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殺韓信是真的因為功高震主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話用來形容歷朝歷代君主,對于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功臣的態(tài)度,是再適合不過的。
盡管會有個別的君主,并不對功臣趕盡殺絕,但畢竟是少數(shù)。但多數(shù)的,還是會像劉邦對待韓信那樣,天下一統(tǒng)時,當棄則棄,不會有任何的猶豫和憐憫。
不過話說回來,劉邦為什么一定要殺韓信?要知道韓信已經(jīng)從一開始的齊王,貶為了淮陰侯,無權也無兵,就如同猛虎沒有了爪牙、飛鳥沒有了翅膀,即便韓信想造反,也基本上是無計可施。更況且,沒有確切的證據(jù)能夠證明,韓信有著反叛的舉動。
所以,劉邦為什么非要置韓信于死地不可?僅僅只是因為他功高震主?
其實不然,論功勞,張良和蕭何這些人一點也不比韓信少,但他們都活得好好的。唯獨有著名將之稱的韓信,劉邦要急著除掉。
其實,劉邦不只是要殺韓信,而是要殺盡異姓諸侯王。
韓信,只是其中的一個需要優(yōu)先解決的人而已。盡管直接出手的,不是劉邦,但沒有劉邦的點頭,沒人敢無緣無故殺害這樣一位名將和功臣。
功高震主,軍事才能卓越,這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最根本的,是源于權力的一種恐懼。
劉邦取得天下,有多么困難無須多說,但俗話講,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
面對這些功臣,深知他們能量有多大的劉邦,怎么可能恐懼?恐懼自己辛辛苦苦,險些丟了幾次性命才換來的天下,會被這些強人奪去。
要知道,劉邦還在的時候,這些諸侯王就已經(jīng)有人造反了,搞得劉邦不得不一次次御駕親征,因為其他人鎮(zhèn)不住。
前車之鑒,要是不趁早下手,那天能鎮(zhèn)住他們的劉邦駕鶴西去,天下還能姓劉?
尤其是韓信,即便是劉邦,也無法說真打起來,能夠打贏。
既然不信任韓信,又害怕韓信,更恐懼自己死后,沒人能制住他,作為最高權力擁有者,還能怎么做?
留著就是禍根,哪怕韓信根本沒有想過反叛。所以,韓信的命運,只能是死,要不自殺,要不被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1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