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古代科舉考試有多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在封建社會形成以后,就有著各種挑選官員的制度,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唐朝,“科舉考試制度”作為一種選官制度應(yīng)運而生。中國最嚴格的官員選舉制度——科舉考試到底有多難
這里有一份數(shù)據(jù)乾隆五十四年四億人中才通過了96人!正是因為這么低的錄取率,所以范進中舉才會得知自己中了舉人之后樂到發(fā)瘋,所以呂秀才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卻依舊沒能中狀元。你要說乾隆年間難考?把你放到唐朝你幾乎是鐵定考不上了!為什么呢?
那我們來看看唐朝的詩圣和詩仙。李白,農(nóng)民出身,連參加科舉考試的機會都沒有。杜甫,倒是可以參加,但是沒通過。且就算是你祖上冒青煙,中了進士,沒有背景也只能在進士這個位置上碌碌一生。兩個典型的例子,詩囚孟郊和詩奴賈島一輩子都只能在基層工作。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狀元事實上還不是古代科舉的最高難度,科舉考試最高榮譽是連中三元,即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全部是第一,這才是終極榮譽。這種人是真正的百年一遇的學(xué)霸,這個難度,你可以去類比下牛頓、高斯、愛因斯坦,出一個這種人有多難,出一個連中三元就有多難。
寫出四大名著《西游記》的吳承恩先生就是和科舉卯上了,到了花甲之年才有個小官做做。寫出鬼怪小說的清朝文學(xué)家蒲松齡老先生直到古稀都還在參加科舉考試,唐伯虎因為作弊都只能買賣字畫討生活。
在科舉制中,雖然競爭也是比較激烈,但是你考上了都會有工作安排,就是考個秀才,也還能當(dāng)個教書匠,見了縣官老爺也不必行大禮,也不會因為窮書生被人看不起,處處受排擠,要是中了進士,那就更了不起了,一般都會安排官場的職務(wù),縣官、知府之類的,很多官場的成功人士都是從進士平步青云的,要是運氣爆棚,實力強大,中了前三甲,狀元、榜眼、探花,會直接在翰林院或是禮部授予編修或是庶吉士,如果時運慘淡,屢試不第的話,就會比較凄慘了,多年趕考求取功名,沒有經(jīng)濟收入,比較貧窮慘淡。
在科舉制之前,選官制度有舉孝廉的,有推舉的。導(dǎo)致朝廷的人才水平參差不齊,各位臣公結(jié)黨營私,大大的阻礙了整個封建社會的統(tǒng)治??婆e制度可以說是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發(fā)展。
我們都知道,曾國潘是清朝的時候十分有能力的大臣了,他曾經(jīng)建立了湘軍,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軍隊,并且憑借一己之力殲滅了當(dāng)時席卷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除了這個之外,他還開啟了洋務(wù)運動,帶動了清朝經(jīng)濟的發(fā)展。說到曾國潘,就一定要說一下他的父親了,歷史上他的父親曾麟書了,他曾經(jīng)參加過17屆的中考,最終才考上秀才。
為什么科舉會這么的難考呢?究其原因有幾下幾點。
首先就是需要考的步驟特別的多,而且難度大。
曾麟書在10多歲就進入考場,參加科舉考試的第一關(guān):童子試。童子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必須要通過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之后,才算考取了秀才,之后才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參加鄉(xiāng)試,最后考取舉人。
按理來說,童子試作為考生考試的第一關(guān),應(yīng)該是非常的簡單吧!然而事實并不是這樣,曾麟書第一次去考便名落孫山,而且這種狀態(tài)直接持續(xù)了16年,直到考到第17年,才通過了考試,考取了秀才。
另外就是曾麟書天資不足,考取難度大。
曾麟書考了17年才考中秀才,其實他并不遺憾,因為他知道自己天資愚鈍,通過勤奮換來的秀才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所以他在曾國潘很小的時候就教育他要好好學(xué)習(xí),還自己創(chuàng)辦私塾,親自教兒子,這才最終培養(yǎng)出了曾國潘這一個人才。
科舉制度是古代選拔人才的重要的方式,絕大部分文人想要進入仕途,獲取更好的成就就都要選擇科舉這條路。明清時期的科舉,選題范圍都是圍繞四書五經(jīng)的內(nèi)容,想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熟記書里的所有內(nèi)容,《論語》的字數(shù)是一萬多,《孟子》是三萬多字,《尚書》有兩萬五千多字,而《詩經(jīng)》則有四萬多字,還有九萬多字的《禮記》,《左傳》多達二十幾萬字,這些不光要熟記,還有注釋之類的,另外還有考歌賦方面的,那就要在加一本《昭明文選》。
古代的科舉分四級,第一級叫院試,考中了就是秀才,,雖然功名最低,還沒有入仕途的資格,但是秀才有特權(quán)還有優(yōu)待政策,不僅可以免徭役,見到官員也不用跪拜,還可以在衙役當(dāng)個文職之類的。第二級就是鄉(xiāng)試,這種考試三年一屆,都是秀才才能參加,考中的稱舉人。舉人可以做官,大概官居八九品吧,考上舉人,那就成為了地方上的上層階級了,社會地位陡增。
接下來就是會試,這個就是舉人晉升為貢士的資格考試了,這個考上就是代表有資格參加下殿試的考試了。最后一場就是殿試了,就是人生的巔峰在向你招手了,這是由皇上親自主持的考試,殿試也分三個級別,狀元,榜眼,探花三個是一甲,還有二甲和三甲。當(dāng)年的解縉,納蘭性德和紀曉嵐都分別是二甲第四名的成績,全國排行第七。
這是功成名就的人,還有很多都名落孫山的,甚至終其一生都考不了一個秀才,蒲松齡直到七十歲才考上貢生,而祝枝山雖然十七歲就以考中秀才,但是進士之路卻是七連敗,明朝才子徐渭干脆終生都沒有中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19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