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皇太極廟號沒有稱“太祖”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廟號是皇帝于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于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對于太祖、高祖、太宗這樣的稱號,就是比較常見的廟號。其中,就帶有“祖”的廟號,比如太祖、高祖,一般是屬于開國皇帝的,比如漢太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不過,對于愛新覺羅·皇太極來說,是清朝第一位皇帝。但是,皇太極的廟號卻是“太宗”。與此相對應的是,清太祖的廟號則屬于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這是為什么呢?
一
首先,皇太極自少年起常隨父兄狩獵和征戰(zhàn),騎射嫻熟。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后,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改次年為天聰元年。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陽)稱帝,建國號大清。由此,對于皇太極來說,是清朝的開國皇帝。按照中國古代歷史上廟號的使用規(guī)律,皇太極的廟號應該是“太祖”或者“高祖”。但是,實際上清朝“太祖”的廟號卻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對此,原因非常簡單,主要因為清朝是在后金的基礎上建立的。
二
具體來說,雖然皇太極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但是,清朝是在后金的基礎上建立的,也即沒有努爾哈赤打下的基礎,也就沒有皇太極的清朝了。所以,努爾哈赤使用“太祖”的廟號,而皇太極使用“太宗”的廟號,也是比較合理的情況。那么,可能有人要問了,既然皇太極的廟號是“太宗”,為什么之后的順治皇帝廟號稱“世祖”呢?皇太極稱之為太宗之所以顯得尷尬,主要在于清朝是三祖一宗: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世祖順治帝、圣祖康熙帝。對此,在筆者看來,這主要是因為順治皇帝在位時,清朝從割據(jù)地方變成了入主中原。
三
根據(jù)史料記載,皇太極在崇德六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zhàn)中生俘洪承疇,自此明朝關外精銳喪失殆盡,寧錦防線徹底崩潰,清軍入關已成必然之勢。不過,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猝死于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xiàn)奪取天下的夙愿。對于皇太極來說,如果在位時能夠揮師入關,奪取明朝的天下的話,那么,盡管努爾哈赤稱“太祖”,皇太極也可以稱“高祖”或者“世祖”。在皇太極去世后,順治皇帝即位。
四
最后,福臨六歲登基,由叔父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入主中原。同年,遷都北京。自此,清朝不再是一個地方勢力,而是取代了明朝,成為一個擁有中原天下的王朝。在此基礎上,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終年24歲,廟號世祖,是為“清世祖”。雖然不是清朝的開國皇帝,但是因為在位期間清朝入主中原,所以順治皇帝的廟號是“世祖”??偟膩碚f,對于清朝開國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因為其建立的清朝主要是繼承了后金,加上自己在清朝入關之前去世,所以其廟號沒有稱“祖”。對此,你怎么看呢?
在古代,唐代之前皇室廟號的授定是根據(jù)廟號授予者的身前功德而評判。從當時的最高輩分的現(xiàn)存之人之往上七代人,每一代選一個,共七人將于太廟有廟號,以供后世子孫憑吊。他們必須是皇室直系血親,并且對皇室天下有著突出貢獻,所以極為嚴格。但后續(xù)自唐代至清代廟號制度卻讓位于皇權集中制,廟號的設定沒有那么嚴謹,甚至隨著帝王心意去授。
按照規(guī)矩,開國皇帝的廟號一般都叫?太祖?和?高祖?。其中全靠自己能力去打天下的叫太祖,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就是白手起家,因此叫太祖。而受祖上蔭庇,繼承父輩基業(yè)而打天下的叫高祖,例如唐高祖李淵。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八柱國之一,官至太尉,北周時追封唐國公。李淵的父親李昞,官至北周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襲封唐國公。李淵是在繼承祖父輩的基礎上才打下天下的,所以叫高祖。
到了天聰十年,皇太極正式改國號為?大清?,并且稱帝改元,所以以此來看,皇太極的確可以說是清朝的開國皇帝。至于皇太極的廟號為什么是太宗呢,因為他前有努爾哈赤這個奠基人,并且努爾哈赤的廟號是太祖,他不能再稱祖。更關鍵的是,皇太極于1643年猝死于清朝入關前夕,并沒有帶領清朝入關,使清朝由割據(jù)政權過渡成為大一統(tǒng)政權,所以皇太極的地位有些尷尬,只能是太宗廟號。
康熙死后上廟號?圣祖?,嚴格來講,作為清朝的第四代皇帝,是不適用?圣祖?這一廟號的,但是,康熙在清朝皇帝中實在是太出色了,超過了前三代皇帝所有的文治武功,把清朝推向了最鼎盛時期,如果僅僅給康熙上?某某宗?這樣的廟號,實在是無法體現(xiàn)出康熙?千古帝王?的歷史地位。所以,康熙是通過其杰出優(yōu)秀的治國能力才取得了這個分量極高的廟號。
清朝有十二位皇帝,分別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清遜帝-愛新覺羅·溥儀??梢园l(fā)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那就是太宗皇太極的父親和兒子甚至是孫子的廟號都是“祖”,他自己卻是“宗”,這是為何呢?
