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碇煸暗囊粋€錯誤決定,害得自己后代自相殘殺,實在太不應該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自古以來,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個賢良淑德的妻子,然而,男人在有點權勢地位之后,就會選擇拋棄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不管是富豪還是暴發(fā)戶,都會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忘記患難與共的糟糠之妻,沉睡在別人的溫柔鄉(xiāng)里。
不過,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眼里,只有馬皇后,這個與自己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妻子。在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對馬皇后依舊是非常的憐惜、疼愛。
并且,對他們愛的結晶——朱標,更是高看一眼。朱元璋剛坐上皇位,就冊封年僅13歲的朱標為皇太子,給馬皇后吃了一顆“定心丸”,不僅如此,朱元璋還找來浙江最有名的才子宋濂做太子的老師,希望能把朱標培養(yǎng)成為一個合格的皇位繼承人。
轉(zhuǎn)眼間,朱標就38歲了,25年的精心培養(yǎng)和刻苦學習,使朱標在文韜武略上都頗有成就,是一個有能力繼承父業(yè)的合格人。但沒想到的是,他的才能長了不少,卻把身體給累垮了。
一次,不到四十歲的朱標,從陜西視察回來之后,身上竟莫名長出了一個大肉瘤。肉瘤疼痛難忍,折磨的他寢食難安,非常痛苦。朱標本來有個長子,名叫朱雄英,但是,在十年之前就已經(jīng)死了,所以,只剩下年僅14歲的二兒子朱允炆侍奉在他的身邊。
雖然,朱允炆當時只有14歲,卻整日守在父親身旁,是個地地道道的孝子??赡苁切r候“睡偏頭”了,朱允炆的腦袋有點偏,因此,他爺爺朱元璋就給他起了一個“半邊月”的外號。
朱允炆出生在帝王之家,從小就長在皇宮,他的周圍都是知識分子,學習氛圍非常好,使得他從小耳濡目染,知識淵博,并善于以德服人。
不過,幸福的日子還是非常的短暫的,在朱允炆的悉心照顧下,朱標還是英年早逝了。這對于朱元璋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面對年事已高的自己,卻沒有一個滿意的接班人,讓他怎么能放心自己辛苦打下來的大明江山呢?這龐大的大明王朝又應該交給誰來管理呢?
想來想去,朱元璋都難以決定,看看自己的那些皇子,一個個哪是做皇帝的料。不過,在朱元璋的心里,還是有兩個人選的:一個是自己的四兒子燕王朱棣;另一個就是朱標的二兒子朱允炆。在朱標去世之后,朱允炆把自己的弟弟們照顧的很好,這都被朱元璋看在了眼里。
但是,對于朱允炆的性格,朱元璋還是不滿意的。
在朱元璋舉棋不定的時候,他悄悄把自己的心思告訴了周圍的大臣,讓大臣們幫他出出主意。于是,朱元璋就向翰林學士劉三吾詢問,如果,讓燕王做皇太子怎么樣?劉三吾是個讀書人,對于他來說,儲君的人選必然要是知識分子出身,所以,在他眼里燕王不是最合適的人選,他建議還是立朱允炆為太子。
朱允炆是個文人,朝內(nèi)的文官都擁護他做太子,而且,朱允炆還是個孝子,是個善人,登上皇位之后,肯定會施仁政,以德感化眾人,不會像朱元璋那樣統(tǒng)治猛烈,高壓獨裁,手下的臣子,日子也會好過一些,百姓也不用因長期受壓抑而叫苦連天了。從客觀的角度上講,當時的明朝確實是需要一個陰柔、慈愛之人做皇帝,讓黎民百姓能過得輕松一點,有個喘息的機會。
在古代,爭奪皇位之時,有一個秘密武器,那就是“孝”,百善孝為先,朱允炆是非常孝順的孩子,也必將這個“孝”進行到底。不過,與朱允炆相比,朱元璋更欣賞朱棣的“武”,這符合明朝開國皇帝驍勇善戰(zhàn)的性格,同時,朱棣的這種特質(zhì),是朱允炆所沒有的。
朱棣出生在南京,從小就是聞著火藥味長大的,11歲當上燕王,17歲娶了徐達的長女,20歲就到外做了藩王。朱棣擅長武義,刀槍棍棒斧鉞鉤差,基本上是樣樣精通,尤其擅長打仗,足智多謀,兇猛無比,是一代”戰(zhàn)神“級的人物。當時,朱棣正值33歲的好年華,青春年少,意氣風發(fā)。
1390年之時,在打擊乃兒不花的戰(zhàn)斗中,年僅30歲的朱棣名聲遠揚,他出奇制勝,頂風冒雪,趁著乃兒不花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攻入他的營帳。但是,朱棣卻圍而不殲,還派出乃兒不花的好朋友出面,勸他歸降。乃兒不花投降之后,朱棣還設宴招待他,致使乃兒不花非常感動,更加心甘情愿地歸降了大明。
