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春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春秋四強分別為齊國、晉國、秦國和楚國,按照當時的實力排序的話,晉國和齊國是絕對全面凌駕在楚國和秦國之上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晉國和齊國非但沒有繼續(xù)強盛下去,反倒陷入了持續(xù)不斷衰落之中,以至于到了最后,直接被自己的封臣給奪了國,究其原因,長時間、大規(guī)模和高頻率的內(nèi)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蠻夷自居的楚國和被諸侯視為蠻夷的秦國,內(nèi)亂反倒非常之少,王族始終掌握著國家的政權(quán)。
周王分封天下之時,秉持的原則是親疏遠近,故而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的都分封給了姬姓貴族(例如晉候是成王的弟弟,桐葉封弟就是這么來的),次之的地方給是寵信的重臣和部落首領(lǐng)(齊國分給太公望),那些偏遠的蠻荒之地,則給了職位低微、影響力弱的,諸如秦國和楚國的先祖。
按照常理來推測,占據(jù)了好的地理位置,又跟王族關(guān)系比較近,那么接受到的周朝禮樂制度的感染自然更多,潛移默化的教化之下,相互之間應(yīng)該能和諧相處才是。而那些生活在蠻荒之中的諸侯國民,整日與蠻夷戎狄和猛獸蟲豸為伍,人性難免墮落,做些出格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現(xiàn)實卻與上面的常理截然相反,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筆者認為,答案可以用孟子的一句話來概括:“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用大白話說,齊、晉兩國的統(tǒng)治階級群體,都生活的太舒適了,故而相互之間沒有合作必要,卻有爭權(quán)奪利的欲望;而秦楚兩國,在漫長的立國階段,時時刻刻面對著周圍蠻夷的威脅和中原諸侯的逼視、嘲弄,可謂艱難至極,自然更容易抱團取暖,合作御敵。
齊國和晉國的內(nèi)亂,首先都是由國君之位的繼承開始的,而之所以會造成嚴重問題,最關(guān)鍵的一點在于,國君們的子嗣實在是太多了!子嗣多,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即女人太多,換句話說,國君沉湎美色,滿足了自己的肉欲的同時,給國家?guī)砭薮蟮碾[患,除了長幼嫡庶的自然紛爭之外,公卿貴族為了保住自己的權(quán)勢和地位,不得不在候選人當中來選邊站隊。久而久之,不但國君家族的威嚴蕩然無存,而且讓大權(quán)在握的公卿滋長了野心。
秦楚兩國地處邊陲,幾乎算是在那么尚未開化的野蠻部落的包圍之中,雖然有開疆拓土的廣闊空間,但危險和威脅同樣的多,個中艱辛,自然不是齊晉這種國家能體會到的。
篳路藍縷這個成語就說的楚國先祖創(chuàng)業(yè)艱難的故事,《史記·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蔞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p>
秦國的始封地在甘肅天水,秦人在暴霜露、斬荊棘,開疆拓土的同時,還無時無刻不在面對他們和周王室的共同敵人,西戎。秦莊公的父親秦仲被西戎殺死,他的大兒子世父,為了給祖父報仇,直接把繼承人讓給弟弟(當然,彼時的秦君估計也沒什么享受),帶兵去跟西戎死磕,最終兵敗被俘,秦人為征服西戎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當秦楚兩國第一次嘗試爭霸諸侯之時,兩國的先祖已經(jīng)在艱難困苦的自然環(huán)境中錘煉了數(shù)百年,而條件優(yōu)越的齊晉兩國卻陷入“與人斗,其樂無窮”之中而不能自拔,兩相對比,高下立判。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0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