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連吳三桂都不怕,卻怕像他這樣的人,緣由于此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相信大家對于明朝的歷史,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我們都知道。在明朝末期,自從李自成率領農民軍起義之后,可以說是摧枯拉朽般取得勝利。但是在明朝眾多將領中,仍舊有讓李自成害怕的人,而這一個人差點也是讓李自成的戰(zhàn)略計劃差點崩潰。李自成當初在明朝擔任的一個小官,但是他卻熟悉明朝戰(zhàn)略打法,所以在率領軍隊當中,他也是驍勇善戰(zhàn),在攻城掠地的過程中,簡直可以說是銳不可當。
而他稱王之后,也是打出了他的口號,那就是順應他可以不交納糧食,這句口號也是吸引了很多人,許多百姓也是紛紛的擁護李自成,而起義軍隊的力量也是越來越強大,而這使得明朝的滅亡加快了步伐。雖然那時候的明朝已經天下大亂了,但是當時的建制仍舊還在,所以想要徹底地消滅明朝,需要一座一座城池的打,而在他征討的時候,也是遇到了讓他害怕的將領。當時讓李自成害怕的人著實不多,甚至就連吳三桂和北方的清朝軍隊都不怕,那為什么會怕此人呢?
這個人就是周遇吉,他就是那個讓李自成非常害怕的將領,而關于他到底哪年哪月出生也是一個謎。不過根據史料記載,他的出生地在明朝的錦州衛(wèi),和吳三桂的出身都一樣,都是出生于東北。但是他本人的名聲卻是要比吳三桂要強上很多。在很小的時候,此人便一直習武,并且擅長騎射,而加入明軍的隊伍當中后,每次戰(zhàn)斗都會奮勇殺敵,所以也是受到了很多軍官的重視,慢慢地從一個普通的士兵成為了一名軍官。
因為明朝末期有才能的人特別少,尤其是在打仗這一方面,由于周遇吉因多次戰(zhàn)功赫赫,所以崇禎也是提拔他為太子少保,李自成起義之后,崇禎皇帝才徹底重用了周遇吉。后來,周遇吉也是被提拔為山西總兵官,成為了山西的封疆大吏,而當時李自成也是率領著起義軍隊攻占了陜西,又準備發(fā)動戰(zhàn)爭,企圖進攻山西,然后一舉攻占京師,但是周遇吉已經部署好兵力,并開始防御,由于明朝的兵力很少,而崇禎也只是派遣了熊通帶領著2000人進行助陣,雙方的軍隊形成了較大的懸殊,而明朝也為了防范北面的清朝,也是派出了大量的兵力。
可是沒有想到平陽的守將居然向李自成投降了,并且讓進行助陣的熊通投降,熊通也是向李自成投降,而投降后也是向周遇吉勸降。當時很多明朝守將都是沒有戰(zhàn)斗便投降了,李自成也是明白最終京師一定可以拿下。但是沒有想到周遇吉這個人非常的忠貞,也是割下了熊通的首級,表明了為明朝效忠。
最終,周遇吉仍沒有逃脫戰(zhàn)敗的命運,不過也對李自成造成了很大的傷亡,而且還是周遇吉本人因為糧草用完才讓李自成給打敗,而他在戰(zhàn)死之前仍沒投降,也是讓李自成欽佩不已,如果明朝的守將都是這樣的話,那么李自成一定會害怕不已,如果明朝守將都是這樣的話,那么起義的軍隊一定會全軍覆沒,最后拿什么打天下?
