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儉是什么人,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
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同時他也是唐朝后世帝王學(xué)習(xí)的榜樣,這是因為李世民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開創(chuàng)了一代盛世,同時他對大臣的進(jìn)諫大都開明地采納,因此后世之人都把他視為明君榜樣。但李世民的成功也離不開大臣的幫助,而唐儉便是這其中重要的大臣之一。
唐儉,字茂約,并州晉陽人。他不僅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同時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儉的祖父唐邕是北齊尚書左仆射,他的父親唐鑒曾任隋朝戎州刺史。
隋朝時,唐鑒便與唐高祖李淵私交很好,而唐儉也和李世民素有交情,二人曾一同出游。后來李淵在太原起兵之時,唐儉還曾為他出謀劃策,當(dāng)時天下大亂,唐儉便勸李淵趁早起兵,奪得天下。武德元年,唐儉被升任為中書侍郎。武德二年,唐儉與永安王李孝基等人被軍閥劉武周所俘獲,在獄中唐儉從元君實那里得知了獨孤懷恩將要造反的消息。
此時獨孤懷恩負(fù)責(zé)駐守蒲州,于是唐儉私下里就派人去揭發(fā)獨孤懷恩。后來李世民擊破劉武周之后,唐儉被拜為禮部尚書,授予天策上將府長史,封莒國公,此外李淵還特賜給他免除死罪一次。要知道免死金牌只有那些為國家立有大功或做出過突出貢獻(xiàn)的大將才能獲得,而唐儉只是一名文官卻能獲此殊榮,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他的功勞之大。
在李世民即位之后,唐儉奉命出使突厥返回,李世民問他說:“您看頡利這個地方能夠攻取嗎?”唐儉回答說:“仰仗國家的威靈,這件事有望成功?!必懹^四年,唐儉乘驛車前往突厥去誘使他們歸附,頡利表示同意,因而他們的軍隊開始松弛,唐軍大將軍李靖便見機率軍進(jìn)攻,而唐儉從亂軍中脫身返回。
貞觀五年,唐儉被任命為民部尚書。有一次,唐儉跟從李世民在洛陽苑中射獵,突然一群野豬從林中沖出,唐太宗立即射出四支箭,殺死了四只野豬。
還有一只野豬躍起碰到了馬鐙,唐儉便下馬搏擊,李世民拔劍殺死了野豬,回頭看著唐儉說:“你沒有見過我上陣殺敵吧,為什么會這樣害怕?”
唐儉回答說:“從前漢高祖在馬上得到天下,卻不在馬上治天下。陛下您以神武平定四海,怎么能夠再因為一頭野獸逞雄心呢?”唐太宗為此而停止狩獵,之后他又下詔命其子唐善識迎娶豫章公主為妻。
到了后來唐儉卻疏忽政事,安于享樂,他任職期間不關(guān)心政事,經(jīng)常和賓客飲酒為樂,于是李世民便貶了他的官職。永徽初年,唐儉請求退休回家,被加封為特進(jìn)。顯慶元年,唐儉去世,享年七十八歲。朝廷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并州都督,皇上還特意下詔令他陪葬昭陵,以示殊榮。
昭陵作為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合葬皇陵,其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唐儉雖然不是皇族宗親,卻能被葬在昭陵,可見他在皇上心中的地位之高。唐太宗的成功離不開唐儉的幫助,而唐朝正是有了唐儉、魏征等這樣的大臣,才能夠繁榮昌盛。
秦瓊、尉遲恭、魏征、包公、海瑞等。
1、秦瓊
秦瓊(?—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jì)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初為隋將,先后在來護(hù)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勇武過人而遠(yuǎn)近聞名。
后隨裴仁基投奔瓦崗軍領(lǐng)袖李密,瓦崗敗亡后轉(zhuǎn)投王世充,因見王世充為人奸詐,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投唐后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是一個能在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勇將,但也因此渾身是傷。唐統(tǒng)一后,秦瓊久病纏身,于貞觀十二年(638)病逝。
生前官至左武衛(wèi)大將軍、翼國公,死后追贈為徐州都督、胡國公,謚曰“壯”。貞觀十七年被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2、尉遲恭
尉遲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后世誤載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陽(今山西省神池縣)人。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遲敬德純樸忠厚,勇武善戰(zhàn),一生戎馬倥傯,征戰(zhàn)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zhàn)功。玄武門之變時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官至右武侯大將軍,封鄂國公。晚年謝賓客不與通,于顯慶三年(658年)去世,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謚號“忠武”,陪葬昭陵。
傳說敬德面如黑炭,擅使鐵鞭,騎烏騅馬,據(jù)《西游記》一書,尉遲恭與秦瓊因保護(hù)唐太宗李世民免于龍王鬼魂之犯,成為兩位道教傳統(tǒng)門神,尉遲恭年少時曾為鐵匠,后世鐵匠常奉之為職業(yè)守護(hù)神。
3、魏征
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貞觀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陽縣(現(xiàn)晉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和史學(xué)家,因直言進(jìn)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chuàng)建“貞觀之治”的大業(yè),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
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葬禮從簡。同年入凌煙閣。
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4、包公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jìn)士第。累遷監(jiān)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路轉(zhuǎn)運使。入朝擔(dān)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zhǔn)許解鹽通商買賣。
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quán)貴。授龍圖閣直學(xué)士、河北都轉(zhuǎn)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quán)知開封府、權(quán)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
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xué)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后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quán)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
后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rèn)為他是奎星轉(zhuǎn)世,由于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5、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谑校┤恕C鞒骞?。海瑞一生,經(jīng)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歷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xiāng)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并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
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嚴(yán)懲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賄,并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萬歷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謚號忠介。海瑞死后,關(guān)于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門神
唐朝開國功臣有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長孫順德、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張亮、侯君集、張公謹(jǐn)、程知節(jié)、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他們被稱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為紀(jì)念和其一起打天下、治天下,建立不世功業(yè)之大功臣,特旨修建凌煙閣,以陳列由閻立本所畫之二十四位功臣畫像。畫像比例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時太宗年邁體衰,開始懷念往事,追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之戰(zhàn)斗歲月。將開唐有功之文臣武將繪入凌煙閣,以為人臣榮耀之最,此后凌煙閣功臣成為唐代豪杰從軍報國功成名就的無尚榮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