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許褚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許褚字仲康,是曹操的貼身護衛(wèi),其忠誠勇武,被曹操稱為“吾之樊噲”。渭水一戰(zhàn)時,曹操帶著許褚前去會見馬超和韓遂,馬超本想趁機突襲曹操,但見許褚怒目而視,殺氣凜凜,馬超未敢輕舉妄動,直問“公有虎侯者安在?”曹操以馬鞭指許褚。因此軍中皆稱許褚為虎侯。
曹操死后,許褚痛哭泣血。念其對曹氏忠心不二,曹丕、曹叡繼續(xù)任用許褚統(tǒng)領宿衛(wèi),護衛(wèi)皇室。曹叡即位后不久許褚去世,曹叡念其忠心,大加封賜其后代,許褚的兒子許儀繼承了許褚的爵位。
按理說許儀憑借父親的關系應該混得不錯,但他卻在263年被鐘會斬首示眾,甚至無人為其求情,這是為何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這時曹魏已經(jīng)被司馬氏徹底架空了,許儀作為曹魏忠臣之子,其遇難之時自然沒人替他說話。
曹叡去世后,托孤曹爽和司馬懿。但249年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之變,將曹爽一黨盡數(shù)誅殺,架空了曹魏政權(quán)。此后王凌、毌丘儉、諸葛誕反對司馬氏專權(quán),起兵對抗,是為“淮南三叛”,不過三人皆被司馬氏平定。
在司馬氏的控制下,門閥士族勢力崛起,曹操啟用的寒門老臣受到排擠打壓,他們的后人均默默無聞,因此許儀只不過是個牙門將(基層軍官)而已。
司馬昭掌權(quán)后,其野心更是路人皆知,甚至弒殺了魏帝曹髦,曹魏被司馬氏取代只是時間問題了。
263年曹魏大舉伐蜀,許儀隨鐘會出征。鐘會以許儀為先鋒,使其造橋鋪路。但許儀工作并未做好,鐘會在走過一座橋時因橋面塌陷,馬蹄陷入泥中不能動彈。
大軍將行而“馬失前蹄”,這對于統(tǒng)帥鐘會來說并不是好兆頭,鐘會一怒之下便將許儀斬首示眾,此后軍中肅然。
這件事許儀雖然難辭其咎,但卻罪不至死。可鐘會是司馬昭身邊的紅人,這又是他第一次統(tǒng)軍出征,自然要想方設法在軍中樹立自己的威信。而許儀是曹魏元老重臣,又非門閥士族,并非司馬昭一派。所以鐘會殺掉許儀既可以樹立威信,又可以向司馬昭示好,可謂“一箭雙雕”之舉。
許褚是喜歡三國的朋友非常熟悉的人物,他是曹操身邊的親信大將,武藝超群忠心耿耿,跟隨曹操東征西討,幾次三番在危急關頭救過曹操的性命,可以說是戰(zhàn)功卓著,曹操對許褚非常信任和倚重,稱他為自己的樊噲。后來的曹丕和曹睿對許褚和他的后人也非常好。
許褚死后,他的兒子許儀繼承了許褚牟鄉(xiāng)侯的爵位,在軍隊中當上了牙門將。但是許儀后來為什么又會被鐘會所殺呢?
公元263年,司馬昭命令鐘會和鄧艾率大軍分三路進攻蜀國。許儀跟隨鐘會一路伐蜀,大軍出發(fā)后,鐘會命令牙門將許儀為先鋒先行,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鐘會的大軍隨后通過一座橋時,因為經(jīng)過的人馬很多,橋面被踩出了一個大洞,鐘會經(jīng)過時,他的戰(zhàn)馬正好陷入了洞中,鐘會因此怒不可遏,不顧眾將士苦苦求情,執(zhí)意將許儀當場斬首。
其實這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那么鐘會為什么非要殺許儀呢?我想應該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鐘會性格陰暗孤僻,氣量狹小,睚眥必報。一點沒有容人之量。
二:殺雞儆猴,借殺許儀樹立鐘會個人權(quán)威,震懾全軍,以便以后可以獨斷專行。
三:許儀不是出身世家大族,殺他沒有后顧之憂;同時因為許褚對曹魏忠心耿耿,司馬家族對此頗為忌恨,鐘會借此可以向司馬昭表示
司馬昭當然要采取措施,他派了監(jiān)軍衛(wèi)瓘、護軍胡烈作為安插在鐘會身邊的眼線,鐘會的部將田續(xù)、龐會、丘建也都是司馬昭的死忠粉。 鐘會雖然說年少有為,?張良在世?,不過年輕的他跟狐貍一般的司馬昭比起來還是太嫩了,最終因為和姜維自立復國計劃的失敗,而被亂軍殺死,一代天才就這樣淪為了司馬昭的政治犧牲品,甚是可惜。
許褚是曹操手下第一號猛將,號稱?虎癡?,和另一位號稱?惡來?的猛將典韋齊名,史書記載,許褚腰大十圍,勇力絕人。
許褚多次在危急關頭,勇救曹操,立下大功。比如,潼關之戰(zhàn),馬超率領一萬多騎兵突然殺來,箭如雨下,形勢危急,許褚一手舉著馬鞍為曹操擋箭,一手撐船,渡過河去,如果當時沒有許褚,曹操早就死了。
然而,在正史記載中,許褚一生有三件事存疑,關于他的死因,也是一個謎。那么,究竟是哪三個疑問呢?
