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和洛陽分別有什么優(yōu)勢和劣勢?皇帝想遷都為什么大臣不肯?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宋初剛開國,就已經(jīng)形成了權(quán)貴集團,別的朝代怎么說都要三五十年才有的“病”,大宋立國的時候就犯了。開封舒服啊,漕運終點,純消費城市。誰愿意離開這個溫柔鄉(xiāng),去重新建設(shè)西京洛陽。別說那也是大城市,哪里能和宇宙的中心:汴京,相提并論呢。后來甚至出現(xiàn)了,為了不離開汴京,私下殺母,借口守孝,也要賴在開封府的慘案,時人震驚,紈绔子弟就是墮落至此!
而這些個迅速腐化的權(quán)貴集團公推的頭目,就是趙匡胤。遷都,遷的不是城市,而是通過移動行政機構(gòu),重新分化官僚集團。重設(shè)機構(gòu),改變?nèi)蚊,F(xiàn)在一個小小城市升級都牽扯到大批官員,大宋遷都這么重要的事情,其傷筋動骨,不亞于后來的王安石變法。這么大的變動,趙光義難道傻嗎隨口說說?非也,更大可能是,他另有其他計劃,但預(yù)估到阻力之大,先投石問路,放一個“備用方案”出來探探口風(fēng),瞧瞧官員是否一條心,以及誰是官員們的后臺。
結(jié)果一試之下,心涼了半截。原來趙匡胤已經(jīng)和官僚們一條心了,先跳出來替他們火中取栗。其二,官員和趙匡胤一個鼻孔出氣了,意味著繼承人也幾乎沒有其他選擇了,換自己兒子上,恐怕根本指使不動這些人了。趙匡胤也不傻,他難道想不到,遷都洛陽,趙光義的兒子封個官主持一下,十年八年就可以把他架空,皇帝寶座就要飛走了。
王朝之初,利益集團還沒有形成,此時做改革阻力最小容易成功。但趙光義試了一下,就得到了“在德不在險”這么一句正確的廢話,得到了下面已經(jīng)利益捆綁鐵板一塊的反饋,得到了自己已經(jīng)變成“孤家寡人”的悲哀結(jié)論。所以他慨嘆“民力竭矣”的時候,肚子里不知道怎么罵這幫迅速腐化的混球呢。王朝初建,就已經(jīng)各種理由不想吃苦了,只顧花天酒地,這是西晉故事,亡國之兆啊。
宋朝開封的位置是交通樞紐。這個樞紐主要指水路。大致當時有運河,黃河,各支流如汴河,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各種河流的船不同。各種水系船不能混用。這就造成開封是當時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洛陽在這個層面比較弱,但是洛陽在地利優(yōu)勢更好。洛陽北部是黃河,南部是太行山脈,東邊是虎牢關(guān)等,西邊是潼關(guān)等。南方所有物資,在運往開封時直接下船就行了,而到洛陽,需要下船后再次裝船,這就造成各種損耗。
另一個原因是,河流的枯水期。在秋冬春季,有一部分時間黃河流域下游水量不大。這對水運不利,但對騎兵有利。從這點上說,洛陽用作防守比較有利,開封就很不利。這是開封總被騎兵兵團襲擊的一個原因。再有一個歷史原因是,五代末宋初,各地軍閥的騎兵不是特別強悍,且數(shù)量不大。所以開封的中央步兵力量很有優(yōu)勢。而到北宋末金國騎兵非常強悍,開封城的地利弱勢就特別要命。一直到南宋岳家軍等騎兵的興起,漢族騎兵才能在平原地區(qū)與金國騎兵抗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1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