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妃,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這主要是因為宜妃是老九胤禟的生母,而且與老八胤禩嫡福晉郭絡羅氏是同族親戚,所以宜妃算是支持八爺黨的后宮嬪妃之一,因此雍正登基后,宜妃是非常不服氣的,而且在康熙早期惠、宜、德、榮四大妃之中,宜妃是最為受寵愛的妃嬪,所以她向來都是壓了雍正生母德妃一頭。
因此才有了宜妃在雍正登基后,已經(jīng)尊生母德妃為皇太后時,宜妃還敢在祭奠康熙時搶先在雍正生母德妃前面祭奠康熙。
宜妃在康熙生前后宮地位極高
清代后宮之中向來以皇后居首位,統(tǒng)領后宮,但是康熙很克媳婦兒,他生前先后有三位皇后,分別是孝誠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這三位皇后都是很早就香消玉殞了。
尤其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她是康熙舅舅佟國維的女兒,也是康熙的表妹,最初康熙冊封她為皇貴妃令她統(tǒng)攝后宮,結果沒幾年佟佳氏就身體不行要香消玉殞了,康熙為了沖喜冊立她為皇后,結果不冊立皇后還好,剛冊立完為皇后結果第二天佟佳氏立刻就咽氣了。
可能康熙認為自己太克妻了,所以從此之后康熙的后宮之中再不設立皇后,由入宮資歷比較深的惠妃和榮妃共同統(tǒng)攝后宮事宜。
惠妃是大阿哥胤禔的生母,同時也是老八胤禩的養(yǎng)母,而榮妃則是老三胤祉的生母。
當時康熙后宮之中以四大妃地位最高,最受寵愛,四大妃中以惠妃為首,宜妃其次,雍正生母德妃排第三,榮妃排第四,而四妃之中以宜妃最受康熙寵愛,康熙每次南巡都會帶上宜妃,所以在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中宜妃成為了女主角,帶著宮女小桃紅和太監(jiān)三德子以及大和尚法印多次陪同康熙微服私訪就是由此而來。
除了南巡帶著宜妃,康熙每次外出都不忘了給宜妃帶一些禮物或者特產回來,而這種殊榮是其他妃子所沒有的,可見康熙對宜妃有多么喜愛。
因此宜妃在康熙朝后宮之中地位極高,而且穩(wěn)壓雍正生母德妃一頭,所以宜妃向來沒把德妃放在眼里。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冊立了孝懿仁皇后的妹妹,也是自己的表妹,佟國維庶女佟佳氏為貴妃,即后來的愨惠皇貴妃,至此統(tǒng)攝康熙后宮才交由愨惠皇貴妃手中。
但是愨惠皇貴妃向來溫和,不愛多管閑事,所以宜妃依舊是獨得康熙寵愛,這也是造成宜妃不可一世性格的原因。
宜妃家族出身不過是鑲黃旗包衣出身,其父三官保不過是盛京從四品的鑲黃旗包衣佐領,但是由于宜妃深得康熙喜愛,宜妃父親三官保和其家族已經(jīng)囂張的不可一世。
盛京將軍乃是清代駐守沈陽的最高軍事指揮官,是從一品武官,屬于高級武將級別,而宜妃的父親三官保是盛京將軍統(tǒng)領之下的一名從四品佐領,地位等級比盛京將軍差得遠了。
康熙曾經(jīng)啟用參與平定吳三桂叛亂的漢將周培公為盛京將軍,宜妃的父親三官保仗著宜妃得寵,根本不把漢人出身的周培公這個盛京將軍放在眼里,三官保出則與上司周培公同車,坐則與周培公同坐,連走路都和周培公并肩而行,可見其囂張程度。
周培公由于是漢臣出身,而宜妃當時深得康熙寵幸,所以只是敢怒不敢言,處處對宜妃之父三官保再三忍讓。
而康熙為了彰顯對宜妃家族的喜愛,每次盛京祭祖時都是下榻在宜妃父親三官保家中,這是康熙其他后宮嬪妃所沒有的待遇。
三官保囂張的氣焰,也助長了其他八旗子弟的囂張風氣,康熙朝后期都察院左都御史尹泰就曾經(jīng)感慨過:八旗包衣佐領無視各職、逾越定級的風氣是從三官保開始的。