李自成是陜西米脂人,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候,就喜歡騎馬射箭,練得一身好武藝。后來,父親死了,家境窮困,李自成到銀川驛站里去當馬夫。他待人熱情,驛卒們也挺愛戴他。
崇禎帝即位的第二年,公元1628年,陜西鬧了一場大饑荒。但是一些地方官吏,照樣催租逼稅,叫老百姓沒法忍受下去。陜西各地爆發(fā)了農民起義。
這年冬天,明王朝從甘肅調了一支軍隊到北京去。這支軍隊開到金縣(今陜西榆林),兵士們領不到餉,鬧到縣衙門去。帶兵的將官出來彈壓,有個年輕兵士氣憤地站出來,帶領兵士們把將官和縣官殺了。這個兵士就是李自成。
李自成的家一向擔負代官府收租稅的差使。米脂連年收成不好,農民拿不出租稅。當地有個姓艾的大地主,乘機放高利貸,想在農民身上盤剝。李自成看大家交不起租稅,就自己一個人借了債把稅交了。過了一段時間,姓艾的地主逼李自成還債,李自成還不起,姓艾的就唆使官府把他抓起來打得半死,還鎖上鐐銬,把他放在太陽底下曬,不讓吃東西。百姓和驛卒向縣官懇求把李自成放在樹蔭下,讓他吃點東西,縣官也不答應。這一下把群眾激怒了,大家一哄而上,砸開李自成身上的鐐銬,帶著李自成一起逃出米脂,到甘肅當了兵。
這一回,李自成在金縣殺了將官,帶著幾十個兵士一起投奔王左掛領導的農民軍,當上一名頭領。
明王朝派出的總督楊鶴看到起義軍越來越多,十分害怕。他一面派兵鎮(zhèn)壓,一面采用高官厚祿招降農民軍將領。王左掛禁不住誘惑,動搖投降了。李自成不得不另找隊伍。后來,他打聽到高迎祥領導一支隊伍起義,自稱“闖王”,就決心投奔高迎祥。
高迎祥聽到李自成帶兵來投奔,十分高興,馬上叫他擔任一個隊的將官,大家把他叫做闖將。
高迎祥和別的起義軍聯(lián)合起來,轉戰(zhàn)山西、河北等五個省,聲勢越來越大。官軍到處圍剿,遭到失敗。最后,崇禎帝惱羞成怒,調動了各省官軍,想把各路起義軍全部包圍,一口吃掉。
為了對付官軍圍剿,高迎祥約了十三家起義軍的大小頭領在滎陽開會,商量對策。
滎陽大會上,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認為敵人兵力太強,不如打回陜西老家避一避再說;也有的不同意,但是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這時候,李自成站了起來說:“一個兵士肯拼命,也能奮戰(zhàn)一下;我們有十萬大軍,敵人能拿我們怎么樣?”
高迎祥贊許地說:“依你的意思,該怎么辦?”
李自成提出自己的主張。他認為起義軍應該分成幾路,分頭出擊,打破敵人的圍剿。大家聽了,都覺得李自成說得有理。經過一番商量,十三家起義軍分成六路。有的拖住敵軍,有的流動作戰(zhàn)。高迎祥、李自成和另一支由張獻忠領導的起義軍向東打出包圍圈,直取江淮地區(qū)的鳳陽。
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明太祖死后,那里成為明朝的中都。農民軍出擊鳳陽,就是要打擊明王朝的氣焰。
高迎祥、張獻忠領導的起義軍一路進軍,勢如破竹,不到十天,就打下了鳳陽,把明朝皇帝的祖墳和朱元璋做過和尚的皇覺寺一把火燒了。這一著真的震動了明王朝朝廷,崇禎帝聽到這消息,又急又氣,下令把鳳陽巡撫處死。
高迎祥和李自成又帶兵回到陜西,來回打擊官軍,叫明朝的官員手忙腳亂,狼狽不堪。崇禎帝和地方大臣都把高迎祥的隊伍看成眼中釘,千方百計要消滅他們。有一次,高迎祥帶兵進攻西安。陜西巡撫孫傳庭在盩厔(今陜西周至)的山谷里埋下伏兵攔擊。高迎祥沒有防備,經過一場激戰(zhàn),被捕犧牲。
李自成帶領留下的隊伍殺了出來。將士們失去了主帥,心里十分沉痛。大伙認為闖將李自成是高迎祥最信任的將領,加上他的武藝高強,打仗勇敢,就擁戴他接替高迎祥,做了闖王。打那以后,李闖王的名聲就在遠近傳開了。
李闖王的威名越高,越引起明王朝的害怕和仇恨。崇禎帝命令總督洪承疇、巡撫孫傳庭專門圍剿李自成。李自成的處境越來越困難。但是因為起義軍將士的英勇作戰(zhàn)和李自成的足智多謀,多次沖破官軍的包圍圈,活躍在四川、甘肅、陜西一帶,打擊官軍。
在這個困難的時刻,另兩支起義軍的首領張獻忠、羅汝才都接受明朝招降,李自成手下的將領也有人叛變。這使李自成的處境增添了困難。
公元1638年,李自成從甘肅轉移到陜西,準備打出潼關去。洪承疇、孫傳庭事先探聽到起義軍的動向,在潼關附近的崇山峻嶺中,布置了三道埋伏線,故意讓開通向潼關的大路,引誘李自成進入他們的包圍圈。
