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朱常洵到底是什么樣的藩王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歷史上的河南為魚米之鄉(xiāng),明末時期朱明王室的七個藩王的封地在這里,導致土地高度集中,加上當時連年災害,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不是餓死就是逃亡,或者去做強盜,至少不會做個餓死鬼。
李自成剛開始進入河南的時候,只有一千多人追隨,沒幾個人愿意跟著他。不過,這種局面很快就由明朝官府強攤賦稅而改變。
由于難以忍受官府的壓榨,這里的老百姓紛紛加入李自成的義軍,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達到數(shù)萬人。
在李自成的指揮下,農(nóng)民軍一舉拿下宜陽、永寧、偃師、靈寶、寶豐等地,還將明宗室萬安王與各縣官員數(shù)百人一同處死。
要說一個人的好運來的時候,擋也擋不住,用這個“定律”來形容此時的李自成也同樣適用。因為此時有兩個“知識分子”加入了他的農(nóng)民軍,即宋獻策和牛金星。其中,牛金星是犯法被貶戍的“舉人”,而宋則是江湖術(shù)士。
別看這兩人的人生都不光彩,他們卻幫了李自成的大忙,深受老李的重用。尤其是宋獻策,一見到李自成就獻“十八子主神器”讖語,讓李自成興奮極了:“姓李的該當皇上了!”
在河南的七個明朝藩王中,最富有的要數(shù)洛陽的福王朱常洵了。此人為明神宗第三子,與寵妃鄭妃所生。王皇后沒有生兒子,王妃生了長子,就是后來的光宗,朱常洵比他小。
神宗曾經(jīng)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立太子,朝廷上下都認為鄭妃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不過太后和大臣們卻極力反對。最后,神宗“被迫”于萬歷二十九年立王妃所生的長子為太子,即后來的明光宗,而朱常洵則被冊封為福王,封地在河南。
既然為王爺,榮華富貴、錦衣玉食自然不會少了朱常洵的,成天沉湎酒色,尋歡作樂的福王,體重達到了三百多斤??赡苁巧褡谟X得對朱常洵有所“虧欠”吧,直到他三十歲才送去封地洛陽,還生怕這個兒子過得不好,賜予良田四萬頃。但是當?shù)貨]那么多良田,就從鄰省份劃撥。盡管如此,朱常洵還是不滿足,他請求神宗把川蜀的鹽茶稅交給自己,沒想到神宗二話不說就答應了。之后朱常洵又開口要淮鹽,也立即得到神宗的批準。
別小看這兩項稅收,那可是當時明朝稅收的重要來源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河南的老百姓不是流離失所,就是被苛捐雜稅給逼迫死。
長此以往,當時明朝邊軍的糧餉都受到了影響,加深了官兵對朱常洵“仇恨”。當時路過洛陽征剿農(nóng)民起義軍的明朝將士十分憤怒:“洛陽富于皇宮,神宗耗天下之財以肥福王,卻讓我們空肚子去打仗,命死賊手,何其不公!”
就連當時退養(yǎng)在家的明朝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屢次入王府勸福王:即使只為自己打算,也應該開府庫拿出些錢財援餉濟民。
福王不聽。
農(nóng)民軍在河南攻,首要目標就是洛陽的福王朱常洵。
公元1641年(崇禎十四年)春正月十九日,李自成率軍進攻洛陽。
由于洛陽城墻高且十分堅固,農(nóng)民軍不得不拉來拋石機助陣,即使這樣,一整天也攻不下。
直至傍晚時分,城墻上突然涌現(xiàn)數(shù)百名明朝士兵,他們在大聲呼叫,而城下農(nóng)民軍好像和這幫明朝守軍約好似的,紛紛響應。
這幾百守城士兵可能是因怨生恨吧,突然將正指揮守城的王胤昌綁起來,準備開門投降。
總兵王紹禹趕忙來勸解,這些士兵喊道:“賊軍已在城下,王總兵您又能把我們怎樣!”
