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德光的稱帝鬧劇,兒皇帝后晉是怎么崩潰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石敬瑭通過認(rèn)爹和割讓燕云十六州的辦法,借契丹兵滅掉了后唐。但是并不是成為兒皇帝就可以內(nèi)外無憂。
石敬瑭忙著叫爸爸的時候,原來吳國的權(quán)臣徐知誥干掉了吳國的國主,然后登基自己做了皇帝。為了宣示正統(tǒng),他給自己改了個名叫李昪,定國號為唐——我本是唐朝宗室后裔,妥妥的正統(tǒng)身份,大家趕緊來歸順我吧!
大家表示呵呵。
與此同時,后唐的西川節(jié)度使趁著石敬瑭滅唐的機會,也占據(jù)了整個四川,登基稱帝,國號為蜀。為了和之前的蜀國進行區(qū)分,大家一般都稱之為后蜀。
石敬瑭表示我不管你們了,你們愛咋咋地。
做了皇帝的石敬瑭的主要任務(wù)只有兩個,一是小心翼翼的維護和契丹人的父子關(guān)系,二是小心翼翼的維護和各地節(jié)度使的君臣關(guān)系。由于石敬瑭認(rèn)賊作父的事情實在太讓人不齒,他手下的節(jié)度使們也都十分瞧不起這個皇帝,連以前的親信也都對他冷嘲熱諷。
石敬瑭作為一個開國皇帝,同之前后梁、后唐的同行們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手下并沒有一支戰(zhàn)斗力出眾的部隊。因此在面對各鎮(zhèn)節(jié)度使的冷嘲熱諷時他只能強壓怒火,默默忍耐——什么?你說整軍備武壯大實力滅了這些不聽話的?開玩笑,幾次大戰(zhàn)把后唐好不容易攢下來的一點底子又折騰沒了,我還得給契丹爹上供,哪有余糧擴軍啊!
這里我們分一點筆墨,說一下契丹人。
契丹人本來是游牧民族,即使建國之后依然保持了原來的游牧民族習(xí)慣,皇帝不住在首都,而是沒事四處溜達(dá),到哪就把行營一扎,叫捺缽。因此生產(chǎn)力遠(yuǎn)低于中原,這也是為什么后唐能接連打敗契丹進犯的一個原因。而燕云十六州被割讓之后,契丹人得到了無數(shù)的工匠與耕地,由游牧民族開始向半游牧半農(nóng)耕民族轉(zhuǎn)變。而且燕云十六州倚靠太行山脈,向來是中原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一道屏障,過了燕云十六州之后中原幾乎再無險可守,契丹騎兵隨時可以南下,再無阻攔。
石敬瑭對契丹爸爸的朝貢可謂盡心竭力,金銀財寶,給!甲胄兵器,給!工匠伶人,給!爸爸生日,送!新年節(jié)慶,送!
這就好比美國向中國進行無條件的大規(guī)模技術(shù)轉(zhuǎn)移一樣,契丹的國力得到了迅速的增長,胃口也越來越大。自然,稍稍有點節(jié)操的人都會對石敬瑭的這種行為嗤之以鼻,讀書人更是如此。因此石敬瑭這皇帝當(dāng)著當(dāng)著,開始不舒服了:怎么武將罵我,讀書人也罵我啊?為什么我對這些人這么好,他們還要來造我的反?我孝順契丹爸爸,有錯么!
想不開的石敬瑭越想越憋屈,深刻認(rèn)識到了做一個兒皇帝的不容易。這時候恰好北方的一個名叫吐谷渾的部落不愿歸順契丹,逃到了河?xùn)|,投奔了石敬瑭手下的大將劉知遠(yuǎn)。契丹人聞訊大怒,派使者過來譴責(zé)石敬瑭,而劉知遠(yuǎn)又明確的表示了自己是絕對不會把到手的人交出去的,越想越憋屈的石敬瑭憂勞成疾,終于憋屈死了。
《遼史》:二月甲午,遣使使晉,索吐谷渾叛者?!镀醯尽吩疲哼|以晉招納吐谷渾,遣使責(zé)讓,晉高祖憂悒成疾。
石敬瑭死了以后,他的親生兒子年紀(jì)太小,手下就擁立了他的侄子石重貴做了皇帝。石重貴能力一般,但是貪財好色,而且是個憤青,登基之后就問手下群臣:咱們把給契丹的朝貢剩下來吧?
群臣表示那你不是找死么皇帝陛下,人家打過來怎么辦?
這時候一個叫景延廣的大臣出了個主意:這好辦啊,咱們接著石敬瑭的輩分,還管契丹叫爺爺,朝貢先停,就說這幾年國內(nèi)自然災(zāi)害嚴(yán)重,不得不停一下。契丹人……總會理解的吧!
石重貴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靠譜,于是果斷停了對契丹的朝貢。憤怒的契丹人馬上派使臣過來——孫子!你們活膩了么?
景延廣挺身而出:叫誰孫子呢?你牛你打過來啊!哥有橫磨大劍十萬口,來了分分鐘教你做人!
