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王貴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王貴和張憲是岳飛的左膀右臂,是岳飛最重要的副手。但是,在秦檜、張俊等人冤枉岳飛的冤案中,張憲和岳飛一同被處死,而王貴則安然無恙地活著。不僅如此,雖然岳飛被冤殺后,王貴立刻辭官回家,但是后來,秦檜、張俊卻不斷地給他加官進爵,包括讓他當侍衛(wèi)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這樣的高官。雖然這個官只是一個虛銜,但是這種封賞卻一直不斷,直到他去世。他去世后,還被追贈寧國軍節(jié)度使的職務。
那么,明明都是岳飛的左膀右臂,為什么張憲受到和岳飛一樣的嚴厲處罰,王貴不但毫發(fā)無損,而且獲到極大的恩賞呢?
《宋史·張憲傳》對這件事有記載。說的是秦檜和張俊想要謀害岳飛,于是就準備引誘岳飛的部將,讓他們檢舉揭發(fā)岳飛。因為如果是岳飛的部將檢舉揭發(fā)岳飛的話,宋高宗一定會相信這件事是真的。
于是他們首先想到了王貴,覺得王貴一定會對岳飛充滿怨恨。為什么呢?因為有一次,王貴因為怯戰(zhàn),岳飛差點殺了他。還有一次,岳飛執(zhí)行軍法,打了王貴。于是他們就去引誘王貴,讓王貴承頭告岳飛。沒想到王貴卻說:“為大將寧免以賞罰用人,茍以為怨,將不勝其怨。”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作為大將,對部下賞罰分明,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如果受到處罰就怨恨,怎么行呢?
王貴這段話確實是說得很有道理的。事實上,岳飛對王貴的賞賜,向朝廷給王貴請功的次數(shù),那更是太多了。而王貴能夠成為岳家軍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人物,也是岳飛對他提拔栽培的結(jié)果。
秦檜、張俊見王貴不從,于是就抓到王貴的隱私,用這個隱私來脅迫他。王貴害怕了,就服從了張俊。
王貴服從了張俊,意味著他便與張俊合謀加害岳飛。但他究竟是如何與張俊合謀的,他誣告岳飛什么呢?《宋史》上并沒有說。
不過,雖然《宋史》沒有說,但從《宋史》記載的另一件事上,我們似乎可以瞧見端倪?!端问贰飞嫌涊d,當時秦檜和張俊不只是策反王貴,還策反岳飛的另一個部下王俊。王俊這個人,本來是張憲的部下,由于他奸詐貪婪,多次被張憲處罰,因此懷恨在心。張俊寫好誣告狀,讓王俊誣告張憲和岳飛。誣告狀說了兩件事,一件是岳飛給張憲、王貴寫信,讓他們向朝廷謊報軍情。另一件是岳飛給張憲寫信,策劃讓朝廷把兵權(quán)交還岳飛。
岳飛是一個主戰(zhàn)派,但是朝廷堅持投降,因此就把岳飛的兵權(quán)給收繳了,讓岳飛擔擔任樞密副使的閑職。張俊等人誣告狀的意思是說,謊報軍情這些,目的是讓朝廷把兵權(quán)重新交給岳飛。
當時并沒有搜到這些信。不過,誣告狀上說,本來有這些信。都被張憲和王貴燒掉了。
從這里我們其實可以看出,王貴陷害岳飛的,就是他承認確實收到了這樣的信,同時他把這信給燒掉了。因為只有王貴承認信被燒掉了,才能說明岳飛、岳云確實寫過這樣的信。畢竟信是寫給張憲、王貴的,張憲當時被打得皮開肉綻,但他什么也不承認。張憲既然不承認,那就說明張憲不會說出信的內(nèi)容,唯一說出信的內(nèi)容的,就只有王貴。
由此可見,王貴對岳飛的陷害,就是承認收到這封信,又看到了信上的內(nèi)容,并且把這個內(nèi)容說出來。因此,秦檜、張俊才用這個陷害岳飛。
那么,王貴本來是堅決不誣告岳飛的,秦檜和張俊抓到了王貴的什么隱私,最終他順從了秦檜、張俊呢?