康熙對宜妃本人的溺愛和寵幸,以及對宜妃家族的縱容,都說明了宜妃當時在康熙后宮地位極高,極受康熙喜愛。
宜妃大力支持兒子老九胤禟和老八胤禩
雍正生母德妃根據(jù)史書的記載來看,屬于是比較謙和的女性,在后宮之中向來是小心謹慎,忍讓不爭,這一點可能雍正比較隨她,所以母子都能得到康熙的喜愛,而德妃的這種性格也注定了宜妃從來沒拿她當回事。
宜妃為康熙生有三個兒子,即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除了胤禌在11歲時夭折以外,胤祺和胤禟都長到成年。
宜妃在歷史上最出名的兒子就是老九胤禟,歷史上老九為人豪爽仗義,還非常有經(jīng)商頭腦,是八爺黨集團的經(jīng)濟支柱。老九先后支持老八胤禩和雍正的同母弟弟老十四胤禵與雍正爭奪皇位,他也成為雍正最為痛恨的政敵弟弟之一。
宜妃還有一個大兒子也就是老五恒親王胤祺,這個老五胤祺在歷史上性格溫和寬厚且為人斯文謙恭,他與母親和弟弟的性格完全不相同。
這主要因為胤祺自幼是由嫡祖母也就是順治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所撫養(yǎng)長大,因此他的脾氣秉性非常溫和寬厚,所以他也沒有野心,并沒有參與“九子奪嫡”之爭,最后能得以善終。
宜妃其實是非常疼愛老九胤禟,因為她的大兒子胤祺為人寬厚溫和,沒有事業(yè)心,所以她更加喜愛比較重情重義,還非常聰明且豪爽仗義的小兒子胤禟。
因為胤禟的關系,還有老八胤禩的嫡福晉郭絡羅氏與宜妃有親戚關系,所以宜妃是非常支持老八胤禩繼承皇位的后宮嬪妃之一。
康熙駕崩后雍正繼位,宜妃和老九母子都有些接受不了這個現(xiàn)實,所以宜妃在雍正繼位后立刻做出了過激反應。
宜妃為了表示對雍正繼位的不滿,她無視雍正的生母德妃,在祭奠康熙時,宜妃故意走在了已經(jīng)被雍正封為皇太后的德妃前面,這是對雍正母子極大的藐視和不滿,但是雍正不敢對母妃發(fā)火,只是記恨在心,開始逐漸清理宜妃身邊的人。
比如宜妃最貼心的侍女和太監(jiān),可能就是電視劇中的小桃紅和三德子啊,都被雍正借故找茬發(fā)配到寧古塔為奴,而宜妃也被雍正趕出了皇宮,住到了她所生的大兒子皇五子胤祺府上。
這只是宜妃與繼位之后的雍正第一次交鋒,在雍正繼位后的日子里,雍正加大了對老八一黨的打擊,老八被雍正架空,老九被雍正派遣到西北前線,也由此宜妃開始更加仇視雍正。
其實雍正繼位后不止宜妃對雍正繼位不滿,包括惠妃和榮妃在內的幾名康熙的妃嬪都對雍正繼位感到十分不滿。
惠妃在雍正繼位后也被雍正趕出皇宮,由于惠妃的親生兒子胤禔早在康熙時代就因為廢太子事件被康熙圈禁起來,所以惠妃只能住到了養(yǎng)子老八胤禩府上。榮妃也在雍正繼位后搬出皇宮,住到了親兒子老三胤祉的府上。
因此以宜妃為首的康熙生前這三大妃子外加一些其他妃嬪都對雍正繼位不滿,宜妃為了向雍正表示對他繼位不滿和對他打壓老八和老九的不滿,從此不再進宮向雍正請安。
按照清宮規(guī)矩本來這些都屬于雍正的母妃,在先皇駕崩后,搬出皇宮與自己的親生兒子居住,應該每年定期去皇宮向皇帝及太后請安問候。
但是雍正繼位后,宜妃就為了老八和老九以及表示對雍正繼位的不滿,她不進宮向雍正請安問候的同時,還聯(lián)絡了惠妃、榮妃以及其他幾位康熙的妃嬪,大家都同時不向雍正進宮請安問候,使得雍正大為不快。
因為與雍正關系不和,所以宜妃晚景十分凄涼
雍正雖然明知宜妃因為老八和老九而仇視自己,但是畢竟宜妃是母妃,雍正不敢明目張膽對她如何。
所以雍正為了報復宜妃,將老九削除宗籍改為惡名之后,特意派宜妃的大兒子胤祺去給親弟弟老九改名。
在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將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以謀逆之罪褫奪爵位,削除宗籍,圈禁起來,并將老八改名為“阿其那”,將老九改名為“塞思黑”,這兩個名字都屬于滿語中含有羞辱的惡意,其意可以說是最討厭的人和最厭惡的人。
