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蘇武牧羊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蘇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蘇武在匈奴十九年,表現(xiàn)了堅忍不拔的氣質和毅力,以及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被我國歷代文人所歌頌。他當時奉漢武帝命令出使匈奴,本來是一次正常的外交往來。漢武帝時期,匈奴實力弱于漢朝,新單于繼位后,害怕漢朝攻打,于是就開始送還之前扣留的漢朝使臣。禮尚往來,作為回禮,蘇武也同樣護送被扣押在漢朝的匈奴使節(jié)歸國。
剛開始到達匈奴時還受到了單于的禮遇,后來無辜被卷入匈奴的內部的謀反之案。匈奴單于十分氣憤,本想殺掉蘇武,后被蘇武民族氣節(jié)所感動,沒有殺他。單于許諾高官厚祿、金銀珠寶拉攏蘇武為匈奴所用,蘇武寧死不投降。軟的不行,又來硬,嚴冬氣候,把他仍到了冰窖里,沒想到蘇武在冰天雪地里頑強地活了下來。單于認為,上天有助于蘇武,就沒殺他,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亞地區(qū),讓他放羊,何時公羊生下小羊羔,才能返回漢朝。我們來進一步了解蘇武的故事!
蘇武牧羊在什么地方?武牧羊的地方叫“北?!?,也就是現(xiàn)在的貝加爾湖。如今位于俄羅斯布里亞特,伊爾庫茨克州境內,位于西伯利亞南部。面積3.15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730米,最深度達1637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儲水量最多的湖畔。此地十分寒冷,冬季平均氣溫是零下38攝氏度左右,湖水結冰期長達半年左右。貝加爾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國領土,直到康熙時期才劃歸俄國。
蘇武在冰天雪地里是怎么存活下來的?如何回到漢朝的?蘇武到了北海(貝加爾湖)后,匈奴故意刁難他,不給他糧食,他就挖野菜,逮田鼠吃。冬天冷的時候,他就抱著小羊睡覺,互相取暖,總算勉強度過了難關。但是一場嚴寒過后,他的羊全凍死了,直到漢朝大將李陵的到來,蘇武的生活才改善。
李陵兵敗?;?,為了權宜之計,詐降匈奴,以便見機行事回漢朝。李陵見蘇武時,他倆都認識到了戰(zhàn)爭的荒謬,兩人的意見不謀而合,從此開始為漢匈和平而努力。為了避嫌,李陵匈奴族妻子給他送去幾十頭牛羊,以解燃眉之急,他的生活得到改善。漢武帝死后,李陵積極策劃讓他回漢朝,他讓蘇武的部下會見漢朝使節(jié)。讓使節(jié)編出一個飛雁傳書的故事,說漢朝廷射了一只帶有帛書的大雁,寫著蘇武等人在北海牧羊,漢朝派使節(jié)來問單于此事。從而推動匈奴釋放了蘇武。不得不說,李陵作為一個武將,飛雁傳書的計謀還是很高超的。
匈奴為何不敢殺蘇武呢?原因很簡單,一個是不愿,匈奴對漢朝很有仰慕之心,漢朝的使臣都是有才華有見識的,所以匈奴單于千方百計拉攏他們?yōu)樾倥?。二是不敢,當年漢朝軍隊十分強大,匈奴被打殘后,不敢輕易挑起禍端。特別是在“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信念下,在“犯我強悍者,雖遠必誅”的威懾下,匈奴從來不敢殺漢朝使節(jié)。當年出使西域的張騫,兩次被匈奴抓獲都沒被殺,還讓他娶妻生子。
匈奴扣押了幾十批漢朝使節(jié),大多都被放回去了,或者頂多被關押在匈奴獲得善終。這整個西漢歷史中,只有一個使節(jié)被殺,那就是在張騫之后的九十多年,當時匈奴內部分為南北匈奴,北匈奴斬殺了漢臣使節(jié)谷吉。駐守邊境的將領陳湯和甘延壽,先斬后奏,長途奔襲,直接殺死了單于,滅了北匈奴。他給漢朝皇帝的捷報上只寫“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梢姡澈笥幸粋€強大的祖國有多么重要。
蘇武在匈奴整整十九年,漢武帝時出發(fā)的他,直到漢昭帝登基六年后,他才得以回到漢朝。他去世后,被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以表彰其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
蘇武
字子卿。
生于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即公元前60年去世。
西漢杜陵,即今陜西西安人。
西漢典屬國,奉命持節(jié)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誓死不降,在北海邊牧羊十九年,后被釋回。
“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蘇武奉命持節(jié)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蘇武誓死不降,匈奴單于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饑渴難忍,就吃雪和旃毛維生,但絕不投降。單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蘇武更是不為所動,依舊手持漢朝符節(jié),牧羊為生,在北海邊牧羊十九年,才被釋回。
以下為史書記載:
《漢書 蘇武傳》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侯單于初立,恐漢襲之,乃曰 :“漢天子我丈人行也 ?!北M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
乃遣武與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恪<戎列倥脦胚z單于;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 :“聞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 ?!睆垊僭S之,以貨物與常。
