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第三子胤祉不關(guān)心朝政,很像文人,為何雍正還要囚禁他?小編為大家?guī)硐嚓P(guān)內(nèi)容,感興趣的小伙伴快來看看吧。
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三阿哥胤祉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他所謂的“不關(guān)心”政治,更像是一種韜光養(yǎng)晦的奪嫡策略。這一招,雍正也曾用過,就是為了迎合康熙的心意,將自己包裝成淡泊名利之人。所以,胤祉騙得了別人,騙不過雍正。
當太子與大阿哥失勢后,胤祉就成為最年長的阿哥。在古代封建社會,比較注重禮法,在沒有嫡子可選的情況下,胤祉身為年長者,自然具備奪嫡的身份優(yōu)勢。
胤祉文武雙全,為人友善謙和,一直是康熙特別倚重的一位皇子,康熙晚年去他家做客的次數(shù)高達十七次之多,這些足以讓胤禛與其他皇子羨慕嫉妒恨。
在胤祉周圍,聚集著許多有聲望的知識分子,康熙朝的許多大型“文化工程”,比如《律歷淵源》、《古今圖書集成》,都出自他的手筆。胤祉做這些事,純粹是為了個人愛好或者說是當義工嗎?
肯定不可能,胤祉做這些工作,最少有兩點好處:
一、博取功名與康熙欣賞。古人要流芳百世,無非是立言、立功、立德,這一點,稍微有點理想抱負的君王都很注重,即使康熙也不例外,老爺子一生都在追求文治武功。
康熙通過擒鰲拜、平三藩、征噶爾丹等事件,已經(jīng)確立了自己的豐功偉績;立德是一種個人修養(yǎng);立言是文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康熙肯定需要有所建樹,這就給了胤祉發(fā)揮空間。
胤祉主導(dǎo)的文化工程是康熙主政成績單的上的重頭戲,為自己在康熙面前加分不少。此外,他作為項目經(jīng)理,也能因此功成名就,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二、聚集一批文人雅士。搞文化建設(shè),必然需要文化人,尤其是編書,胤祉身邊肯定少不了一大批文人。在長期共事的過程中,這些文人就會忠誠于胤祉,為其出謀劃策。
在古代,文人就是現(xiàn)在的意見領(lǐng)袖,他們說的話可以左右當時的輿論。有這些文人來當胤祉的吹鼓手,為其吶喊助威,胤祉何愁美名不外傳。所以,在“九子奪嫡”最激烈時,也沒有胤祉的負面新聞。
他若無意儲位,就不會參與這么多的政務(wù)以及爭斗,尤其是在太子被廢后,他主動揭發(fā)大阿哥鎮(zhèn)魘太子。在康熙朝,胤祉是單獨給皇帝上折子最多的皇子,數(shù)量達到四百多件,這也足以看出他在康熙心中的分量??滴醪粌H賞識他,而且故意保護過他,比如“孟光祖案件”。
孟光祖是胤祉的門人,在太子第二次被廢后,他打著胤祉的旗號到地方行騙以及籠絡(luò)大臣,這份籠絡(luò)名單上還有胤禛的嫡系年羹堯。
清朝制度規(guī)定,皇子不得結(jié)交大臣,差人賞賜外任官員物品需要向上報朝廷,然而,孟光祖的行為并沒有按照正常程序走,也沒有人舉報,這當中大概率就有胤祉的袒護。
孟光祖在五個省份活動多年,直到直隸總督揭發(fā),這個事情才浮出水面??滴鯇首咏Y(jié)黨營私、爭奪儲位等事,向來都是嚴加防范。但當他得知此事牽涉到胤祉,他就秘密處理,立即給刑部下密令,派人核查文書以及仔細辨認真?zhèn)巍?/p>
最后,康熙不想深究,只想大事化小,僅將孟光祖處死了事,涉案人員都從寬處理??滴踹€就此事特意胤祉的一位門人魏廷珍說過,你每天和三阿哥一起編書,如果真有此事,就應(yīng)該用生命保護。這實際上故意在偏袒胤祉。
秋媚說:胤祉在康熙朝表現(xiàn)得越優(yōu)秀,對胤禛構(gòu)成的威脅也就越大;他越受到康熙的賞識,對胤禛形成的壓力也就越大。胤祉在康熙朝的“所作所為”對胤禛的阻力,就是雍正朝秋后算賬的由頭,當年的阻力越大,日后雍正報復(fù)的力度越強。
康熙去世后,胤祉聽到隆科多說傳位胤禛后,他立即與胤禩在院子里商量到深夜,這讓雍正對胤祉格外小心。
幾個月后,胤祉的門人陳夢雷聯(lián)合周昌言,用“禮斗請仙六壬數(shù)”(道教的一種法事活動,類似跳大繩),“保佑誠親王繼承大位”。事情敗露后,陳夢雷被流放。當時的額雍正位置還沒有坐穩(wěn),因而沒有下重手,胤祉只是受到嚴格監(jiān)控。
此時的胤祉,如果及時向胤禛靠攏,應(yīng)該是能夠安全著陸的,可他偏偏不,還要與幾位兄弟來往。
雍正罰胤禵去守皇陵,傳旨的就是胤祉。胤祉對胤禵的處境非常同情,對看守胤禵的范時繹說,十四阿哥性格耿直,你們不要強硬。然而,范時繹立刻出賣了胤祉,在雍正面前舉報他。后來,胤祉又借給康熙祭拜皇考之名,與胤禵密談許久。
雍正四年,胤禩在諸王大臣面前對雍正發(fā)“一家俱死”的毒誓后,雍正便懷疑,是胤祉對胤禩通風報信,導(dǎo)致胤禩有準備。更重要的是,雍正覺得胤祉在對待如何處置胤禩的問題上,態(tài)度比較消極,所以對他非常不滿。