第一件事,許褚究竟是怎么死的?
史書記載,許褚的死因不詳,只有簡單的一個?薨?字,既沒說許褚病死,也沒說是受了什么傷而死。
《三國志 許褚傳》記載:明帝即位,進牟鄉(xiāng)侯,邑七百戶,賜子爵一人關內(nèi)侯。褚薨,謚曰壯侯。
一般來說,病死、傷重而死,都會詳細說明的。而許褚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根據(jù)史書推測,許褚可能是病死的,因為,曹操死后,許褚曾哭到吐血,由此可見,許褚當時身體已經(jīng)不好了。不然,許褚怎么會吐血呢?
《三國志 許褚傳》記載:太祖崩,褚號泣歐血。
史書沒有詳細記載許褚的死因,因此存疑。不過,許褚也有可能是被人害死的。
第二件事,許褚的兒子許儀被鐘會殺死,為何沒人求情或阻止?
史書記載,鐘會率軍伐蜀,許儀擔任先鋒,鐘會在過橋時,馬蹄陷入橋面,鐘會大怒,下令將許儀斬首。
《三國志 鐘會傳》記載:先命牙門將許儀在前治道,會在后行,而橋穿,馬足陷,於是斬儀。儀者,許褚之子,有功王室,猶不原貸。諸軍聞之,莫不震竦。
許褚作為曹魏功臣,立下大功,怎么能隨便斬殺許褚的后人呢?當時鐘會下令殺許儀,史書沒有記載有人求情或者阻攔,實在令人感到疑惑。
鐘會殺死許儀,是小題大做,殺人立威以震懾大軍。三路軍統(tǒng)帥只有鐘會沒有當過主帥的經(jīng)歷,之前他總是以司馬家謀士出現(xiàn),打探消息和圖謀設局,曹髦欲利用司馬師死在陣前的機會,令司馬昭許昌待命聽封,命傅嘏率大軍回洛陽欲收回軍權(quán),被鐘會識破,請司馬昭自率大軍還京,又獻奇謀平定諸葛誕叛亂,人稱張良再世。
許褚的兒子叫許儀,因為鐘會伐蜀時,許儀擔任先鋒負責修路鋪橋,顯然橋沒修好,鐘會經(jīng)過時,戰(zhàn)馬陷入坑中,鐘會因此而殺許儀。
鐘會殺死許儀,是小題大做,殺人立威以震懾大軍。三路軍統(tǒng)帥只有鐘會沒有當過主帥的經(jīng)歷,之前他總是以司馬家謀士出現(xiàn),打探消息和圖謀設局,曹髦欲利用司馬師死在陣前的機會,令司馬昭許昌待命聽封,命傅嘏率大軍回洛陽欲收回軍權(quán),被鐘會識破,請司馬昭自率大軍還京,又獻奇謀平定諸葛誕叛亂,人稱張良再世。
在司馬集團中舉足輕重,惜沒有獨率一軍的資歷經(jīng)驗,而伐蜀又是軍國大事,不容有失,大凡此時,主帥必會借機殺人立威,誰碰上就倒霉,而許儀父親為虎將聞名三軍,又為曹家所喜重,用來殺雞儆猴條件適合,正如孫武斬吳王闔閭愛姬樹威一般。
鐘會的立威動作還不止在這一處,殺了許儀后三軍懔然,無不懾服,收到預期效果。而三路軍其他二路受命合擊姜維,鄧艾雖打敗姜維卻也讓其軍遁走,而諸葛緒守在陰平橋頭截堵姜維,也被他以假裝要進攻雍州的姿態(tài)嚇著,怕轄地有失,收兵回守,讓姜維得以從容入川,與董厥等軍會合,共守劍閣阻擋鐘會大軍。
二路都達不到預期目標,鄧艾是名將老將,連司馬昭也忌憚三分,鐘會不敢下手,就挑軟的諸葛緒捏,以誤軍機的罪名奪了他的軍權(quán),兵士收歸帳下,三路軍變成二路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