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凡是官員都能叫大人嗎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在國內(nèi)的古裝電視劇中經(jīng)??梢砸姟按笕恕币辉~,其常搭配于姓之后,如稱狄仁杰為狄大人、和珅為和大人等,但這樣用真的合理嗎?
“大人”一詞是在什么時候成為了對官員的稱呼的?
這個稱呼指的是哪些官員?
在此之前它又指的是些什么人呢?
01“大”的人
其實“大人”一詞在中國古代出現(xiàn)極早。
《易經(jīng)》中有謂“大人與天地合其德”一句,之后這個詞更是頻繁地出現(xiàn)在各種文獻之中,例如《詩經(jīng)》、《論語》中即多有出現(xiàn)。
“大人”一詞在先秦文獻中的意思基本集中在兩個層面,其一為德高,其二為位高。
《論語·季氏》中,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何晏對此處“大人”的解釋為,“大人,即圣人,與天地合其德者也?!贝颂幹庵赜趶娬{(diào)德行之高。
▲《大秦帝國2》劇照,嬴駟稱呼的“大人”,不海涵還能怎樣呢
而在《左傳·昭公十八年》“而后及其大人”中,杜預(yù)注:“大人,在位者。”可知此處所強調(diào)的是在位者?!蹲髠鳌は骞辍分小白赢a(chǎn)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廬井有伍。大人之忠儉者,從而與之。泰侈者,因而斃之”句中的“大人”也強調(diào)的是其政治地位之高。
此外,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即有人認為“大人”也可用來指占夢之官。比如朱熹《詩經(jīng)集注》在對《詩·小雅·斯干》中“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币痪溥M行解釋時曾說:“大人,太卜之屬,也?!辈贿^此說尚存爭議。
▲電視劇《神話》劇照,可能小川和高要兩個人穿越時自帶了修復(fù)“大人”稱呼bug的補丁
02先秦詞義的豐富與對長輩的尊稱
秦漢之后,“大人”一詞的含義逐漸豐富起來。
首先,“大人”在先秦時的古意“有德”、“有位”以另一種方式被保留下來?!缎⑽浔炯o(jì)·封禪書》一文中曾說:“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若云‘見天子’。天子于是幸緱氏城,拜卿為中大夫。遂至東萊,宿留之?dāng)?shù)日,毋所見,見大人跡?!?/p>
此處“大人”指神仙,也是“有德”、“有位”之意的變體。司馬相如“見上好仙道”而作的《大人賦》,其中的“大人”所喻的正是天子,即漢武帝。
▲《美人心計》劇照,周亞夫:你叫我大人,我什么也不敢說
其次,“大人”還被作為一種尊稱用作稱呼父母尊長。其一,被用來稱呼父親,比如《史記·高祖本紀(jì)》中說:“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chǎn)業(yè),不如仲力”中“大人”指的就是劉邦的父親;李世民在勸其父李淵起兵反隋時也說:“大人受詔討賊······”用“大人”尊稱父親。
其二,被用來稱呼母親?!逗鬂h書·范滂傳》中,范滂陷黨錮之禍與母訣別時其說:“澇歸黃泉,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大人”即指其母;韋昭對《史記·刺客列傳》中高漸離附傳中的“家大人”一詞解釋也為母親,“古名男子為丈夫,尊婦姻為大人”。
