石敬瑭,對李存勖的所作所為極其不滿,勸老丈人趁機反了。
勸李嗣源造反的,除了他的女婿石敬瑭,還有他的部下安重誨和霍彥威。
不造反就只有死路一條!
李嗣源被迫造反后,李存勖不得不親自率兵平叛,中流矢而死。
李存勖死后兩天,李嗣源就進了洛陽,于李存勖柩前即位,成為后唐第二位皇帝。
05
據(jù)《舊五代史·明宗紀十》:
李嗣源即位之時雖然年已六旬,但他勤于政事,勵精圖治,具體做了整飭吏治、減免賦稅、鏟除伶宦、節(jié)省財政、削弱藩鎮(zhèn)、整頓禁軍、嚴懲貪腐等一系統(tǒng)利國利民的事情,所以他統(tǒng)治時間雖短,但國勢有所起色,國家太平,出現(xiàn)了中興氣象,百姓生活有所提高,竟然達到了小康水平——比歲豐登,中原無事,言于五代,粗為小康。
公元930年十一月,武安節(jié)度使馬希聲上表請求歸附朝廷,契丹國東丹王耶律倍歸附。
他們的歸附,使后唐的疆域達到頂峰。
不料,在位僅七年,李嗣源就因次子李從榮起兵叛亂,受到驚嚇而死,第三子李從厚柩前即位。
李嗣源雖然是五代時期少有的開明君主,但他在生命的最后幾年疑心過重,擅殺大臣。
連續(xù)殺掉宰相任圜和樞密使安重誨之后,他和大臣們的關系,和兒子的關系,不可避免地搞成了相互猜忌模式,次子李從榮起兵造反,與此有很大關系。
李從厚繼位后,開始犯爺爺和老爹的老毛病。
遭到李從厚無端猜忌的,是他的弟弟、潞王李從珂和姐夫石敬瑭。
李從厚決定先拿弟弟李從珂開刀,先是罷了他兒子李重吉控鶴指揮使的職務,趕到亳州去當團練使,然后令李從珂改鎮(zhèn)河東。
李從珂雖然是他爹李嗣源的養(yǎng)子,不是李從厚的親弟弟,但對李家也算忠心耿耿,從無二心。
但李從厚這樣一搞,無二心也不行了。
李從珂部下得知情況后,紛紛鼓動他造反。
李從珂“只好造反”,率軍連續(xù)攻下長安、華州、陜州,李從厚慌忙逃往魏州,途中遇到姐夫石敬瑭。
在這之前,同樣被李從厚當成眼中釘?shù)暮訓|節(jié)度使石敬瑭,已被李從厚改鎮(zhèn)成德,如今冤家路窄,石敬瑭就把這個小舅子的親隨殺光,把他軟禁在衛(wèi)州。
后來,李從珂派人殺了李從厚。
公元934年四月三日,李從珂率軍進入洛陽。
第二天,李從厚被太后下詔廢黜,兩天后,立李從珂為帝。
06
歷史會重演,但誰也沒想到,重演會來得這么快。
李從珂登基后,雖然委石敬瑭以重任,任命他為太原節(jié)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軍蕃漢馬步總管,但并不信任他,反而把他當作最大的威脅。
在李從珂看來,不能讓石敬瑭繼續(xù)呆在河東,因為河東是他的根據(jù)地,可謂樹大根深,若有不軌之心,搞起事來相對容易。
對于李從珂的心思,石敬瑭心知肚明,所以在京城參加完李嗣源的葬禮后,他都不敢提出回去,不然李從珂定會起疑心。
回不敢回,總在京城呆下去也不是辦法,說不定哪一天就會丟了腦袋,腫么辦?
