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諸葛亮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既生瑜,何生亮”,是《三國演義》中周瑜說過的一句名言,羅貫中用這6個字,形象生動地表達了周瑜對諸葛亮既自嘆弗如又嫉恨交加的復雜心態(tài)。其實真實歷史中,諸葛亮與周瑜之間是合作關系,兩人聯(lián)手策劃組織赤壁之戰(zhàn),一舉奠定吳蜀聯(lián)盟和三國鼎立局面,兩人并無什么過節(jié)與爭端。
如果這句話改一個字,改成“既生亮,何生懿”,用在諸葛亮和司馬懿二人之間,倒是十分貼切。諸葛亮是三國時代數一數二的天下奇才,膽識才干,在三國時代眾多人才中鶴立雞群,又深得劉備和劉禪兩代人信任重用,可謂風云際會,正該大展經綸、談笑間平定天下,誰知斜刺里殺出個司馬懿,幾乎讓諸葛亮一生心血付諸東流。
司馬懿和諸葛亮不僅是同時代人,而且年齡也非常相近。司馬懿生于179年,諸葛亮生于181年,只差兩歲。不過司馬懿的仕途比較坎坷,屬于大器晚成類型。諸葛亮少年得志,他輔佐劉備縱橫三國,名滿天下之時,司馬懿卻默默無聞,一直在曹操手下?lián)呜┫鄸|曹屬、主簿等普通文秘工作。直到曹操死后曹丕上臺,司馬懿憑借與曹丕的良好關系,才得以受到重用,由幕后走向臺前,并很快大放異彩。
公元228年,諸葛亮終于迎來了與司馬懿的第一次交手對決,雙方圍繞戰(zhàn)略要地新城展開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斗智斗勇。早在公元219年,關羽發(fā)起襄樊之戰(zhàn),北伐曹魏,結果遭到曹操孫權的前后夾攻,陷入絕境。危急之時,關羽向鄰近的上庸三郡守將劉封孟達求救,兩人卻不肯出兵,最終關羽大敗而死。
事后,孟達生怕劉備怪罪,加之又與劉封鬧矛盾,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起兵造反,把上庸三郡獻給了曹魏。魏國曹丕兵不血刃得到上庸三郡,大喜過望,把三郡合并為新城,委派孟達為新城太守。曹丕在位期間,對孟達非常信任,加官進爵,委以重任。孟達一時春風得意。
曹丕死后,曹叡登基,開始冷落孟達。郁郁不得志的孟達很不自安,于是又起了三心二意,暗中派人聯(lián)絡諸葛亮,表達自己想倒戈歸降。諸葛亮非常高興,“陰欲誘達,數書招之,達與相報答”,兩人之間書信來往密切。
但孟達雖有反正歸降之心,卻雷聲大雨點小,光喊口號,卻遲遲沒有付諸行動,一直在徘徊觀望,猶豫不決。諸葛亮生怕夜長夢多,于是使出一招反間計。他派遣蜀國人郭模佯裝投降魏國,跑到魏國魏興太守申儀那里,“因漏泄其謀”,故意有意無意泄露孟達蓄謀造反。諸葛亮的如意算盤是切斷孟達后路,逼迫孟達盡早動手,堪稱狠辣。
誰知司馬懿的出現,讓諸葛亮弄巧成拙。魏明帝曹睿得知孟達要謀反,委托太尉司馬懿處理此事。司馬懿盤算一番,他先使出一招緩兵之計,給孟達寫了一封信。
司馬懿信中勸慰孟達,“將軍昔棄劉備,托身國家,國家委將軍以疆場之任,任將軍以圖蜀之事,可謂心貫白日”,聲明魏國皇帝仍然非常信任他。同時又告誡孟達,“蜀人愚智,莫不切齒于將軍”,蜀國人都很痛恨他,“諸葛亮欲相破,惟苦無路耳”,諸葛亮處心積慮想挑撥將軍您與魏國的關系,并且直言相告,孟達謀反之情報,正是諸葛亮派人泄露的。
孟達本來就不是果斷之人,接到司馬懿的信后,更加狐疑不定,繼續(xù)按兵不動。這樣一來,就為司馬懿贏得了寶貴的緩沖時間。司馬懿趁機厲兵秣馬,調集重兵,星夜兼程,直撲新城。
諸葛亮得知后大吃一驚,一方面派人給孟達去信,催促他盡快起兵,一方面派出一支人馬,趕往新城接應孟達。誰知司馬懿再度棋高一著,他另行派出一支部隊,扼守蜀軍必經之路上的要塞西城安橋,把蜀軍死死堵住。
最終司馬懿神兵天降一般,帶領大軍突然出現在新城,孟達手足無措,進退失據,只得倉促上陣,組織人馬抵御司馬懿,同時寄希望于諸葛亮派出的援兵來接應他。結果諸葛亮的援軍被堵在西城安橋,根本過不來。孟達徹底陷入絕境,他的部下發(fā)動兵變,斬殺孟達投降了司馬懿,新城仍然被魏國控制,諸葛亮竹籃打水一場空。
新城之戰(zhàn),是兩大智圣諸葛亮與司馬懿第一次正面碰撞,以諸葛亮完敗告終,兩人的智商立見高低,諸葛亮比起司馬懿還是遜色許多。
諸葛亮和司馬懿對弈了一輩子,最后誰真正勝了?誰更聰明?