說完就對守城的其他不愿意投降的士兵進行攻擊,很多士兵因受到驚嚇而墮城。
城下的農(nóng)民軍見此情形,趕緊攻城,那些嘩變的士兵幫助扶引梯,就這樣,堅固的洛陽城落入李自成之手。
被綁的王胤昌趁亂被侍從救下,見勢不妙騎上馬就跑,后來被崇禎帝凌遲。
福王和王府的女眷躲入城郊僻靜的迎恩寺,其子朱由崧縋城逃走,即日后“弘光政權(quán)”的皇帝。
倒霉的福王很快被農(nóng)民軍捉住并押回城內(nèi)。路上遇到正要被執(zhí)行死刑的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呂尚書激勵道:“名義甚重,王爺切毋自辱!”說完就開始大罵李自成言,直至臨死那一刻才停住罵聲,真是條漢子。
但讓呂維祺沒想到的是,福王卻是個熊包,見到李自成后隨即趴在地上,叩頭饒命。
那三百斤肥王爺?shù)臉幼踊鼧O了,引得李自成都笑了。
看見堂下跪著哭喊饒命的朱常洵,李自成干脆讓人將他剝光洗凈,又到后園宰了幾頭鹿,和福王放在一口巨鍋里共煮,美其名曰“福祿宴”,和將士們共享。
事后,李自成命部下抄福王府。
起義軍將士被朱常洵的家產(chǎn)驚呆了,最后動用數(shù)千人來搬運福王府中金銀財寶以及糧食,數(shù)日不絕。
福王朱常洵是萬歷帝的第三子,同時他也是萬歷皇帝最喜歡的一個兒子,甚至喜歡到萬歷皇帝想廢掉長子朱常洛的太子之位,讓朱常洵當太子。
萬歷皇帝此舉遭到了滿朝大臣的反對,因為中國傳統(tǒng)觀念是優(yōu)先支持長子,所謂“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萬歷皇帝一共有8個兒子,但沒有一個是皇后生的,所以全都是庶子。除去3個夭折的,只有5個健康長大。其中的長子名為朱常洛,也就是后來的明光宗。
朱常洛的出身頗具戲劇性。萬歷九年(1581年),萬歷皇帝年僅18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一時興起便寵幸了太后宮中的一名宮女王氏,王氏也由此懷了身孕。
王氏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但是年輕的萬歷皇帝卻想賴賬,覺得這件事難以啟齒,便給了王氏許多賞賜作為補償??墒峭跏洗笾亲釉谔竺媲盎斡?,太后也成天想著抱孫子,最后萬歷皇帝也不得不承認這件事,給王氏封了個恭妃。
萬歷皇帝本就對王氏沒有什么感情,自然也不怎么喜歡這個意外到來的長子。
萬歷最喜歡老三朱常洵。相比于意外到來的長子朱常洛,朱常洵的生母鄭貴妃雖然不是皇后,但卻是萬歷最喜歡的妃子沒有之一。但是他唯一的劣勢就是,比大哥朱常洛小了4歲。對萬歷皇帝而言,他自然是傾向于朱常洵的,畢竟他打心里就沒當朱常洛是自己的兒子。
但是大臣們不這么想,不管皇帝承不承認,朱常洛的血統(tǒng)在這里擺著,廢長立幼就是不行。于是圍繞朱常洛和朱常洵的國本之爭開始了,明末政壇甚至為此發(fā)生了“地震”。
這場“國本之爭”斗了15年,包括4名內(nèi)閣首輔、10多位部級大員在內(nèi)的重臣悉數(shù)下課,被牽連的中央及地方各級官員300多位,其中被罷官、解職和發(fā)配者多達100多人。
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萬歷皇帝也開始故意不上朝??梢哉f這場“國本之爭”皇帝和大臣之間斗了個兩敗俱傷,直到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皇帝才正式認輸: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三子朱常洵為福王。
為了彌補朱常洵丟掉太子之位,萬歷皇帝將朱常洵封為福王,又為愛子挑選洛陽為他的封地。洛陽在當時是經(jīng)濟繁榮的地方。萬歷還為他“婚費至三十萬,營洛陽邸第至二十八萬,十倍常制?!?/p>
到洛陽后,福王朱常洵整日歌舞升平,河南發(fā)生饑荒他也不管不問,整天在府中吃喝玩樂,最后竟然吃成300斤的大胖子。
可是使萬歷皇帝沒有想到的是,明末于陜西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洛陽成了起義軍東進的必經(jīng)之地。
在封國洛陽,朱常洵窮奢極欲、橫征暴斂,老百姓都賣兒賣女、餓殍遍地。李自成率領(lǐng)窮苦百姓攻入洛陽城。
’李自成抓獲福王朱常洵后,可沒給他好果子吃。李自成將朱常洵當成了食材,帶到宴會上。《流寇志》對此事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賊置酒大會,臠王為俎,雜鹿肉食之,號福祿酒?!?/p>
就是說,朱常洵被李自成農(nóng)民軍殺死、洗涮后,與梅花鹿的肉放在一個大鍋內(nèi),一起燉了,成了李自成的腹中餐。
福王朱常洵,不僅丟了太子之位,還被李自成做成了下酒菜,可以算是明末最慘的藩王。