石敬瑭整天愁眉苦臉,茶飯不思,竟然生起病來,瘦得像個鬼。
再這樣下去,即使大老板不殺他,病也會把他病死,妻子李氏急了,只好向太后求情,請大老板放他回去。
盡管李從珂和太后不是親母子,但太后的面子還是要給的,李從珂不得不讓石敬瑭回到河東。
放是放回去了,李從珂派武寧節(jié)度使張敬達領兵駐屯代州,既是對石敬瑭的牽制,又是對石敬瑭的監(jiān)視。
李從珂覺得還不夠,又于第二年調石敬瑭為天平節(jié)度使,目的是削弱他的兵權。
被大老板接二連三苦苦相逼,石敬瑭覺得再也不能退讓,否則就是等死。
決定造反后,石敬瑭上表指責李從珂的即位是非法的,應該馬上把位子讓給許王。
公元936年五月,李從珂命建雄軍節(jié)度使張敬達率軍討伐,很快包圍了太原,在太原周圍筑起長圍,打算把石敬瑭困死在城里。
起兵之前,石敬瑭就已有打算:如果干不過政府軍,就以割讓燕云十六州等為條件,請契丹人幫忙。
正愁沒機會進軍中原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頓時喜出望外,立即領兵從雁門關南下,既是幫石敬瑭打江山,又是給自己創(chuàng)造問鼎中原的條件。
后唐軍隊猝不及防,一戰(zhàn)而被殺死一萬多人!
當年十一月,石敬瑭被耶律德光冊封為皇帝,國號晉,史稱后晉。
隨著后晉的建立,后唐,這個五代十國時期最大,也可以說是最牛的國家,短暫的“輝煌”過后,大浪淘沙一般退出了歷史舞臺。
事成之后,石敬瑭按照承諾,除了把燕云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人,使中原失去了最重要的一塊北方屏障,還答應每年給契丹人布帛三十萬匹。
石敬瑭自己,也以歷史罪人的形象,受千夫所指,萬世唾罵。
可以說,后唐是“物極必反”最好的例子,從爬到山頂?shù)哪翘炱?,還沒來得及體驗一把“登高望遠”的豪邁,沒來得及看看四周的風景,就開始不停地從山頂往下跌,沒多久就跌入了深淵,僅存在了短短的14年。
大唐帝國滅亡后,中國四分五裂。在短短的半個世紀里,僅僅是中原政權就換了五個,平均每十年時間就完成一次政權交替。每個政權所使用的國號,無一例外都是歷史上曾有過的。為了區(qū)別雷同的名稱,史學家只好統(tǒng)統(tǒng)加上一個?后?字,因此有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中原政權。至于地方割據(jù)政權,那就更多了,所謂的?十國?,指的是勢力較大、存在時間較長的十個地方割據(jù)政權,分別是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
公元907年,朱溫篡唐,改國號為大梁,五代史由此為開端。五年后,朱溫被兒子朱友珪所殺,弒君者還沒坐暖皇帝寶座,便被弟弟朱友貞干掉了。公元923年,李存勖稱帝,國號大唐,滅了后梁。后梁存國僅十七年,共三任皇帝。
后唐開國僅僅三年,唐莊宗李存勖被叛軍所殺,李嗣源繼位。李嗣源當了八年皇帝后去世,李從厚繼位,很快被李從珂趕下臺。公元936年,河東節(jié)度使石敬瑭反,借契丹之兵,滅了后唐,李從珂自焚身亡。后唐存國十四年,共四任皇帝。
石敬瑭在契丹支持下,建立后晉政權,割幽云十六州予契丹。石敬瑭死后,繼位的石重貴與契丹翻臉,可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力量。經(jīng)過數(shù)年苦戰(zhàn),后晉敗于契丹之手,石重貴成為階下之囚,后晉滅亡。后晉存國十一年,共兩任皇帝。
契丹人入主中原,改國號為遼。與此同時,后晉河東節(jié)度使劉知遠自立為帝,號召諸道反契丹。在各地紛起的反攻下,遼太宗耶律德光被迫撤出中原。劉知遠改國號為大漢,史稱后漢,這一年是公元947年。五代史沒有一個皇帝當?shù)镁?,僅僅一年后,劉知遠便去世,他的兒子劉承佑繼位。在政權頻繁更迭的年代里,君與臣之間的信任降至冰點。公元950年,劉承佑突下重手,連殺大臣,并想除掉手握重兵的天雄節(jié)度使郭威。郭威不得不反,率軍反攻開封,劉承佑敗亡,后漢僅僅存在四年便滅亡了。