司馬懿和諸葛亮斗了一輩子,臨終也沒有斗出來一個結果,于是他們決定要在死后斗了,畢竟他們兩個人都是朝中的大將,死后下葬地點必須要隱秘,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引來盜賊或者敵人,當然也是怕后來的人前來盜墓,盜取金銀珠寶,于是他們兩個人死后各留下一計,最終還是諸葛亮獲勝了。諸葛亮是效忠劉備的,劉備三顧茅廬把諸葛亮請出來,對諸葛亮是無比的信任。司馬懿雖然才能很高,能夠和諸葛亮媲美,但他的主子曹操總是不太信任他。諸葛亮在死之前,就開始安排自己的身后事了。
司馬懿和諸葛亮斗了一輩子,臨終也沒有斗出來一個結果,于是他們決定要在死后斗了,畢竟他們兩個人都是朝中的大將,死后下葬地點必須要隱秘,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引來盜賊或者敵人,當然也是怕后來的人前來盜墓,盜取金銀珠寶,于是他們兩個人死后各留下一計,最終還是諸葛亮獲勝了。
司馬懿也和諸葛亮一樣,在臨終前告知要準備七副棺材,其中只有一副是真的,剩下的六幅都是假的,把這七副棺材運往不同的方向,然后埋葬,沒有人知道那一個棺材里面是真正的司馬懿,但是一1000多年以后,一位農民用鋤頭刨出了上面寫著司馬的棺材。經過專家的確認,這一副棺材確實是司馬懿的棺材,沒想到他與諸葛亮斗了一輩子,還是諸葛亮贏了。
諸葛亮的思想非常傳統(tǒng)和保守。諸葛亮的智慧用于戰(zhàn)場,很少用于計算未來的機制?!巴藢W”一詞中的“不遺余力,死前先死”絕非空話。歷史上兩個最聰明的人互相競爭,最后諸葛亮獲勝。諸葛亮認為北伐是一項永恒的任務。
不管你是否是三國迷,相信你都認識諸葛亮,三國時期,三分天下,魏蜀吳割據一方,其中劉備可以說是勢弱的一個,在英雄滿天飛的朝代,劉備其實并無多大智謀,所以狼狽了二十多年才找到一個穩(wěn)定之所,然而劉備三顧茅廬之后,諸葛亮出山,劉備瞬間就能和曹操孫權并肩,而司馬懿呢,司馬懿是曹操手下,輔助曹氏四位君主,最后奪取曹氏江山,兩位頂級智者斗了數年,那么諸葛亮和司馬懿到底誰最厲害呢?
諸葛亮是有相國之才,協(xié)助劉備奪取荊州和益州,建立了蜀國,是歷史上忠臣和智者的代表人物,劉備死后,雖然阿斗扶不上墻,但是諸葛亮依然兢兢業(yè)業(yè),從無二心,一心為蜀,可以說真的是衷心的代表人物,司馬懿最后能坐上皇位也不可小覷,所以誰更厲害不好評判,不過我們可以從下面幾點來分析他們。
首先從軍事上來說,當時蜀國的人口不及魏國的四分之一,諸葛亮卻能長驅祁山,然而司馬懿據十倍之地,卻依然在諸葛亮手中吃了數次小虧,不過吃虧以后司馬懿立馬改變戰(zhàn)略,不和諸葛亮正面相爭,而是選擇了龜縮之術,只要一遇到諸葛亮,那么是否能夠勝利已經不在考慮范圍了,只要能最大程度上的保全自己就算是勝利,三國時期能讓司馬懿如此的也只有諸葛亮了。
從政治上說,諸葛亮剛執(zhí)政時,蜀國環(huán)境可謂岌岌可危,夷陵新敗,南中叛亂,內部矛盾突出,可是諸葛亮卻輕輕松松就平定了南中叛亂,還巧妙解決了李嚴的威脅,手段非常高明,是相國之才,而司馬懿面對的政治環(huán)境就比諸葛亮好太多了,高平陵之變是曹爽自己送人頭,加上時局使然,司馬懿在政治上的智慧就沒有機會得到提現,在這方面高低立下。
從人格上說,歷代歷朝(除晉朝外)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諸葛亮的人品可以說是完爆司馬懿了,諸葛亮輔助幼主,親力親為,對待下屬賞罰分明,而司馬懿卻是謀奪別人江山之人,兩相對比,就可以看出誰更厲害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諸葛亮聰明毫無懸念,他可以以少勝多從曹操軍中借箭,可以唱空城計,可以寫出流傳千古的三十六計,沿用至今,的確是是聰慧無雙,而司馬懿也是聰明人,他知道自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能夠很快冷靜下來,找準定位,改變戰(zhàn)術,最大程度上保全自己,這不是一般人能輕易做到的。
諸葛亮計謀無雙,算盡一切,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慧極傷身,在五丈原不甘吐血而亡,他不是算不過司馬懿,是他爭不過天命,換句話說,他運氣不好,所以有時候我們說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另外諸葛亮身體不好,大家都知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好的身體,何談贏江山,這點上面他是比不過司馬懿的,現在的人類普遍都是亞健康狀態(tài),頸椎腰椎病比比皆是,掙再多的錢有什么用呢,還是不如健康重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3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用計火燒赤壁的,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