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古人喝酒為何都要篩一遍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元代以前的酒都是釀造酒,飲用之前需要過濾下雜質(zhì),也就是“篩酒”
如今很多人都不知道篩酒是怎么一回事兒了,因為咱們今天喝得白酒都非常的清澈。但是在元代以前,古人喝得酒是很渾濁的。
古人多采用發(fā)酵法做壓榨酒,而這種酒的酒糟和酒液是混合在一起的,待要飲用的時候須用網(wǎng)眼篩子墊布過濾去除其他雜物,并隨即加溫。由于酒中混雜著許多殘渣,看起了很渾濁,因此所以古代有“濁酒”一詞。
(米酒就是做種釀造酒,酒液看上去很混準)
三國時期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
唐代杜甫的《登高》:“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宋代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從古人留下的詩句中可以看出,直到宋代中國人依舊是主要和純釀造酒,但到了元朝以后,酒質(zhì)更加純凈的蒸餾酒技術(shù)開始傳入中土。
顧名思義,蒸餾酒的制作原理是根據(jù)酒精的物理性質(zhì),通過加熱的方式讓酒精汽化,然后冷卻,得到酒精含量更高的酒液。
(蒸餾酒制作過程)
相比于傳統(tǒng)方法釀造的酒,蒸餾酒要多了一道蒸發(fā)的工序,但這道工序卻大大提高了酒精含量,蒸餾酒的酒度都在40°以上,最高可達到60°以上,非常地烈。而傳統(tǒng)釀造酒的酒精度含量最高只能達到20°,而且這還是理論上的最高度數(shù),通常情況下老百姓自己釀的酒也就三五度到七八度之間,跟今天的啤酒差不多,至少高不到哪去。
蒸餾酒不僅提高酒精含量,也讓酒液更加清澈,無需顧慮就可以飲用了。由于蒸餾酒需要加熱,所有古人也稱蒸餾酒為“燒酒”。我今天喝的所有高純度白酒都是蒸餾酒,例如北京的二鍋頭酒,直接就是使用制作方法命名的。顧名思義,二鍋頭就是第二次蒸餾所制得的白酒。
(今天的白酒就純凈很多,如同水一樣)
對于蒸餾酒的起源,現(xiàn)在普遍認為是在元代時,由北方游牧民族從西亞帶入中原的,明代的李時珍就支持這種說法,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
“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chuàng)。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早在唐宋時期,中國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蒸餾酒了,但是無論是文獻還是出土的制酒工具都無法很確鑿的證明這一點。
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古人就有飲酒的習(xí)慣。古時候的酒可沒有現(xiàn)在的花樣多,古人喝的大部分都是米酒或是黃酒。在一些影視劇和紀錄片中不難看到,古人在飲酒之前都要篩一下,這也是現(xiàn)代人很難理解的一種行為,讓人不禁疑惑那酒里面是不是有沙子。
不過,懷疑酒里面是不是有沙子的朋友們一定是沒有喝過米酒和黃酒。現(xiàn)代人喝的酒大部分都是蒸餾酒,所以酒里面沒有任何的雜質(zhì)。但是在蒸餾酒出現(xiàn)以前人們飲的酒都是釀造酒。由于蒸餾技術(shù)最早也是出現(xiàn)在元代,所以那時候蒸餾技術(shù)并不發(fā)達,因此古代釀的酒都是比較渾濁的,酒里面含有比較多的殘余顆粒雜質(zhì),我們管那些雜質(zhì)叫“酒糟”。
所以古人在飲酒之前一定要篩一下,以防將酒糟倒入酒杯中而影響酒的口感。古時候人們釀酒都是采用比較傳統(tǒng)的方法,因此釀出來的酒都是“濁酒”。在元代以前,人們喝的酒都是這種“濁酒”。在古詩中也出現(xiàn)過許多關(guān)于濁酒的描寫,比如陸游的“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和范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實際上,那些酒里面的雜質(zhì)“酒糟”也是非常好吃的,在現(xiàn)在的超市里我們也不難看到有單賣酒糟的。篩酒是古時候在喝酒前必須要進行的一個步驟,但是隨著釀酒技術(shù)的發(fā)展,現(xiàn)在人喝的都是蒸餾酒,不過篩酒的這一說法還是保留到了現(xiàn)在,但是現(xiàn)在的篩酒實際上就是“倒酒”。
古人喝酒前為什么要先篩一下?說到篩酒,恐怕《水滸傳》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了,一部書中出現(xiàn)?篩酒?的地方不下百八十次(未作考證),那為什么要篩一下呢,難道酒里面有沙子不成?這就要從古代的釀酒技術(shù)說起了。
篩酒
看到?篩酒?第一眼,就會想到過濾,沒錯,確實是過濾,但并不是說酒里面有沙子,而是有一些釀酒時留下的雜質(zhì)。
我們現(xiàn)在喝的酒,澄澈透明,這是拜蒸餾技術(shù)所賜,在元朝之前,沒有蒸餾技術(shù),喝的酒當然就沒這么澄澈了,而且酒是糧食釀造的,比如唐朝的酒,多為米酒,釀造好之后,難免會有米糟等物質(zhì)殘留,喝的時候為了不影響口感,就需要用有網(wǎng)眼的篩子來過濾。
白居易詩《問劉十九》寫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這里的綠蟻其實就是浮在酒上面的米糟,看起來像螞蟻浮在上面一樣,所以就有綠蟻、青蟻之類的比喻。
順帶一提,篩酒后通常要溫酒,特別在冬天喝涼酒傷胃,《紅樓夢》中寶玉醉酒絳蕓軒,就嚷嚷著要喝涼酒,多虧寶釵從身體健康的角度勸他,才沒有任性。
所以白居易喝酒,為什么要和?紅泥小火爐?一起出現(xiàn)呢,不只是為了烤火取暖,這個爐子就是用來溫酒的。
杜甫《登高》也有?潦倒新停濁酒杯?之語,到宋朝范仲淹《漁家傲?秋思》有?濁酒一杯家萬里?,南宋陸游《游山西村》也有?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之語。
清酒與濁酒
可見,古代人喝酒,大多數(shù)是濁酒,也不是沒有清酒,像李白這樣的土豪就能喝清酒《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白居易不在乎清酒濁酒,只要是酒就行《黑潭龍》?家家養(yǎng)豚漉清酒,朝祈暮賽依巫口?。
清酒與濁酒的地位確實不一樣,在釀造過程中,清酒就會用某種我不知道的方式,對酒渣進行過濾,所以清酒沒有渣子,而濁酒大多是坊間自制的米酒,品質(zhì)是就比清酒低劣一些,像杜甫這種窮到要死的人,和《水滸傳》中的農(nóng)民,往往就只能喝濁酒了。
雖然看起來清酒的釀造過程和工藝更復(fù)雜,但清酒的出現(xiàn)并不比濁酒晚,至少在《周禮》中就有關(guān)于清酒的記載:
?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所謂事酒,是指有事而喝的酒,比如婚喪嫁娶什么的;昔酒就是沒有特別的事喝的酒,比如飯前喝二兩這種;第三種就是清酒,在最初的時候,清酒是一種祭祀的酒,你想想,祭祀不是祭天地,就是祭先祖,那規(guī)格能不高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6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