雍正將老九改名“塞思黑”之后,特意讓老九的親哥哥、宜妃的大兒子胤祺持冊印去向老九公布惡名和昭告天下。
雍正此舉就是故意惡心宜妃和老九,讓他們母子看看,宜妃的大兒子去給弟弟改惡名,而弟弟也得眼睜睜看著親哥哥給自己改惡名。
溫和寬厚的胤祺也沒推辭,他也深知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再得罪雍正,也不敢為弟弟老九求情,只能按照雍正交代的去給弟弟老九改名。
改名之后不久老九就被雍正圈禁折磨致死,宜妃聽聞兒子死訊后非常悲傷,從此她更加仇視雍正,與雍正老死不相見面。
雍正雖然十分憎惡宜妃與老九母子,但是他對宜妃的大兒子胤祺卻是比較不錯,這主要因為胤祺為人寬厚溫和,從來不參與母親和弟弟的事情,所以雍正也對這位比自己小兩歲的弟弟非常滿意和欣賞,也并沒有因為宜妃和老九而故意針對胤祺。
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因病去世享年54歲,雍正以親王禮將胤祺厚葬,并為他上了謚號為溫,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又親自為這位五弟撰寫了碑文,稱其為“秉性溫和,持躬謙謹,有樂善好施之風”。
可以說胤祺在雍正朝結局還是十分不錯的,畢竟現(xiàn)實中這么一個性格溫和謙恭的人,誰也不會去刁難他。
胤祺因病去世,加上之前老九胤禟被雍正圈禁折磨致死,宜妃所生的兩個親生兒子已經(jīng)全部去世,而宜妃卻依舊健康的活著,可謂是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
按照清宮規(guī)矩供養(yǎng)太妃的親生兒子都去世之后,太妃理應回到紫禁城給太妃養(yǎng)老的寧壽宮居住,由現(xiàn)任皇帝供養(yǎng)。
但是宜妃已經(jīng)非常仇視雍正,所以她并沒有按照清宮規(guī)矩在胤祺去世后搬回寧壽宮去居住,而是繼續(xù)住在了胤祺的王府里,由承襲胤祺爵位的孫子弘晊繼續(xù)供養(yǎng)。
宜妃應該是接連承受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打擊,在胤祺去世一年多后也在恒親王府去世了,算是壽終正寢。
宜妃對雍正不滿,同樣雍正也對她十分不滿,所以雍正及其子乾隆在冊封先皇太妃時唯獨將她排除在外,即便康熙生前妃子中就屬宜妃最為得寵,雍正和乾隆也沒有對她進行冊封,并且在宜妃死后也沒能與康熙同穴,由此可見雍正和乾隆父子對宜妃有多么反感和不滿。
當初對雍正繼位不滿的還有惠妃和榮妃,其中榮妃早在雍正五年(1727年)就去世了,沒有見到雍正后來找借口連老三胤祉也圈禁在景山。
惠妃之前一直是由養(yǎng)子老八胤禩供養(yǎng),老八被雍正整垮圈禁折磨致死之后,惠妃的精神也受到了打擊,雍正給了她兩個選擇,要么回紫禁城寧壽宮居住,要么就自己在外面另選府邸自行居住。
老八被雍正削除宗籍之后,他唯一的兒子弘旺也受到了削除宗籍改名為菩薩保,被囚禁起來,而惠妃的親生兒子老大胤禔還依舊被圈禁在王府之中,惠妃又沒有積蓄,所以她沒有別的路可以選擇,最終惠妃只能向雍正服軟,選擇回到了紫禁城寧壽宮養(yǎng)老居住。
可以想象即使重回紫禁城,雍正也不會對惠妃太好,惠妃的晚景也是很凄慘,雍正十年(1732年)惠妃在寧壽宮孤獨的壽終正寢。
寫在最后
所以說宜妃之所以敢挑釁雍正母子,就是因為她對雍正繼位十分不滿,她內心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老九所保的老八能繼承皇位,外加雍正生母德妃生性謙和,在后宮之中本來地位就不如宜妃,更不如宜妃受寵,所以宜妃內心中就根本沒拿德妃當回事,才會做出了這種看似作死,實際是習慣使然的行為。