李自成中了敵人的計。當他帶領起義軍浩浩蕩蕩開到靠近潼關的山谷地帶的時候,兩面高山里殺出了大批明軍。他們依仗人多和地勢有利,向起義軍發(fā)起一次次沖擊。起義軍經過幾天幾夜的搏斗,幾萬名戰(zhàn)士在戰(zhàn)斗中犧牲,隊伍被打散了。
李自成和他的部將劉宗敏等十七個人打退了大批敵人才沖出重重包圍。他們翻山越嶺,克服了重重困難,到了陜西東南的商洛山區(qū),隱蔽起來。
明軍占領了潼關,派出大批偵騎,搜捕李自成,搜了幾個月,毫無信息。后來聽有人傳說,李自成在戰(zhàn)斗中受了重傷,已經死去,明軍才放松了搜捕。
1.擁兵百萬不代表人人皆精銳
李自成從陜西起家,輾轉中原各省,多次突出明軍重兵合圍,在攻克開封、洛陽,打敗孫傳庭以后,勢頭日盛,于1644年在西安稱帝。此時的李自成以明朝西北邊軍為主力,吸收匪盜、囚徒、農民,裹挾大量隨軍家屬及普通流民,像蝗蟲一般席卷北中國。李自成的軍事思想很簡單,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官軍發(fā)現所謂的農民軍主力,不過是一群少數拿著繳獲的明軍裝備的降卒,夾雜大量手無寸鐵、毫無戰(zhàn)斗力的普通流民他們只為了一口飯吃才跟著闖王混的。
當然,李自成也有自己的精銳,那就是由西北邊軍為班底的騎兵,這幫人由于朝廷不發(fā)軍餉而叛變,在與蒙古人的戰(zhàn)斗中積累一定的軍事經驗,李自成對他們極為看重,給予最好的裝備,甚至一人配兩三匹馬,以便快速機動、穿插襲擾,頗有蒙古騎射手的風格。所以李自成的大順軍,戰(zhàn)斗力對于數量處于劣勢的官軍,還是有一定優(yōu)勢。但即便是這樣的精銳,總數也不會超過四萬人。
在拿下太原以后,李自成由大同、宣府向北京開進,然而在寧武這座小城,遭到明將周遇吉的頑強阻擊,激戰(zhàn)十余日,最終明軍因人數、糧食、彈藥耗盡而失敗,但李自成也因此付出了損失七萬人的代價,甚至動搖了其東進京師的信心,因此才有了城下議和,請封?西北王?的想法。
因此大順軍的戰(zhàn)斗力可想而知,遇到軟柿子就捏,但遇到硬骨頭就徹底沒轍,除了人海戰(zhàn)術,恐怕大順軍對明朝官軍并不一定有絕對優(yōu)勢。
據《懷來縣志》記載:?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五日闖賊入懷來,十六日移營東去,是年凡賊所經地方,皆大疫,不經者不疫。?鼠疫,這種折磨大順軍,以及華北各省的瘟疫,隨著軍隊作戰(zhàn)不斷蔓延,削弱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洞竺鹘佟菲杏兄庇^的演繹。然而鼠疫桿菌卻討厭馬的氣味,這也是滿清入關以后,鼠疫卻沒有影響清軍的原因。由此看來,瘟疫進一步摧毀了中原的抵抗勢力,清軍從此一騎絕塵。
2.一片石戰(zhàn)役的失利重挫了大順軍的信心
李自成驛站小卒出身,格局并不大,時常抱有守成的想法,盡管大順軍一路攻城破關,明軍也望風而降,但李自成還是將大部分兵力分散在陜西、山西一帶,為防情況有變,可以退回潼關自守,所以大順軍進攻北京的兵力在二十萬左右。加上在寧武的損失,以及駐守北京的老弱病殘,李自成率部到山海關討伐吳三桂的兵力大致在六萬左右,這六萬也是大順軍最強的戰(zhàn)力。但顯然,李自成對關外虎視眈眈的滿清重視不足,也忽略了山海關的重要性,他自信地以為,以他一路所向披靡的勢頭,拿下山海關只是時間問題,歷史的氣數在他這邊,山海關不過是大一點的寧武城。
可是越是自信滿滿,遭遇挫敗也逾是沉重。駐守山海關的是明末最后的精銳關寧軍,總兵是與滿清打了十來年交道的將星吳三桂,如果只是野戰(zhàn),關寧軍的四萬兵力顯然無法與大順軍抗衡,但缺少新式火炮、攻城器具的大順軍要拿下大明王朝傾盡心力設計的天下第一關,李自成未免太過自信了。招降的唐通、白廣恩部像切菜一般被關寧軍掃滅,并沒有引起李自成足夠的注意,他深信,憑借他歷經百戰(zhàn)的大順軍,手握朱家太子和吳家老父、愛妾,吳三桂會明白利害而歸降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1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馬嵬坡事變,陳玄禮扮演著怎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