朱常洵(1586年2月22日-1641年3月2日),南直隸鳳陽府(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宗室大臣,明神宗朱翊鈞第三子,明安宗朱由崧之父,母為鄭貴妃。
萬歷十四年(1586年),出生于紫禁城。萬歷二十九年,封為福王,頗受命神宗喜愛,引發(fā)“國本之爭”,之后就藩于洛陽。
崇禎十四年(1641年3月2日),為闖王李自成所害,時年五十五歲,諡號為恭。南明政權(quán)建立后,諡號貞純肅哲圣敬仁懿孝皇帝。
基本介紹 本名 :朱常洵 別稱 :福恭王、老福王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順天府 出生時間 :1586年2月22日 去世時間 :1641年3月2日 主要成就 :抵抗大順軍 人物生平,國本之爭,就藩洛陽,沉溺酒色,命喪義軍,追封諡號,軼事典故,親屬成員,妻妾,兒子,陵寢墓地,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朱常洵(1586年2月22日-1641年3月2日)亦稱福忠王,俗稱老福王,明神宗朱翊鈞第三子,明光宗朱常洛異母弟。母親鄭貴妃。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父。生于萬歷十四年(公元1586年)正月初五,母鄭貴妃恃寵,欲立其為太子,遂引起爭國本。萬歷二十九受封福王。四十二年就藩洛陽,得莊田二萬頃,鹽引千計。崇禎間,益沉湎酒色。
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0年)十月十五日冊封為福王。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三月二十四日,全家遷移洛陽府邸。從移居洛陽到遇害,福王共在洛陽生活28年。
崇禎十四年(公元1641年)正月二十一日李自成攻克洛陽,被執(zhí)殺。享年五十六歲。崇禎皇帝賜謚曰忠。
福王是萬歷第三子,母親鄭貴妃。萬歷的皇后姓王,但沒有生育一男半女。一次萬歷一時興起,寵幸了一個宮女,便有了長子朱常洛。按當年朱元璋立下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和東宮不待嫡,元子不并封的繼承法,身為長子的朱常洛是理所當然的太子。但一則由于萬歷對鄭貴妃的寵愛,二則由于朱常洛的母親只是個一般宮女,萬歷遲遲不肯立朱常洛為太子。他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立心愛的女人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為太子。萬歷這種不顧祖制的行徑,遭到了多數(shù)正直大臣的批評。盡管萬歷曾一怒而斥諫官十一人,朝士莫不駭嘆,但前仆后繼的批評者依然絡繹不絕。最后萬歷敵不過大臣們的口水仗,他終于明白,盡管貴為天子,卻不能隨心所欲地立一個接班人,只得接受祖制的安排,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這就是后來的明光宗,即熹宗,思宗之父。
圍繞這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斗了15年,期間發(fā)生很多事情。國本之爭是萬歷一朝最激烈復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shù)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fā)配。斗爭之激烈可見一斑。神宗因此荒廢朝政以示 *** 。終于在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神宗不得已讓步,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朱常洵為福王。
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末,為福王舉行了隆重的花費了三十萬兩銀子的婚禮。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他命令在福王的封地洛陽為福王建造王府,數(shù)年后才竣工,用銀二十八萬兩。做父親的真是勞苦功高,讓兒子有了媳婦,有了房子,如果是當今社會,車肯定也免不了了。
他除了在物質(zhì)方面為這個兒子著想之外,還在精神上也加大力度。按照明制,親王受封之后,即應到封地居住,而且,有嚴格規(guī)定,去了以后,不得再回京城見母親。鄭貴妃對這種規(guī)定真是深惡痛絕,她哭,她覺得自己脆弱的身心根本承受不了母子兩地分居的痛苦,堅決不肯讓兒子去洛陽。萬歷真的就不讓兒子去洛陽了。
當大臣們向他提示有祖宗規(guī)定時,他斷頭;大臣們哇哇大叫時,他依舊斷頭,后來放出話來,福王的房子還沒有建造完畢,你要他去洛陽難道住大街上?
