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在凌煙閣是什么排名,小編為大家?guī)硐嚓P內容,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凌煙閣是太宗繼位的時候建立的,里面有24個人,大多為國公,王爺,即三品級別以上的。此閣是于太宗17年建立,目的是為了表揚曾經(jīng)在唐朝建立時期立下功勞的重臣。這個時候上閣的人大多已經(jīng)去世,魏征剛剛離開1個月,大概是他的離世給了皇帝太大觸動,所以皇帝下決心設立這么一個功勞本。排序主要和官位,功績,與皇帝的親密程度有關,和后來的功勞無關。大致是差不多的,不以開國時期的功勞計算,而以太宗為帝以后的功勞計算?,F(xiàn)在排序的規(guī)則我們弄清楚了,就來分析一下李勣為何排在倒數(shù)。
徐懋功也就是李世勣,即李勣。他本姓徐,因為跟隨太祖仍不忘舊主,太祖夸贊他性格仁厚,于是賜他李姓。等到李二當上皇帝,為了避免撞到皇帝的名諱,李勣便把世字去除。雖然他本人打仗頗有一套,但是在太宗當皇帝的前幾年,李勣一直是圍繞李家諸多大臣中的小輩分,在外圍找不到進去的方式。
李勣在太宗繼位的那一年是一個小都督,等到建閣的這一年,他暫時被提拔了一下,被升為尚書。為什么他此時只擔任尚書呢?可以看看他的經(jīng)歷。他在619年時歸附太祖,太祖夸贊他篤實,于是把他封為國公以及大將軍,并給他賜姓為李。然而同一年,竇建德攻下黎陽,借此把他的父親作為人質威脅。勣本想要歸唐,但又怕父親被打死,于是和唐的一個大臣私下協(xié)議:我把我爹救回來我就過來。
于是,他假意順從竇,成為竇的下屬,為竇立下多場戰(zhàn)功。等得到對方的信任以后,他就開始想計劃謀殺竇了。不料李勣的計劃被泄露,于是他只好帶著士兵逃到了唐。這時候,竇居然把李勣的父親給放了,說佩服他的忠心。這種行為很明顯是在挑撥唐和李勣之間的關系,太祖雖然明白,但是也吃這一套。于是,李勣在歸順唐以后只能從頭開始。而且因為曾經(jīng)從敵,他很難取得太祖的再一次信任,便一直被皇帝放置在一邊。而后來太宗發(fā)動事變,他沒有參與,此后又一直鎮(zhèn)守在山西,沒有作為主帥出去打過仗,這些都是他的減分項目。
最讓人嘆氣的是他的運氣。在此閣建立的幾個月以后,太子突然造反,李勣被任命為太子詹事、加位特進。也就是說,如果功勞本晚幾個月設的話,他就可以往前挪幾位。要是運氣再好一點,晚幾十年再排位置,憑借李勣滅薛延陀,高句麗的大功,他說不定能夠排在前幾。然而世界上并沒有如果,在他擔任一個小小的尚書時,功勞本就那么巧地設立起來了。所以,他只能憑借尚書的位置躋身于其中。
再來看和他官位差不多的七個人,分別是,分別是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第一個,張亮。張亮是太宗皇帝的鐵桿,當年他受到太子的誣蔑被關進監(jiān)獄,遭受嚴厲的刑罰依舊沒有出賣太宗,這種恩情,太宗會把他排在靠后的位置?第二個,侯君集在太宗還只是一個王爺是時候就來投靠他了,接著參與了事變受到封賞。幾個月以后因為太子這件事被牽連,如果太子早幾個月造反,侯君集上不了閣,李勣可能能往前挪一位。參與事變的臣子都是對太宗最忠誠的人,李勣比不了。張公瑾,程咬金,都是玄武門事變的大功臣,李勣全比不上。隋世南這個人,不太出名,但是請看他的背景。他有一位親人是隋朝舊臣,他本人在書生中很有聲望。他本人也一直對太宗和忠誠,從他的聲望,背景,忠心程度來說,太宗都不能把他忘了。再往后數(shù),劉,唐兩個人是太祖皇帝的人,太宗如果不把這兩個人加進去,別人會不會罵他不孝順?
所以從功勞來說,這些人都是李勣這個后來才來投靠將領比不了的。他排位如此靠后,不是在于他沒有立下戰(zhàn)功,而在于他運氣太差。如果他早一點立戰(zhàn)功,或者太宗晚幾十年才想起建立凌煙閣,他就能排在很靠前的位置。當然,凌煙閣作為一個記錄忠臣的功勞本,絕非絕對公平的。因為皇帝要考慮的因素太多,而且它只記錄到某個時刻。至少在這個時間點,身為尚書的李績,只能排在倒數(shù),實在不能再往前了。
唐朝24位開國功臣,又稱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如下: 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 (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jié)、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徐茂公)、秦瓊。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位開國功臣是: 1.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 李世民長孫皇后之兄。 2.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 其父為李淵堂弟。 3.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 李世民主要幕僚。為十八學士之首。 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征 原為李密謀士征第一。 5.司空、梁國公房玄齡 李世民主要幕僚。 6.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申國公高士廉 李世民長孫后、長孫無忌的親舅舅,。 7.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恭 。 8.特進、衛(wèi)國公李靖 是“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 9.特進、宋國公蕭瑀 隋煬帝蕭后之弟。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10.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 。 11.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 。 12.尚書左仆射、蔣忠公屈突通 原為隋朝大將。 13.陜東道行臺右仆射、鄖節(jié)公殷開山 李淵舊部。 14.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 李淵之婿,娶平陽公主。15.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 李世民長孫后之叔。 16.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 。 17.光祿大夫、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 李世民心腹。 18.左驍衛(wèi)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 原為王世充部下。 19.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jié) 本名程咬金,原為瓦崗軍。 20.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 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 21.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 。 22.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 唐家與李家均為北齊大臣,有世交之誼。 23.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徐世績 原為瓦崗軍大將。 24.徐州都督、胡壯公秦叔寶 本為張須陀部下勇將,張死后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李密,為瓦崗軍大將。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