胤祉也感受到自己可能會大禍臨頭,于是,立即上奏,給雍正輸誠,迫于無奈地黑化胤禩等人。這次的表態(tài),讓胤祉暫時躲過一劫。
然而,沒過多久,胤祉被人揭發(fā)索取錢財,雍正當即將其囚禁于自己的王府,并降爵為郡王。雍正八年,胤祉又被晉升為親王。只是好景不長,在胤祥的喪禮上,胤祉不僅“磨洋工”,而且毫無憂傷之情。胤祥與雍正可謂鐵哥們,他的去世,連雍正都傷心不已。莊親王允祿趁機給雍正上奏,彈劾胤祉:
“怡親王忠孝性成,胤祉心懷嫉忌,并不懇請持服,王府齊集,遲至早散,背理蔑倫,當削爵?!?/p>
當雍正得知胤祉在喪禮上的表現(xiàn)后,決定新仇舊恨一起算總賬,給了他“十二款大罪”,下令剝奪了他的爵位,并將他全家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從雍正給胤祉定的“罪名”來看,說他“希冀儲位”、“以儲君自命”,這完全是對當年奪嫡一事而耿耿于懷,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雍正繼位后,對胤祉的一系列敲打,都是出于對兄弟的防范。
秋媚說:胤祉是康熙的皇子中最有才華的一位,可以說是大清的“曹植”。康熙需要才子來完成“文治”的拼圖,而不需要才子治國,堅鋼不可奪其志的胤禛才是治理大清的最佳選擇,胤祉的下場屬于“楚人無罪,懷璧其罪”。
康熙末年九子奪嫡,手足相競,最后贏家皇四子胤禛成功奪得皇位。登基后,對當時與自己一條參與奪嫡的其他兄弟進行了問罪,而其中三皇子胤祉雖然并未對雍正有過明顯的異心或反對,仍未幸免于難。雍正八年,怡親王胤祥病逝,雍正十分悲痛,而在怡親王的葬禮上,胤祉不但遲到而且毫無悲痛之情,這令雍正十分不滿。于是找來由頭將其褫奪爵位并且幽禁于景山。
康熙晚年時,其他成年皇子都在忙著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或是拉幫結(jié)派,鞏固勢力,或是討好皇父康熙,獲得青睞,或是展示才干,建功立業(yè)但是三皇子胤祉確實一派文人作風,他一心投入文化事業(yè),與大批文臣、士子一起,主持編撰了很多書籍,這令康熙帝很是滿意。這樣的作為,本來可以讓胤祉遠離政治斗爭,至少可以保全身家性命,但是卻仍舊事與愿違,下場凄涼。
雍正登基后,進行各項改革,大刀闊斧地摒除康熙末年的弊端,尤其是官場上的貪污受賄之風。而有人舉報誠親王允祉收受賄賂,正好撞到了槍口上,雍正將其爵位為郡王,但是不久后恢復(fù)其親王之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雍正八年,雍正最信賴的十三弟,怡親王胤祥病逝。雍正經(jīng)歷了九子奪嫡,兄弟之情消磨殆盡,而怡親王胤祥則在殘酷的皇家斗爭中,與雍正建立了難得的真情意。
雍正登基后,重用怡親王,視其為左膀右臂,委以重任。胤祥是雍正最親的兄弟,最信任的幫手。他的逝世于雍正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于是雍正對其葬禮很是重視,而胤祉卻在葬禮上遲到并且毫無悲傷之情顯露,這令雍正很是震怒,找了一些由頭奪了其爵位,囚禁于景山直到逝世。
因為民間百姓都說繼位不應(yīng)該是雍正而是胤祉,惹怒了雍正。
那場著名的九子奪嫡還是在康熙的阻攔下發(fā)生了。因為康熙當年廢除了太子這一舉動,把原本無心爭奪皇位的其他皇子都給牽連了進來,而且各太子黨羽又很多,所以無論是誰最后當上皇帝,剩下的幾個皇子地位不會保。當年康熙還在位時是非常喜歡胤祉的,因為胤祉聰慧過人,天資聰明,從小就可以賦詩作詞,而且深得康熙的喜歡。不僅如此胤祉的武功也是非常高超的。在當時的幾個皇子里面他能深受康熙的喜歡喝看好說明他不是沒有什么才能,相反他是唯一一個讓康熙放心的兒子了。
在他年紀還尚小的時候,康熙就讓胤祉參與了平定噶爾丹戰(zhàn)爭。不僅成為了康熙的左膀右臂還未康熙排憂解難,深得康熙欣慰,想著其他孩子都在爭奪皇位的時候只有胤祉不是那樣的。而且胤祉也非常的奇怪,他雖然如此受康熙喜歡,但是他根本就沒有想要奪嫡的那個想法,他也不參與皇室戰(zhàn)爭,更不會參與其他皇子為了爭奪皇位而拉幫結(jié)派,他除了跟廢太子關(guān)系不錯其他皇子對于他而言就是哥哥和弟弟的關(guān)系。
康熙死后隆科多宣讀遺詔,命四皇子雍正繼位,胤祉第一個磕頭稱臣。只可惜就在那段時間民間就有很多傳言說應(yīng)該讓胤祉當皇帝等言語,于是雍正聽后就開始處置了其他皇子,當然胤祉也不例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6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五虎上將與五子良將,誰的能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