好的,那么,就等房子建好,大臣們有的是時間。大臣也太多了,他們雖然在朝堂上可以分派對立,但在這件事上卻是抱成團,一起向萬歷發(fā)難。
萬歷四十年(1612年),福王府竣工,萬歷卻說,明年春節(jié)再說。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四月,已經(jīng)過了春節(jié),福王還在京城。大臣們火了,作為皇帝你當然可以打我的 *** ,但絕不可以侮辱我的算術(shù)智商,時間早已經(jīng)過了,為什么還不履行諾言。
萬歷不得已,只好讓福王去洛陽,但在福王臨走之前,萬歷卻跟內(nèi)閣說,要撥給福王田四萬頃。首輔葉向高幾乎要跳起來,這哪里是皇帝,簡直就是一個癟三。太子什么都沒有,而這個福王卻什么都有。都是你的骨血,待遇問題上憑什么差別就這么大。
葉首輔上疏,大意是說,您三番五次地違反與臣子們的約定,又橫七豎八地給福王待遇,天下的人民該如何想?
萬歷斷頭,大臣們又上疏,認為皇帝有點過分了,萬歷依舊斷頭。
撥給福王田四萬頃雖然因為后來發(fā)生的與鄭貴妃有關(guān)的妖書案而沒有得逞,但萬歷對待兩個親生兒子的態(tài)度可見一斑。
發(fā)生梃擊案時,福王已經(jīng)到洛陽享福去了。這也就是鄭貴妃在太子面前哭訴的那樣,我兒子都走了,我殺了你,按照祖宗規(guī)矩,他也成不了太子啊。
事實上,福王離開京城,在客觀上進一步肯定了朱常洛的太子地位。也就是說,朱常洛的太子之實一直到福王去洛陽后才得以落實。
兩名承奉(福王身邊的侍從)伏尸而哭,賊軍揪住他們,讓他們離開。承奉掙扎著喊道:福王已死,我們也不愿再活,只求一付棺木收容福王尸骨,我們就是粉身碎骨也無怨言。賊軍見他們?nèi)绱?,便答應了他們的請求。用一付一寸厚的桐棺裝殮之后,放在一個破爛的架子車上,兩人就在旁邊自縊而死。王妃鄒氏及世子朱由崧逃往懷慶。賊軍火燒福王宮,大火持續(xù)三日不絕。
先是,海內(nèi)全盛,帝所遣稅使、礦使遍天下,月有進奉,明珠異寶文毳錦綺山積,他搜括贏羨億萬計。至是多以資常洵。臨行出宮門,召還數(shù)四,期以三歲一入朝。下詔賜莊田四萬頃。所司力爭,常洵亦奏辭,得減半。中州腴土不足,取山東、湖廣田益之。又奏乞故大學士張居正所沒產(chǎn),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雜稅,并四川鹽井榷茶銀以自益。伴讀、承奉諸官,假履畝為名,乘傳出入河南北、齊、楚間,所至騷動。又請淮鹽千三百引,設店洛陽與民市。中使至淮、揚支鹽,乾沒要求數(shù)倍。而中州舊食河東鹽,以改食淮鹽故,禁非王肆所出不得鬻,河東引遏不行,邊餉由此絀。廷臣請改給王鹽于河東,且無與民市。弗聽。帝深居久,群臣章奏率不省。獨福藩使通籍中左門,一日數(shù)請,朝上夕報可。四方奸人亡命,探風旨,走利如鶩。如是者終萬歷之世。
及崇禎時,常洵地近屬尊,朝廷尊禮之。常洵日閉閣飲醇酒,所好惟婦女倡樂。秦中流賊起,河南大旱蝗,人相食,民間藉藉,謂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陽富于大內(nèi)。援兵過洛者,喧言:王府金錢百萬,而令吾輩枵腹死賊手。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方家居,聞之懼,以利害告常洵,不為意。十三年冬,李自成連〈阝舀〉永寧、宜陽。明年正月,參政王胤昌帥眾警備,總兵官王紹禹,副將劉見義、羅泰各引兵至。常洵召三將入,賜宴加禮。越數(shù)日,賊大至,攻城。常洵出千金募勇士,縋而出,用矛入賊營,賊稍卻。夜半,紹禹親軍從城上呼賊相笑語,揮刀殺守堞者,燒城樓,開北門納賊。常洵縋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賊跡而執(zhí)之,遂遇害。兩承奉伏尸哭,賊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愿生,乞一棺收王骨,粉無所恨。賊義而許之。桐棺一寸,載以斷車,兩人即其旁自縊死。王妃鄒氏及世子由崧走懷慶。賊火王宮,三日不絕。事聞,帝震悼,輟朝三日,令河南有司改殯。
————《明史.列傳八》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1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