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砻鞒Τ捡T勝之死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洪武二十八年,即公元1395年,大明開國六國公尚在世的最后一位宋國公馮勝被賜死,此時距離藍玉案僅有兩年,罪名是“恃功驕縱”。
洪武年間,被殺的開國功臣大多是因為謀逆罪被殺,比如李善長、藍玉等,但這馮勝反倒是個意外,其實就他的罪名來看,罪不至死,更何況他“恃功驕縱”并不實,馮勝有過錯不假,但卻談不上驕縱。
其實馮勝的罪狀也只不過是“多匿良馬”、“求大珠異寶”,《明史》就曾這樣評價他的死:“但敘其功,而未即結(jié)之以賜死,明見其死之不以罪”。連《明史》也為他被賜死而抱不平。足見他之冤。
馮勝,安徽定遠人,《明史》贊其“雄勇多智略”,可見其不僅是一勇將,同時也是一謀將。正是因為他的智勇雙全,在徐達死后,他被安排接替徐達,主持北方軍務(wù)。洪武三年,他就因“功最多”,賜爵宋國公,成為開國六公之一。朱元璋曾詔列開國功勛八人,他被排在第三位,可見其功勞之大。
那這樣一位功勞之大,而又沒有大過錯的能臣良將,朱元璋為何要將他賜死呢?
這話就得從朱元璋守江山說起了,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朱元璋為了永葆大明江山,很是下了番功夫,為了讓那些為自己打下大明江山的功臣集團們繼續(xù)為自己捍衛(wèi)大明江山,朱元璋有意讓功臣們的后代同皇室聯(lián)姻,比如徐達、常遇春等功臣之女就嫁給皇子們?yōu)殄?,而李善長、傅友德等人之子便娶了公主為妻。
當初馮勝的女兒就嫁給了朱元璋的五子周王朱橚,與朱元璋嘎了親家。朱元璋正是希望這種聯(lián)姻的方式,將功臣集團同大明皇室牢牢地捆在一起,期望這些功臣們能像輔佐他自己一樣,來輔佐他的子孫后代,以達到鞏固他的皇位及大明基業(yè)的目的,只是因為后面的種種原因,朱元璋才不得不將屠刀對準了這些昔日的兄弟戰(zhàn)友。
除了拉攏功臣集團,為了使朱氏子孫能和睦相處,不禍起蕭墻,朱元璋還特意頒布了《昭鑒錄》、《永鑒錄》、《皇明祖訓》等章程,用于約束君主、藩王、臣子們之間的關(guān)系。即便如此,諸藩王中仍然有不法,覬覦帝位之人。而馮勝的女婿周王朱橚就是個不太老實的藩王。在太子朱標死后,朱元璋為了維持大明日后君主繼承的秩序,堅決維護嫡長子繼承制,并沒有從諸藩王中選拔新的繼承人,而是選擇了皇長孫朱允炆,說實話,朱元璋的這一做法確實起到了表率作用,為大明的后世之君能夠順利登基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是選朱允炆為繼承人,則意味著朱元璋要清除更多的障礙,因為朱允炆比他爹朱標更為“軟弱”,所以,朱元璋一方面要嚴懲那些有“不法”之心的諸王,另一方面要對那些同諸王們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大臣們以及對皇權(quán)有著威脅的大臣們大開殺戒。
洪武二十二年,周王朱橚離開藩地,擅自前往中都鳳陽,朱元璋聞聽大怒,本來是打算讓他移藩云南(當時在明代人眼中,云南是荒蠻之地,移藩于此實際就是一種懲罰),但后來想了想,還是將他留在了京城,直到兩年后才將他歸藩。朱橚去鳳陽的目的是什么,史書中沒有做明確記載,但就朱元璋大怒的表現(xiàn)可知,朱橚八成是去密會他岳父馮勝(此時馮勝居鳳陽)去了,朱元璋是個雄猜之人,肯定在心里狠狠地記了一筆。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標去世,朱允炆被選為接班人,原本被選為朱標班底的藍玉集團因此失勢被殺,緊接著朱元璋便開始著手清理同有“不法”之心聯(lián)系比較密切的大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兩位便是馮勝和傅友德,傅友德的罪行也罪不至死,他的罪名只不過是“請?zhí)铩?,但這只是朱元璋殺他的借口,他的真正的罪行是同晉王朱棡是兒女親家,朱棡也是位不太安分的藩王。