史料上并沒有相關的記載。
不過,我認為,或許根本就沒有什么隱私。有什么隱私,比出賣把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領導更嚴重的呢?除非這個隱私是參與謀反。但是,若說參與謀反,王貴接受岳飛的信,并燒掉信這件事,本身就是謀反了。因為王貴當時應該把這封信報告朝廷,這才是對朝廷忠心的表現(xiàn),他沒有上報,就已經(jīng)不忠誠。
既然王貴本身就涉嫌參與謀反,那么,就肯定沒有比這更大的隱私了。
由此可見,很可能是王貴怕死,又貪圖富貴,所以才會做出那樣的事情。大約張俊當時已經(jīng)給王貴亮了底牌,說岳飛是必須死的,你作為左膀右臂,也可能跟著死。你要不想死,就只能狀告岳飛。然后兩人設好計策,達成妥協(xié),用“苦肉計”的方式,讓王貴承認收到了岳飛的信并燒掉。
不管怎么樣,王貴謀害曾經(jīng)提拔過自己的領導,他已經(jīng)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俗話說得好:“識時務者為俊杰”,筆者認為當年張俊大概也是這么對王貴說的吧。
了解這段歷史的朋友一定對王貴這個人不陌生,可以說他在秦檜等人冤殺岳飛這件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可以說如果沒有王貴,秦檜等人想要殺掉岳飛將會變得更加難以實現(xiàn)。
而王貴身為岳家軍第三號人物(岳飛,張憲之后),跟隨岳飛征戰(zhàn)多年,他與岳飛之間一定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但即便如此,最后出賣岳飛的恰恰就是王貴,不得不說王貴的背叛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也無法接受。因為在我們所認知的思想與情感范圍內(nèi),曾一同出生入死過的兄弟應該是這世界上最可靠的,最不可能背叛自己的那個人,然而,現(xiàn)實總是那么的殘忍。
自從岳飛死后,無數(shù)人都不理解王貴為何要背叛岳飛,與此同時,也有無數(shù)人想要試圖解開這個疑問,但最終所得到的結(jié)果也都只是個人的猜測而已,畢竟史書對王貴背叛岳飛這件事的記載也是一筆帶過,這種模棱兩可的記載不知是作者有意為之,雖然深知各種原因但卻三緘其口還是作者真的不知道王貴背叛岳飛的原因是什么。也許王貴本身就是一個貪生怕死之徒,也或許王貴也有自己的苦衷,不得已而為之吧。
那么今天,小編也在這里談談自己的看法,畢竟歷史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當你面對史書上的幾句話甚至幾個字的記載時,你可以任意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將這書上僅有的幾個枯燥的字句擴展成一個比較合理的故事推演。
毫無疑問的是,在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之前,王貴是不會有背叛岳飛這個想法的,因為在這一年之前,岳飛還是手握重兵的武將,而在這一年,宋廷準備與金國議和,所以這一年主戰(zhàn)派武將紛紛遭到朝廷打壓,岳飛,韓世忠都赫然成為朝廷打壓的對象。
四月,張俊,韓世忠為升為樞密院樞密使,岳飛為樞密副使,三人同為中興四將,同樣的明升暗降,但不同的是,韓世忠選擇了隱忍,張俊選擇了與秦檜同流合污,而岳飛卻極力反對議和,在這種情況下,所有人都知道想要與金國議和,就要拿一個人開刀,讓天下人都知道朝廷議和的決心,很顯然岳飛就是最佳人選。
八月,岳飛被罷免樞密副使一職,改任萬壽觀使這一閑職,至此所有人都明白了,朝廷這次對岳飛的調(diào)動將意味著什么。
面對岳飛的失勢,岳飛本人非常的坦然,他回到了江州閑居,似乎外界所有的事情都與他無關,但王貴此刻已經(jīng)變得異常的糾結(jié)焦躁,王貴雖然是一個武將,但他深諳官場之道,他明白岳飛的失勢對他而言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岳家軍的幾個核心將領將受到牽連,意味著自己也將前程盡沒,甚至還會引來殺身之禍,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岳飛的性格以及岳飛與朝廷議和決心的沖突所造成的必然結(jié)果,王貴也許不懂什么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但他知道,自己身為岳飛的左膀右臂,如果岳飛出事,自己也難逃一死。
可是他不想死,是的,即便上過戰(zhàn)場親身經(jīng)歷過血腥殘忍的戰(zhàn)場廝殺,即便與死神多次擦肩而過,他依然不想死,活著多好?活著便有無限的可能,但如果死了,那就死了,生前所努力過的拼搏過的一切都將是過眼煙云,王貴不甘心,他不甘心這一切就這樣結(jié)束,但他又不忍心,不忍心出賣岳飛,所以他糾結(jié),他痛苦。