此外,“大人”也可以用來稱呼其他長輩,比如《漢書·疏廣傳》“從大人議?!边@里的“大人”指的是其叔父;再如《后漢書·馬嚴(yán)傳》:“京師大人咸器異之”中,“大人”也為對長者的稱呼。
此外,也有部分史料中將宮中的內(nèi)侍稱為“大人”,比如《后漢書·陳球傳》中,“球小妻,程璜之女。璜方用事,宮中所謂程大人也?!贝颂幹傅木褪翘O(jiān)。
根據(jù)統(tǒng)計,宋代之前的正史中“大人”一詞共出現(xiàn)633次,其中296次是指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或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中的官員,46次是對父母的尊稱。在正史中,第一種用法占壓倒性優(yōu)勢可能是因為其主要記載國家大事,漢人日常生活中還是多用其來稱呼父母尊長。
▲《瑯琊榜》劇照,這種時候還不忘尊稱,林殊哥哥真實好涵養(yǎng)
03“大人”從親長進入官場
正如清代史學(xué)家趙翼在《陔余叢考》卷三十七《大人》條中所稱:“唐以前稱貴官為大人者,乃從旁指目之詞,而非覿面相呼也。覿面稱大人,則始于元、明耳?!?/p>
雖然很早以前,司馬相如就曾為奉承漢武帝將其喻為“大人”,《左傳》等史籍中也多次以“大人”來代指身居高位的人,但直到宋代之后才出現(xiàn)當(dāng)面稱呼官員為“大人”的情況,且到了明清兩朝這種稱呼才真正得已流行開來。
關(guān)于“大人”為什么會成為對官員的稱呼,學(xué)術(shù)界大概有四種觀點。
第一種認為此意是由之前的內(nèi)侍之意轉(zhuǎn)換而來。比如趙翼認為“惟近侍稱大人,因而后世相沿,京朝官亦稱之,如徐以尚書稱大人也。
京朝官稱大人,因而京官出使于外者,亦皆以大人稱之,如巡按稱先生大人是也。因而遂為貴官之隆稱,于是督撫亦稱之。此又近日京官、外官位高者皆稱大人之所自也?!?/p>
▲《知否,知否,應(yīng)時綠肥紅瘦》劇照,京官倒是真京官,可內(nèi)侍這么說,放以前還以為他叫自己呢。
第二種與第三種類似,都認為“大人”一詞與諂媚風(fēng)氣脫不開關(guān)系。第二種認為其來自對上級官員“有德”、“有位”的恭維,第三種則認為是“親屬稱為語外化”與諂媚風(fēng)氣相結(jié)合的結(jié)果。
第四種認為其來自古代一些少數(shù)民族部落首領(lǐng)的名,是由“塞外民族統(tǒng)治邑落的族長的意思轉(zhuǎn)化而來的”。的確,在其他民族中曾有“大人”一稱,且這個稱呼也曾大量出現(xiàn)在中原王朝的史籍中。
如《魏志·倭人傳》中記載,“見大人所敬,但搏手以當(dāng)跪拜。其人壽考或百年,或八、九十年。其俗,國大人皆四五婦,下戶或二三婦。……下戶與大人相逢道路,逡巡人草。傳辭說事,或蹲或跪,兩手據(jù)地,為之恭敬?!?/p>
學(xué)者在關(guān)于“大人”具有稱呼官員作用的原因探究上各有側(cè)重,但在這一詞義覆蓋范圍擴大的路徑探究上卻基本保持了一致。即認為多出于諂媚之原因,經(jīng)歷了從京官到外出出使的欽差大臣,再到地方督撫及更低級別的官員的逐漸擴大、泛化的過程。
▲《繡春刀》劇照,韓曠:別看了我級別挺高。
04“大人”稱呼的泛化
趙翼曾在《陔余叢考》中對“大人”稱呼的適用范圍是如何一步步擴大的做過考究,認為其最先用于稱呼京官,之后隨著京官的出京,逐漸擴大到地方巡按等,后來地方的高官貴官也多用起了這一稱呼。這一說法大抵是合理的,那么在什么時候“大人”指的是京官,什么時候指的是地方高官?