皇帝輪得可真快,這回輪到郭威加冕,改國號為周,史稱后周,定都開封,這也是五代史里最后一個中原政權。郭威稱帝后第四年(公元954年)去世,其養(yǎng)子柴榮(又稱郭榮)繼位,他是五代史中出類拔萃的一位皇帝。柴榮在位期間,南征北戰(zhàn),敗北漢,征南唐、后蜀,北伐遼國,大有鼎定乾坤之勢??上У氖?,他與五代多數(shù)皇帝一樣短命,在位六年便英年早逝,只活了39歲。七歲的柴宗訓被推上皇帝的寶座,不久后被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給奪權了。
五十年的時間,光是中原政權就換了十四個皇帝,其中有一半是以發(fā)動政變、兵變的形式奪權。皇帝被打倒、被推翻、被趕下臺,甚至被殺,都是司空見慣的事。直到趙匡胤建立大宋政權,杯酒釋兵權,采取?強干弱枝?之政策,皇帝才算坐穩(wěn)了江山。
南唐初的領土,和楊吳最富強時沒變化。楊吳是五代十國早期,對中原皇朝極具威脅的陣營之一,另一為李存勖的晉國(后唐其前身)。楊吳地界有多大?北以淮河分界,但淮河往北的泗州(今江蘇盱眙)、海州(今江蘇連云港)皆為楊吳操縱。西面最遠方,控制了鄂州(今湖北武漢)西,隨后順著現(xiàn)今湖南與江西兩省的界限往南劃究竟。換句話說,如今江西省的西、南、東三線界限,便是那時候楊吳的南方地區(qū)邊境線。然后是安徽省的安徽一部分,及其蘇北(沒有蘇州)。
這種地界都是楊吳明太祖楊行密打下來的。遺憾楊行密的兒子不成器,權利被徐溫搶走。想不到徐溫也是個“二傳手”,沾到手上的權力,在自己手上是捂熱了,最終被和自己沒什么血緣關系的義子李昪給轉走了,自己辛苦一世,白忙一場。
五代十國是存在唐代中間的一個時長,開始于唐代后期,完畢于宋。宋代算得上結束唐朝末年以來的半世紀的瓦解,但是只是一部分,最后完畢瓦解的算得上清朝,由于宋代時北邊還有一部分在少數(shù)民族的手里邊。因此宋代那時候的貢獻還是比較大的。
十國通常是中原地域以外的政權,大部分都是存在南方地區(qū),都是并存的,史籍上記載的稱之為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余個軍閥割據(jù)政權。其實他們基本上都是并存的,也都是和五代并存的,并且十國只是個虛數(shù),并不只是十個。大家看一下她們到底是怎么回事。
五代十國創(chuàng)始人是朱溫,因為這人把唐代滅了,所以開辟了五代十國的歷史。朱溫當年是唐朝末年黃巢起義的里邊的一個手底下,后來他繳械投降唐代,最后滅了黃巢和其他的農(nóng)民起義,也被賜名朱全忠。但是朱全忠并出軌行為,他最終在907年謀反,設立了梁國。其實就是五代里邊的后梁。后梁在第三個皇上的時候被那時候另一個軍閥割據(jù)政權唐給滅了。唐取代了梁,這一唐和唐代不一樣,他們不是朱溫的手下,并不是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
反而是少數(shù)名族沙陀族建立的,朱溫滅了唐朝的情況下當年的這地方雖說是軍閥割據(jù)政權,但是還奉唐代為擒雄,之后在923年唐國的老大李存勖滅了后梁,由于取代了梁國的擒雄,并且自己認為姓張,自認為是唐朝的后臺管理,因此建立的年號又稱為唐。后唐疆域寬闊,關鍵控制著中國華北地區(qū),東接海賓,西括隴右、川蜀,北帶長城,南越國漢陽,整體實力或是十分強大的。
一般認為5代十國從公元907年開始到960年結束。想要理清五代十國的歷史,那么需要了解5代十國中這15個政權到底是誰建立的,怎樣建立的。
一、第一國“前蜀”