后月余,單于出獵,獨閼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告之。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 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于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 :“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 ?!?br>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 :“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yī),鑿地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莸瓤蓿洑w營。單于壯其節(jié),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 :“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死;單于募降者,赦罪 ?!迸e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 :“副有罪,當相坐?!蔽湓?:“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 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 :“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 :“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復欲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 畔主背親, 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莸龋髦盟?。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屮實而食之。仗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積五、六年,單于弟于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于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后,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 :“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後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有云!”武曰 :“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無復再言 ?!?br> 陵與武飲數(shù)日,復曰 :“子卿,壹聽陵言 ?!蔽湓?:“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 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 :“嗟呼!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shù)十頭。后陵復至北海上,語武:“區(qū)脫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蔽渎勚?,南鄉(xiāng)號哭,歐血,旦夕臨。數(shù)月,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 :“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笔拐叽笙?,如惠語以讓單于。 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 :“武等實在 。”于是李陵置酒賀武曰 :“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 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 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 :“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陵泣下數(shù)行,因與武決。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詔武奉一太牢謁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qū)。常惠徐圣趙終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終身。?;莺笾劣覍④姡饬泻?,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
希望對你有幫助
太初四年(前101)冬,匈奴響犁湖單于死,其弟且鞮侯立為單于,為與漢修好,他遣使送回以往扣留的漢使路充國等人。天漢元年(前100)三月,漢武帝為回報匈奴善意,派中郎將蘇武、副中郎將張勝及隨員?;莸瘸鍪剐倥?,送還原被扣的匈奴使者,并厚饋單于財物。蘇武等到達匈奴后,原降匈奴的漢人虞常等人與張勝密謀,欲劫持單于母親閼氏歸漢。事發(fā)后累及蘇武,蘇武不愿受辱,自殺未成。單于敬重他,派漢降臣衛(wèi)律勸降,蘇武不為所動。于是單于把蘇武幽禁在地窯中,斷絕飲食,以此逼他就范。蘇武堅持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就將他流放到邊遠的北海(今貝加爾湖)無人煙的地方,放牧羝羊。始元二年(前85),匈奴壺衍鞮單于新立,遣使者欲與漢朝親善。漢朝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始元六年(前81),蘇武等9人由漢使迎接回國。蘇武羈留匈奴19年,習知邊地民族,歸國后被任為典屬國,專掌少數(shù)民族事務,他在匈奴持節(jié)不屈,被后世視為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典范之一。
李陵
◇ 漢將李陵 ◇
“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zhí)手野踟躕。仰視浮云馳,奄忽交相逾。風波一失路,各在天一隅。長當從此別,且復去斯須。欲因晨風發(fā),送子以賤軀?!?