這要從另一個稱呼“老爺”說起。明朝時,對中央各部院長官如尚書、都御史、通政使,以及地方省長官布政使、按察使及道員等尊稱為老爺。明末,地方督撫權(quán)力加大,便有人稱之為大老爺。清康熙時,有人有稱督撫以下的布政使為大老爺。
大老爺成為更尊貴的稱呼后,到乾隆年間,對重要各部院長長官及地方道員以上官員,都已尊稱為大老爺,較低的知府以下、知縣以上被稱為太老爺。舉人、貢生等尚未得官者則稱為大爺。有獻媚者,對知府知縣等也稱大老爺。
后來,“大人”又成為官場中最時髦的高級尊稱,有人便以大人稱呼原來稱大老爺?shù)墓賳T。嘉道以降,中央官四品以上,地方官道員以上已“無不稱大人”。咸豐后,知府、同知多加道員職銜,亦稱大人,“甚有未加銜者,屬吏亦媚之曰大人”。
光緒末年,京官如六品主事、七品內(nèi)閣中書,地方官知府等已都被稱為大人。知縣則都已稱“大老爺”(福格《聽雨叢談》卷八),甚至市儈之人花錢捐六品銜者也稱大人(《清稗類抄·稱謂類·老爺大老爺》)。
▲《康熙微服私訪記》劇照,爺,您受苦了,看電視劇總想找茬的我們也受苦了。
由上可知,凡是以先秦、兩漢、三國兩晉等中國早期歷史為背景的古裝劇中,稱呼官員為“大人”的橋段一律是錯的;宋元雖已出現(xiàn)類似的稱呼,但不過為個例,影視劇中鋪天蓋地的盛大人、齊大人、顧大人用法也不甚考究;即使是元明,也得具體看官員究竟是什么官,官品有沒有資格當(dāng)?shù)闷稹按笕恕薄?/p>
“大人”一詞作為一個照妖鏡,輕易地讓許多號稱制作精良的古裝劇翻了車。雖然“法不責(zé)眾”,也沒必要在字眼上苛求這些古裝編劇們一字不落地還原歷史,但編劇與導(dǎo)演在拍攝一些與今天距離較的古裝影視作品時還是應(yīng)該注意,要審慎對待那些今天我們已經(jīng)耳熟能詳?shù)脑~語。
參考文獻:
1. 杜家驥:《杜家驥講清代制度》,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
2. 崔曉飛:《語言研究——基于社會語言學(xué)的視角》,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年;
3. 船木勝馬、古清堯:《關(guān)于匈奴、烏桓、鮮卑的“大人”》,《民族譯叢》1984年第3期;
4. 葉枝青:《論中的“大人”》,《渭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16年第1期;
5. 朱孟臻:《從古代文獻看“大人”詞義的歷時演變》,《名作欣賞》2016年24期;
6. 龔維英:《“大人”的確釋—兼說“大人”詞義的歷史演化》,《求索》1983年3期。
現(xiàn)在古裝影視劇里,凡是有兼職的,上至宰相,下至小官吏,都稱為“大人”,通常包括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有時還能演變成第一人稱“本大人”。看來“大人”和“官員”是同義詞。但我一直很疑惑。在嚴(yán)肅的經(jīng)典和史書中很少提到官員是“大人”。那么,“成人”這個術(shù)語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是不是所有的官員都可以稱之為“大人”?我們先通過搜索《二十五史》,《資治通鑒》,《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唐文》的電子版和宋元明清的一些筆記小說來做一點考證。
“成人”是唐宋以前。
指有一定地位的人。
“大人”這個詞在很多經(jīng)書中都有,比如《全唐詩》:“大人與天地相合”,陸德明的解釋引用了王素云的話:“圣人在位之旨”,《周易》:“大人不可失其赤子之心”,《孟子》:“大人不足以為圣人。這里的“大人”都是指“既有道德又有地位”的人,即道德高尚、有名望、有地位的人。
還有《莊子》:“恐懼大人”,《論語》:“用輕蔑的語氣說大人”。這是“就勢分而言”,即有權(quán)力、有一定地位的人。
然而,司馬相如的《孟子》致力于被稱為天子。按照這種用法,大臣、部長都不能稱為“大人”。
指父母、叔伯、兄弟等長輩。
宋代以前,“大人”在史書中常被用來指父母、叔伯等長輩,如《大人賦》:“曾子說,'你得罪大人'”,《孔子家語》范蠡的兒子說,“我配不上長子,弟弟有罪?!边@都是指父親。
這樣的用例太多了,不勝枚舉。以下是一些測試筆記:
漢高祖對其父劉太公說:“先大人視大臣為無賴。”
霍去病失散多年的父親霍仲如說:“我不知道我是大人的身體?!?br>
皇甫禮對父親皇甫嵩說:“只有大人和董才能安穩(wěn)地安身立命。”
王和尚儒年輕的時候,有人送給父親一個冬梅,先給他一個吃。王僧儒曰:“未見其味也。”
石天因為某些事情進了監(jiān)獄,想自殺。他的兒子田心說:“大人,朝廷很重要,沒什么大不了的。為什么?”