康熙生前最寵愛宜妃,但是宜妃死后卻不能和康熙同穴,就因為她與康熙的繼承人雍正矛盾太深,關系十分僵硬,所以雍正不可能讓宜妃與康熙同穴。
雍正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皇帝,他喜歡的人他會對其無比信任和恩寵,包括連帶這個人身邊的人。反之他很反感的人,包括連帶這個人身邊的人他都會恨得牙根直癢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老九和老十三,老九是老八的鐵桿死忠,其實在一廢太子之前,老九和雍正兄弟感情還是十分不錯,可惜后來因為立場問題,兄弟之間關系越鬧越僵,雍正恨老九不是恨他死忠于老八,而是恨老九的倔強和強硬。
因為老九在雍正繼位后始終表現(xiàn)的是對雍正十分不滿,他不肯向雍正臣服,所以雍正故意把他派去西北前線折磨他,其實那時候雍正剛剛繼位,正是處于拉攏人心穩(wěn)固政權的時候,如果老九在西北的時候肯主動向雍正服軟認錯,雍正都不會往死里折磨老九,但可惜的是老九依舊沒有向雍正服軟認錯,沒有臣服于雍正,所以雍正對老九下了狠心要將他折磨死。
因為老九,外加宜妃的囂張跋扈,所以雍正對宜妃也是十分厭惡和憎恨,即便康熙生前最為喜愛宜妃,雍正也一樣可以不給她冊封太妃名號,一樣能讓她死后不能與康熙同穴同墓。
而老十三胤祥則是雍正的鐵桿支持者,所以雍正對胤祥特別好,可以說胤祥在雍正一朝權力基本等同于常務副皇帝。
跟著胤祥的到好處的就是胤祥的生母敏妃,這位敏妃出身十分不好,是鑲黃旗包衣奴才的女兒,母系家族世代為包衣奴才,身份地位低下,在世時都是沒有名號的庶妃,而且還早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就去世了,在去世后,康熙看在老十三胤祥的面上才追謚她為敏妃。
可以說老十三生母及其母系家族身份地位都是十分低下,但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駕崩,雍正繼位之后,他最先就將老十三母系家族由世代包衣的身份編成了佐領身份,同時還立刻追謚老十三的生母敏妃為敬敏皇貴妃,并且雍正打破了妃子不能從葬帝陵的先例,將老十三生母葬進了康熙帝陵之中,與康熙同墓同穴。
清朝皇妃能陪葬帝陵就是由雍正為老十三生母開創(chuàng)的先例而來,本來康熙生前根本就沒有想過讓老十三的生母敏妃與自己合葬,而老十三生母能被葬進康熙帝陵之中完全是雍正抬舉進去的。
《清史稿》中記錄雍正給出的理由也很強悍: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親王允祥賢,追進封。
這理由就是告訴全天下人,之所以能讓敏妃死后埋進康熙帝陵,完全是因為她兒子老十三很賢能,其實就是老十三是對雍正忠心耿耿。
可見雍正通過對待這些母妃差別待遇,就是想告訴這些兄弟,服從我的連你們老媽都能有好處,不服從我的,那老九母子就是榜樣。
因此來說宜妃不管挑釁或不挑釁雍正的生母德妃,雍正同樣都不會對她太好,畢竟雍正對老九恨意很大,老五如果不是為人太過于溫和寬厚,實在是沒法收拾他,如果雍正連寬厚溫和的老五都收拾了,那勢必會引起朝廷上下的非議。
所以宜妃從支持兒子老九扶持老八奪嫡那一刻起,就注定了雍正繼位后她不會有太好的下場,這就是帝王家族,最是無情帝王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52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尉遲恭是怎么死的他為什么會撞門而亡