古代給皇帝上廟號一般遵從“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規(guī)矩。只有擁有開創(chuàng)之功的皇帝才配得上“祖”的廟號,后世皇帝都是守成之君,就算功勞再大也只能稱“宗”,強如李世民也沒有得到“祖”的廟號。然而清朝卻破了這規(guī)矩,努爾哈赤作為后金的開國之君,為大清奠定基礎,得到“太祖”廟號理所當然。福臨作為清朝入關以后的第一位皇帝,使得清朝從地方政權轉為中央政權,也有開創(chuàng)之功,稱“祖”也說得過去。然而作為滿清第四位皇帝、入關以后第二位皇帝的康熙怎么看都該是個守成之君的角色,卻也得到了“圣祖”的廟號,清朝實際的開國之君皇太極卻只是個“太宗”,這就非常奇怪了。
首先說說為何皇太極是清朝實際上的開國之君。以我們現(xiàn)在的角度看,清朝承襲明制,實行中央集權,皇帝統(tǒng)攝六部。然而努爾哈赤時期卻不是這樣的,后金只是個汗國,努爾哈赤是后金大汗,并沒有稱帝,他認為一家集權的制度并不好,因此其執(zhí)政理念是“八王議政”,這是一種集體議政的制度。所以汗位的繼承也不是努爾哈赤一人說了算,需要王公貴族、各旗旗主共同商議。皇太極為了繼承汗位也對此作了妥協(xié),在位前期是四大貝勒共同治國,“ 按月分直 ”。所以努爾哈赤建立的后金制度與清朝完全不同,其只能算是清朝的奠基人,絕不是清朝的開創(chuàng)之君。
皇太極是個野心極大的人,他不會甘心與其他三位貝勒分享權利,因此他即位后就開始極力打擊三大貝勒,改推舉制為皇位繼承制,并模仿明朝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到了天聰十年,時機成熟,皇太極正式稱帝,改族名為滿洲,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皇太極開創(chuàng)了一個與后金完全不同的帝國,只可惜他的地位有些尷尬,前有太祖努爾哈赤這個奠基人,后腳自己又猝死于入關前夕,說是開創(chuàng)之君吧功勞好像又沒那么大,只能上“太宗”廟號了。
那么康熙憑什么能得到“圣祖”的廟號呢?實際上這是雍正帝堅持的。雍正帝對于他父親的廟號問題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錫。早承大業(yè),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tǒng),雖曰守成,實同開創(chuàng)焉”。就是說康熙帝雖然名義上是守成之君,但是他一生在做的都是開創(chuàng)之舉,有資格稱“祖”。雍正帝即位之初皇位并不穩(wěn)固,此舉也是想要借著給父親上“祖”的廟號來彰顯孝心,達到穩(wěn)固皇位的作用??梢娗宄龣嗉谐潭戎撸瑲v朝罕見。這要是在明朝,怕是要被文臣罵死。
當然到了清朝的時候廟號已經不值錢了,現(xiàn)在我們稱呼清朝皇帝一般都用年號,比如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而不會去想他們的廟號,畢竟一朝三祖,多少有點奇葩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6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