就這樣,朱棣第一次征戰(zhàn),就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這讓朱元璋喜出望外,高興的不得了,立刻賞賜朱棣100萬銀錠,還夸贊朱棣,說:“日后掃清蒙古就全靠朱棣了?!?/p>
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朱棣和朱元璋是同一類人,都具有大將風范,有勇有謀,才略過人,在各個方面都強于朱允炆,是更合適的帝王人選。不過,由于血統(tǒng)問題,朱棣也面臨著巨大的麻煩。朱棣雖然自稱是朱元璋的正宮皇后馬氏的兒子,但是,經(jīng)過史學家的考證,朱棣的親生母親根本就不是馬皇后,而是另有其人。
古代的皇帝,歷來都有嫡庶之分,而江山肯定是要留給嫡出血脈的,這才是正統(tǒng),朱元璋也不例外。
據(jù)說,朱棣是朱元璋一個普通妃子所生,好像還是個少數(shù)民族,極有可能是個高麗人。也有人說,朱棣的生母是元順帝的妃子,有可能是個蒙古人。不過,根據(jù)相關的史料記載,朱棣是石頁妃所生,生下朱棣還沒滿月就死了??傊?,不管是誰生的,肯定不是馬皇后生的,那他就不是嫡子,也就不是立太子的最佳人選。
經(jīng)過無數(shù)輾轉(zhuǎn)反側的夜晚,無數(shù)次的深思熟慮之后,朱元璋做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那就是:立年僅16歲的孫子朱允炆作為自己皇位的繼承人,成為皇太孫。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為只有嫡出的長子繼承皇位,才能得到大家的擁護。對于這個決定,朱棣很難接受,他非常惱火,更加不服氣。因為,朱棣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哪點比不上朱允炆。
一次,朱棣見到朱允炆之后,拍了一下他的后背,說了句:“沒想到,我這個侄兒還能有今天的榮耀啊!”不巧的是,這一幕讓朱元璋看到了,他對朱棣嚴厲斥責,怎么能對皇長孫這般無禮?還好,朱允炆幫著自己的這個叔叔說好話,打圓場,才讓朱棣沒那么尷尬。不過,在立了皇太孫的第二年,朱元璋還是不放心。
他擔心自己的孫子太過文弱,登上皇位之后,壓不住陣腳,管不好部隊。于是,就先后殺了幾大功臣,希望能幫助自己的皇孫肅清未來執(zhí)政時,可能面臨的威脅。
可是,一切都不是朱元璋想象的那么簡單,朱元璋在位時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在朱允炆登基做了皇帝之后,是為建文帝。此時的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nèi)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wèi)精兵調(diào)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
此時,不甘心被削藩的朱棣,發(fā)動了內(nèi)戰(zhàn)。他最終用武力,將自己的侄子趕下了皇位。燕王進京后宮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說建文帝于宮中自焚而死,或云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發(fā)為僧云游天下。傳說他于正統(tǒng)朝入居宮中,壽年而終;又有一說建文帝逃至東南亞,鄭和下西洋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尋找建文帝。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確考,成為明史上的一大懸案。
試想一下,如果朱元璋一開始就選朱棣做皇帝,也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事了。歷史從來都是被強者鑄就的,朱棣不過是順勢而為,為了不讓自己背負某朝篡位的罵名,防止天下人鄙視自己不是正統(tǒng),朱棣甚至撒謊,說自己是馬皇后所生,真是為了江山,為了皇位,無所不用其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7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