裴毅給他父親打電話:“大人是不是生病了,如果是這樣。”
我們的駐河使節(jié)凱利的妻子,是李克用的女兒。凱利被侯亮圍攻,以至于他的妻子給李克用去了一封信,信中說:“賊勢如此之強,大人都奈何不了他?”
蔡京的兒子蔡佑謁見,握著父親的手說:“大往來舒緩,身體無不適?!?br>
南安翁被官員扣為長子,欲為長子受官罰。孩子說:“大人可以被工作人員處罰嗎?孩子們今天在這里。”
在上述情況下,父親被稱為“成年人”。
另一個《史記》曙光勸侄兒退休回老家,說:“從大人那里說吧?!边@是作為叔叔的“大人”。
張博假扮淮揚王,寫道:“求大人骨頭?!狈朵枵f:“只有成年人不忍心斷絕他們的善良?!边@里指的是作為母親的“大人”。
柳宗元說:“我不忍于堂中親人之貧,不得已白他大人?!边@是把別人的媽媽稱為“大人”。
以上都是唐宋以前“大人”的稱呼。他們只是用來稱呼父母為叔叔,而不是官員。
古人等級制度深嚴(yán),對于稱謂也有許多講究,其中,由于種種歷史演變原因,古人稱呼上級為?大人?。
眾所周知,古代等級制度十分地嚴(yán)苛,稱謂之間有十分嚴(yán)格的要求,一旦稱呼出錯,或許就要面臨重刑或者是落頭之罪。所以,古人在這方面都是有著十分嚴(yán)格的要求,一般不會隨便稱呼別人。那么,對于上級稱呼為大人又是如何演變來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詳細地探討一下。
一、說文解字之王眾所周知,字形演變到現(xiàn)在經(jīng)過許許多多的變化,就拿?王?字來說。在甲骨文中,王字有三種字形:一種是大字或者是夫字;一種就是現(xiàn)在的王字;一種是斧鉞字形。而這三類中,第一類也在暗中解釋了為什么古人稱呼上級為王。其實仔細看,大字就像是一個高大的人,站立在地上,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人。早期社會,人們統(tǒng)治只要靠戰(zhàn)爭,那個時候,沒有遠大的謀略和遠大的見識,力量成為主導(dǎo)因素。所以,統(tǒng)治者大都是身強力壯。而且從流傳下來的壁畫也可以看出,統(tǒng)治者一般身材都比旁人高大許多。不僅如此,游牧民族的首領(lǐng)也都很強壯。所以,到了后世,普通老百姓對于那個高于他們等級的人,都會稱呼一聲?大人?。
二、出于尊敬大人本意是指古代子女稱呼父母的稱謂。元主中原之后,逐漸流行起稱呼大人的風(fēng)尚,他們認為官員為百姓父母。也有的人并無官位、德行也不好,但因其身居要職,人們就以大人稱呼他。元代免亡之后,但稱呼大人的制度卻被保留了下來,這種稱呼習(xí)慣被延續(xù)了下來。
三、文化發(fā)展的演變到清代,由于文化的大變革,文人提倡種種的變革,導(dǎo)致那個時候文化節(jié)操要求不斷下降,大家稱呼官員為大人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
以上就是古人稱呼上級為大人的種種原因以及緣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1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