---《藝文類聚卷二十九·李陵贈蘇武別詩》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辰。昔在常相近,邈若胡與秦。惟念當離別,思情日已新。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我有一樽酒,欲以贈遠人。愿子留斟酌,慰我平生親。”
---《藝文類聚卷二十九·蘇武贈李陵別詩》
(一)
穿越于儒家忠孝思想所浸淫之中國動蕩多變的歷史中的一個十分重要主題,即所謂的忠奸之辨。浩如煙海的歷史巨帙中,每當遇到給一個歷史人物進行蓋棺定論時,總免不了要讓他在此一天平上過過秤,并將其中之行為昭彰者,分列入諸如“忠臣傳”或“奸臣傳”之中,褒其忠而貶其惡,以或垂范、或警示后人。雖偶有因修史者受主觀或客觀之局限而其評或有失處,但總的來說,此一忠奸之辯,仍是中華文化所以能從一終始的重要精神脈索。
中國漫長的歷史上,忠臣無數(shù),而奸賊亦不堪數(shù)計。前者如岳飛文天祥史可法,為千古景仰;后者如秦檜吳三桂汪精衛(wèi),被萬世唾棄。然而鮮有如漢將李陵這樣的讓人又痛恨又同情者:人們不齒其之臨難變節(jié)之舉,而他的不幸遭遇,卻能甚至在他生前,即贏得不少人的深深同情;更有史家司馬遷為他而受宮刑之難。他竟能在忠奸分明的帝制時代,獲得相對之解脫,成為一個異數(shù)。因此,如果試圖了解我們文化傳統(tǒng)中的忠奸原則,無論如何都不能錯過李陵這個特殊的歷史典型。
長期困擾歷代中原統(tǒng)治者的一個重大問題,即北部邊患。尤其在冷兵器時代,習于“見敵則逐利,如鳥之集;其困敗,則瓦解云散矣”的彪悍兇猛的北方游牧民族,相對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聚集而居的中原農(nóng)耕民族,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到了漢初,問題日趨嚴重。
漢初立國,兵疲民倦,百廢待興。此時頗有作為的冒頓單于卻在北域異軍突起,縱橫捭闔,“匈奴最強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更有“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于白登”和遺書高后之舉,使得劉漢在此后數(shù)十年時間內,無力北顧,而只有靠和親送禮等手段,委屈求全,以暫時緩解矛盾激化,解除邊境壓力。直到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時,倚文景四十年生聚之財、挾國富民強之威,才終于能有精力和能力北顧。名將李陵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登上了歷史舞臺。
(二)
關于李陵之記載,可散見于《史紀》、《漢書》和《資治通鑒》等書,而后者又多本于前二者。此處只根據(jù)相關材料對其略作簡述,資料大多取于前二者。以后不另作說明。
李陵,字少卿,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漢飛將軍李廣之孫?!吧贋槭讨薪ㄕ卤O(jiān)。善騎射,愛人,謙讓下士,甚得名譽”;加上他又是名將之后,久之自然就贏得漢武的青睞,“以為李氏世將,而使將八百騎。嘗深入匈奴二千余里,過居延視地形,無所見虜而還”。不久,“拜為騎都尉,將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張掖以備胡”,受制于無能而又狂傲自大的國戚,貳師將軍李廣利。事實上,李陵一生的悲劇從這一時刻開始,就已經(jīng)正式上場了。
李廣利乃嫉才妒賢而又心胸狹窄之人,自然不會讓李陵出風頭?!疤鞚h二年,貳師將叁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币岳盍曛拍?,本當擔任一方要職,沖鋒陷陣;然而李廣利卻準備讓他專管后勤輜重。報國心切卻又不韻世故的李陵自然不愿意,乃向漢武“叩頭自請曰:‘臣所將屯邊者,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當一隊,到蘭干山南以分單于兵,毋令專鄉(xiāng)貳師軍?!辈⒘⑾隆霸敢陨贀舯姡奖迩松鎲斡谕ァ边@樣的豪言壯語。李貳師自然很不高興。不過用兵心切的漢武卻深嘉許之,并令弩都尉路博德率兵在半道迎接李陵之軍,以作側應。博德曾為伏波將軍,不甘為陵之后距,就奏稱“方秋匈奴馬肥,未可與戰(zhàn),臣愿留陵至春,俱將酒泉、張掖騎各五千人并擊東西?;?,可必擒也?!薄h武“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書”,大怒不許。李陵于是只有匆忙率領步卒五千,兵出居延。
