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黃臺瓜辭》的李賢是誰?《黃臺瓜辭》是寫給誰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一位HK市民在當(dāng)?shù)孛襟w登了一則廣告:正如我之前講過:黃臺之瓜,何堪再摘。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這個瓜摘一兩個沒有問題,但一而再再而三地摘,那這個瓜就會死絕了。
這詩原文據(jù)說是唐代武則天的兒子李賢寫的。
不過身為太子的他,29歲就被賜死了。
這首《黃臺瓜辭》原文是這樣的: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從這詩想表達的意思來看,是一種無奈,更是一種悲情。
這詩頗有曹植“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無力感。
李賢,唐高宗第六子,武則天次子。
他自幼得到良好教育,以“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作為太子侍讀。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才思敏捷,深得父皇李治喜愛。
我們說過深受李治喜歡在兩個人圣人——李治和武則天時代是一個人危險的征兆。
終究成為政治爭斗犧牲品。
原本立嫡長子的宮廷爭斗中,太子之位輪不到他的。
因為他哥哥李弘當(dāng)了19年皇太子,二十三歲就死了。作為武則天的次子,排位置排到李賢了。
是禍?zhǔn)歉#话愣际嵌悴贿^的。
武則天一共生了六個孩子,除了出生不久就夭折的安定思公主以及病逝的李弘,在剩下的兒女中,李賢的下場無疑是最慘的。
他的兩個弟弟李顯和李旦后來都成了皇帝,顯然他為兩個弟弟提供了血的教訓(xùn)。
按理說,既然是武則天的兒子,這樣痛下殺手完成沒有親情可言啊。對的,在權(quán)力面前一切親情都是扯談。
當(dāng)太子,看似威風(fēng),其實是一個“高危行業(yè)”?!堕L安十二時辰》中,那個太子慘不慘?
當(dāng)太子最大的問題在于你監(jiān)國時表現(xiàn)得太聰明,能力太強和大臣關(guān)系和諧,就有結(jié)黨營私,“搶班奪權(quán)”的嫌疑。
那我不干總行了吧?不行!沒有能力,還想當(dāng)皇帝治理國家?當(dāng)然也不行。
古代當(dāng)太子,就是要考慮如何走鋼絲,千萬雙眼睛盯著你,望你早點當(dāng)上皇帝的,希望你出點紕漏瞎掉下臺的,沒有當(dāng)上皇帝,能求自保就是善終。
為了皇權(quán),就算至親,武則天前后共殺死了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四個哥哥,兩個姐姐,一個親外甥女。這樣看來,能廢掉太子,再賜死也就稀松平常了。
我一直沒有搞懂的是,既然是你武則天的兒子,又是太子,為什么這么不受武則天的待見呢?
有人說,李賢肯定是唐高宗李治的兒子,但未必是武則天的親兒子。因為有人考證了一下,李賢并非武則天親子,而是武則天的姐姐韓國夫人武順?biāo)?/p>
從親兒到侄兒,這個落差武則天有,李賢肯定也有。
畢竟當(dāng)時的李賢與母親武則天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相當(dāng)緊張了,而且韓國夫人與唐高宗的茍且,也是盡人皆知。就連李賢聽到這些傳言,也不免心生懷疑和恐懼。
但傳言未必是真的,但武則天一直不待見李賢是真的。
由于關(guān)系緊張,流言蜚語就多,這時候深受高宗和武后信賴的術(shù)士明崇儼登場了?;蛟S為了順著武則天的心思說話,為謀求更大利益,干脆就在讓一把火再說。
明崇儼曾對武后說“太子不堪承繼,英王(武后第三子李顯)貌類太宗”,又言“相王(武后幼子李旦)相最貴”。這擺明了說,李賢根本不是當(dāng)皇帝的料,要當(dāng)皇帝的話,他弟弟最合適。
這不是挑破離間是什么?
由于李賢因為反對母親干政,母子之間的矛盾已是日漸激烈了。武則天曾經(jīng)送《少陽政范》和《孝子傳》兩本書給李賢,指責(zé)他有違人子之道。
這肯定讓李賢恐懼,但畢竟自己沒有犯什么大錯,也就無所謂。
可是,公元679年五月初三,明崇儼居然被盜賊殺死,卻又遲遲抓不到兇手。因為前有,明崇儼進言,后有明崇儼的被殺,在武則天看來,兒子竟敢殺母親身邊的人了,這還得了。
沒有意外的話,此時的李賢已經(jīng)是武則天的眼中釘、肉中刺,武則天已經(jīng)有廢掉太子之意。
你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來了。
有人告發(fā)李賢謀反。(想起漢武帝晚年,太子劉據(jù)就是被這樣的理由逼得謀反,最后自殺的)
當(dāng)然既然有人舉報,就得查啊。于是在在東宮馬房里搜出數(shù)百具鎧甲,作為謀反憑證。
都是太子了,忍耐一下順理成章的登基當(dāng)了皇帝再說,實在沒必要、也沒理由冒著風(fēng)險造反。
為什么要謀反?吃錯藥嗎?
對于此事,喜歡李賢的李治,想要寬恕他。武后卻說:“為人子心懷謀逆,應(yīng)該大義滅親,不能赦免罪行。”歷史上最強“粑耳朵”李治也就這樣了。
由于李賢未能洗清罪責(zé),被廢為庶人,幽禁在長安。收繳的鎧甲在天津橋焚毀,借以昭告天下。
按理說,既然是廢太子了,又幽靜起來,完全沒有威脅了啊,李賢應(yīng)該能夠善終了啊。
然而并不能。
李賢弟弟李旦第一次繼位,身為太后的武則天派一個叫丘神勣的官吏去巴州視察李賢的行為,這說明武則天一直不放心李賢。誰知丘神勣到了巴州,不知何故,竟逼迫李賢自殺。
為什么要趕盡殺絕啊?有人說,朝廷派丘神勣去監(jiān)督監(jiān)察,并沒下令李賢必須死,可是就這樣死了。如果這樣,這位官員應(yīng)該受到重罰啊?而作為母親的武則天呢,只是悼念了一番,貶了丘神勣的官,沒幾年,又把他升上去了。
后來,不知道是不是良心有點痛。在李賢死后數(shù)年,武則天還是恢復(fù)了他雍王的爵位。唐中宗(李顯)繼位后,把李賢的靈柩迎回長安,陪葬在高宗陵墓的旁邊。到了唐睿宗(李旦)繼位,更是追封李賢為章懷太子。
從李賢的一生前前后后到最后的結(jié)局來看,他寫《黃臺瓜辭》的確是有感而發(fā)。
該詩以藤蔓比喻武后,因四個瓜先后被摘而感傷四兄弟性命朝不保夕,希望武后看后醒悟。
可惜,武則天并沒有醒悟。
皇權(quán)面前哪有親情,做夢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8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