前蜀這個政權是王建于公元891年建立的,位置處在西川等地,王建是當時唐朝的一名大將,他建立的這個政權,在當時看來更像是自立為王,后來朝廷才不得不認可它的存在。
二、第二國“吳國”
吳國的創(chuàng)始人是唐昭宗親自任命的“淮南節(jié)度使”楊行密,于公元892年稱王。當時的他被封為吳王,而他所領導的這個政權也被稱之為吳國。
三、第三國“閩國”
而在公元893年,當時在福建等地極其厲害的王潮被唐朝政府封為“福建觀察使”,而由于王潮的弟弟因為后來被封為閩王,所以這個政權后來也被大家稱之為閩國。
四、第四國“吳越”
吳越同樣也是在公元893年被承認的,錢鏐當時由于占據(jù)浙西等地,唐昭宗不得不任命他為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
五、第五國“楚國”
楚國是在公元896年被成立的,當時也是因為馬殷占據(jù)了湖南等地,不受朝廷的管轄,朝廷只能任命他為“潭州刺史”。
六、第六國“南漢”
在公元905年的時候,當時嶺南的土霸王劉隱被任命為“青海節(jié)度使”,而這個政權也是前6個政權當中唯一一個之后稱帝了的政權,稱帝后,國號便改為漢,所以被稱之為南漢。
七、第七國“荊南”
荊南政權是朱溫稱帝以后任命的,當時他是直接任命了高季興為”荊南節(jié)度使“,但其實當時的荊南能夠被朱溫管理的也就只有小小的一座城市而已,但可笑的是荊南這個政權卻存活了50多年,甚至比朱溫所統(tǒng)領的政權還要長。
八、第八國”后蜀“
孟知祥是李存勖任命的”西川節(jié)度使“,在李存勖死后,便反了后唐,自立為王,后來登基稱帝,改國號為”蜀“。為了區(qū)分和王建的政權,后人便把他的政權稱為”后蜀“。
九、第九國”南唐“
李煜的爺爺李昪在公元937年發(fā)起政變,逼迫吳主禪位,建立南唐政權。甚至在之后的發(fā)展當中南唐政權成為了當時的南方第一強國。
十、第十國”北漢“
北漢其實是五代十國第五代政權后漢殘余勢力建立的,也是五代十國當中最后一國。
第一代后梁
朱溫于公元907年登基,逼迫唐朝的帝王禪位,改國號為“梁”,從此開始了五代十國的第一代。由于朱溫他是繼承的唐朝的一切,所以史學家們也把這當作真正的的五代十國的開始。
第二代后唐
李存勖以及他的父親都是反對朱溫政權的人,所以在公元923年,李存勖消滅掉了朱溫建立的后梁政權,稱帝建立后唐。開啟了五代十國的第二代。李存勖也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人,在兩年后他便消滅了五代十國中的第一國前蜀,并任命孟志祥鎮(zhèn)守。
第三代后晉
在李存勖死后,后唐政權便岌岌可危。后唐的一個將軍石敬瑭于公元936年聯(lián)合契丹人消滅掉了后唐政權。石敬瑭稱帝,改國號為晉。開啟五代十國的第三代。
第四代后漢
后漢政權是在后晉被契丹人消滅后建立的,由于當時契丹人在中原地區(qū)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遭到了漢人的抵抗,所以后晉的一大臣劉知遠便趁亂稱帝,于公元947年開啟第四代“后漢”。但是后漢政權并沒有堅持多久就被消滅了。
第五代后周
后漢政權僅僅建立了4年時間,郭威便發(fā)動了政變,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這也是五代十國的最后一代。
而在公元960年,趙匡胤發(fā)動兵變,逼迫后周帝王退位,登基稱帝,建立了我們所熟知的宋朝。也從此五代十國落下了帷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6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為什么很多古代皇室子女幾歲就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