旬月,陵軍到達?;剑⑴c單于的三萬騎兵相遇。匈奴兵見漢軍少,蜂擁圍攻之?!傲瓴珣?zhàn)攻之,千弩俱發(fā),應弦而倒。虜還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shù)千人。單于大驚,召左右地兵八萬馀騎攻陵。陵且戰(zhàn)且引,南行數(shù)日,抵山谷中”。由于連續(xù)作戰(zhàn),陵軍士卒多數(shù)負傷,但士氣未敢稍懈。明日再戰(zhàn),又斬首叁千余級。孤軍不利,而援軍遲遲未至,李陵乃命且戰(zhàn)且退?!澳闲兄辽较拢瑔斡谠谀仙缴?,使其子將騎擊陵。陵軍步斗樹木間,復殺數(shù)千人。因發(fā)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
面對如此強勁而毫無畏懼的對手,匈奴軍又不知陵軍虛實,以為自己面對的乃是漢軍精銳;而且此時李陵軍已退至離開漢朝邊塞不遠,單于也擔心自己是否會中敵引敵深入圍而殲之之計,因此也已心生怯意,準備要撤。就在這時,陵軍一個叫管敢的軍侯漢奸,因曾被其校尉所辱,而投降匈奴,并告之以“陵軍無后救,射矢且盡,獨將軍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為前行”。單于聞之大喜,攻陵軍益急。連戰(zhàn)八日,漢軍且戰(zhàn)且退,“未至汗山,一日五十萬矢皆盡。。。士卒多死,不得行”?!靶倥讵M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兵困馬乏,彈盡糧絕。李陵知道已被算計,猶嘆道:“復得數(shù)十矢,足以脫矣”。有軍吏勸求道徑還歸,被李陵拒絕,稱“吾不死,非壯士也?!辈⑾铝畛艘棺尡扛髯蕴油?,那樣或“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钡搅艘拱?,“擊鼓起士,鼓不鳴。陵與韓延年俱上馬,壯士從者十馀人。虜騎數(shù)千追之,韓延年戰(zhàn)死。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
李陵之敗,主要原因在于李廣利的援軍遲遲不至。然而李陵以五千軍士力抗匈奴八萬驍勇之敵,堅持近十日,不可謂非奇跡,不可謂不盡力??上Ю盍晡茨軐嵺`其“吾不死,非壯士也”之諾言,而如韓延年那樣戰(zhàn)死疆場,以完名節(jié),其一生的大錯,正始于此?;蛘哌@是因為他畢竟還年輕氣盛,欲圖來日爭貳師援兵不至這口氣?或者他想暗斂機鋒,以待來日?固然,自古以來戰(zhàn)無必勝之理,戰(zhàn)敗則就有被降的可能。然而不管怎樣,武將貪生,戰(zhàn)敗降敵,在近代之美國人那里,或仍可以“光榮投降”而贏得諒解甚至喝彩;在時下流行的三兩不韻世事的小毛娃子光著屁股又蹦又跳地在那里歇斯底里嚷嚷著的“漢奸萬歲”的口號聲中,或也能贏得惺惺相惜的相投臭味。然而在中國傳統(tǒng)之“不成功便成仁”的倫理和道德框架里,卻決不能容許之;在任何一個尊重人格尊嚴超過了生命、并渴望在人格的實現(xiàn)中實現(xiàn)個人的價值的社會里,大概也鮮能被容許。而況自古以來,被俘不降不屈就義的壯士多有,岳飛所謂“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者也。因此,李陵的投降行為無論如何都是不能辯解的。李陵之為后人所痛恨之處,也正在于此。
如果李陵戰(zhàn)死或自盡而死,他必已是垂范千古的民族英雄;如果李陵就此甘心情愿地作人奴才,為人驅使如明末的洪承疇,那倒也簡單。然而李陵卻選擇了另一條路,一條似乎是為了使自己從“心有不甘”中解脫出來的路。這條路對他而言是至為難行,每邁一步,都要備受民族大義良心的煎熬。
然而他確是被他那不甘之心所驅使,沿著那條路向前走去了。
/artx/renwu/5333.html
/view/14715.htm
/grzy/wanghongshan/new_page_22.htm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09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