不過這種痛苦很快就會結(jié)束,就在岳飛被降職的同時,張俊在秦檜的授意下收買了岳家軍另一將領王俊,令他帶著一張誣陷岳飛和張憲的訴狀找到王貴,逼迫王貴親自將訴狀上交朝廷,第一次王貴拒絕了,但知根知底的王俊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他找出了可以威脅王貴的把柄,以此來威逼利誘王貴與其同流合污。
那么王俊找到了什么把柄呢?有說法是王貴的家人私下收受賄賂,而王貴雖然清楚但卻有意縱容,犯下了姑息縱容之罪,但小編個人認為這絕對不是致使王貴走向岳飛對立面的主要原因。
正如小編前面所說,王貴本就不是一個絕對忠義之人,他有私心,相比之下,岳飛和張憲才是一個純粹的武將,岳飛一心想要收復中原,張憲則一心想要跟隨岳飛實現(xiàn)岳飛的理想,兩人都從未想過通過戰(zhàn)場上的廝殺來獲取功名。
而王貴則不然,他希望通過跟隨岳飛在戰(zhàn)場上屢立戰(zhàn)功來使自己功成名就。所以,當岳飛失勢的時候,王貴敏銳地發(fā)現(xiàn)繼續(xù)跟隨岳飛已經(jīng)不可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因此王貴最終的選擇一定是拋棄岳飛,只不過道義令他第一次拒絕了,而利益卻令他無法拒絕第二次。
雖然以上的分析小編并無真憑實據(jù)可供大家參考,但所談一切皆是建立在最終結(jié)果的基礎上并加以對人性的分析,若將王貴看做一個普通人,那么不管面對任何事,他必然會以自己的利益為主,因此背叛岳飛也在情理之中了。
這個人叫做王貴,也是岳飛的左膀右臂。但是秦檜卻拿到了王貴的把柄,于是就用這個把柄威脅王貴同時也是給王貴許諾高官厚利,最后成功幫助秦檜背叛了岳飛。
岳飛身為南宋非常有名的抗金將領,也是全國的大英雄。而秦檜則是一個主張求和的官員,這樣的兩個人自然存在極大的矛盾。再加上當時宋朝帝王也是不希望岳飛能夠擊敗金軍,因為一旦擊敗金軍的話就會將被金軍俘虜去的徽欽二帝接回來,到時候會將自己放在何處?
而岳飛身邊也是有兩個得力干將,其中一個人就是這個王貴了。他們兩個人也是知道岳飛的很多事情,假如這兩人誣陷岳飛的話,那岳飛就非常的危險了。所以秦檜也是看到了這一點,就從這兩人中的王貴這里下手。
王貴雖然是岳飛的左右手,但是曾經(jīng)也被岳飛懲治過。當時王貴的部下竟然乘火打劫,打的也是百姓的劫,這讓岳飛非常的惱怒,狠狠的懲治了王貴。還有一次就是開戰(zhàn)之前王貴竟然慫了。
除了這兩次外還有其他很多的小事。所以王貴雖然沒有明的表示出來,但是他的內(nèi)心還是對岳飛有些埋怨的。他認為自己好歹也是你的左右手,居然在外人面前一點也不給我面子。
所以當秦檜找到他的時候,一開始自然是拒絕了,但是秦檜稍加威脅之后,王貴很容易的就答應了秦檜。最后岳飛被害死,他的另一個左右手也被秦檜處死,而王貴因為幫助了秦檜就逃脫一命。
遭到脅迫。
王貴和張憲一直是岳飛的左右手。早在紹興元年(1131年)時,岳飛有一次差點被小人冷箭暗殺,事情敗露后,岳飛令王貴和張憲執(zhí)刺客左右手,自己親自取佩刀斬殺之。
從這些小細節(jié)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實王貴和張憲很早就已經(jīng)成為了岳飛身邊最心腹之人。
事實上,岳飛在紹興十一年四月被褫奪兵權(quán)以后,也正是王貴繼任了岳飛的位置,任鄂州駐扎御前諸軍都統(tǒng)制(岳家軍是民間叫法,正式番號是“御營后護軍”)。然而,王貴卻背叛了岳飛。
紹興十一年六月,王貴前往樞密院參見張俊,遭到脅迫。九月,王貴在鄂州接受了前軍副都統(tǒng)制王俊(王雕兒)的誣告狀,遞交給了樞密院。據(jù)此,朝廷將岳飛下獄,才演變成岳飛三人冤死的慘案。
擴展資料:
王貴背叛岳飛后的境遇:
岳飛遇害后,王貴自知處境危困,遂引咎辭職。
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三月,宋廷發(fā)表武安軍承宣使、權(quán)鄂州都統(tǒng)制王貴添差福建路馬、步軍副都總管,并授予侍衛(wèi)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的虛銜,離軍賦閑,由張俊親信田師中接任都統(tǒng)制。
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五月,王貴的官銜去“添差”兩字,為福建路馬、步軍副都總管,仍屬閑官。
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八月,王貴病死。紹興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宋廷追贈王貴為寧國軍節(jié)度使。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wǎng)- 岳飛死后,岳家軍中有誰后來成了人生贏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3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五代后,看看漢朝是怎么崩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