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朝鮮為什么要叛明降清的讀者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十四世紀(jì)末
努爾哈赤把投降的朝鮮將領(lǐng)送歸朝鮮
努爾哈赤為何安撫朝鮮?
后金當(dāng)時剛建立
朝鮮收到努爾哈赤的信后,朝鮮國王也給努爾哈赤寫了封回信:“惟我兩俱是帝臣
為“后背”而戰(zhàn)
但朝鮮寫這封信的同時
李倧對明朝的情結(jié)很重,他對毛文龍說:“寡人與貴鎮(zhèn)
后金對毛文龍在后面搗亂感覺很難受
皇太極發(fā)布諭令:“朝鮮屢世獲罪我國,理宜聲討
正月十三,后金大軍到達(dá)邊境
,先是趁夜晚襲擊了明朝哨所。第二天,兵臨朝鮮,直達(dá)義州城下,直接進(jìn)行攻城。巴圖魯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
正月十九日,后金從定州過嘉山江
皇太極大喜,他立即下令:“蒙天眷佑
,爾出師諸貝勒所至克捷,朕聞之,不勝喜悅。前進(jìn)事宜,爾等詳加審酌,可行則行,慎勿如以廣寧(遼寧北鎮(zhèn)縣)時,不進(jìn)山海關(guān),以致惜聲名,凡事相機圖之。倘邀天佑,朝鮮事漸有定局,一切事宜,有當(dāng)請命者,爾行間諸貝勒,共同議定,遣使來奏,朕據(jù)所奏裁定。朕在都城何遙度耶!”皇太極既告試阿敏相機行事,不要貪功冒進(jìn),但皇太極也蒙古兵及家屬進(jìn)駐了義州,減少了阿敏的后顧之憂阿敏玄大軍繼續(xù)深入,渡青泉江
朝鮮國王李倧很驚恐
,但他并沒有懼怕。他寫信質(zhì)問后金興師的原因:“貴國無故興兵,忽入我內(nèi)地,我兩國原無仇隙。自古以來,欺弱孤凌卑,謂之不義;無幫戕害人民,是為逆天。若果有罪,義當(dāng)遣使先問,然后聲討。今亟返兵,以議和好可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阿敏接到李倧的信后
,很不客氣的對李倧說明征伐朝鮮的“七大罪狀”,要求李倧如果議和抓緊派使臣來談,如果到時不來,大軍將繼續(xù)進(jìn)攻。李倧對議和猶豫不決
,而他手下大臣意見也不一致。李倧趕緊給阿敏回信,表示議和李倧卻不知道
李倧眼看明軍救援無望,帶著王后逃到江華島
,他再派使臣向阿敏賠不是,既是緩兵之計,也是無奈辦法。阿敏派人去江華島指責(zé)李倧,并以出兵嚇唬李倧。李倧只得接受議和條件,派王弟李覺給阿敏送去厚禮,表示誠意。1627年三月初三
,阿敏派劉興祚、巴克什庫爾纏等人代表后金到江華島與李倧等朝鮮王公大臣舉行會盟儀式。殺白馬烏牛盟誓之后
為“糧食”而征
李覺在后金只呆了兩個月
1627年的年底
此時李倧已經(jīng)向明朝報告與后金議和的事
但此時后金著急上火的事就是糧食,因為后金與明朝長期作戰(zhàn)
1629年
1633年
皇太極接到李倧來信很生氣,他寫信給李倧
1635年
,皇太極打敗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得到元朝國璽。1636年,八和碩貝勒和蒙古49貝勒請皇太極上尊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朝鮮國收到后金的信后,頓時大驚
1636年
1636年12月1日
,蒙古各部接到皇太極的命令,率兵到沈陽集結(jié),再加上八旗兵,足有十萬之眾。皇太極指令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貝勒岳托、豪格、杜度等人一起征伐朝鮮。九日,皇太極率大軍到達(dá)鎮(zhèn)江,第二天,清朝大軍就渡江,并入攻克了義州本來李倧早就向明朝報告
,請求支援。但李倧并不知道明朝已經(jīng)無力救援了,自身都顧不了。但登萊總兵陳洪范準(zhǔn)備率船出海,被大風(fēng)所阻。朝鮮國中東南諸道援兵相繼潰散,西北援兵逗留于海峽內(nèi)無法前進(jìn)。南漢山城由于缺糧,李倧陷入危機。1637年
,皇太極給李倧寫信,讓他馬上投降,否則就攻城。李倧決定投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皇太極提了11條,條條都顯示出霸氣:
“1.當(dāng)去明國之年號
,絕明國之交往,獻(xiàn)納明國所與之誥命冊印,躬來進(jìn)謁。2.爾以長子并再令一子為質(zhì),諸大臣有子者以子,無子者以弟人質(zhì)。爾有不諱皇太極這11項條款
李倧接到朝鮮的議和書,給皇太極寫信接受條款
1637年5月,清軍奪下皮島
亡明速度加快?
皇太極徹底解決了朝鮮問題
崇禎皇帝的決策顯然正確
1640年,皇太極全力組織松錦大戰(zhàn)
1644年,機會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