新五代史·卷二十九·晉臣傳第十七:契丹果怒,數(shù)以責(zé)晉,延廣謂契丹使者喬瑩曰:“先皇帝北朝所立,今衛(wèi)子中國自冊,可以為孫,而不可為臣。且晉有橫磨大劍十萬口,翁要戰(zhàn)則來,他日不禁孫子,取笑天下?!?/p>
憤怒的耶律德光立馬點齊兵馬,南下伐晉。然而由于石重貴此時占據(jù)了大義名分,竟然真還有不少人來幫他抵擋契丹人,堪堪將契丹軍隊擋了下來——這從一個側(cè)面也能反映出,剛建國不久的遼國戰(zhàn)斗力還沒能對中原形成壓倒性的優(yōu)勢。但是這卻讓石重貴沾沾自喜了起來,他覺得自己果然是真命天子,牛到不行,于是開始在京城肆意尋歡作樂,疏于朝政。這讓許多將領(lǐng)覺得尼瑪大晉要完,不如投奔契丹得了。終于在他的努力下,契丹大軍沖破了晉軍的防線,順利的殺到了開封。石重貴淪為階下囚,被送到了契丹,北宋年間病死北地,再沒能看見中原的土地。
話說耶律德光打進開封之后未免也自我膨脹了不少,他覺得,既然你們中原人自己管理不好中原,那我為什么不來管理管理你們呢?要知道,后唐后晉的皇帝可都是沙陀人,同樣是蠻夷,他們做得皇帝,難道我耶律德光做不得么?
于是耶律德光迅速的開始了稱帝的流程,他先是按照中原皇帝的禮儀進入了開封城,接受了后晉文武百官的投降與朝賀,然后在開封城里按照中原的規(guī)矩改大契丹國為遼朝,自立為遼帝。
遼史·卷四·本紀(jì)第四:大同元年春正月丁亥朔,備法駕入汴,御崇元殿受百官賀
舊五代史·卷九十九·高祖紀(jì)上:二月丁巳朔,契丹主具漢法服,御崇元殿受朝,制改晉國為大遼國,大赦天下,號會同十年。
應(yīng)當(dāng)說,當(dāng)時的人們對于契丹人做皇帝這事并沒有特別大的反感——沙陀人做得,契丹人憑什么做不得?然而耶律德光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李存勖啊,石敬瑭啊他們雖然是沙陀人,但是人家漢化的好啊!和漢人皇帝基本就沒什么太大區(qū)別!然而耶律德光卻不同,我們舉個例子。
遼軍(以后契丹軍皆改稱遼軍)原本是沒有后勤單位的,那么行軍需要補給怎么辦呢?軍隊里有一支特殊的輔兵,名為“打草谷軍”,負(fù)責(zé)跟著主力部隊一起前進,每到一處就四散開來,掠奪民眾。這個習(xí)俗原本是很好理解的,你想契丹人原本是游牧民族,出征的時候也不能帶上一堆牛啊羊啊的一起走對吧,那專門派人出去在駐地附近劫掠一下,或者是打打獵,搜集點食物是個很正常的選擇。但是你現(xiàn)在到中原了啊,中原軍隊是怎么補給的?人家是有正經(jīng)后勤單位的,靠征兵糧供給大軍軍需。于是等到遼軍進入開封后,自然有人向耶律德光提出來,皇上,咱們大遼的軍隊,怎么給補給啊?
啥玩意?
補給,就是軍糧啊!
為啥要軍糧?
不要軍糧那將士們怎么過活啊……
哈,你們這群廢物,我大遼從來不用這種蠢法子,你們甭管了,遼軍自有辦法解決軍糧的事。
耶律德光不屑的拒絕了漢臣提出的補給請求,遼軍一如既往的四處出擊去打草谷,實際上這演變成了一場大搶劫,開封及周邊人民表示搶劫的我們見得多了,從唐末開始,哪個皇帝沒了不得來這么一次,不過哪有像遼軍這么兇殘的啊!其他軍隊還惦記著給我們留口氣,以后等著收稅,這尼瑪遼軍來了直接斷根啊!索性造反了得了!
民眾造反,各地節(jié)度使也十分不爽。當(dāng)初大家覺得契丹勢大,后晉快玩完了所以才來投靠契丹,這很正常,之前幾十年大家都是這么干的,因此誰也別笑話誰??墒峭督盗酥竽氵|國皇帝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呢?你也不封賞我們也不放我們回去,就把一堆節(jié)度使都扣在京城你身邊,天天陪著你扯淡,哪天你不爽了把我們咔嚓了怎么辦?
于是在軍民齊心合力的反對之下,遼軍開始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之中,隨時隨地都得提防射來的暗箭。加上此時天氣漸漸炎熱,遼軍開始大面積非戰(zhàn)斗減員。耶律德光無奈之下,只得選擇帶著搶來的金銀珠寶退出中原。臨走時他還在抱怨:這尼瑪中國人太難管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大遼皇帝在半路上因為天氣炎熱而得了重病,死于“殺虎林”,之后這個地方就被改名為“殺胡林”。因為天氣炎熱,大家恐怕把他的尸體運回去之后會高度腐爛,經(jīng)過一番商議之后,一個廚子挺身而出,運用高科技手段把耶律德光的尸體做成了臘肉……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七·外國列傳一:是月二十一日卒,時年四十六,主契丹凡二十二年。契丹人破其尸,摘去腸胃,以鹽沃之,載而北去,漢人目之為“帝羓”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3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