正所謂皇家是非多,湯和早就看清了這一點,所以激流勇退,得以善終,而馮勝、傅友德正是沒看清這一點,而卷入了皇家爭斗的泥沼之中,最后落得了個被賜死的下場。
馮勝也是個帥才,可惜也貪財。常遇春死后,逢大軍出征,一般都是徐達居中,李文忠、馮勝居左右。徐達打敗于王保保之役,李文忠的右路軍亦敗北,唯獨馮勝所將大勝,可見其能力。
馮勝每逢戰(zhàn)勝,往往奪取財物婦女私匿。前文說到,朱元璋治軍以嚴,因此對馮勝極為不滿,切責之,不賞,但往往因功大而免其罪,并多次罷兵權(quán),又多次復兵權(quán)。徐達、李文忠死后,軍事上不得不更多倚仗馮勝。從這個程度上講,朱元璋手下大將盡管很多,但能堪大任的可能就是六公中的五名武將了。
朱元璋晚年猜忌很多,按太祖晚年國家功勛最著的八名大臣中,馮勝功居第三。而其人品,如前述是頗為朱元璋忌諱的。終于在藍玉案爆發(fā)時,馮勝坐鎮(zhèn)西南,當?shù)毓罱月犉湔{(diào)遣。藍玉案爆發(fā)后,朱元璋從招回馮勝,不久賜死。
洪武二十八年,馮勝被人誣告有謀反之心。馮勝的一個親戚,向朱元璋控告,說馮勝私藏兵器。
和今日咱們管制刀槍一樣,武器在當時也是有限制的。特別是像馮勝這樣的武將,如果真藏有大批的武器,那么絕對是有謀反的打算的。所以說一些古裝劇中,會有一旦搜出刀劍等武器,就被判處謀反罪的,盡管許多時候都是被人誣陷。這是古裝劇常見的橋段,而馮勝一案,也與這個橋段差不離多少。馮勝被人
狀告家中藏有兵器,但實際上卻是一般的家庭用具。馮勝平時有在打谷場的地底下埋瓦甕的習慣,而他也一定想不到最后因為這些大腹小口的瓦甕,自己被以謀反罪論處。當然這些不足以成為證據(jù)的證據(jù),最后之所以能將馮勝送上邢臺,還是取決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個人意愿。
馮勝最后是被朱元璋歸結(jié)為藍玉一黨賜死的,著名的“藍玉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兒,相信已經(jīng)不需要小編多說。馮勝在剛剛立功不久,便得到這么一個結(jié)局,還在于朱元璋的猜忌。
《明史》曰:“太祖春秋高,多猜忌。勝功最多,數(shù)以細故失帝意?!瘪T勝之所以被朱元璋處置,并不是因為藍玉案,也不是真有謀反之心,而是因為朱元璋年老之后,開始對這些功臣有了猜忌之心?!皶r詔列勛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瘪T勝在明朝開國功臣中,功勞位居第三位,算的上是功高蓋主之人。當時朱元璋年老,年老之人,心思敏感,自然不想要有人爬到自己的頭上。于是清除那些威望極大的文武大臣,是非常說的通的。
還有一種說法,朱元璋之所以這樣做,實際上是給自己的繼承人掃清障礙。這么一般勞苦功高之輩,在軍中又擁有極高的聲望。自己在世之時還能壓制一二,但是等到繼承人繼位之后,能否將這些人掌控在手中,實在難說。所以與其給后人留下隱患,不如他自己先給后人掃清一切威脅。
第三,馮勝每逢戰(zhàn)勝,往往奪取財物婦女私匿。朱元璋早就對馮勝有所不滿,更何況馮勝又是一個勇冠三軍、性格直率、性情孤傲之輩,所以被朱元璋解決是早晚之事。
徐達:明代開國第一武將,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一,用兵如神,多用謀略,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對朱元璋極為恭謹,在外交戰(zhàn),每策必報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謀深,命其便宜行事。病死,后代公侯頗多,貫穿有明一代。對他的死有兩種傳言,一為達背部膿腫,朱元璋送去燒鵝,達明朱元璋賜其死之心,自殺而亡;一為達西征王保保,大敗而歸,損失數(shù)萬,朱自此疏遠達,并尋機殺死。前者頗感荒謬,后者亦不合情理。有機會再談吧。
常遇春:明代開國第二武將,配享太廟,位列功臣榜第二,勇猛異常,戰(zhàn)無不勝,攻克北京后不久暴亡;對朱元璋極為忠心。朱元璋手下原有三員大將聞名天下:邵榮、徐達、常遇春。邵榮資格老,功勞多,可數(shù)第一,遂有不臣之心,被朱元璋發(fā)現(xiàn)后,本欲革職免死。常遇春挺身而出,稱臣子當中心不二,邵榮這樣的反臣竟然可免死,則自己與邵榮不能并存于世。朱元璋聽了之后“下了狠心”,含淚斬了邵榮。常遇春死后,朱元璋極為悲痛,封常遇春王,子茂世襲國公位。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跟隨太祖東征西討。朱元璋因為早年邵榮的反叛,對大臣的疑心漸重,派了頗多外甥、侄子、義子進入各路大軍的領(lǐng)導層,李文忠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個,其“氣量深宏,人莫能測其際”。常遇春死后,李文忠成了軍隊的二把手,建立了威信之后,朱元璋更委以重任,逐漸接替徐達與李善長共同主政中書省,任左右丞相。只可惜天不假年,被朱元璋給予厚望的李文忠英年早逝。模糊記得死時只有40歲出頭。這對朱元璋的打擊是巨大的。在朱的心目中,已經(jīng)沒有對自己忠心的人能夠牽制李善長、胡維庸等人了。朱元璋懷疑李文忠的死是由于某些人的下毒,因此將醫(yī)治李文忠的醫(yī)生全殺了。李文忠衛(wèi)列朱元璋立得功臣榜第三位。
鄧愈在我的印象中不深,從其衛(wèi)列六公看,他的地位應(yīng)該是朱元璋最得力的將領(lǐng)之一。曾作為征南、征西將軍評定云南、打到昆侖山,出甘肅西北數(shù)千里。但他比李文忠死得還早,享年也僅40歲出頭。
馮勝和其兄國用也是朱元璋最得力的武將,但國用死得早。國用是朱元璋最親信的人之一。曾經(jīng)俘虜數(shù)萬士兵。朱元璋為了籠絡(luò)人心,從數(shù)萬人中選出500士卒夜間為自己護衛(wèi),其他親信護衛(wèi)全部撤離,只留國用一人做伴。馮勝也是個帥才,可惜也貪財。常遇春死后,逢大軍出征,一般都是徐達居中,李文忠、馮勝居左右。徐達打敗于王保保之役,李文忠的右路軍亦敗北,唯獨馮勝所將大勝,可見其能力。馮勝每逢戰(zhàn)勝,往往奪取財物婦女私匿。前文說到,朱元璋治軍之嚴是不亞于中共的,因此對馮勝極為不滿,切責之,不賞,但往往因功大而免其罪,并多次罷兵權(quán),又多次復兵權(quán)。徐達、李文忠死后,軍事上不得不更多倚仗馮勝。從這個程度上講,朱元璋手下大將盡管很多,但能堪大任的可能就是六公中的五名武將了。
朱元璋晚年猜忌很多,按太祖晚年國家功勛最著的八名大臣中,馮勝功居第三。而其人品,如前述是頗為朱元璋忌諱的。終于在藍玉案爆發(fā)時,馮勝坐鎮(zhèn)西南,當?shù)毓罱月犉湔{(diào)遣。藍玉案爆發(fā)后,朱元璋從招回馮勝,不久賜死。
李善長的死,比較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李善長建立朱明王朝的功勞不亞于徐達,與徐達同為朱元璋所倚重。但朱晚年,在胡維庸案爆發(fā)后,盡管李善長暫時未被牽連,但胡是李推薦為相的。有人曾供述李曾默許或知而不報胡的反情,這比較合情理。李善長眼看要善終了,結(jié)果70多的時候,終因為天上掉下幾顆流星,需要殺大臣應(yīng)天象,結(jié)果李被殺,株連家人幾十口。
六個國公中,徐達善終,常遇春、鄧愈、李文中病死,李善長直接因胡維庸案在朱元璋中年時被殺,馮勝間接因藍玉案在朱元璋老年時被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